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题为引领的历史情境化教学路径探究

2024-12-02 00:00:00韩二帅
中学历史教学 2024年12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变化历史

摘要: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为例,就主题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情境化教学路径进行探讨。基于单元视角审视课时内容以凝练教学主题,借助典型人物、重大事件和多种史料创设多维情境以凸显教学主题。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探究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在深化教学主题的同时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

关键词:主题教学历史情境当代资本主义

“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1]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新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面对理论性强、凝练度高和内容庞杂的统编新教材,教师应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对历史进行探究”。[2]在此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应以主题为引领进行整合,通过情境化设计突破时空隔阂,“体验当时人们所处的历史背景,感受当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在对历史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认识史事的性质、特点、作用及影响等”,[3]以拓展广度和深度。[4]本文以《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进行探究。

一、主题凝练:单元视角审视课时内容

该课属于《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历史面貌。单元视角凝练主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以课标为依托提取单元主题。根据课标,本单元需要学生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半个世纪的冷战持续之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均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兴国家发展,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所以,“新变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历史的重要特征,也是本单元的教学主题。

第二,以单元为框架确定课时主题。相较于20世纪前半期,这一时期的世界整体向和平方向发展,“连续不断的变革与发展是资本主义生命力及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体现”[5],罗斯福新政式的改革在西方国家被广泛采纳。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滞胀”现象出现,各国开始减少干预,更多强调市场机制。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面临情境不同,价值取向却惊人相似。所以,这种变化并未触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第三,以主题为统摄明确教学结构。基于上述分析,教学主题可确定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与“不变”(教学示意图如下),在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具体新变化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史料辨析和解读把握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线索和特点以形成历史解释,在合作探究基础上认识新变化的实质,理解改革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把握世界发展趋势。

二、主题凸显:以多维情境创设学习过程

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的过往,时间和空间上均与学生有较大距离。主题引领之下的历史情境化教学则需通过多维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神入特定时空,将知识逻辑演化为实践逻辑,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一)导入情境:借助典型人物,链接新旧知识

人的智慧与创造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生生不息的人类活动使世界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课堂教学中以被誉为20世纪人类历史见证者的W.迈克尔·布卢门撒尔作为典型人物切入,引出其传奇般的人生经历。

课堂伊始,以2015年布卢门撒尔在上海“寻根”的照片(图1、2)作为导入情境,并做如下描述:

画面正中的这位老人是布卢门撒尔,今年99岁。这是2015年他在上海虹口“寻根”的场景,说着流利的“侬好”。生于德国,却只能避难上海;以难民身份前往美国,最终成为政治顾问、学术权威和商界领袖,曾担任美国财政部部长,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人之一”。

综合上述情境信息,学生已产生一定兴趣。教师随即指出,20世纪是人类历史巨变的时期,作为亲历者的他认为“这是一段迷人的阶段,不过有时候也令人恐惧”。由此,连续设问“这是为何?布卢门撒尔在20世纪亲历了哪些变化?”学生可以迅速联想到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和国际秩序演变等已学知识,认识到20世纪前半叶人类历史的变化。据此,继续设问“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有哪些新变化,如何认识这些变化?”在联系旧知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为后续教学铺垫。

(二)学习情境:围绕重要事件,整合教学内容

美国著名德裔历史学家弗里茨·斯特恩曾经指出,参与当代事件可以为人们理解历史提供有用的视角。[6]布卢门撒尔经历了20世纪前半期的大动荡,二战结束后以难民身份前往美国,是许多历史性时刻的参与者、见证者。课堂教学可围绕其一生中的重要事件设计学习情境,在情境中理解重要史事,把握关键问题,整合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在长达60多年的美国移民生活中,布卢门撒尔进入美国之初成为国家饼干公司的一名记账员。对于经济政策的变化,可借助其这一美国经历展开。借助设问“布卢门撒尔工作的第一个公司是个怎样的企业”,顺势展现图3。直观清晰的图片使学生意识到,早期风靡全球的奥利奥饼干就是该企业所生产。教师顺势点明,布卢门撒尔入职之时,该公司已成为行业巨头。与此同时呈现图4、5,请学生思考:这些在战后成立或壮大的企业、机构背后体现了谁的力量?政府干预的答案便水到渠成。由此,小结如下:1933年罗斯福开始通过立法形式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上述变化正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

对于国家干预的具体表现,借助学习情境设计(表2)展开,呈现以下材料:

在上述学习情境中,教师提醒学生借助关键词“汽车”“公路”和“建筑行业”等获取信息,指向公共基础设施领域,体现政府通过加大公共领域开支以增加就业,是调控经济的表现。在材料解读基础上,小结如下:正是这些合力,促成了战后的繁荣,正在改变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面貌。美国经济进入为期十年的活跃成长期,布卢门撒尔也开启了自己为期十年的政治生涯。

(三)问题情境:情境—问题设计,把握关键问题

在“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模块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战后资本主义也试图在社会政策领域寻求一种平衡?

教师可通过情境—问题设计展开。借助布卢门撒尔供职的第一位总统肯尼迪的言论“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引出,通过示意图、漫画等使学生对社会福利政策领域的变化有深入理解。

“历史性植根于时间性中”。[7]课堂教学还可通过时间轴的形式(图6)展示西方福利制度的演变,让学生认识到,兼具经济保障和社会安全的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始于罗斯福新政,战后逐步发展,体现了对社会公平的维护。在这期间,通过展示图7说明这一制度在加重财政负担时,各国先后减少福利开支,后又继续增加开支。这种摇摆式的政策倾向,可使学生意识到战后资本主义改革的改良性质,进而通过布卢门撒尔的言论“美国的国内情绪远远算不上皆大欢喜”引导学生关注战后美国不断高涨的民主运动。[8]这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同时凸显了教学主题,学生对资本主义新变化也有了一定认知。

三、主题延展:基于史料研习设计探究情境

历史学家E.H.卡尔曾说:“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交通,现在是由过去铸造的,然而又不断地再现过去。”[9]课堂教学还需以史料为基础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探究,在感受、体会真实的历史情况过程中理解和解释历史。

布卢门撒尔退休后在柏林见证了德国统一,创建了犹太人博物馆,2015年是第八次到上海“寻根”。如何使学生在关注布卢门撒尔人生之变的同时,辩证看待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探究情境以“变与不变间的平衡与突破”为主题,课堂呈现如下:

由材料三让学生回顾总结二战后资本主义之变,在此基础上以小组讨论形式分析变之影响,如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但也增加财政负担、助长社会惰性,从而影响经济效率等。以小组代表发言为基础,教师提示材料四“两个绝不会”相关论述,让学生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角度关注新变化,即试图建构某种动态平衡,通过不断调整激发活力成为固定程序和救治“良方”,始终未触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在拓宽学生历史视野的同时有助于形成知识迁移。由此,让学生在探究情境中由历史人物人生经历变化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从而感受20世纪的风云变幻,既实现了教学主题的延展,又与单元主题相呼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识变、应变、求变思维,涵养家国情怀。

四、结语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说过:生长与变化是一切生命的法则。生于德国、避难中国、移居美国的布卢门撒尔亲历了20世纪人类历史的巨变,也在这种变革中从难民成长为独挡一面的领导者。在基础教育课程进入核心素养时代的今天,作为一线历史教师,我们更应具有持续变革意识,聚焦核心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在生动的情境化教学实践中使历史课程更好地承载学科育人功能。

【注释】

[1][2][3]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前言第4页、第51、17页。

[4]相关研究参见李惠军:《历史新课程单元教学探微与实践(三)——主旨与路径:内容主旨的淬炼与整体推进策略》,《历史教学》2021年第23期;郑远:《社会生活史视角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历史教学》2021年第21期;郭松达:《例谈高中历史教学情境创设维度》,《中学历史教学》2021年第10期。

[5]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031页。

[6][8][美]W.迈克尔·布卢门撒尔著,刘蕾译:《我的20世纪:历史的危难关头和美好时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364、147页。

[7][德]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第442页。

[9][英]E.H.卡尔著,陈恒译:《历史是什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6页。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变化历史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哲学评论(2021年2期)2021-08-22 01:56:10
从9到3的变化
学生天地(2020年14期)2020-08-25 09:20:58
这五年的变化
特别文摘(2018年3期)2018-08-08 11:19:42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鸟的变化系列
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1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48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