准确把握思政引领力的三重维度

2024-12-03 00:00:00胡海涛黄雅雯
中国德育 2024年23期

摘 要 马克思主义是思政引领力之真理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思政引领力之实践伟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政引领力之凝聚力。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突出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内容本身是真理,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深刻改变了世界和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突出表现在,其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有力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有效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突出表现在,国家层面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社会层面凝聚发展合力,个人层面培育塑造时代新人。

关键词 思政引领力;真理力量;实践伟力;凝聚力

作者简介 胡海涛,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基地研究员;黄雅雯,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1]总书记用“六力”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其中,思政引领力居于首要地位,起着引领作用,规定了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的首要特征。深刻理解思政引领力的内涵,需要从三重维度来把握。

一、马克思主义是思政引领力之真理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2]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本身是真理

所谓真理,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及其规律。从内容看,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3]。我们通常把马克思主义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然而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揭示了对人类自身来讲最为重大和最为艰巨的问题,即揭示了人类自身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揭示了对现代人类来讲最为重大和最为艰巨的问题,即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正因为如此,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本身是真理。邓小平曾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4]

(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力不仅体现在其反映了世界的内在规律,更重要的是它“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5]。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7]。这里所说的革命性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首先,马克思主义具有人民性的本质属性,牢牢站稳了人民立场,指明了推动历史前进的不是活跃在历史前台的少数英雄人物,而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广大的劳动群众。其次,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运动密不可分。最后,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革命性的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没有某种绝对体系。

(三)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和中国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力,不仅仅因为它内容是科学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更重要的是它在实践层面“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8]。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早在1850年,马克思就预言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指出“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自从中国诞生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之后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不仅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更是创造了“两大奇迹”,即“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光明前景。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思政引领力之实践伟力

作为社会意识存在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总是受制于特定的社会存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政引领力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从书斋里空想出来的,而是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这一思想的产生是为了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同时,这一思想不是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到战略布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化。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力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9]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两个确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主心骨和指导思想。正是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中国共产党才得以带领中国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以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需要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这一变局突出表现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一变局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到全球治理均出现了全方位演变。首先,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在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跃迁升级,人类向数智时代转变。其次,生产力的跃迁升级,推动全球范围内生产关系的重塑调整,“东升西降”成大势所趋。最后,时代之变和世界之变表现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日益凸显,资本主义制度呈现颓势,世界越来越呈现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历史之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历史迷雾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历史规律的“望远镜”,提出新质生产力理论,有效应对人类向数智时代的转变;提出“三大倡议”,有效应对经济、政治格局调整的世界之变;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效应对了历史之变。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断开创新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政引领力之

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全社会共同的思想道德意志,承载着全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助推教育强国建设,提升思政引领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凝聚力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之一。事实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独特的价值取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进程中起着举旗定向、凝心聚力的作用。在为国家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指引的同时,也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广泛共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推动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合力。从“积极践行和培育”到“广泛践行”再到“完善制度机制”,这一进程逐步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的价值导向、坚实的法治保障、多维度的实践教育不断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强化理想信念根基的系统工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凝聚发展合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凝聚民心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既需要人们对其有理性上的认同,也需要人们在情绪、情感、愿望、心理等感性方面有完全的认同。[10]“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一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所涉及的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普遍关心的问题:绝大多数人的、实质的、真实的自由;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等,人人都能公平行使社会权利、履行社会义务、分享社会成果的平等;兼顾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公正;立足中国社会现实的法治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独具中国特色的话语表达方式,不仅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更是成为指导社会实践、引领社会风尚的行动指南,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知度稳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与践行。在中国共产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动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内在规定不断激发社会活力,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发展的合力,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培育塑造时代新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人与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方向和首要标准同向同行,都聚焦于“后继有人”这一目标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引导青年厚植爱国情怀、引导青年担当时代责任、引导青年涵养道德品质出发,引导青年培固民族精神之“根”,熔铸理想信念之“魂”,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11]

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以新视角和新要求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融入“大思政课”建设、融入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等,推动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取得扎实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代新人的培育塑造以其内在一致性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价值遵循,后者构成前者的历史主体和执行载体,共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12]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N].人民日报,2024-09-11(1).

[2][8]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2,11.

[3][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1,9.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0.

[7]列宁.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3.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4-7.

[10]谷少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力、凝聚力和塑造力[J].红旗文稿,2016(5):23-25.

[11]杨贤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人[J].红旗文稿,2024(9):4-8.

[12]叶云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人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1):29-31.

责任编辑︱刘 烨

*本文系2022年度天津市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大原则的内在逻辑和现实意义”(2022SK05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