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娜尔·孜努尔别克是近年涌现的新疆青年作家之一。几年来,她不仅在《民族文学》《西部》《青年作家》等文学刊物发表作品,还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并两度赴鲁迅文学院学习。尤其可喜的是,2023年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散文集《走过六百公里》,这部作品集集结了她近年发表的约二十万字的散文作品。
经过几年的辛勤锤炼,她的作品已经开始展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面貌和个人风格。如果对这些作品加以划分,主题可以大致分为故乡印痕、城市生活和味蕾记忆。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度过少年时代的故乡伊犁(巩乃斯、果子沟乃至霍城)和工作后定居的城市乌鲁木齐,以及在伊犁和乌鲁木齐之间的六百公里路途。此外,她还着笔于新疆独具特色的饮食,比如凉皮、马肉那仁和抓饭,写出了一系列文化散文。在她的作品中,伊犁和乌鲁木齐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一个充满故事、充满情感、充满生命力的文学世界。而那些独具特色的美食在阿娜尔的用心锤炼下,也成为新疆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以及阿娜尔个人生活体验和文学体悟的载体。在扎实勤恳的散文创作过程中,阿娜尔正在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学原乡和创作风格。
伊犁是阿娜尔笔下重要的纸上原乡。在《想念伊犁的雨》和《薰衣草和我》等文中,阿娜尔以“伊犁的雨”和“薰衣草”为意象,勾勒出一幅幅充满乡愁与浪漫情怀的画面。伊犁的雨,不仅滋润了大地,也滋润了她的心田;薰衣草的芬芳,不仅弥漫在空气中,也弥漫在她的记忆里。在《杏树与杏花》《草原记忆》等篇章中,阿娜尔更是将伊犁土地上的自然景物诗意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杏树、杏花、草原……这些自然元素在她的笔下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个人与自然的桥梁。通过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阿娜尔不仅展现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从伊犁到乌鲁木齐的六百公里成为了阿娜尔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长途。在散文集《走过六百公里》中,阿娜尔以六百公里的远行为线索,将地理的迁徙与情感的流转结合在一起。“六百公里”,这不仅仅是一个物理距离的概念,它更像是一种心灵的隐喻,象征着人生的旅途、成长的足迹以及情感的变迁。阿娜尔通过不断远行,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其中,使得从伊犁到乌鲁木齐的六百公里成为了一个情感抒发的载体。伊犁和乌鲁木齐之间是六百公里的漫漫长路,通过不断回望和重现故乡的风景,经由一次次的往返和思索,阿娜尔写下了沿途的景致和人文,更记下了少年离乡的复杂心绪。当然还有令人动容的亲情,父母一次次送女儿在伊犁和乌鲁木齐之间远行,“父亲在那段路上反复练习未来的一场告别”,直到女儿穿着红色马甲出嫁,“十五岁第一次走过漫长的六百公里,坐在大巴车上望着身后渐行渐远的果子沟,心里空荡荡的。二十八岁穿着红嫁衣的我离开果子沟,心不再空荡,但装了无数个疑问。一次次喝够母亲沏的奶茶,吃够包尔萨克,远行中脱去困惑,用经历和爱填满心里的空洞,驱走疑惑的阴霾。远行不再意味着孤独、苦涩,如今想来,只剩下自豪”。
如本雅明所说:“远行的人必有故事可讲。”反复行走的六百公里远行路上发生的故事和情感,最终凝聚成阿娜尔散文创作中最为核心的主题——“走过六百公里”。
定居乌鲁木齐后,阿娜尔将笔触转向了乌鲁木齐这座充满活力和多元文化的城市。“外地求学的八年,乌鲁木齐对我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它是火车票面上小箭头的某一端,意味着终点站或者始发站”。毕业后,乌鲁木齐“完全地接纳了我,我也接纳了乌鲁木齐”。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化的来临,乌鲁木齐大变模样,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阿娜尔散文创作的对象。
乌鲁木齐是繁华都市,也有平凡的烟火生活。有大巴扎的繁华与喧嚣,有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有河滩路上的奔波和拥堵,还有日渐丰富的城市文化生活……这些场景都被她一一捕捉并呈现在读者面前。
乌鲁木齐见证了阿娜尔人生的转变,“毕业后我在乌鲁木齐就职、恋爱、结婚、成为母亲……完成这些事情也就十年,一个女性十年的蜕变发生在乌鲁木齐”。与此同时,阿娜尔也保持着对市民生活和城市历史的关注,在《河滩路上》一文中,阿娜尔则将焦点对准了“河滩路”这一具体地点,探讨了其作为城市动脉的象征意义。在《碾子沟不是一个沟》中,阿娜尔则通过“碾子沟”这一地名的误解和自然景观的描绘来揭示城市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碾子沟它不是一个水沟、山沟,或是其他什么沟,它是乌鲁木齐老客运站的名字”。碾子沟也是乌鲁木齐市民生活的重要维度,“碾子沟客运站也关联着路边餐馆……包子、奶茶的香,烤肉、烤馕的酥香……哐当响了一路的箱子安静在一旁,索性再续一碗奶茶,再多吃一个包子”。阿娜尔笔下的乌鲁木齐,有朝气,有烟火气,更有历史的厚度。
阿娜尔善于挖掘生命中的独特意象,为自己的散文创作添彩。她以“味道”为切入点来探讨味蕾上的记忆与情感,以及这些记忆与情感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在《味道人生》中,阿娜尔写到,“我太爱吃包尔萨克,一天三顿包尔萨克”,“喝一碗丁香熬制的奶茶会出一把汗”,而“酥油从牛奶中提炼,色泽鲜黄,促进消化也有助于提高记忆力,总之是另一个对身体友好的食物”,而凉皮的制作更是有趣,老板娘“一手端着平底锅,一手分别抓取凉皮、黄面、牛筋面、红薯粉装入平底锅,再将葱花、黄瓜丝、花生粒、辣椒酱、汤料等按顺序放入其中搅拌,热油一浇”,一锅美味的凉皮就此诞生。阿娜尔认为味道不仅仅是一种感官体验,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记忆的触发点,同时味道也承载着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认同。
在《熟悉的馕香》《月饼的圆》《马肉纳仁》《想念一碗抓饭》《拌面的浪漫》等篇章中阿娜尔则详细分析了特色美食在散文中的情感寄托与文化内涵。她以馕、月饼、马肉纳仁、抓饭、拌面等特色美食为例来讲述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多元文化和地域特色。这些美食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
作为新疆新一代的散文写作者,阿娜尔承继了刘亮程、李娟、王族等前辈作家在日常中提炼生活诗意、捕捉心灵微光的散文技艺,沿着前人开辟的文学传统正在有条不紊地创造自己的文学世界。与此同时,阿娜尔也是继艾克拜尔·米吉提、叶尔克西·库尔曼别克、阿依努尔·毛吾力提之后涌现的以国家通用语言创作的又一位哈萨克族文坛新星,正与他们一起绘制着新疆文学的多彩画卷。
回顾阿娜尔的散文创作,每当写到生长于斯的伊犁,她总是格外深情。如今,阿娜尔这位伊犁河的女儿将带着最新的散文作品《记忆巩乃斯》回到伊犁河畔的文学刊物《伊犁河》,愿阿娜尔能继续以她真挚的情感,挖掘新疆大地独有的韵味与故事,书写出更多关于这片热土、关于日常生活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