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刘三姐歌谣外宣翻译应用研究

2024-12-03 00:00梁惠慧任婧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17期

【摘 要】广西刘三姐歌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作用。刘三姐歌谣外宣翻译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华独特的民族文化。不仅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传统民族文化,还可以提高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文章在分析刘三姐歌谣外宣翻译面临的困境基础上,结合外宣翻译的特点、原则和策略,通过灵活运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注、变译等翻译策略对刘三姐歌谣进行具体的外宣翻译应用研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刘三姐歌谣文化,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刘三姐歌谣;外宣翻译;翻译策略;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17—219—03

一、广西非遗刘三姐歌谣外宣翻译的现状

(一) 刘三姐歌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困境和传承

刘三姐歌谣可以追溯到壮族歌圩。自原始社会时期起就出现了山歌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需求的变化,歌圩文化逐渐成为了壮族人民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歌圩中刘三姐歌谣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在广西壮族人民生活中,刘三姐歌谣文化不仅促进了人们的情感交流,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还提升了壮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刘三姐歌谣超越了本身歌唱的意义,它的社会功能日益重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刘三姐歌谣成为了广西文化的重要象征,是联合国发起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一部分。2006年5月,刘三姐歌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成湘、吕佳悦)。

刘三姐歌谣的发展面临着困境。刘三姐歌谣的传承主体主要分布在广西的乡村地区。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作为刘三姐歌谣传承主要力量的壮族青壮年选择扎根于城市,这间接导致了刘三姐歌谣的传承出现了断层的问题,后继乏人(罗玉婷,2021)。其次,由于刘三姐歌谣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民众难以欣赏到传统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内涵,民族群众对刘三姐歌谣的参与度低,这不利于刘三姐歌谣文化的传播。此外,刘三姐歌谣的传承方式相对固化,特别是在现今多媒体时代存在有局限性,刘三姐歌谣的传承呈现出了封闭和脆弱的特点(廖汉波、戴忠沛,2019)。

(二)外宣翻译的现状

1.外宣翻译的特点

(1)外宣翻译是单向语句翻译,即把汉语翻译成目标语国家的语言,把中华文化信息传递给其他国家人民。(2)外宣翻译区别于其他翻译,它具有目的性。外宣翻译属于应用文翻译的领域而不属于文学翻译。作为跨语言文化交际,外宣翻译的目的是对外宣传。主要目的是传播我国文化和经济等相关信息,让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我国文化。(3)外宣翻译的文本内容具有中国特色。黄友义(2004)指出了外宣翻译“一是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努力跨越文化鸿沟。二是熟知外国语言习俗,防止落入文字陷阱”。各国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外宣翻译不仅要立足我国文化的特点,还要结合外宣翻译目标语国家的语言特点和思维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徐晨琳,2022)。

2.外宣翻译的原则

黄友义(2004)提出了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即“坚持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要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在进行外宣翻译时不应机械式地翻译,而应在尊重原文信息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目标语国家受众的信息需求和思维习惯,适当地对外宣翻译文本内容进行增译或减译。徐晨琳(2022)则提出外宣翻译的精准性原则。外宣翻译需要精确地传递出源语文本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把目标语受众作为中心这一原则要求译者要衡量目标语读者的文化和思维以及对信息的接受度。除此之外,王辉、许小倩(2020)认为外宣翻译要遵循目的再现原则、信息再现原则和文化再现原则。仇贤根(2016)指出外宣人员在工作时应遵守“内外有别”“外外有别”“含而不露”“以语篇为中心”这四个原则。在非遗外宣翻译中,还应有尊重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原则。

3.外宣翻译的策略

在语言方面,外宣翻译文本中常用直译法或者意译法。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冯庆华,2002)。逐字翻译虽然可以和文本内容一一对应,但是难以精准地传达出文本的文化内涵。意译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冯庆华,2002)。单纯地运用意译法,虽然传播的实效性可以得到保障,但是文本的内涵传递有所欠缺。外宣翻译的文本具备有中国特色。在外宣翻译过程中,在精确翻译好每个词汇的同时,还要最大化地保留原有文本的文化内涵,同时要兼顾目标语国家读者的文化阅读习惯,让中华文化更好地对外传播。而在文化方面,翻译策略有归化和异化之分。归化是基于目标语国家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的翻译策略。异化以译者文化为基础,采取源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表达习惯方式来传达文本内容(王颖、吴婷婷,2022)。

二、刘三姐歌谣外宣翻译策略及案例分析

(一)直译

直译指的是将源语言的表达方式直接转化为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直译使得目标语言的读者能够直接接触到源文化元素和语言特色。通过直译,目标语读者得以直观地体验原文的风格和情感,进而对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理解和欣赏。

例1:

原文:好歌才呢,只有三姐唱得来。心想与姐唱几句,不知金口开不开?

译文:Truly a good song, only Sanjie can sing it well. I wish to sing a few lines with her, but I wonder if she will grace us with her golden voice

这句歌词直接表达了对刘三姐唱歌能力的赞赏以及想与她一起唱歌的愿望,但又担心是否能得到她的响应。直译可以准确地传达这一基本信息和询问的情感,有助于保持原歌词的文化独特性。另外,这种直接表达的内容,可以避免过度解释或改动原意,从而保持译文的简洁性。对于不熟悉刘三姐故事或壮族文化的读者,直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出发点。

(二)意译

相较于直译的字面忠实,意译则更注重于传达原文的精神和内涵。它强调的是文本的跨文化传递和适应性重构,使目标语言的读者不仅能理解文本的表面意义,更能深刻体验到原文的美学价值和情感深度。意译允许译者在处理难以直接转换的文化元素和语言特色时拥有更大的自由度。

例2:

原文: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

译文:When injustice stirs the heart within, folk songs blaze forth, from deep chest begin.

原句“山歌如火出胸膛”形象比喻展示了歌谣所表达的强烈的情感。如果直译为“The folk song is like fire from the chest” 则无法充分表达出刘三姐歌唱的热衷和力度以及情感。译文翻译保持原歌词的韵律性,通过“blaze forth, from deep chest begin”来传达“如火出胸膛”的强烈情感和动力。同时,通过“when injustice stirs the heart within”来表达原句“心中有了不平事”的情感驱动,旨在保持壮族山歌的情感力量和韵律美。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忠实于原歌谣的意义,也保留了其韵律美和情感力量。

例3:

原文:唱歌不是妹发癫,唱了一天香一年。

译文:Singing isn’t a frenzy, but an intimate whisper; a song sung for a day, its aroma lingers for a year.

这句话的翻译同样也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它注重于传达原文的情感和意境,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在这个翻译中,通过把“唱歌”比喻为“intimate whisper”(亲密的低语),传达了歌声的柔和和亲密的同时深化了对歌唱行为情感层面的理解,是对原意的深入理解和创造性的重现。“aroma”一词的使用,将歌声的影响形象化为一种持久的香气,这种描述富有诗意,让人联想到美好事物的持久回响和深远影响。意译不仅忠实于原文的情感和意境,还以一种创造性和诗性的方式扩展了其表达。

(三)直译加注

直译加注结合了直译的忠实度和附加注释的深入理解,适用于充满历史典故和文化特色的文本翻译。刘三姐歌谣中许多词汇和表达含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直译加注,不仅可以译出原意,还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和语境信息,帮助读者更全面地把握歌谣的意义。

②Fuxi and his sister, in Chinese mythology, are cultural heroes known for establishing marriage, creating writing systems, and introducing music and fishing.

③Confucius (551–479 BCE) is China’s most famous philosopher, teacher, and political figure, whose teachings deeply influenced East Asian life and thought.

④The seventy—two sages were disciples of Confucius, known for spreading his philosophical teachings.

⑤Emperor Shennong, also known as the Divine Farmer, is a mythical Chinese ruler who introduced agriculture, including the cultivation of the five grain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humanity.

⑥Liu Sanjie is a legendary folk heroine from the Zhuang ethnic group in Guangxi, China, renowned for her exceptional singing ability, representing the voice and spirit of the people through her songs.)

在翻译盘古、伏羲、孔子、七十二圣、神农等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人物时,直译是常见且必要的做法,因为这些名字代表了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历史人物。直接使用他们的汉语拼音形式是为了保留原有的文化特色和身份认同。例如,“盘古”保持为“Pangu”,“伏羲”为“Fuxi”,“孔子”为“Confucius”(已经是其广泛接受的拉丁化形式),“七十二圣”为“seventy—two sages”,“神农”为“Shennong”。直译虽能保持人名的原貌,但对于不熟悉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国外读者而言,单凭名字是难以完全理解这些人物蕴含的深厚文化和历史意义的。为了弥补这一差距,通常需要在翻译中加入适当的解释或注释,以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四)变译

变译作为一种创造性高度灵活的翻译方法,译者根据目标语言文化的特点对原文进行改写。其目的在于使译文不仅忠实于原文,同时能够融入目标语言的文化环境。为了能在翻译中传达原文的艺术美感,有时需要改变词序,增删词汇等。在翻译刘三姐歌谣时,需要巧妙地平衡原文的文化特色与目标语文化的接受习惯,通过结构调整,达到“异体同魂”的翻译效果,增强译文与读者的文化共鸣,提高译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例5:

原文:山顶有花山脚香。

译文:Flowers bloom on a mountain’s peak, fragrance lingers where its base meets creek.

“山顶有花山脚香“这种表述富有视觉感和嗅觉感,可译为“Flowers bloom on a mountain’s peak, fragrance lingers where its base meets creek.” 。不仅保留了原词的含义,还将之转化为符合目标语的表达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中能感知到丰富的景象。

变译并非难度高于直译和意译,而是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自由的创新。它不仅需要译者有高级的语言技能,还需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丰富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原文的含义,并妥善处理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韵味。

三、结语

刘三姐歌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刘三姐歌谣进行外宣翻译有助于推动优秀的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笔者灵活地运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注、变译对其进行具体的外宣翻译应用分析研究,达到准确地传递出了译文的语义的同时还保留了民族文化特色,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使得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民族文化,有助于宣传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其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冯庆华.翻译教学体系的探索[J].中国翻译,2002(2).

[2]关月婵.广西壮族山歌发展困境剖析[J].黄河之声,2018(10).

[3]黄成湘,吕佳悦.非遗保护视野下刘三姐歌谣传承和发展再探索——以日本能乐的传承模式为借鉴[J].文化与传播,2021(3).

[4]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

[5]廖汉波,戴忠沛.广西德保壮族对歌传统“吟诗”的音韵格律及歌路举要——以《德保歌圩山歌》为例[J].民族文学研究,2019(4).

[6]罗玉婷.新媒体时代广西壮族山歌保护与创新研究[J].戏剧之家,2021(6).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海职业学院2023年度院级科研类课题项目“广西非遗刘三姐歌谣外宣翻译研究”(项目编号:2023YKY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梁惠慧(1993—),女,广西北海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英语翻译研究;任婧(1986—),女,广西北海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英语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