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业科研单位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农业科研单位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农业科研单位的资产具有种类多、专业性强等特点,而目前的农业科研单位资产管理尚不完善,还可能存在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资产配置预算管理不完善、资产使用和处置不规范、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等问题。文章针对农业科研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探究,结合资产管理现状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24-0026-03
现代农业科研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各种专业仪器设备、实验室设施和专业材料以及各种现代化农用机械的支持,农业科研单位具有资产价值较高、专业性强的特征。农业科研单位的农业科研项目及其日常业务的开展需要涉及农业、水产、畜牧等多个学科和领域,需要各种复杂且专业的科研设备。随着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农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对专业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这就要求资产管理人员具备更精深的专业知识,也对资产管理的手段和技术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1 ]。
农业科研单位的资产使用及管理与一般企业的资产管理有所不同,其所有资产都是国有资产,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的资产管理和高效利用,便于国家和政府机关随时摸清家底,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可起到保护国有资产完整、安全的效果,确保资产存量和安全性。此外,加强农业科研单位资产管理,可以提升国有资产配置的先进性和合理性,降低资产重复购置的运行成本,避免国有资产的闲置和浪费,达到厉行节约的目的,落实国家“过紧日子”的要求和政策。
(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在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的实际管理中,单位领导和科室管理人员缺乏对资产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这就会导致单位的职工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资产使用人变更、存放地点变更、资产报废及损毁情况不能及时地被资产管理人员和资产管理部门知悉,资产管理规定的相关手续不完整,单位存在资产管理漏洞,使得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单位资产的状况。
近年来,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已经认识到了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各单位领导逐步加强了对单位资产的管理,但是由于单位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没有深入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导致资产管理制度难以真正落地。
(二)资产配置预算管理不完善
首先,很多农业科研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的、适应本单位情况的资产配置管理办法或流程,各类资产配置缺乏统一的标准。目前,可供参照的配置标准文件主要还是《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财资〔2 0 1 6〕2 7号),该文件仅提供了部分通用办公设备、家具的配置标准,不能涵盖大范围的资产配置需求,也没有涉及农业科研单位资产配置的预算。
其次,新增资产配置的合理性难以保证。一些基本办公设备,一般会按照预计新进人员的数量进行配置预算,一旦实际新进人员超过预计人数,就无法实现人员的基本办公设备配置。另外,办公设备、专业设备的意外损坏或故障导致设备难以维修或者维修后也难以达到工作要求等难以预测的情况,也导致资产的配置需求难以保障。
再次,农业科研人员缺乏较强的预算观念,在实际编制预算时难以准确地结合实际情况提前编制部分预算,导致资产预算和实际产生偏差,影响农业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最后,农业科研单位资产配置预算是从整体来申请的,其来源是根据各个科室或团队的需求和规划汇总的,但是各个科室和团队之间往往不能做到资产信息的及时共享,存量资产信息未能充分利用,很多试验中不经常使用的实验仪器,一些通用的农业机械比如旋耕机、拖拉机等在不同科研团队里重复购买,造成资源浪费、资产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增加了管理成本和仓储成本。
(三)资产使用和处置不规范
第一,由于农业科研单位规模及人员的制约,资产管理部门主要由财务人员兼任,管理单位的资产对于兼职的财务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并且各个部门和团队的资产管理人员常常因为资产管理思想认识不够,未能认真履行职责。
第二,对各科室的资产使用监督管理不够,可能存在已有资产使用人科室变更、资产使用人变更、资产存放地点变更但是未及时进行变更申请,部分资产管理人员不明确或资产管理人员已离职、退休未及时指定新的资产管理人员,调剂、领用库存资产未及时合规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等情况。
第三,每个科室和科研团队购置的资产自己使用,也由各自内部自行管理,他们认为购置该资产的资金来源是自己科室的自筹经费或者争取的项目经费,产生的日常管理和维修费用均由科室和科研团队支出,所以只有本科室和团队人员能够使用,导致资产难以调剂使用。
第四,固定资产的处置收入需要上缴地方政府财政或国库,而且相应的报废程序较为烦琐,这样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资产资源的浪费,但也容易导致单位资产能不报废就不报废,从而减少工作量,以及对于年限久远、已无法继续使用的设备仅将其放置到仓库中,缺乏完整的处置程序或者不能及时处置,对于报废的资产也缺乏科学合理的后续管理。这样就导致了部分资产的浪费,以及后续的资产处置过程中实物资产的缺失,形成资产管理风险[ 2 ]。
(四)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随着政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OA系统、财务系统、资产云平台、政务一体化平台等在农业科研单位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系统、资产采购系统等的信息同步与共享程度很低,容易导致信息孤岛问题。此外,现有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还是由资产管理部门使用,由资产管理人员从资产使用者或科室资产管理人员处获得信息,然后人工在资产管理系统中进行资产信息的新增、变更与报废处理,导致信息化程度较低,从而影响资产管理效率。
(一)提高单位对资产管理的重视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要充分重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管理层更要深刻认识到资产管理对农业科研发展的重要意义,主动了解学习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充分分析调研本单位存在的问题,从上而下优化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人员要树立科学的资产管理理念,要“以增量完成存量调整,以存量完成增量制约”为原则,强化设备共享、协调使用的观念,做到厉行节约,追求长效发展[ 3 ]。
此外,农业科研单位要加强对资产管理细则和要求的宣传,对单位全体职工尤其是各科室资产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可以通过资产管理手册、视频宣传等形式,将农业科研单位的资产管理政策和要求传达给全所职工,使其全面了解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激发参与资产管理的积极性。
(二)加强基础管理,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农业科研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应以国家及地方的资产管理政策为根本,在充分考虑资产规模及管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规则的细化和完善。
在财政预算管理中,纳入资产管理模块,实现资产配置管理预算一体化,强化农业科研单位资产配置预算管理。农业科研单位年度资产配置计划是单位编制部门预算的依据,农业科研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资产购置预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还要对各科室或团队提交的采购请求进行审核,严格控制办公设备、家具等通用资产的规模和比例,尽量提高农业科研专用设备占比。在资产预算计划执行过程中,做到“无预算不开支”,未经审定的资产配置计划不得列入部门预算。此外,因为农业科研单位的资产配置有其相对的特殊性,科研工作季节性较强,不同学科的研究物种对农机设备的需求时间存在差异。农业科研单位资产配置更应优先通过调剂使用,加强对现有资产的灵活运用,对到期仍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或其他因技术原因需要更新但仍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要进行盘活利用。
农业科研单位还要加强资产核算管理,确保科学准确地规范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一般来说,固定资产达到规定年限、单位价值的双重标准才须被认定为固定资产,但是对于一些大批量同类资产,例如图书、家具这类单位价值较小,但是使用年限较长的资产,农业科研单位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防止资产流失。此外,还要关注非税收入、房产出租出借的管理。房屋出租收入是农业科研单位非税收入的重要部分,房屋出租可以有效盘活闲置房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业科研单位经费不足的问题。农业科研单位在对闲置房产的对外出租管理中,要特别注重审批流程合规性及其出租价格合理性的论证。
(三)落实责任,强化资产管理规范
首先,强化资产管理必须规范,落实责任,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划分,建立科学合理的责任机制。责任机制要以单位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其要树立资产管理意识,引导单位全体职工爱护国有资产、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作用,身体力行贯彻节约原则;以各科室和团队负责人为科室责任人,其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把握科室资产现状,加强科室资产的日常管理和使用规范,配合领导和资产管理部门,做好科室资产配置预算申请、预算执行和考核工作;以单位全体职工为责任个体,其要严格按照资产管理制度和资产使用细则,细心使用自己名下资产,将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细化到日常工作中。
其次,农业科研单位要开展全面清查工作。虽然农业科研单位已经经历过几次资产清查,但仍然存在账实不符、重点资产权属不清等情况。单位需要建立包括资产管理人员、纪检工作人员、分管领导等在内的资产清查小组,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并定期轮换小组成员。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厘清资产状况、资产权属、资产数量等信息,检查系统信息是否与实物相符、相关资产管理人员是否在岗是否尽责等问题,对资产权属不清、重要信息不匹配的资产单独罗列、重点关注。
最后,农业科研单位要完善、严格遵守资产管理流程。按照无计划不开支、先申请后购置的原则管理资产。采购部门要严格挂靠预算计划,物资到位后履行资产验收程序,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登记入账手续,并上报财务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登记。对于固定资产报废程序中存在的流程复杂、缺乏固定标准等现象,单位应结合资产性质、使用频率和使用寿命等不同因素,详细制定具体的报废标准。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探索共享机制
第一,农业科研单位应打造一个信息共享系统,该系统除了能够实现对单位资产的信息管理、汇总、统计和分析功能外,还应实现单位内部人员对于资产的采购、变更、报废的线上申请和审批流程,能够实现与财务系统、资产采购系统的信息交互功能,从而为单位的固定资产和设施的使用者提供便捷的服务,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和调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机械和设施的利用效果。
第二,农业科研单位要充分利用二维码技术,对单位内部的所有有形资产建立二维码,将数据信息同步到资产管理系统中,将资产二维码粘贴到对应资产上,相关人员根据资产上的二维码信息就可以直接获得该资产的价格、购置时间、资产责任人及所属科室等信息。此外,任何资产的保管责任人、放置地点变更均应当及时变更、更换二维码。
第三,农业科研单位要开发仪器设备的使用潜能,探索更多的资产共享机制。可以尝试建立中心实验室,整合单位的PCR扩增仪器、电泳仪、凝胶成像仪等基础实验仪器,由各研究科室共享使用,以此避免通用仪器设备的重复购买和闲置浪费,提高现有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最大程度地实现对单位资产的高效利用。
在国家不断强调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背景下,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政策文件精神,通过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优化资产管理规范,补齐资产配置管理短板,确保农业科研机构的日常运行,全面提高农业科研事业资产的运营效率,确保农业科研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科研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王娇阳.节约型社会建设视角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4(05):33-35+51.
[2]苏振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24(07):64-66.
[3]张建君,陈欣,刘盛洁.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配置管理探究[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24(0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