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铁人”王进喜,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一面旗帜、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表、石油工人形象的典型。1964年“工业学大庆”运动发动至今,“铁人”一直作为新中国石油工业艰苦创业的典范,“铁人”形象也一并作为新中国石油工人形象的杰出代表,诞生了许多以王进喜形象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作品。本文通过分析“铁人”王进喜形象的美术作品,尝试阐释此类作品的建构维度及精神内涵。
【关键词】王进喜形象;美术作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建塑研究
【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17—198—03
一、王进喜“铁人”称号的来源
王进喜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典范与楷模,人称“铁人”。王进喜的“铁人”称号首先被人民群众所赋予,马家窑的一位老大娘称呼王进喜是“铁人”。1960年3月25日,王进喜率领贝乌5队(贝乌5队到达大庆后编为1205钻井队)抵达萨尔图,他们的井位在十几里远的马家窑附近。钻井队住在马家窑,王进喜住在了赵大娘家里,但只在大娘家住过一天。一日,赵大娘不放心,做好饭来到井上看王进喜,大娘看见他躺在泥浆槽边睡觉。王进喜的睡眠环境十分简陋,只是羊草、被子,盖着老羊皮袄。赵大娘对工人们说:“活了大半辈子,除了那些打鬼子打土匪把脑袋别在裤腰上的人外,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人。唉,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1]于是赵大娘的赞誉成为了王进喜“铁人”称号的群众来源。
之后,这件事反映到了指挥部驻1205钻井队工作组。党委书记兼指挥宋振明向上级汇报,石油部长余秋里听过后说:“好!这是一个好典型,我们就借用老百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叫他王铁人。”1960年4月9日,大庆油田第一次技术座谈会召开。余秋里在会上说:“这就是王进喜,大会战中的第一个英雄,我们的王铁人……为了工作,他连续54个小时没离开井场,把自己买的摩托车用来跑配件,这是工人阶级的高度觉悟。房东大娘管他叫‘铁人’,这是一个非常光荣的称号。因此,会战指挥部号召参战的全体职工都要向铁人王进喜同志学习,学习他的高度阶级觉悟和共产主义风格。” 讲到这里,余秋里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振臂高呼:“向王铁人学习!向王铁人致敬!”全场都站起来跟着余秋里高呼。[2]石油部长余秋里对王进喜的高度评价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其典型身份的认可以及模范事迹的认同,承认“铁人”的称号,也是对王进喜在石油大会战中的刻苦努力的赞扬。
二、“铁人”王进喜形象美术作品的梳理
“铁人”王进喜形象的美术作品记录了石油大会战时期著名的历史事件,描绘了石油大会战时期难忘的峥嵘岁月,弘扬了大庆石油工人们高涨的爱国热情。从功能上来看主要体现在宣扬大庆精神以及记录历史事件两个方面;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在石油大会战开始15年内以国画、油画、版画、宣传画为主,此后雕塑作品创作逐渐丰富。
(一)宣传时期(1964年—1980年)
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喷出了原油,同年10月26日,石油部党组扩大会议在京举行,研究了松辽地区勘探问题。1960年1月7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组织松辽石油会战, 2月20日,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由此开始。[3]1964年,文化部派出中央文艺慰问团赴大庆油田慰问演出,1964年1月,中央美术学院教师马常利、温葆、秦岭随文化部慰问演出团来到大庆,他们分别深入到钻井队和采油队进行了长达4、5个月的体验生活、收集素材工作,[4]创作出许多表现石油工人形象的作品。同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工业学大庆”运动在全国展开,[5]全国积极响应。同年3月,画家邵宇来到大庆,用速写的方式记录大庆、记录石油工人,其中就有表现模范人物王进喜形象的《王铁人》。
1971年6月20日,《工业学大庆》强调“ ‘工业学大庆’,是向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6]为“铁人”形象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依据。同年7月,国务院文化组成立,文化艺术工作继续展开。在此期间,刘振铎多次到大庆深入生活,于1972年创作了《开发大庆的人》表现了大庆工人不惧困难的乐观精神。1973年10月1日,“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画家赵志田为表现大庆工人战严寒、斗风雪的忘我劳动精神,创作了国画《大庆工人无冬天》,在新中国美术界赢得了高度评价。
艺术家们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了无数歌颂油田、歌颂大庆的艺术作品,其中,“铁人”王进喜的形象是这些作品的主要表现对象之一。国画代表作品有刘振铎的《开发大庆的人》(1972)、赵志田的《大庆工人无冬天》(1973)、张仁芝的《创业人》(1977)等。版画代表作品有晁楣的《第一口油井组画》(1971)等。雕塑作品有《人拉肩扛》(1970)等。这个时期的宣传画也成为了“铁人”形象的重要表现形式,如宋惠民的《学“两论”》(1977)、蒋昌一的《工业学大庆》、《铁人王进喜》(20世纪70年代)、《学大庆人》(20世纪70年代)、宣传画《石油工人》(20世纪70年代)、宣传画《我为祖国献石油》(20世纪70年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非常关心和重视大庆油田的生产建设,其中于美成的油画和沈尧伊的版画是表现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铁人”王进喜这一题材的经典之作。
(二)继承时期(1981年至今)
1981年,中央发出《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的通知》,工业学大庆运动历时17年,对我国工业战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作用十分巨大。[7]在艺术创作中,描绘大庆石油会战的作品依然是主流,作品更多的体现出对铁人的怀念、对过去的艰苦岁月的回忆。新世纪以来,文化部、财政部于2005年开始联合实施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8]“铁人王进喜”出现在工程选题当中,不仅是“铁人”形象在新世纪的描绘,更是“铁人精神”在新世纪文艺领域的体现。
表现以王进喜形象为代表的“铁人精神”是这一时期的重要题材,油画代表作品有李廷辅、李晓娟的《铁人和他的队友》(1996)、徐英杰的《公仆》(2002)、李泽浩的《“铁人”名字的来历》(2006)、《铁人泪洒沙滩》(2006)、张洪赞的《难忘的岁月》(2006)、《创业年代》(2007)、谷钢的《大庆人》(2009)等。国画代表作品有曾纪纲的《艰难创业的年月》(1984)等。版画代表作品有靳成伟的《动力》(1988)、魏文甫的《望断天涯路》(1988)等。雕塑代表作品有吴景行的《铁人半身雕像》(1993)、魏克强的《铁人》(2001)、孙家彬的《创业年代》(2003) 陈绳正的《铁人》(1990)、《铁人学“两论”》(2023)等。此外也不失连环画的创作,如衣晓白、杨玉民的连环画《铁人王进喜》(2007)等。
三、“铁人”王进喜形象美术作品的建塑维度及其内涵
“铁人”王进喜形象的美术作品准确而深刻的体现出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些美术作品在对王进喜形象进行塑造时,直接对其进行肖像表现成为主流。此外,“铁人”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们投身油田建设时表现出的先锋模范形象也很具有代表性。
(一)单独表现“铁人”的肖像形象
肖像是对典型人物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对典型人物的形象塑造被艺术家所重视。在石油大会战时期,“铁人”的典型形象得到了肯定,宣传“铁人”的形象起到以图立传的作用。
1971年,蒋昌一创作的宣传画《工业学大庆》、晁楣创作的版画《第一口油井组画——胸怀全球》,两幅作品都描绘了王进喜经典的手扶刹把(钻机的控制设备)形象,体现出工人阶级工作时的自信。赵宗藻于1972年创作的版画《力量的源泉》描绘了王进喜在工作之余学习伟人著作的情景。四下无人,暗示工友们可能正在休息,刻画了一个十分真实的生活瞬间。
1991年,大庆油田在王进喜打第一口井(萨55)的原址建设铁人纪念馆, 特别邀请陈绳正为该馆设计王进喜雕像。他与鲁美的教师易振瀛、余东江和大庆的雕塑工作者魏克强、万正南组成了创作小组,拿出了若干手绘设计稿提供大庆油田铁人纪念馆筹建组选择,确定了6.5米高的全身立像方案,最终完成了雕塑作品《铁人》。2023年7月12日,在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之际,陈绳正创作《铁人学“两论”雕像》,在铁人学院(油田党委党校)落成,并举行了揭幕仪式。雕像高4.7米,宽2.2米,厚3.5米,风格大气、简约明快,体现出“铁人”不仅是建设油田的模范,更是思想进步的标兵。
(二)建设油田时的先锋模范形象
在众多描绘“铁人”王进喜形象的美术作品中,有许多以油田建设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在情节表现上多为大庆石油会战的著名场面,正是在王进喜的带领下,石油工人们战胜了东北严寒的自然环境,有了“人拉肩扛运钻机”“端盆取水保开钻”等会战壮举。1971年,刘振铎创作了国画《开发大庆的人》,这幅作品参加了全国美展和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十周年美展。随后在《解放军画报》《北京日报》《工农兵画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9]作品以经典的表现英雄人物的视角,描绘了石油人奔向油田的情景,王进喜面带笑意,完全没将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放在眼中,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乐观主义很好的体现。
1973年,画家赵志田创作了国画《大庆工人无冬天》,是“铁人”形象美术作品的经典之作。作品反映了在当时艰苦的工作环境下,中国工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王进喜的眼神炯炯,极富艺术感染力。在这幅作品中,笔直的钻杆将画面均衡的分为左右两部分,成为了一条中轴,两边的人物造型都呈现出三角形结构,制造了巨大的张力。
谷钢于2009年创作的油画《大庆人》准确还原出当时大庆石油工人们的衣着装束,连画面中出现的红色水管,都是当时工地上常见的典型款式,[10]谷钢回忆“文字汇编和当年的东西我都尽量收集,特别是狗皮帽子、柳条编的安全帽,穿在模特身上写生,尽量体会那种味道。如果历史画达不到这样的氛围,恐怕它的感染力会减少很多。”[11]这件作品以石油会战期间搬运钻探设备为背最,描绘了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工人阶级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豪情。
“铁人”从现实中来,从大庆油田中来,王进喜形象的美术作品表达出的铁人精神是中国石油工人优秀品质的充分体现、是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的强大力量之一。文章《铁人精神:推进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铁人精神做了总结,文章认为铁人精神的核心内容包括:“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等等。[12]铁人已逝,但铁人精神不朽;大庆油田的油气终会枯竭,但大庆精神永世长存。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形象美术作品记录了石油大会战的艰苦岁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这些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精神也早已跳脱出石化领域,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能量,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2][3]宋连生.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回顾—工业学大庆始末[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4]武杰山.毛泽东时代美术中大庆石油工人形象的产生[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4).
[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之二[EB/OL].[2021—06—29].http://jl.people.com.cn/ n2/2021/0629/c349771—34799493. html.
[6]佚名.工业学大庆[N].人民日报,1971—06—20.
[7]杜显斌.工业学大庆运动史略[J].大庆社会科学,2006(2).
[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EB/ OL].[2009—10—27].https://zwgk. mct.gov.cn/zfxxgkml/wysy/202012/ t20201205_916261.html.
[9]杨诗粮.白山黑水情意浓——访国画家刘振铎[J].文艺评论,1987(3).
[10]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办公室编.历史与艺术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11]杨斌,徐沛君.图鉴历史再谱华章——部分参加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美术家谈创作[J].美术观察,2009(10).
[12]佚名.铁人精神:推进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J].求是,2003(17).
作者简介:赵陆洋(2000—),男,汉族,吉林四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美术历史及理论。
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