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马古墓出土文物装饰纹样的现代美学价值

2024-12-03 00:00黄俊杰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17期

【摘 要】通过研究波马古墓出土文物的装饰纹样造型、色彩运用及发现波马古墓出土文物的装饰纹样的类型基本围绕动物图案、植物纹样、几何图形、自然文字这四种。多数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墓葬应属于公元5—6世纪(隋-唐)的游牧民族遗存,这些草原民族以追求权力和开展文化活动为特征,这也能够解释这些精美绝伦的装饰纹样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为波马古墓出土文物的装饰纹样研究领域作出贡献,为未来对新疆艺术考古以及新疆艺术创作进行研究的学者提供文献支持。

【关键词】新疆;波马古墓;装饰纹样;美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K8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17—039—03

在当代,波马古墓中所发现的装饰纹样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它们不仅见证着历史的悠久,更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这些纹样所呈现的古代审美观念和工艺技法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古代文明的理解,还激发了当代艺术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本文旨在探讨装饰纹样所蕴含的现代美学价值,旨在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强调这些文物上的装饰纹样对当代审美观念的深远影响。通过对这些纹样的审美解读,探讨其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与作用。

一、波马古墓出土文物装饰纹样的分类

(一)动物图案类

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长河中,虎纹作为一种特色纹样,在欧亚草原上广泛流行。波马古墓所出土的重要文物中,以虎柄金杯上的虎形柄形态为代表。虎形柄焊接在杯口以下,延伸至中腹部,虎头宽圆,两耳竖立,四肢雄健,腰身细长,虎尾下垂,全身上刻有生动的虎斑纹,栩栩如生。

另一重要纹样是双角四足长尾的动物纹,在该墓葬中以织物的形式出现。此件织锦质地厚实,丝线粗细不匀。深褐色的底色上,红、黄、绿色显示着纵向连续的曲波形云气纹,其中穿插着双角四足长尾的动物纹,是典型的云气动物纹锦(图1),这种云气动物纹锦与汉式云气动物纹锦①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二)植物纹样类

卷草纹出现在镶嵌红宝石单耳金杯中,其腹部呈现卷草纹和椭圆形格的装饰。这种纹样形式形成了连续的二方样式,使整体构成了完美的标准比例。重复,特别是有节奏的重复,是其基本美学特征之一,二方连续图案就是一种连续的图案,一般由一个图案元素向左右或向上、向下有规律性的重复绘制。

宝相花纹出现在镶嵌红宝石宝相花金盖罐之中,其口径较广,束颈,溜肩,腹部球形,底部有圈足。圆形盖上横压七朵宝相花,并在每朵花的中央镶嵌着七颗水滴形宝石(目前已遗失)。

而四瓣菱花纹出现在错金银瓶中,其具有圆唇,侈口,束颈,圆腹,小平底等特征。器身瘦长,瓶颈部分错金一周宽约2cm,错金部分上下由连续的圆圈和圆点纹装饰,而两道圆圈纹之间则呈现出四瓣菱花图案。②

(三)几何图形类

菱形纹在镶嵌红玛瑙虎柄金杯中,器身内外通体模压出菱格,每格内焊接宝石座,内镶嵌椭圆形红色玛瑙。心形纹存在于镶嵌红宝石包金剑鞘(图2)以及镶嵌红宝石金面具当中的络腮胡须(图3),用宽约1厘米的长条金饰焊铆接于两腮,上达耳鬓,下及下颌部,金饰条上焊接39个心形边廓并嵌入红宝石,心形边廓焊接一周细工金珠点饰。③

(四)自然文字类

云气纹和文字纹体现在“富昌”锦片上,是中国传统的平纹经二重锦,以黄为地,以红、绿、黑、褐三种颜色呈现图案,图案骨架为横纹云气纹,其间穿插了动物的不同形态和“富昌”文字。

二、波马古墓出土文物装饰纹样的色彩美学

(一)色彩选择

该墓葬出土的文物主要以金银器为主,其装饰纹样的色彩运用非常讲究。古代工匠们在创作时巧妙地运用金、银、铜等材质的光泽和色彩,使作品更加生动并具有立体感。红色的宝石和玛瑙被用来装饰金器,而少数织物中则采用黄、红、绿、深褐等色彩进行简单搭配。这些色彩搭配大多来自于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而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则赋予了他们运用相应色彩的能力,将草原居住者的质朴和就地取材的勤劳智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二)色彩寓意

色彩本身并不具有情感,但色彩与人们的情感确实存在一定的联系。在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中,他们常常是以追随水草的生长而居,无法像农耕民族那样耕种土地或修葺房屋等拥有固定资产。因此,黄金饰品成为他们喜爱的选择,因为它小巧、保值、漂亮,易于携带和移动。游牧民族习惯将戴饰、项饰等饰品佩戴在身上,不仅增添了美感,还能展示个人的财富和地位。

在该墓葬出土的金器镶嵌红玛瑙虎柄金杯中便装饰着大量的红玛瑙,它被视为权力地位、富贵的象征,被欧亚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广泛采用。红玛瑙常被用作贵族饰物,被视为游牧民族的瑰宝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亚草原上,游牧民族将红玛瑙装饰在金器上的意义可以被简化为借助红色的力量以获得护身的意图。

三、波马古墓出土文物装饰纹样的内容象征

(一)权利统治

草原族群以放牧为生,逐水草而居,畜牧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这种生活方式使草原族群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同时也需要广袤的草原以供养足够数量的牲畜,以维持部落的生计。因此,草原族群天然具有地域广阔、人口稀疏和流动性高的特点。

在农耕社会,统治者通过建立完善的官僚体系来征收农业税。然而,这种税收模式并不适用于草原地区,因为官僚体系需要昂贵的财政支持来运作,而草原地区的部落生活方式和人口流动性使得征税变得十分困难。相比之下,草原地区的统治逻辑更倾向于一种军事贵族联盟的模式,这一模式源自原始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制度演化而来,即强者为尊的原则。

由于草原部族无法建立完善的官僚体系进行税收,可汗只能将权力下放给其他有实力的部落首领,通过共治模式来维系整体势力的稳定。在这种模式下,最有可能成为可汗的是那些具备英雄气概、能够吸引其他首领支持的领袖。该墓葬出土的文物中的虎柄金杯很可能象征着权力统治,类似于历史上被称为虎符的权力象征物。虎符通常分为两半,一半由中央政权掌握,另一半则授予地方领袖。只有当虎符的两半铭文完全契合时,才能发动军队。虎纹象征着权力和统治,在统治者手中被用来巩固地位、展示威望,这一历史现象突显了虎纹在古代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

(二)美好寓意

该墓葬出土的另一件文物镶嵌红宝石的单耳金杯上所装饰的卷草纹其实是源自忍冬的演变。忍冬,又称“金银花”,因其越冬而不凋零,常被比作不朽,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永恒。

到了唐朝,忍冬纹渐渐演变为卷草纹。这种改变源于审美取向的改变,人们将更多花草的装饰细节,如牡丹、石榴等,添加在原有的忍冬纹的基础上,以追求丰韵醇厚的美感。这些细节使纹样更加精致饱满,旨在展现植物藤蔓缠绕时的优美姿态。纹样所蕴含的意义,也随着这一演变,由原本象征顽强生命力的忍冬形象,转变为强调无限的生机与蓬勃的活力。

四、波马古墓出土文物装饰纹样的现代美学特征

(一)协调与统一

波马古墓出土文物的装饰纹样呈现出流畅的线条和比例协调的现代美学特征。这些纹样经过精心设计,体现出艺术家对构图的精准把握和审美追求。线条的流畅性展现了艺术家对于视觉美感的掌控能力,每一条线条都经过精细雕琢,呈现出动态而优雅的特征,使观者在审视时感受到一种视觉上的愉悦和和谐感。同时,纹样的比例协调性也表现出艺术家对于形式美学的深刻理解,使得整体构图呈现出一种自然而统一的美感。

(二)节奏与韵律

波马古墓出土文物的装饰纹样展现出重复与节奏的美学特征,这体现了古代艺术家对规律性和动态感的追求。重复的纹样在文物中形成了一种有序的节奏感,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律动之美。这种节奏感不仅存在于纹样的排列和形态上,还体现在观者欣赏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共鸣和情感共振中。同时,纹样的重复性还为整体构图提供了一种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使观者能够沉浸其中,感受到一种静态与动态之间的完美平衡。

(三)自然与和谐

波马古墓出土文物的装饰纹样中,自然主题的再现体现了古代艺术家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其中的心形纹和卷草纹等自然主题装饰,不仅是艺术家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尊重的体现。这些纹样展现了古代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是对自然美的一种再现和表达。通过这些自然主题的装饰,文物仿佛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四)创新与技艺

波马古墓出土文物的装饰纹样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对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多样性的追求。纹样中虎形柄、宝相花纹和四瓣菱花纹等图案,展现了古代艺术家对于艺术形式的巧妙运用和丰富多变的创作技巧。虎形柄的精湛雕刻和立体感突出,为文物增添了一种雄壮的气息。宝相花纹的细致刻画和宝石的镶嵌,体现了对华丽和豪华的追求,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而四瓣菱花纹的错金技法和细致纹理,呈现出一种精美而独特的装饰效果,彰显了古代艺术家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追求。

五、结语

波马古墓出土文物的装饰纹样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现代美学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通过对纹样的分类、色彩美学、内容象征以及现代美学特征的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些古代文物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其艺术特征不仅在古代具有显著的审美意义,更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与启示。波马古墓出土文物的装饰纹样,既承载着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的记忆,又呈现出当代审美观念的深远影响,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深入研究波马古墓出土文物的装饰纹样,有助于加深对古代艺术的理解,拓展当代艺术的创作思路,进一步推动新疆艺术考古和艺术创作领域的发展。

注释:

①②③安英新.新疆伊犁昭苏县古墓葬出土金银器等珍贵文物[J].文物,1999(9).

参考文献:

[1]黄能馥,陈娟娟.中国丝绸科技艺术七千年:历代织绣珍品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安英新.新疆伊犁昭苏县古墓葬出土金银器等珍贵文物[J].文物,1999(9).

[4]段晓丹.中国传统心形涡卷纹在现代家纺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伊犁师范大学校级科研项目《文化润疆视阈下伊犁河流域纹样研究——以昭苏波马古墓文物为例》(项目编号:2023YSYB032)。

作者简介:黄俊杰(1996—),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