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下,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谷期,城镇化建设进程缓慢,导致城投公司各类债务增加,严重阻碍了城投公司及国民经济发展。化债政策出台背景下,要认真分析城投债务风险特点及演化趋势,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处理,优化债务结构,规避偿债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稳步增长。文章阐述了化债政策的出台背景,分析了城投公司债务风险的演变现状,探讨了化债政策出台背景下城投债务风险的化解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化债政策;城投公司;债务风险;演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24-0047-03
城投公司是地方政府部门投资的“排头兵”,是政府开展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但是,近年来受到金融政策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经济衰退导致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土地出让金严重下滑,极大地冲击着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加剧了城投公司债务风险。为有效防范重大金融风险的发生,城投公司积极做好债务风险分析及化解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0 2 3年7月2 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化债政策出台后,各地城投公司积极落实化债政策,多措并举化解债务风险,取得了一定成果。城投公司作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在城市的建设、运营和民生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投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其债务规模也随之扩大,这无疑增加了债务违约风险,引发了社会各界关注。
城投债务风险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债务规模日趋庞大
债务规模越来越庞大是当前城投债务风险的特点之一。财政部统计数据资料显示,截至2 0 2 4年7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4 2 8 0 0 9亿元,其中大部分是城投公司的债务余额。城投公司是债券市场最主要的发行主体,据统计,2 0 2 3年全年城投债发行总额为5 5 3 6 4 . 6 5亿元,同比增长1 2 . 0 9 %,这是城投债务规模日趋庞大的重要体现[ 1 ]。
(二)债务结构不尽合理
通过对大部分城投公司的债务进行分析发现,债务期限结构缺乏合理性的问题较突出,其中以短期债务居多,长期债务比例较小,这无疑增加了资金流动性风险。债务期限未能做到长短期错配,使得城投公司缺少足额长期贷款投资有潜力的增值资产,进而阻碍城投公司的转型发展。
(三)投资回报率较低
城投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项目具有投资高但回报率低的特征,这降低了城投公司的偿债能力,使其随时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不仅如此,城投公司因长期入不敷出,严重限制其“造血”能力,无法持续开展经营及投资活动,不得不进行外部融资,增加债务规模[ 2 ]。
(四)财务杠杆率过高
城投公司的资金筹集主要来源于借款,借款时需要以公司资源作为抵押,如存货、土地,或以未来收益作为还款来源,有的则是城投公司通过相互担保等方式增加贷款。财务杠杆率过高的情况下,城投公司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就会导致各个融资渠道受限,进而阻碍城投公司的持续发展。
(五)隐性债务较多
通过对城投公司债务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大量的隐性债务,例如违规担保、过度融资等,这是导致城投公司债务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如果不重视控制这些隐性债务,必然会增加财务风险,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城投公司破产倒闭。
(一)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压缩运营空间
城投公司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与开发运营是主要经营业务,因此城投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是政府回款。城投公司债务风险直接受到地方政府财政实力的影响。
根据财政部统计数据,2 0 2 4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 3 . 6 6万亿元,同比增长2 %。同时,房地产市场低迷,约束政府基金预算收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偏紧必然会持续加重债务负担[ 3 ]。2 0 1 5—2 0 2 2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从1 6万亿元增加到3 5 . 1万亿元,增长了1 1 9 %,地方政府债务率从8 6 %增长至1 2 6 %。地方政府面对巨大的收支压力,债务风险攀升必然导致城投公司受本级财政支持的力度减弱。这一点一直都是国际信用评级重点关注的地方,城投融资能力下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受到负面影响。
(二)托底房地产市场影响财务表现
2 0 2 4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下行阶段,房价普遍严重下跌,二手住房价格创2 0 0 5年以来最大同比跌幅,新建商品住房销售疲软,但随着供需两端支持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房地产市场显现出一定的好转迹象,缓解了部分房地产企业资金流断裂的风险。但从整体上来看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难、回款难、化债难等诸多方面难题,这严重影响房地产企业拿地开发的积极性。
目前,城投公司是土拍市场主要参与者,承担着托底拿地的重任,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房地产市场,降低了土地拍卖流拍率,但是加大了现金流压力。
与此同时,城投公司托底拿地后,后续开工率不高,再加上地块偏远,降低了资产升值空间和土地变现能力,约束资金回流,对城投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尤其是现金流指标产生恶劣影响。
(三)经营模式落后影响“造血”能力
现阶段,城投公司经营模式落后的问题较突出,对其“造血”能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城投公司融资手段单一化,其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信贷、企业债、公司债等。城投公司具有公益性、空壳性的特征,因对债券融资依赖性较大,久而久之,就增加了资产负债及债务规模。
其次,投资方向单一化,城投公司投资的项目以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为主,具有突出的公益性色彩,投资回报率普遍不高且回收周期非常长,城投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依然是政府回款、公益资金补贴,因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化投资融资体系,导致城投公司资产结构不良,面临着严峻的现金流压力。
最后,城投公司面临投资决策被政府干预、法人治理结构缺失、财务管控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极易增加不必要的资金损失和浪费,加大资产负债规模。
(四)政策收紧导致融资难度增加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工作,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隐性债务,遏制新增债务,禁止通过融资平台等方式增加隐性债务。城投公司作为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相关的重要主体,通过精细化分档管理城投债务,限制高债务区域,限制城投发债规模,这无疑加大了城投公司公开发债的难度。同时,资管新规出台实施之后,非标融资渠道快速收紧,原先的非标融资项目资金接续压力剧增,加大了城投公司融资难度,使得城投公司的转型发展之路变得更加艰难。
(五)城投债务不透明的问题突出
城投公司债务不透明的问题亦较为突出,例如地方政府部门对城投公司的影响较大、干预较多,无论是在项目建设还是在债务化解方面;有时可能会出现违规代替政府融资的现象,这是导致城投公司债务不透明的重要因素;放款的金融机构因不了解政府债务、用款情况,有的金融机构会被迫向城投公司融资,导致后续管理工作面临着重重困境。
(一)分类推进市场化转型
首先,厘清政府与城投公司之间的关系,树立市场导向的投资理念,明确地方政府的责任,改变以往“保姆”的角色。在把握正确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转变为“积极股东”,重点加强资本管理,清晰划分政府债务与企业债务的界限。
其次,分类推进市场化转型,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城投公司的合并,扩大和巩固资产规模。清理和淘汰“空壳”城投公司,整改长期亏损的非主业子公司,如果长期未见改善,需判断其存在价值,妥善处理注销事宜。对于既承担公益项目建设与运营、又负责政府融资的城投公司,应剥离其融资职能,推动其转型为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增强其抵御债务风险的能力。对于市场导向的城投公司,应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其拓展多元化投资业务,促进其向商业类国企转型[ 4 ]。
(二)加大债务监管力度
在化债政策出台的背景下,城投公司应加强对债务的监督与管理,通过设立债务风险管理委员会、完善债务管理制度等方式提升债务监管的水平。应建立债务监测预警机制,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严格监管债务。
事前,要制订与公司战略目标相一致的短期、中期、长期融资计划,融资计划的制订应做到多方讨论研判,通过长短错配,科学合理地举债,从源头上防范债务风险的发生,切不可“拍脑袋”随意决定。
事中,要进行全面的融资控制,确保举债与项目建设规模相匹配,同时,降低融资成本,使其与现金流和财力状况相适应。
事后,要认真开展融资举债的审计监督,动态跟踪债务风险,及时发现、整改不规范的融资行为。协调政府、金融机构与城投公司之间的关系,逐步使隐性债务向显性债务转型,利用好政府各项政策,最大限度地利用财政资金解决债务问题。
(三)逐步化解存量债务
为逐步化解存量债务,城投公司需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援助,通过债务置换手段进行债务清理。地方政府应积极引导城投公司与金融机构的有效对接,通过借新还旧、协商降低利率、展期等措施,有效减轻短期还款压力,降低债务利息负担,使得债务结构更加合理,避免债务危机。城投公司的主要隐性债务来源是政府部门,通过剥离融资平台职能,防止过度和违规融资,确保后续融资的合理性。对于完全依赖政府偿还的债务以及风险较高的债务,可以采取严控新增债务规模、清理现有债务的方法,将融资重点转向以业务运营为主,合理配比经营性与公益性债务,最终实现债务精简的目标。
(四)积极优化债务结构
城投公司要想有效管控债务风险,做好债务结构优化工作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城投公司应深入研判债务风险,通过债务分类的方式,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应对措施。尤其是在高危地区,要重点做好存量债务化解工作,防范区域性财政金融风险。对于长期的基础设施和投资项目,优先考虑长期债券和贷款,减轻短期债务带来的还款负担。严密规划和控制项目进度,确保项目实现预期收益,提升企业偿债能力。加强城投公司同金融机构的合作,确保获得更稳定的资金支持。
除此之外,城投公司应增强融资方式创新意识,可通过将资产证券化的方式盘活存量资产,积极拓展项目融资方式,合理利用股权融资、发行公募REITS、永续债、信托、PPN、融资租赁等诸多融资手段,有效减轻付息压力,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城投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及债务风险[ 5 ]。
(五)完善风险管理策略
首先,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根据市场状况、经济环境等因素灵活做好风险管理策略调整工作,持续落实风险监测工作,制定细致的风险应对方案,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应对处置风险。
其次,保证信息披露透明度,增强投资者的信任。通过定期披露信息的方式,制定详细的信息披露报告,如财务报表、项目进展等,将上述信息完整地提供给投资者、利益相关方,揭示可能影响投资的政策、市场、经济等方面的风险因素,详细说明采取的应对措施。
最后,健全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加大内部风险管理力度,定期做好风险管理队伍培训工作,提升其风险意识、分析及应对处置能力,确保其能够及时识别并应对内部潜在的风险。完善内控机制、授权及审批流程,认真做好各个业务、项目的风险评估工作及监控工作,定期优化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应对水平。
化债政策出台背景下,针对当前城投公司面临的严峻的债务风险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债务风险来源及特点,掌握债务风险演变趋势,制定科学可行的债务化解路径,优化债务结构,有效降低债务违约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益,促进城投公司转型可持续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助力经济平稳有序增长。
[1]刘振超.城投公司债务风险及其防控研究[J].高科技与产业化,2024(07):82-84.
[2]夏友仁,李达,蔡芷菁,等.防范和化解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J].全球化,2024(04):103-113+136.
[3]常佩琦.一揽子政策实施一年 “地方债务风险”化解效果初现[N].上海证券报,2024-07-12(001).
[4]朱星姝,范子英.信用扭曲与地方债的风险背离——基于专项债券的研究[J].管理世界,2024(06):16-36.
[5]周佳音,陆毅.土地市场降温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来自区县级数据的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4(07):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