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苏,是什么颜色的?
在汗腾格里峰夕照的光芒里,我看到过这座高原小城金黄、麦绿、深紫等五颜六色的植物之美,也在喀尔坎特大草原幽静的晚风中,和枣红、棕色、褐色、白色等各色的马牛羊一起沉思。在格登碑前,在知青馆里,在3000匹军马驰援唐山震后重建的历史书写里,我也感受到这片土地历史的幽深,有难忘的红色,有泛黄的记忆。
这里,天空高远而深邃,大地辽阔而丰饶。每一种色彩都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每一道光影都承载着这片土地的记忆。这里不仅有壮美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昭苏,应该就是这样一个色彩丰富的地方。每一种色彩也都能让你了解这里的风情、韵味和故事。
昭苏的故事,一定要从天马讲起
昭苏的天马文化全国唯一,自古就以盛产天马著称。马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天马之乡”、中国礼仪仪仗马培育基地,现有10余万匹优质马,是全国“天山论马”永久会址。
这些年昭苏县对本土的伊犁马进行选育和改造,它们既保持了之前伊犁马耐力比较好的特点,又兼具了速度与力量。
在昭苏县,当地的伊犁马和当地的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每年夏季,当地都会举办天马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和马产业从业者来到这里,进行旅游观光和商贸洽谈。
吾云是个蒙古族女孩,2023年刚从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学习幼教专业的她却在考取教师职业的空档,特别认真地选择了到昭苏天马文化博物馆应聘当了解说员。
大概是出生在昭苏,从小家里就养马的缘故,她上道很快。
面对我,是她的第三场讲解。虽然她刚入职两个星期,但谈起这座新疆唯一的马文化专题博物馆里的故事却头头是道,对于我不时的提问也是娓娓道来。
这所博物馆的设立,为研究马文化、传播马文化、弘扬马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发挥了巨大的科学教育、学术研究、传播推广作用,是昭苏“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昭苏人接待客人最喜欢带去参观的地方之一。
从马的起源到天马由来,再到马的驯化和有关马的文物,从“相马术”“驿使图”再到马器具、马文化、马资源和马故事……在四五十分钟的讲解里,我跟着吾云对马这一物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看得出来,这个20多岁的小姑娘对马有着很深的感情。
其实,每一个昭苏人好像天生都是马的骑手、主人或者忠诚的粉丝。
不说成龙大哥在昭苏草原策马奔腾,不说贺娇龙雪原骑马一骑绝尘,不说天马浴河、天马踏雪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持续火爆,讲讲普通牧民和马的故事就已足够精彩。
从乌尊布拉克乡到牧民吉恩斯所在的木斯村放牧点有20多公里山路,一路上,雪山、草地、溪流、松林、成群的牛羊交融在一起。深绿的草地上,星星点点的白色毡房像野蘑菇似的安卧,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世界。
见到吉恩斯的时候,昭苏草原牧草是最鲜嫩的。连绵起伏的山峦有如大自然肆意涂抹的画板,明净的天、闲适的云、柔和的风就是画板上最灵动的光与影。吉恩斯带我们看他的马群、牛群和羊群,骄傲地说:“我现在有50匹马、50只羊、50头牛,算是你们说的‘百万富翁’。”
得知我们要给他拍照,他一边给我们指点拍摄角度,一边吹着口哨驱赶马群。原来,他经常在自家牧场做直播,拍摄短视频,很有一套经验。
在吉恩斯家,他妻子阿里娅端来马奶子请我们品尝。她说:“今年家里的10匹母马开始产奶了,每天产80公斤马奶,每公斤可卖18元左右。我们在网上直播挤马奶和发酵马奶的过程,还有牧马的镜头,很多粉丝都很爱看呢。”
吉恩斯每隔两天给昭苏县白马旅游服务区送一次马奶,还将奶制品销售到伊宁市和乌鲁木齐市。
吉恩斯说:“眼下的生活与7年前相比,有了很大改观。”他的父母是牧民,父亲因长年在高山牧场放牧,患有严重的风湿病。母亲10年前做心脏手术,花了十几万元。他从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一心想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便外出打工,曾做过汽车修理工和房地产销售员。
2013年,当他看到家乡马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心想:“自己在学校里学的不就是畜牧学专业吗?可以回家乡创业啊。”
回到乌尊布拉克乡的吉恩斯,虽没有丰富的养马经验,但他有专业基础知识,踏实肯学,能吃苦,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马人。除了发展马养殖外,吉恩斯还在附近集市做活畜生意。乌尊布拉克乡驻村工作队的干部看他干劲十足,根据他家的特殊情况,支持他建造了安居房和棚圈,还鼓励他在村里带头养优良品种的昭苏马。吉恩斯犹豫了,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
一匹土马的配种费在当时只要几百元,小马驹卖不到一万元,而良种昭苏马配种费则要近两千元,其马驹少则卖到两三万元,多则十几万元。吉恩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进行昭苏良种马繁育,当年就尝到了甜头,仅养殖良种马一项就有近10万元收入。他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养马特别适合农牧民,只要马的品种好,饲养管理能跟上,依靠马产业就能增收致富。”吉恩斯说。
同来的村干部悄悄告诉我,如今的吉恩斯靠养殖良种昭苏马,一年收入至少二三十万元,他两年前已在伊宁市买房子了。他不仅养肉用马,还养赛马,经常参加附近的叼羊和赛马活动,给内地客商提供赛马的经纪人服务。
去年9月,吉恩斯给一个旅游团队提供野外骑乘服务后,发现了一个新商机。他准备利用周围牧民的草场和马匹,与当地牧民合作,建立一个野外骑行前的适应性体验基地。“这样既能给牧民提供就业机会,还能让他们接触外界更多的新鲜事物,增长见识。同时,能利用这个链条为我们的土特产‘带货’。”他信心满满地说。
那天的采访很愉快,我和吉恩斯记住了彼此,还互加了微信。
关于他的更多事情,我是后来通过他的微信朋友圈得知的。
如今的他除了牧马养马外,还经营着自己的网店。家里的房子,就是他的直播间。每年冬至过后是伊犁特产熏马肉、熏马肠的热销季,他在这个直播间为家乡的肉制品带货。
我还得知,他家牧场与昭苏高原知名的白石峰景点仅相隔几座山,他准备与几位户外爱好者联合开发一条旅游穿越路线,而他的牧场,也将作为一个体验放牧生活的实景地,给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提供“喂马砍柴”的休闲体验。
他在微信里认真地向我述说着未来的种种想法和规划。
像吉恩斯这样在马产业链上拼搏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爱马,以马为媒,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关注,让天马之乡的金色招牌更加鲜亮。
今年11月,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将在海南三亚举办,马上项目比赛已于7月8日至13日在昭苏县举行。“这是一次山海之约,昭苏与三亚共同绘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同心圆。”昭苏县副县长西来力·玉素甫江说,“希望用民族体育更好凝聚民族团结的友好情谊。”
是的,马已经是昭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话题。
文旅,让一座小城引人注目
为什么选择到昭苏旅游?
是因为那些矗立在辽阔草原上千年的石人。他们见证了岁月的流转与变迁,静静地诉说着古老的传说与故事。每当风轻轻吹过,仿佛能听到他们的低语,带你穿越时空,回到过往。
是因为那热烈奔放的草原盛会,成千上万的骏马在此奔腾,尘土飞扬中尽显草原儿女的豪情与奔放。那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激情。
又或是那夏日里,油菜花盛开的壮丽景象,从山边蔓延到天边,仿佛金色的海浪,一望无际,给人带来无尽的震撼与感动。置身于其中,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这片花海的一部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再或者,当冬日来临,昭苏又化身为一个冰雪晶莹的童话王国。银装素裹的大地,晶莹剔透的雪花,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纯净无瑕的梦境之中。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享受滑雪、打雪仗的乐趣,感受冬日的浪漫与宁静。
或者,是因为那被称为“天梯”的夏塔古道。或者,是格登碑上镌刻的辉煌历史……
其实,来到昭苏的理由有千万条。
无论你是为了追寻历史的足迹,还是为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无论你是为了体验草原的豪情,还是为了寻找心灵的净土——昭苏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感动。
颜雪放弃了自己在乌鲁木齐的生意,来到玉湖开起了咖啡厅。她觉得,这里是一个能盛放梦想的地方。
见到她时,她和店里的服务员正在忙着布置。由于是加盟连锁,一些周边产品还没有到位,但是已经有客人前来品尝和体验了。
在碧波一倾的湖面高处,隔着巨大的玻璃窗,品尝咖啡的清香,无疑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玉湖位于昭苏县喀夏加尔镇境内,距离县城45公里,是一个风光旖旎的高山湖泊。玉湖被群山环绕,湖水颜色随季节和天气变化而变幻莫测,在不同光照和角度下,湖水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因此有“变色湖”的别称。
同样在玉胡寻找人生机遇的还有布仁。她曾经是一名村干部,大学学的是文学专业。她说:“总觉得生活会有更多可能,喜欢在变化中获得成长”。在玉湖,她负责办公室工作。看得出来,她很享受这样的工作状态。我们坐在那个已经成为“网红打卡点”的位置,说起这里五天六夜的野骑,说起成龙和娜扎拍戏的往事,说起冰上火锅和帆船赛,说起湖面和两岸在朝阳映照时的美丽……
而在格登山上,巴音布尔和同事守护着格登碑也有很多年了。每天骑着摩托车去查看文物现状,临时担任义务讲解员,给游客讲述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他已经习惯了。
白亚丽则每天细声细语地给天南海北的游客讲着“六苏木”“喇嘛昭”“苏醒恢复生机”的故事。她的讲解细致、全面、有情感,能让人感同身受。
江苏泰州人蔡庆康是骨科专家,还是“全国医德楷模”。2005年以来,他已两次来伊犁开展医疗救助。
他深爱昭苏,也喜欢文字写作,曾经在《彩色的昭苏大地》里写道:七八月份,绿油油的麦地不失时机地出现在眼前,为金黄色的原野做着绿色的铺垫和尽情的陪衬。著名的昭苏洋芋(马铃薯)在成片的田野上又是另一番景致,深墨绿色的叶茎上开着一簇簇白色的小花,远远望去多像夜空里满天的繁星。紫苏紫红色的花蕊连成一片,更为彩色的昭苏大地进行着精彩的点缀。登高远眺,彩色的昭苏大地尽收眼底,变化万千。雄鹰在半空中展翅翱翔,好像仙人灵巧的手指在弹拨着彩色的琴弦。
这段话,昭苏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融媒体中心主任张德江几乎能背下来。他是昭苏成长起来的干部,对这片土地更是爱得深沉,是宣传昭苏的“推荐官”。在单位的各类新媒体账号上,他和他的“小伙伴们”集纳当地年轻的网络创作者,以“遇见·昭苏”“昭闻时刻”“小城故事”“美景美刻”等多个栏目,不遗余力地宣传昭苏,讲述昭苏故事。
他利用业余时间,给当地音乐人阿勒腾别克创作的歌词《欢迎来昭苏》里写道:
来来来吧朋友,来吧来昭苏,
这里有万马奔腾,美丽夏塔沟。
带着家人,带着朋友,一起看彩虹,
尝一尝,草原美食感受民俗。
带着家人,带着朋友,一起来旅游,
牧歌昭苏,天马故乡,梦想的追求。
这首歌在许多重要场合演唱,已经成为昭苏文旅宣传的一个保留节目。
昭苏文旅的发展能迅速破圈,除了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外,这些在各自工作中默默奉献的人们,应该被记得。
“中国褐牛之乡、中国冬不拉艺术之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中国彩虹之都、最美中国美丽乡村旅游胜地、绿色亚太杰出健康绿色旅游目的地……”,2019年还入选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昭苏的身上,有太多的名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昭苏县农牧业、旅游业、马产业、冰雪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突出。第三十一届新疆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荣获中国节事卓越品牌“三星奖”,昭苏天马文化体验游荣获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国字号”荣誉。首届天马冰雪旅游季开启伊犁冬季旅游“破冰之旅”,精心策划3条大环线9条小环线精品旅游线路融入到“伊犁大环线”中。昭苏已从“短季游”变成了“四季游”,“牧歌昭苏·天马故乡”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2023年被中国气象协会授予“天山雪都”荣誉称号,四季旅游发展已然形成,成为国内外游客在新疆旅游的青睐之地。旅游人数从2014年86.32万人次突破至2023年651.73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5.39亿元,达到历史新高。
无数的他们,撑起这片土地的变化
2021年7月16日,已连续29年举办的天马旅游节上,由相声演员、主持人赵宝乐深情讲述昭苏军马场送3000匹伊犁马不远万里奔赴唐山参与大地震灾后重建的故事,在直播平台上有许多网友留言——“暖到了”“感恩”。节目现场,当年曾经参与送马的十多位老牧工静静地站成一排……眼前欢腾的人群勾起了他们对往事的回忆。
这是一群人生命的最高光时刻,也是一座城市不能忘却的纪念。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一场7.8级的大地震使唐山遭受巨大灾难,工业重镇成为废墟,死伤之重令人心惊。
地震过后,面对一片狼藉的城市,唐山灾后重建工作面临困难,道路不通,车辆难行。
重建急需运输工具,怎么办?
据测算,两匹马拉一吨货,行走18公里,只需1小时31分钟。基于伊犁马这种卓越的实用性,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的通知,当年10月,新疆部队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务——无偿支援唐山地震灾区军马4550匹,主要从事震后废墟清运工作,帮助灾区人民尽快恢复生产。部队党委为了减轻灾区人民负担,决定将马匹直接送到唐山。
为此,新疆军区组成了专门的送马组,由昭苏、尼勒克、特克斯、伊吾军马场组织人力,负责从各马场将马匹赶往哈密火车站和乌鲁木齐火车站。
昭苏100多名牧工接受了运送3000匹军马到唐山的任务。
昭苏天马文化博物馆里,有一个篇章是专门介绍这段“送马到唐山”历史的。那里展出了当年报道此事的伊犁和唐山两地的报纸《伊犁日报》和《唐山劳动日报》以及文史资料,还有一些老照片和实物。由此故事拍摄的纪录片和新闻报道也被更多人知道,这也是昭苏人骨子里的傲娇。
变化的故事写在历史书里,定格在发黄的历史照片上,更写在每个昭苏人的行动里。
前段时间,南三仓把已经在成都工作的儿子和儿媳叫了回来。
在昭苏县,南三仓是知名度很高的人,这源于他的创业故事和慈善活动。他1992年从甘肃老家投亲靠友来到昭苏,在砖窑上干过,也打过零工,摆过小摊,后来经营百货起家,如今过着幸福的生活。他谦逊、热情,眼睛很有神,胸前佩戴的党徽总是闪闪发光。从一无所有的打工仔到如今经营一家商贸公司、还组建了昭瑞农牧科技专业合作社,他觉得是昭苏成就了他。他也是一个“热心人”,作为县政协委员,帮县里协调拆迁问题,持续资助困难学生,经常慰问困难家庭。
这些年,作为公司党支部书记,他组织各族员工每天读报纸、看新闻,每周定时学习,学习党的政策和管理知识、营销方法。他对员工要求极严格,督促他们做到最好。每当看到他们翅膀“硬”了,就鼓励他们“飞出去”实现梦想,他随时随地提供帮助。这些年他“送”出去的员工有三四十人。
“看到他们在各行各业创造价值、发挥作用,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南三仓说。
儿子大学毕业后进入建筑设计院工作,儿媳是教师,他们在成都工作并已经买房。南山仓去年开始做工作,希望儿子和儿媳能回昭苏创业。
今年四月,儿子、儿媳回来了。
“来到昭苏30多年了,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各族群众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记得当年我大儿子出生时要去医院,整个昭苏县只有一辆出租车可以用,还要提前预约。如今,昭苏的发展大家都能看见,这些成就都是每一个普通人共同努力完成的。昭苏现在就是我的家!我的孩子应该回来给家乡做贡献。”南三仓还说,他已经和孩子们规划好了发展昭苏地产农产品销售和文旅产品研发推广的项目,公司的电商平台已经搭建好,专门的直播间也已经装修完了,专门针对天马节和旅游旺季设计的文旅产品也就要到货了,他信心满满。
2021年他还获得了“自治区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表彰。
格敏江是昭苏县昭苏镇吐格勒勤布拉克村村民。2012年9月,在昭苏县灯塔知青馆从事保安工作,那时,他几乎不会讲国家通用语言。2014年,灯塔知青馆建成对外开放,游客越来越多。
“我对知青故事耳濡目染,想用自己的方式感谢他们建设家乡。”格敏江很想把知青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村里组织开办农牧民夜校,格敏江非常积极,常常下课都不肯离开教室,不停地向老师请教。渐渐地,他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为讲好知青故事,他不断与知青沟通交流,看知青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等。他讲的故事总能吸引参观者驻足聆听。在旅游旺季,格敏江一天要给近千人当讲解员。
2023年9月,格敏江被评为自治区级“学普达人”称号。
乌合托尔江·米曼汗,喀夏加尔镇克乌克加尔村村民。他和当地的木匠张举生几十年的“父子情”被人们熟知,也因此于2015年5月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个人模范”光荣称号。
阿地肯·木卡,昭苏县林业和草原局的一名护林员。1989年被聘到洪纳海镇赛肯图别克林区工作,管护8000多亩公益林。阿地肯管护的林区以松树、柏树、白桦为主,日常不仅要在林区内巡山,还要保护区域内的野生动植物不受侵害。每年11月,林区被大雪封路,他就回到单位,来年3月底,再进入山里继续护林。2022年4月,他荣获“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就是这样的人们,以不断进取,以热爱生活,以爱岗敬业,以友爱和善,以创新创造,给昭苏的沧桑巨变提供最核心的能量。
历史,都是未来的起点
2023年全国油菜高产竞赛中,昭苏县油菜品种“新油26号”以亩产308.52公斤的成绩荣获全国春油菜区第一名。
2017年,昭苏县被中国马业协会授予“马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2023年,昭苏成功获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新疆昭苏草原马牧养系统”。
新疆天山香紫苏香料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国内唯一一套产量最大的精油连续提取设备和香紫苏浸膏连续生产装置。
经过70年发展,昭苏县公路总里程突破2000公里,打破县域内无一级公路的历史。近年来,天马机场建成通航、G577特昭公路通车以及G219昭温公路的开工建设。
与各大高校合作深入挖掘昭苏历史文化内涵,出版《昭苏史徽》等图书2册。创作歌曲《天马的故乡》《天马踏浪》《天马踏雪》《冬季到昭苏来看雪》《冰雪向未来》《祖国我为你骄傲》,创作《细君西嫁》《万里送军马》《丝路驼铃》等一大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艺术精品。
……
一个个跃动的数字,一串串动人的文字,如同诗篇般记录着昭苏的变迁,又似画卷般承载着昭苏的深邃记忆……
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昭苏人民用辛勤的汗水与智慧的火花,编织出一幅幅壮丽的画卷。
这些数字和文字,不仅仅是数据的堆砌,更是昭苏人民奋斗历程的生动注脚。它们如同珍珠般串联起昭苏的过往与未来,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这些跃动的数字,是昭苏人民勇攀高峰的足迹,记录着他们追求卓越的坚定信念;这些动人的文字,是昭苏大地深情厚意的见证,书写着昭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片古老的土地也在焕发着新的生机。
展望未来,昭苏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这片美丽的土地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同时,昭苏还将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引进更多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昭苏将成为一个更加美丽、富饶、和谐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将继续传承和发扬着独特的文化和精神,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梦中的彩色昭苏,是一个充满魅力和希望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也可以领略到人文的魅力和温暖。昭苏的故事就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展开。
让我们一起走进昭苏,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关注昭苏,见证这片土地的发展变化;让我们一起祝福昭苏,愿这片土地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