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区域非遗文化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为新时代高校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厚滋养和教学灵感,为地方高校实现美术教育的本土化和品牌化提供了可行性操作路径。本文以国家级非遗“全堂狮灯”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索它当下的生存现状与多重价值,并从多个维度将它融入地方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全面解析,最后以江西某地方高校开展美术教育实践为案例,探析了区域非遗资源融入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的可行性实践路径。
【关键词】区域非遗;全堂狮灯;地方高校;美术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J528;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17—204—03
区域非遗既是区域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区域文化的重要亮点,当中内涵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美术教育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非遗保护和文化创承这一重要历史使命,地方高校深入挖掘区域非遗的特色和价值,将其有机融入至美术教育中,将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的内容,优化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的育人效果。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它不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知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通过美术教育,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观察、深入思考和创意表达,这些技能的获取对于他们个人的未来发展和创造力培养都是极其宝贵的。实践中发现,美术教育与非遗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地联系。美术教育提供了一个创新性理解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平台,使得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以一种生动和互动的方式被学生所接受和学习。同时,非遗文化的融入也为美术教育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鉴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区域非遗资源融入地方高校美术教学的有效路径,以期为高校美术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育人效果。
一、国家级非遗“全堂狮灯”的生存现状与多重价值
(一)国家级非遗“全堂狮灯”的生存现状
井冈山全堂狮灯作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近年来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在第十代传承人林文辉的努力下,全堂狮灯不仅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走进了校园,吸引了众多青年学子参与学习传承,这一系列活动让传统非遗项目焕发了新的生机。此外,井冈山市文化馆作为非遗保护单位,积极组织开展非遗日展示展演活动,开展非遗调查普查工作,建立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名录,并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和寒暑假青少年学员培训班,这些活态传承举措都为全堂狮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井冈山全堂狮灯的生存现状仍面临一些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工作或学习,愿意学习该项技艺的人越来越少,这导致全堂狮灯的传承出现了困难。传承人林文辉虽然不收取任何费用传授技艺,但仍然难以吸引年轻人投身于这一传统技艺的学习中。此外,全堂狮灯的传承通常是以家族村落的父传子的形式存在,加上部分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身体吃苦,造成师傅找不到徒弟,使得练习人群出现断层现象,产生了传承危机。因此,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政策支持,来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这一传统技艺的学习和传承中来。
(二)国家级非遗“全堂狮灯”的多重价值
1.艺术价值
“井冈山全堂狮灯”是一种集武术动作、服装造型、音乐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它融合了龙灯、舞狮、拳术、棍术、器械、对练和盾牌舞等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的结合不仅展现了中国武术的力度与美感,还通过锣鼓、唢呐等民间乐器的伴奏,营造出气势恢宏、喜庆热烈的艺术效果。全堂狮灯的表演步法、手法和队形变化多端,展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创造力,全堂狮灯中的龙灯、狮头等道具制作精美,具有较强的民间工艺美术价值。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中的“气韵”和“形神”在“全堂狮灯”表演中都有着显著的体现,使其具有十分突出的艺术特色和审美内涵。
2.文化价值
“井冈山全堂狮灯”不仅是一套武术套路,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作为井冈山地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堂狮灯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它的传承和发展,体现了客家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展示。通过全堂狮灯的表演,可以窥见中国区域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和世界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资源,彰显出井冈山地区人们所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更是一种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瑰宝和人文记忆。
3.教育价值
在美术教育中,“井冈山全堂狮灯”可以作为一种生动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艺术。通过对全堂狮灯的历史背景、表演技巧和文化内涵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还能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此外,全堂狮灯的学习和实践也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协调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科学知识、传统技艺、艺术精品资源,是开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知识来源。通过将全堂狮灯融入至高校美术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了解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二、非遗全堂狮灯融入地方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现实意义
研究发现,基于国家级非遗“全堂狮灯”的多重价值,将其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和文化信息融入当前的大学美术教育课堂,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文素养,更好的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感知力。二者深度融合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创设美术教育教学的新体验——实现以美动人
从美术教育的视角出发,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作为蕴含丰富艺术价值和美术教育价值的“全堂狮灯”,其所呈现出的非遗美学是一种活态形象美学、造型美学、生活美学。基于此,将全堂狮灯技艺的形式与文化内涵融入大学美术教育课程当中,可以使当代大学生深切的感受和了解非遗之美,提升自身审美水平和审美情操。同时,美术教育本身富有实践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特征使二者具有较好的契合性。通过将“全堂狮灯”艺术引入美术教育课堂,创设课堂情境,构建互动式体验,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非遗风采和传承人的智慧,感知非遗文化的魅力,刷新学生对本土性民间手工艺的新审美。
(二)丰富美术教育教学的新资源——实现以文化人
高校美术教育不单单是要以美术教育人,更要以文化人,文化是美术教育的底色。谚语云:“一地一文化、一族一风情”。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民间艺术表达方式,“全堂狮灯”作为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信息。它承载着当地居民生息繁衍的历史和文化,凝聚着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强调文化传承的背景下,理应发挥其以美动人、以文化人的功效。因此,通过将地域性非遗资源进行创新整合,将其融入地方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丰富地方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内容,开创具有本土特征的非遗美术教育实践,形成地方高校独具特色的美术教育品牌;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地域性非遗文化的认可,从中感知美术教育中“以文化人”带给人的悦心、悦志和悦神,并在认同非遗之美的过程中形成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培根铸魂。
(三)拓宽非遗传承的新路径——实现创新传承
非遗文化是一类口承活态文化[2],是以人为核心载体的活态文化表现形式,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性也主要体现在其“活态”传承的特点上[3]。当前,国家级非遗“全堂狮灯技艺”因学艺时间成本较高,非遗传承人数量减少且传统的作品形式生存语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也面临着巨大冲击和挑战。然,当前通过非遗进校园的方式,将非遗文化和美术教育实践相融合,充分激发了学生热爱非遗、了解非遗,并主动去传承非遗的热情。例如,在信息化背景,高校里的部分师生通过数字化手段去传承非遗,重新链接了区域性非遗传承的生态链,并将其应用于当下的生活语境,这也将会有力的推动区域特色非遗的创新传承,进一步拓展非遗传承的新途径。
三、非遗资源融入地方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以全堂狮灯为例
在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将区域特色非遗融入至地方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非遗”本身的活力。为此,深入探讨非遗资源融入地方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创新路径显得格外有意义。现结合江西某地方高校因地制宜开展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探究区域非遗资源——“全堂狮灯”融入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的创新路径和育人模式。
(一)打造全堂狮灯美术教育实践基地,拓宽高校美术教育育人平台
打造了“全堂狮灯美术教育实践基地”,为高校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该地方高校通过围绕传承人工作室及周边非遗资源,打造该实践基地,有效拓宽了高校美术教育的育人平台。该基地既是非遗文化展示中心,又是民间文化艺术的博物馆。一方面,通过将“全堂狮灯”的非遗传承人请入课堂,开设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大学第二课堂、公共艺术课程等形式,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和学习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审美能力。另一方通过与非遗传承人及相关单位开展合作,进行非遗文创产品开发、非遗图案数字化创新应用等多元化的形式,学生不仅能够近距离观察和学习全堂狮灯的表演技巧,还能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从而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进一步推动了区域非遗资源与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的跨界融合。
(二)创建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特色品牌,实现美术教育课程的本土化
创建以“全堂狮灯”为代表的美术教育特色品牌,是实现美术教育课程本土化的重要途径。该校通过将全堂狮灯的元素和精神融入到美术教育课程中,培养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上海某高校通过“摩登田野”项目,将美育活动融入学校和社会,使人人都能“玩艺术”,并联动教学课程提供大众“学艺术”的机会。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升了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该地方高校借鉴此类项目,开发了以全堂狮灯为主题的美术课程,如狮灯造型设计、狮灯舞蹈动作的绘画表现等,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提高了该地方高校的文化软实力和美誉度。
(三)开设系列非遗美术教育课程,形成协同育人的美术教育体系
开设以全堂狮灯为代表的非遗美术教育课程,有助于形成协同育人的美术教育体系。为此,该校构建了“区域非遗+现代设计”“区域非遗+艺术赏析”“区域非遗+文艺创作”等系列美术教育课程。这类课程包含了全堂狮灯的历史、文化背景、表演艺术、音乐伴奏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和学习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通过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开发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课程和新项目,培养了具有创新意识的艺术人才。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可以参照这一模式,与音乐、舞蹈、历史等其他学科合作,开设一系列与全堂狮灯相关的课程,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美术教育体系。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会发展至文明转型期才衍生的概念和观念[4],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5]。因此,将非遗资源融入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不仅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活力,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通过将非遗资源引入课堂,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从而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非遗的传承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展望未来,期待更多的高校能够认识到非遗资源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价值,积极探索和实践非遗融入美术教学的有效路径。期望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创新教学方法,开发更多与非遗相关的课程和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多维度上体验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EB/OL].[2014—12—03].http:// 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2/03/content_9286.htm.
[2]王增,周夏.基于艺术符号论的东固传统造像研究[J].老区建设,2021(10).
[3]孙谦.论传承人在“非遗”生产性保护中的作用[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4.
[4]陈小蓉.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特征、功能、分类[J].体育科学,2022(4).
[5]邓天白,薛晓军,徐国磊.档案视角下的非遗保护“扬州样本”[J].中国档案,202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区域非遗资源与地方高校美育的融合机制和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2QN028)阶段研究成果;井冈山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非遗资源融入高校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项目编号:XJJG—20—40)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程宝飞(1992—),男,汉族,江西鄱阳人,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与理论研究。
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