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的多维审思

2024-12-03 00:00:00周良发宣静宜
中国德育 2024年23期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以期为教育改革发展助力。

摘 要 思政引领力提升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科学指引、以党和国家系列政策文件为具体指导,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前沿阵地,以提高青年学生思想获得为评判依据。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要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引领、主体引领、协同引领、精准引领、制度引领等方面入手,切实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

关键词 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 周良发,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宣静宜,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思政引领力”的科学概念,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1],充分彰显出思政引领力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而思政引领力之“思政”应该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着引领和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磅礴力量[2]。所谓思政引领力,是指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切实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着力办好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教育。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引领力,能够有效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先导作用、把稳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是龙头,要在加快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功能。据此,本文就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思政引领力提升的现实动因、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略抒己见,为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提供有益借鉴。

一、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提升思政引领力的现实动因

教育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先导,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是关系根本、关乎全局的重大问题。将思政引领力贯穿教育强国建设全过程各阶段,切实保障教育强国建设稳妥高效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强国建设凸显中国特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作用,旨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而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

教育从来都具有意识形态性和价值导向性,古今中外各国无不将特定政治意图嵌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3]。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所谓教育‘不问政治’,教育‘不讲政治’,都是资产阶级的伪善说法。”[4]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是中国教育区别于西方教育的根本所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大是大非问题,直接关乎教育强国建设的本质特征及价值指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两次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用强大且持久的思政引领力对个人或集体思想行为进行规范和引领,进而驱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培养造就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栋梁。而确保教育强国建设政治方向和高校人才培养正确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思政引领力就成为这种方向保证功能发挥的内驱动力,是牢牢把握教育政治属性的必然要求。为此,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切实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使高校发展方向与党和国家事业同频共振,继而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5]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所在。如果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无法培养党和国家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教育强国建设将难以为继。思政引领力这一科学概念的提出,无疑对教育强国建设中立德树人提出更高要求,当然也提供了更适切的实施方案。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对教育强国建设有序有效推进,对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而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至关重要。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这意味着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将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立德树人内化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以立德为手段、以树人为导向的育人体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力,引导青年学生时刻感党恩、永远听党话、始终跟党走。立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要不断集聚和提升思政引领力,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以全面落实。

(三)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战略选择

当前国际形势日趋严峻,意识形态领域博弈更加复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积极作为而不能被动应对,坚决打赢这场争夺青年的隐形战争。青年学生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后备力量,其成长发展对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举足轻重。青年学生能否成长成才,根本在于其是否坚定理想信念,并能将理想信念转化为成长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与其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密切相关。然而,“理想信念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坚守”[6]。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7]青年学生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同样需要常修常炼,在不断深化认知中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着力提升思政引领力,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全面地宣讲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对青年学生深刻理解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理想、坚定信念大有助益。坚持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青年学生,能够使其更加笃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增进对党治国理政的认知认同,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而将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为此,要从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增强和充分发挥思政引领力,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继而成长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

二、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提升思政引领力的内在逻辑

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思政引领力提升要遵循其逻辑机理有序推进,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各环节高效运行。概而言之,立足教育强国提升思政引领力,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科学指引,以党和国家系列政策文件为具体指导,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前沿阵地,以提高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为评判依据,切实将思政引领力提升落到实处并取得成效。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科学指引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治党治国的战略高度推进思政课建设。十余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6年12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2019年3月)上发表重要讲话,还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也为新形势下思政引领力全面提升提供思想引领。比如,“大思政课”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两会期间下组团时提出的科学论断,为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建设、内涵式发展指明方向,对提升思政引领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又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从一体推进的角度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对思政引领力的持续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引领力”这一科学概念,既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科学把握和经验总结。

(二)以党和国家系列政策文件为具体指导

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提升思政引领力,除了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科学指引,还要以党和国家相关部委出台的政策文件为具体指导。回顾百余年奋进历程,我们党充分彰显思想政治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强国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以来,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无疑为思政引领力提升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导。比如,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2020年4月),系统化、制度化规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指导。又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21年7月),明确提出要重视工作理念和方法手段创新,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力,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提升思政引领力要以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为具体指导,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引领作用,确保教育强国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向纵深推进。

(三)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前沿阵地

从构成要素来看,思政引领力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导力、思想指导力和价值塑造力三个方面。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就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而这恰恰是高校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青年学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通过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帮助青年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党史国史教育,帮助青年学生深刻领会党的奋进历程和伟大成就。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熔铸于青年学生血液里。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年学生补足“精神之钙”。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归属感。通过形势政策教育,帮助青年学生深切感知国内外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基于系统完备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能够使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进而成为新时代挺膺担当的奋斗者。为此,要高度重视思政课这门培根铸魂的关键课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道理、哲理、学理,夯实思政引领力全面提升的主阵地、主渠道。

(四)以提高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为评判依据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作为受众对象的青年学生有着切身体会和直观感受,因而拥有无可辩驳的话语权和评判权。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要坚持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目标导向,基于青年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精准把握,增强思政引领力提升的质量和成效。为此,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标尺,真正把评判的“表决器”交到青年学生手中,将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作为思政引领力提升质量评价的重要准绳。如果青年学生不能对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形成正确认知,不能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那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可以说是无效的,也就无法持续生成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因而要做好青年学生思想行为的长时段监测和动态性分析,尤其是在接受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后其思想行为变化以及思想政治水平情况。进而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情况的有效反馈为重要依据,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方案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思政引领力能够持续提升和充分发挥,使教育强国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

三、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提升思政引领力的实践进路

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思政引领力提升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铸魂工程和战略工程,需要聚合各方力量、汇聚各种资源,形成强大而持久的育人合力,方能有序有效和高质量建设教育强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的关键是在“引”上下功夫,要“引”之有方、“引”之有力、“引”之有效,才能使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整体观之,要从明确各级党组织责任使命、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注重多样性化育人模式融合、重视方法手段数智化赋能、筑牢思政课建设保障体系等入手,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效能集聚和迸发出来,确保思政引领力真正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稳步推进的重要抓手。

(一)明确各级党组织责任使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引领

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提升思政引领力重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因而要明确校内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这是不断增强思政引领力的根本保证。首先,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高校党委要充分认识到提升思政引领力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先决条件,坚决担负起提升思政引领力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将思政引领力提升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委书记要发挥头雁效应,带头讲好“思政第一课”,彰显以上率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思政引领力得以有效持续提升。其次,各二级学院要积极配合。二级学院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注重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把育德作为育人的首要因素落到实处。为此,要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打造成思政引领力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课程思政有效引领,帮助青年学生厘清专业知识学习与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关系。再者,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组织实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把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打造成“金课”,着力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用正确思想引导青年学生、用核心价值涵育青年学生,使之成为新形势下思政引领力提升的有力抓手。简而言之,提升思政引领力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应有之义,要压紧压实思政引领力提升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形成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各二级学院积极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实施的上下贯通和联动机制,使思政引领力提升拥有更加牢固的组织依靠。

(二)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8]提升思政引领力同样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换句话说,不断增强思政引领力是教育强国建设赋予思政课教师的根本任务。因而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思政课教师成长,抓好关键力量才能有效发挥思政课关键作用。在壮大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要建好建优,为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夯实人才基础。思政课教师只有厚植理论功底,坚定思想政治教育自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9],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凝聚起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筑牢教育强国建设的思想根基,进而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一方面,要掌握看家本领。讲好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是思政课教师的看家本领,故而要在学懂弄通的过程中把握具体思政课程的主题主线与核心义理。并以此为重要基础,从学理上厘清思政引领力与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关系,廓清“谁来引领”“为何引领”“对谁引领”“引领什么”“何以引领”“引领效果”等一系列关乎思政引领力提升的核心问题。另一方面,要成为行家里手。数智时代背景下数字思政、精准思政、智能思政渐成常态,数智驱动给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活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变革无疑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即努力成为“经师”“人师”与“机师”的统一者。这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必须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成为运用数智媒介产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里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感、吸引力和实效性,着力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学生。

(三)注重多样化育人模式融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引领

若要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开创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就必须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在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和科学指引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并取得实质进展。近年来,“大思政课”“课程思政”“三全育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等多样性育人理念持续融合,不同程度上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引领。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通过主体配合、平台联动和内容贯通,能够生成强大而持久的育人合力,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全面提升。为此要坚持和形成系统思维,基于宏观视野全局角度统筹“大思政课”“课程思政”“三全育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等育人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领域、人员、机构、平台、载体等多方协同、同频共振。即围绕思政引领力提升这一目标,构建“大思政课”“课程思政”“三全育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协同育人共同体,继而实现多样化育人模式齐头并进、高效合作与协同发力。例如,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意味着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内蕴的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构。又如,构建“三全育人”模式,突出表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单向线性的,而是具有鲜明的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的特质,从根本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格局,使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各阶段协同联动由构想变成现实。

(四)重视方式手段数智化赋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引领

在思政引领力提升过程中要让思政课发挥核心作用,就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创新,基于适切的方式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在思政引领力提升的方法论构建上,既要重视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也要探寻实践所需的新手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正由工业时代全面转向数智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探索数智化赋能方法手段创新。诚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10]。为此,要基于数智技术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学生的精准引领。一方面,利用大数据精准把握青年学生思想行为动态。只有精准把握青年学生思想行为,才能有效识别其成长成才需求。数智时代青年学生数字化活动留下的“痕迹”,无疑为动态监测和同步处理其思想行为样态及其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而通过“全样本”数据分析能够精准绘制青年学生“思想图谱”,尤其是厘清其思想困惑和人生困惑,为思想政治理论精准供给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智能化推送。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发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培育作用,就是正视青年学生的个体性特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差异化供给。在精准把握青年学生思想行为的基础上,智能技术凭借强大的智能算法使思想政治教育由千人一面转向一人一策。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智能涌现,能够根据青年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推送思想政治理论,通过对青年学生困惑点、关注度和期望值的有效回应,真正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配置的可喜局面,继而让科学理论直抵青年学生灵魂深处,在启智润心中悄然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知认同。

(五)筑牢思政课建设保障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引领

教育强国实践中凸显思政引领力涉及多种资源、各方力量和不同环节,需要构建和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来沟通、协调、督促和保障其向纵深推进。建章立制,旨在筑牢思政课高质量建设保障体系,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教育强国建设一以贯之的主题主线。首先,构建监督管理机制。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教育强国建设的前提是,思政引领力的增强和发挥必须顺畅有序进行。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各环节处于失序甚至混乱状态,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引领价值就很难迸发出来。构建监督管理机制,重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各环节活而不乱、活跃有序地发挥功能和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蕴含的引领力得到有效释放,进而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其次,构建评价激励机制。紧扣思政引领力提升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发挥质量评价的调节和牵引作用。基于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动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最新进展及潜存的问题。并将评价结果与适切的激励措施结合起来,对思政引领力提升过程中表现突出者予以表彰奖励。如设立思政引领力质量提升工程,通过课题项目激发思政课教师深入思考如何提升思政引领力等相关议题。再者,构建长效推进机制。教育强国视域下思政引领力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长期过程。只有常态化推进、长效化实施,才能不断增强和全面提升思政引领力。构建和完善长效推进机制,把思政引领力提升作为长期战略、永恒课题,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资源、载体等供给连续性,协力激发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的强大引领力,为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厚植立德树人本色,在不断提高青年学生专业知识素养的同时促进其全面发展。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形势下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深刻表明我们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即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共识的功能和作用,以思政引领力锚定教育强国战略目标。作为教育强国六大特质之首,思政引领力关乎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全局,是确保教育强国建设彰显中国特色的核心所在。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旗帜鲜明,切实用思政引领力擦亮教育强国的社会主义底色、把稳教育强国的正确政治方向。为此,要深刻领悟思政引领力之于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11],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体系全过程各阶段,使青年学生不仅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还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品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栋梁。总之,要把思政引领力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因素落到实处,确保教育强国建设不会失去灵魂也不会迷失方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关键牵引加快建成中国特色教育强国,为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参考文献:

[1]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迈进[N].人民日报,2024-09-11(1)

[2]吴潜涛.正确理解思政引领力的科学内涵[N].光明日报,2024-10-08(13)

[3]刘宏伟,段宏娟.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N].中国青年报,2024-10-06(3)

[4]列宁选集(第四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2

[5]党的二十大报告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26

[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88

[7]习近平.坚定理想信念 补足精神之钙[J].求是,2021(21):4-15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0

[9]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N].人民日报,2024-05-12(1)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71

[11]杨晓慧.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J].教育研究,2024(9):13-19

责任编辑︱吴景松

摘 要 思政引领力提升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科学指引、以党和国家系列政策文件为具体指导,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前沿阵地,以提高青年学生思想获得为评判依据。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要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引领、主体引领、协同引领、精准引领、制度引领等方面入手,切实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

关键词 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 周良发,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宣静宜,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