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禾芬芳

2024-12-03 00:00陈远发
时代报告 2024年10期

仲夏,一群作家莅临革命老区洪湖市西北边陲小镇戴家场,站在一处稻田旁,眼前如同一幅油画,色彩鲜明,生机勃勃。暖阳下,稻田的水面反射出金色的光芒,仿佛是太阳的镜面。禾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缕缕清香。他们还见到了想见的一个人:陈红莉。此情此景,有人即兴吟赋“徐风拂面绿波荡,红禾摇曳生芬芳。晨露沾衣不觉湿,田间劳作心舒畅”,现场一片掌声。

外形柔美的陈红莉,有着小家碧玉式的温婉清逸,如果只看外表,第一感觉很可能是:这个女人一定嫁得很好,有着优渥的家境,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其实不是。

她的身份与成就突破了很多人的想象。她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而且是扎根乡村做农业的企业家。她是荆州市第六届人大代表,武汉市洪湖商会副会长,湖北红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当然,成功之路并不平坦,总是布满荆棘。

陈红莉是“70后”。儿时的她很幸运,出生在洪湖市戴家场镇,父母都是供销社的干部,一家人都是当时令人羡慕的城镇户口;成年后她顺利进入供销社做财务工作。

转折是从婚后开始的。生了两个孩子之后,陈红莉和丈夫先后下岗。为了生活,丈夫拿着夫妻俩买断工龄的6万元,又借了4万元去大城市做装潢生意,结果血本无归。

首战失利,陈红莉痛心不已,但生活还得继续。

想到陈红莉有在供销社工作的经验,妹妹便邀请她到汉正街合伙做批发饼干的生意。这一次,陈红莉依然不顺,因为遭遇同行间的恶性竞争导致亏损,她还是没能摆脱失败。

陈红莉不是那种轻易认输的人。虽然在汉正街做生意时间不长,也没赚到钱,但她一边观察思考,一边在寻找新的商机。此时,看到街上小超市生意红火,加上家里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陈红莉果断决定,回家开超市。这次的选择是对的,她很快就做得风生水起。不久后,陈红莉敏锐地意识到,自选超市是一条新路径。思虑再三后,她重新买了一块地皮,开起了自选超市。而在原来开超市的那块热闹地方,她开了一家酒店。新超市的地理位置,大家都不看好,但陈红莉觉得合适。在她和一帮下岗姐妹的努力下,自选超市的生意出乎意料地红火。

陈红莉是那种既有胆识和眼光,又有行动力的人。原本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日子过得舒舒坦坦,但她感觉自己要折腾了。

2013年,红莉把目光投向了农业。大家都在往城市跑,而她却退回到乡村。别人都笑她,吃商品粮的姑娘干起了农活。

她不在意别人的眼光。

说干就干。2013年,陈红莉注册了聚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她购置了拖拉机、高性能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一批先进农具,动员当地各村镇的合格机手带机入社,打造了一支装备精良、技术过硬、作业规范的农机服务队伍,进行育苗—种植—收割—烘干—加工的优质大米生产全套产业链服务。有了自己的产品后,她果断地成立湖北红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商标,拿到了生产许可证和国家颁发的绿色食品专用标志。

由陈红莉主导运营的湖北红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进行优质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和销售。作为公司性质的农业大户,陈红莉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推广一种两收的再生稻种植结构。

服务农业的同时,陈红莉自己也流转了一些土地。把闲下来的村民请来务工,这一部分,每年的人工费需要一两百万元。

迄今为止,省内乃至全国都很少有做农业的公司能够把这条产业链做成闭环,而陈红莉做到了。截至2023年,红和农业公司发展粮食订单3.5万亩,其中再生稻1.5万亩,中稻0.8万亩,虾稻1.2万亩,辐射带动周围5个乡镇,带动农户5889户。

促使陈红莉带领公司走上这条特色发展之路的动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令她难以抗拒的是一份深厚的情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对乡民的悲悯。

陈红莉说,干农活原本是青壮年的事情,但他们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在家里的老弱病残想种田、想种好田,就显得力不从心,再加上一些自然的因素他们应付不来,因此,很多田地撂荒,或者只能把土地给有劳力的人家种。

看到这些现象,陈红莉一度感到难过,她觉得自己必须为他们做一点儿什么。她想到了一个词:农业服务。她说她应该做农业服务,为村民服务。要让那些没有能力种田的村民,得到助力——不只是简单的帮忙,还有技术上的扶持,指导他们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化去种植,种出优质产品。

于是,陈红莉和她的公司,开始一点一滴地做服务。她的服务,从育秧苗开始。到了插秧的时节,她的秧苗就育好了,村民们直接拖回去插秧。其间,指导他们进行护理。收割了,遇到天气不好,也不用慌,陈红莉直接把稻谷从地里收回去进行烘干,加工成优质大米销售。

这样,老人们就能把田种下去,不仅有口粮,还有收入,最重要的是轻松而没有风险。陈红莉是个实在人,她说,只有把村民服务好了,他们愿意跟公司打交道,公司才能挣到利润,才能双赢。更准确地说,其实是三赢。粮食是国家的根基,农业服务做得好,才能真正实现利民利企利国。

这不是大话套话,而是陈红莉跟土地、跟村民打交道时的切身感受。

很多人做农业,大多半途而废了。像陈红莉这样能挣到薄利维持现状的很少。问她秘诀,她说是把农业当作商业来做,当作工业来做,一定要规模化。我问她这些经验是从哪里来的,她说是自己慢慢摸索的。当然,还有信念:每做一行,她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开农技站服务农业的时候,荆州市政府派他们去青岛参加农机博览会,洪湖地区只去了陈红莉一个人。会上,台湾的一位女专家给大家上了一堂课,叫《不落地的大米》。陈红莉一听,很感兴趣,原来是稻谷一收割就用烘干机烘干,马上就加工成大米。不像传统收割,放在地上晒,一是要好天气,二是容易污染。当即陈红莉就心动了,在展会上定了两台烘干机。那个时候,整个洪湖就只有陈红莉的公司有这种设备。开始,她只是为自己流转的土地服务。但遇到连阴雨的年份,村民们着急,把刚收割的稻谷往她这里拖,求她帮忙。她不忍心拒绝这些老人,只有放下自己的稻谷,为村民们烘干。一个星期不到,她田里的稻谷全长了芽。那一年,陈红莉赔了20万元。眼见如此,她只有筹集资金,又添置了12台烘干机。再后来,不管下多长多大的雨,大家都不用担心自己家的谷子烂在地里的问题了。

从2013年到2024年,陈红莉已经做了11年农业。作为一个新农人,产业在扩张,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推进,但陈红莉的公司并没赚到多少钱。她说,有时候去市里开会,听这个说为国家交了多少税,那个说为国家交了多少税,自己有时还感到不好意思,很惭愧。但转念一想,她又很欣慰:自己带活了当地的很多村民,让他们有了收入,能过更好的生活,这也是助农,也是变相的交税啊。

比方说2024年,她请村民为她种植了很多甜瓜。最后,还是她自己出面在抖音吆喝,才把瓜销出去。一算,是赔本的买卖。但这有什么要紧呢!关键是村民们有收入、能生活。

不独是陈红莉,做过农业的企业家都知道,涉农公司,大多做的是情怀。做农业,盈利不多,设备和设施太花钱。今天买个设备,明天添个机器,价值几十万元,三五年就成了废品,只值一两万元。但陈红莉从没想过放弃。这些年来,她把开超市、办农家乐,还有其他投资赚的钱,都投进了农业。

有时候,陈红莉也会感到灰心,几千万元的资产,投资别的项目,恐怕早就回本了。做农业,太烧钱,不挣钱。光是2023年的冻雨,大棚成片倒,她看得眼泪直流,但想着春天的秧苗,她只能“踮起脚来做长子”,赶紧贷款搭棚子,好让村民们有秧苗插田。

有人问她,是什么精神在支撑她。陈红莉一笑,说自己也不清楚,或许就是一份责任心吧!在这片热土奉献这么多年,和土地、和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她觉得,土地不种,可惜了。她觉得,村民们习惯了靠着她,突然有变故,他们就没有依靠了,想想就可怜。她说,事业就是一个舞台,架子已经搭建好了,放弃是很可惜的。

6月正是暴雨天,恰逢插中稻。陈红莉嘱咐工作人员,把秧苗多育几百亩。夏天的极端天气多,万一那些没有在她这里下秧苗订单的农户,自育的苗被大雨冲走了,就可以在她这里救急。工作人员们很清楚,多育的苗,如果没有极端天气发生,很可能就是赔本。有些目光短浅的人,也会风言风语,说她是为了赚钱。陈红莉说,栽1亩田的秧苗,赚20元。如果浪费,就是亏本200元。她说自己这样做,是想着补救,想着季节不等人,想着田不能荒,想着老人们没有口粮,没有过多考虑自己的利益。

对于未来,陈红莉也有忧虑。留在家乡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老,但人要吃粮食,田就不能不种,就算是科技种田,智能农业,但也还是要人工监管。那未来,谁来种?

作为荆州市人大代表,每次开会,陈红莉都在呼吁:要重视农业。她一边呼吁,一边身体力行,在广袤的田畴间开办研学基地,让孩子们走到田间地头,看稻谷的生长,听庄稼的故事。她说,让孩子们了解农业,认识谷物,培养他们对于土地的热爱、对于作物的兴趣,说不定他们中有人会因此爱上农业,说不定他们中也会产生一个或者多个“袁隆平”。

说到这些的时候,陈红莉的眼里充满希望。

她是一个很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长年在乡村奋斗,她发现了很多问题,关于村庄凋零和乡村萧条的问题,关于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问题。她想,自己只有多想一些项目出来,才能把孩子们的妈妈留在家乡,才能让留守老人们获得收入,才能让乡村留得住人。

加工大米,会剩下一些碎米,陈红莉想到了米面的深加工。这一次,她又是说干就干。召集妇女们,手工制作当地特产:米团子、米饺子、手工糍粑、芝麻糖,等等,走电商模式,借着抖音平台销售。这样,大大解决了当地妇女们的就业问题。她们有收入了,就不用出门打工,可以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和老人。除此,陈红莉还利用自己的农家乐和超市,解决了好几十个留守儿童妈妈的工作问题。

现在,陈红莉的公司联农带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常年用工1.9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可让老百姓增收达500万元。

这么多年来,陈红莉的红和农业公司一直坚持以劳务用工、土地流转、让利收购、服务村民等形式支持村级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穷困家庭。每到春节,陈红莉总要带上近万元的物资去看望福利院的老人们。她的菩萨心肠,在这一方土地上家喻户晓。而同时,公司也被洪湖市政府列为产业扶贫基地,她本人被评为洪湖市“最美扶贫人”,2020年被评为“全国20佳合作社理事长”。很多人要宣传陈红莉,她总是说,自己没有做多大的事业,不值得宣传。她说,她同情村民,热爱家乡。做了这一行,也爱上了这一行。

戴家场镇的很多人都说:“有红莉在,我们这一方土地有福了。”

的确,陈红莉从来没有停下脚步。企业虽然面临着困难,但多方面搭建的平台,都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经营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对于未来,红莉充满信心。

和土地上的作物一样,陈红莉的愿景极其朴素:把农业上的困难解决,让农田不荒芜,让粮食有保障,让村民有收入,让自己能坚持。

她说,她会扎下根来,在农业这一行探索、深耕。她说,如果每个镇都有一个她这样的领头人,农业就不成问题。

她愿意做这个领头人,愿意做这种尝试,同时她也深深相信,自己经营的这个模式,未来肯定会被广泛推广。

而且,陈红莉想要完成的不仅仅是自己关于农业的梦想,她还希望,把这份热爱传递给孩子们。她的女儿已经成家,儿子在读研究生。陈红莉会经常给孩子们上教育课,当然也是要求:“等我干不动了,你们一定要回来接班啊!”

这是作为父母的一份期待,更是作为一个企业家的企盼。

戴家场人,不,所有认识陈红莉或者听过她的故事的人都相信,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她一定会带着乡亲们走得更远更好!

责任编辑/张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