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传承与当代价值

2024-12-03 00:00王淳婷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17期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是我国的重要瑰宝,不仅具有显著的文化价值,同时还具备认识价值,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入阅读,既能跨越时空与古人展开“对话”,还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喜悦悲欢、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以乐观积极地心态面对现实生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其次从几个方面深入探究在当代传承中国古代文学的有效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传承;当代价值;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17—027—03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处于快节奏生活当中,再加上外来文化的渗透,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些许变化,部分人努力奋斗的目的已经不再是社会责任、理想信念,更多的是对物质层面的追求,导致自己变得浮躁不安。与此同时,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带来了海量的娱乐和消费文化,进一步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许多人开始忽视精神层面的追求。此时就需要充盈精神世界,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社会环境和精神面貌,蕴含着创作者的个人意识、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赏析、传承创新,相信对塑造良好品格、传承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文化和道德资源。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解析

(一)认识价值

文学可以看出主体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虽然并非完全真实地呈现社会生活的本来样态,但是素材却是从中提炼而来,经过艺术加工后以文字形式展现给读者,可以说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有助于帮助读者认识到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发展、文化精神、社会生活、审美取向等,通过精细化阅读从中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积累到丰富的历史、文化、审美知识,促使自身的文化素养得到显著提升,这便是中国古代文学认识价值的体现。从文学研究的视角而言,主要目的在于系统深入地了解特定文化,从而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不断拓展自身的文化视野,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去看待问题,文学具有原创性、独创性,并非是对历史、道德的简单陈述,更重要的是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一字一句中都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让读者在阅读后陷入对生活、生命的思考,读懂后受益匪浅,在阅读中收获喜悦和感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1]。我国古代很多文学创作者倾向于将江南云水、塞外风烟、亭台楼阁融入到作品中,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切实感受到作者的忧思和人生态度,让自己的心灵受到滋润。

(二)文化价值

文学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情感记忆,特别是主流文学作品,客观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三观和认知、理解世界的过程,是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在经历重重艰难险阻、坎坷磨难后依旧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始终以昂扬的姿态面对世界,因此孕育出了深厚的民族文化[2]。中国古代文学是现当代文学的基石,诸如《诗经》《楚辞》和明清小说等,均蕴含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家国同构的高尚品格,同时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不仅赞美了美好和理想信念,还抒发了对国家、民族、土地深沉的爱,兼具了批判现实的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这些传统深深影响着读者和现当代作家,为他们带来精神力量。倘若要不断传承民族文化,使之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光彩,必须要重视阅读典范性文本,从中提取中华民族精神基因,与古代文学创作者展开跨时空对话,寻觅文化根源,进而身体力行地参与到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促使自身的文学修养、精神内涵得到显著提升,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并伴随民族发展而不断地得到创新。

(三)社会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不仅限于文化和审美层面,更体现在其对社会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通过对古代文学的深入解读,人们能够从中汲取处世智慧与人生哲理,帮助当代社会成员更好地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古代文学作品中所传递的忠诚、仁义、节操等传统美德,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此外,古代文学中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可以帮助现代人重建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尤其是在社会风气日益复杂、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下,古代文学中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中的“舍生取义”,能够成为社会道德的精神源泉,为当代的个人行为提供道德指引。它们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也为社会的法治建设和公平正义提供理论依据。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心理慰藉。在物质主义和快节奏生活的压力下,人们往往迷失于物质追求和短期利益,而古代文学中的淡泊名利、豁达人生观能够引导人们摆脱困惑,找到精神上的归属。例如,陶渊明的诗歌描绘了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生活,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和解脱。因此,通过重温这些古代经典作品,现代社会成员能够重新审视个人价值观,推动社会道德规范的建立和完善,进而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作出贡献。

二、在当代传承中国古代文学的有效途径

(一)融入生活

在新时代背景下,倘若要有效传承中国古代文学,关键是要找准传播方向、传播目标,确保全过程都是量化的,且在可控范围内。建议将中国古代文学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此为基础循序渐进地解析古代文学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促使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建立深刻理解,防止出现文化理解偏差,进而实现内核思想的传承,以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情诗为例,在现代传承过程中应该将侧重点放在古代爱情思想上,精选一些具有代表性或者经典的爱情故事,以短视频、动画等形式直观呈现出来,引导观者一边观看一边陷入思考,将古代的差异化爱情思想传递出来,即古代虽大多数子女都“遵守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但也不乏有人选择“大胆热烈追求爱情”,即使受到内外部因素的阻挠,依旧“执着的坚守爱情”,且非常“理性地对待爱情”,期望双方在这段关系中都能保持清醒的自我、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并将古代爱情思想与当代青年的婚姻爱情观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内核思想的传承。这种传承逻辑的本质是让人们通过系统认知的过程引发情感共鸣,然后经过情感深化逐步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顺利达成传承中国古代文学的终极目的[3]。当然,为了更好地激活人们阅读、探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需要积极地创新传播形式,建议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采取直接传播的形式,制作画面感强、情节有趣的优质内容,将文化本来面貌完美地呈现出来,比如舞剧《红楼梦》,就是以四大名著《红楼梦》为素材,将现代女性力量巧妙地融入到舞蹈语言中,协同调动了观众的视听感官,引发了观众对故事情节和情感内涵的思考,可以说是非常值得借鉴的中国古代文学传承形式。

(二)数字化传播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传播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承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通过互联网、多媒体平台以及虚拟现实(VR)技术,古代文学作品能够以更加直观、互动的方式呈现给大众。例如,数字化图书馆和在线文学平台可以让读者随时随地访问古代文学经典,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拓展了传播范围。与此同时,社交媒体平台也在数字化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短视频、直播、博客等形式,古代文学得以通过更轻松、更娱乐化的方式与现代观众互动。例如,许多文创博主通过讲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诗词、典故或名著故事,以生动的语言和视觉效果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群体。这样不仅使古代文学变得更加亲民,还通过互动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激发了更多人主动探索文学经典的兴趣。此外,AI技术的引入也在逐步改变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例如,智能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帮助国际读者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推动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这些技术手段为古代文学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不断丰富了其表现形式和传播路径。通过数字化传播,古代文学的普及度和影响力得以显著提升,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三)艺术推广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相比于其他艺术形式,不仅可以给读者带来良好的月底体验,同时经过创造性转化后也可以带给人视觉享受,具有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学之所以历经千年时间依旧经久不衰,广为传承,与我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传承中国古代文学的过程中,为了不断增强传承力、扩大影响范围,让越来越多的人切实感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魅力,建议加强艺术推广,以歌曲、影视剧、舞台剧等艺术形式,生动呈现中国古代文学,以此来满足人们多元个性的审美需求,生动诠释古代文化的精神、内核[4]。以现代舞剧《九歌》为例,编导以屈原诗作为灵感,将万民祈祷的仪典搬到舞台上,借助神话故事表达出原始地区人们对饮食自存、生命延续、子孙繁衍的美好期许,让现代人有机会直观了解到千年以前的人类文明,以全新视角对现实生活展开审视和度量,使观众深深领悟到蕴含在作品中的现代意蕴。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人都有机会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对此可以鼓励各类群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合理创编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展开艺术创作,以全新视角、维度阐释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层内涵,如此就能吸引到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凝聚起强大的传承力量,让中国古代文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四)跨界融合

传承中国古代文学,应当关注大众的文化体验,重视塑造生动视觉形象,积极引入先进信息技术,用于支持中国古代文学的创意性转化,以全新的景观、情景的形式呈现出来,尽可能多地开发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具体到实践中,应当根据受众群体的文化认知水平,根据特定古代文学作品,将地方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经过艺术处理之后以具象化、生活化地形式进行演绎,如此跨界式融合既实现了表达形式的创新,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文学注入了活力,使之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5]。以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为例,从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筛选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然后创新应用了古今对话的新颖形式,“文化节目+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进行核心思想、闪亮故事的讲述,让典籍中的文字不再停留在纸张上,而是纷纷“跳动”起来,将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在观看后不由得惊叹中国历史文化精髓的博大精深,从而将经典深深印刻在心中,始终怀有敬畏之心。再比如《子午书简》,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制作的读书类节目,每期节目都会邀请名家朗读中国优秀的诗歌、小说、美文,同时结合阅读内容,延展出相关的历史信息、文化背景以及人物,以此来辅助儿童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化于心[6]。总结来说,跨界融合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可以丰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传播渠道,同时有助于持续扩大传播范围,便于人们轻松理解和接受。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凝聚着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发展、文化精神、社会生活、审美取向等元素,是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客观体现,其兼具了认识、社会、文化多重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让更多人感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必须深入落实传承工作,通过融入生活、强化教育、艺术推广、跨界融合等举措,不断革新中国古代文学的呈现样态。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传播和多媒体平台,可以更有效地扩大古代文学的影响力,让更多年轻一代接触并理解其中的精髓。将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充分传递给大众,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并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中国古代文学传承的队伍中,为中华文化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彩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及价值[J].文学教育(下),2023(8).

[2]马跃.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当代价值使命的双向思索[J].名家名作,2022(22).

[3]李彦华.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的探讨[J].新楚文化,2022(3).

[4]王敬博.铸就民族灵魂 传承优秀文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时代价值[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4).

[5]张莉萍.中国古代文学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路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34).

[6]潘章仙.坚持节目理念改进叙事方式——从《子午书简》到《读书》[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12).

作者简介:王淳婷(1980—),汉族,山西晋中人,本科,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