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整合多篇文献,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策略,以及美术社团活动在促进初中美术教学和谐发展、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及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指出,构建高效美术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互动性,而美术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美术能力、激发兴趣和提升素养的有效途径,并强调了社团活动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和美术社团校本课程的规范化开发。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高效课堂构建;美术社团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17—192—03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初中美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构建并实施高效美术课堂,利用美术社团活动拓展教学空间,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深入剖析初中美术课堂与美术社团活动的深度融合机制,从不同角度探索其构建与实施的具体路径。
一、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建构与实践
(一)理论指导下的高效课堂设计理念
在构建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深度学习理论等。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探究和合作进行意义建构,因此,设计美术高效课堂时应充分考虑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作品的创作和鉴赏过程中,通过体验和反思来深化理解。
基于此,高效课堂的设计应当关注以下几点。
(1)目标导向:明确美术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方面。(2)情境设置:模拟生活实际或艺术史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1]。(3)互动参与:组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评,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多元化教学手段在高效课堂中的运用
为了实现美术高效课堂的目标,教师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术工具,将传统讲授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促进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体验。
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生动直观地展示美术技法、作品解析等内容,帮助学生跨越抽象概念的认知障碍。
通过现场示范、动手制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绘画、雕塑、手工等不同艺术形式的创作过程,强化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
结合历史、地理、文学等其他学科内容,开展综合性的美术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其综合审美能力。
(三)评价体系对高效美术课堂质量的保障作用
评价体系是衡量高效美术课堂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在构建美术高效课堂评价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评价:既要考察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关注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2)过程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记录,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既包括对作品完成过程的点评,也涵盖学生在课堂互动、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表现。(3)发展性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个性化成长,同时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
总结而言,构建初中美术高效课堂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教师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丰富学习体验,并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以确保教学质量。通过这样的实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所在。
二、美术社团活动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育功能
(一)美术社团活动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美术社团活动以其灵活性和自主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社团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艺术领域,如绘画、雕塑、设计、摄影等,进行深度探索和实践。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转变为引导者和辅导者,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艺术潜能,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2]。
美术社团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自由创作,不受课堂常规教学框架束缚,从而更好地展现个性化的审美观念和情感体验。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训练和专题研讨,学生可以针对某一特定技能进行深入研习,使自身技艺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担任社团职务的学生在组织策划各类活动时,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这对于他们的人格成长和社会化过程具有深远影响。
(二)社团活动作为课堂教学补充的价值挖掘
美术社团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对于完善学生美术素养的培育体系具有重大价值。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许多深层次的审美教育、创新思维培养及复杂技能训练难以充分展开。社团活动则能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深化学习,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社团活动可根据学生需求和发展趋势引入前沿艺术形式和创作技法,丰富学校的美术课程体系,紧跟时代潮流,拓宽学生视野。通过举办校内外的展览、比赛以及与其他学校、机构的合作交流活动,学生能够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也能接触到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增进相互间的观摩学习和交流切磋,进一步提升美术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美术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有效推动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生活化与情境化的设计理念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且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育人功能。在新时代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社团活动应当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扶持,使之成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
三、社团活动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联结策略
在当今教育体系中,美术社团活动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如何有效地将二者联结起来,形成互补优势,是提高美术教育效果的关键。
(一)以社团为载体拓展课堂内外融合教学
美术社团可以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自然延伸,教师可设计相关主题项目,引导社团成员结合课堂所学进行实践创作。例如,在课堂上教授基础绘画技法后,社团活动可以围绕该技法开展系列创作挑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利用社团活动时间组织参观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参与社区艺术项目等,使学生能在真实情境中应用课堂理论,增进对艺术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创作过程的认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向课外实践的有效过渡[3]。
社团活动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辅导,弥补课堂教学普遍性指导的不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社团中的表现,针对他们的兴趣特长、能力水平和发展需求给予针对性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借助社团活动实现技能培养与情感教育并重
美术社团活动应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深度挖掘和精进训练,如素描、色彩运用、立体构成等,通过举办工作坊、大师班或内部竞赛等形式,鼓励学生不断尝试和突破自我,提高其在视觉艺术领域的专业技能水平。
社团活动要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格培养,鼓励他们用艺术语言表达个人情感和生活感悟,通过欣赏与创作来提升审美鉴赏力和人文关怀意识。例如,开展主题为“爱家乡”“环保行动”的创作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三)搭建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
学校应定期举办社团成果展,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组织作品分享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创作心得,提高其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鼓励美术社团积极参加各类校外艺术比赛和评优活动,让学生的才华得到更多认可。通过竞争性的平台,不仅能够检验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能激发他们追求卓越的动力,进而提高整个美术学习过程的积极性[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线上画廊或社交媒体平台,展示社团成员的作品,使之成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成果的集散地,吸引更多学生关注和参与,进一步扩大美术教育的影响范围。通过构建有效的联结策略,美术社团活动能够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形成一种相互补充、互为支撑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又能全方位地促进其美术技能和情感素质的均衡发展,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热情与潜力。
四、初中美术社团校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一)美术社团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目标定位
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社团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显著的必要性。首先,常规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特长的发展,而美术社团校本课程则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多元的学习空间,实现差异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美术社团活动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艺术实践与审美体验的不足,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目标定位上,美术社团校本课程旨在: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激发其对美术学习的热情,通过社团活动使学生形成持久的艺术追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阶梯式技能训练目标,提升绘画、设计、手工制作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并传承本土文化艺术,增强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通过团队合作项目、艺术创作分享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二)遵循兴趣引导与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理念
美术社团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坚持兴趣引导原则,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在兴趣驱动下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同时,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当紧密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和地理环境特点,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课程实践中,如地方民间艺术、历史建筑、自然景观等,这样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有利于弘扬和保护地方文化遗产。
(三)构建丰富多元的社团课程内容体系与实施策略
1.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基础技能模块:涵盖素描、色彩、构图、平面设计等基本美术技能的教学,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主题创作模块:根据季节、节日、时事热点以及地域文化特色设置不同的主题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跨界融合模块: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开展跨学科的美术实践活动,如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数字媒体艺术、环保主题的装置艺术等。
艺术鉴赏与交流模块:组织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观看经典艺术作品,并定期举办作品赏析与讨论会,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表达能力。
2.实施策略
情境化教学:创设贴近生活或具有文化氛围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创作和学习。
任务驱动法:制定明确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完成,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导师制指导:实行导师负责制,依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力进行个别化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题,提高艺术表现力。
评价反馈机制: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积极反馈,激励他们在美术道路上持续进步。
通过以上所述,美术社团校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是一个涉及课程设计、资源整合、教学方法优化及评价反馈全过程的综合工程,旨在建设一个既能激发学生艺术潜能又能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立体化美术教育平台。只有这样的课程才能真正意义上满足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促进其美术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五、结语
初中美术课堂与美术社团活动的构建与实施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重要教学环节。美术课堂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奠定学生扎实的艺术基础;而美术社团活动则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以兴趣为导向,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搭建起个性化发展和实践创新的舞台。在实践中,我们倡导情境化学习、任务驱动和导师制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审美鉴赏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这两者的深度融合与优化实施,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有力地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美术素养的整体提升和发展,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为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播撒美的种子,赋予其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的能力与责任。
参考文献:
[1]葛红超.新课改下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J].人物画报:下旬刊,2021(2).
[2]李国慧.巧用美术社团,促进初中美术教学和谐发展[J].启迪与智慧(下半月·儿童版),2021(6).
[3]吴孙贵.社团活动与初中美术课堂有效结合的教学对策分析[J].教育(周刊),2021(13).
[4]孙树文.初中美术社团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究[J].新课程,2022(27).
[5]王妍.社团活动与初中美术课堂有效结合的教学策略探讨[J].才智,2020(6).
作者简介:高原秋(1982—),男,西安人,本科,西安辅轮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绘画。
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