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能力培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研究

2024-12-02 00:00:00周昌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21期

摘 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符合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且适应了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顺应高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加强对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构建以深度思辨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明大德、辨是非,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达成。对此,本文从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有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旨在通过思辨能力的培养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政治 思辨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1.051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强烈求知欲、勇于探索能力的人,让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好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借助思辨能力的培养,则可以使学生在思想上坚定信念,在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学生在面对生活中复杂的问题时可以进行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正确理解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义,并且探索有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进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

思政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受。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培养,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手段,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课堂激活,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兴趣,乐于学习,乐于思考,形成更加灵活的问题思考方式,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内化政治思想

新时期,高中政治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内化,让学生可以将正确的政治思想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借助对学生思辨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改变死记硬背、大量做题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知识的内涵,了解抽象概念的本质,从而促进学生对政治思想的内化,拓宽学生的政治视野。

3.促进质疑创新

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强调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让学CAnzCZZpgxv60yKrB5lcsA==生学会运用辩证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在不断提出质疑、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思辨能力是质疑和创新的前提,通过在政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开放的思考发言空间,促使学生不断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为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落实新《课标》中的要求。

4.强化缜密思维

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受到网络文化、外来文化的影响,部分学生思维方式逐渐呈现浅层化的倾向,无法形成良好的政治思维方式,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缜密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学会从政治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今后将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奠定良好的基础。借助对学生思辨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思辨过程中不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获得联系生活来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学会用系统缜密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1.立足学情分析,设置课堂问题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合理设置讨论问题,对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至关重要。在设置课堂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情的分析,知道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感到困惑的点,从而增强问题的精准性,确保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教师经验为主要教学设计思路的方式,注重应用多种方式来了解真实的学情,让教学密切围绕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从而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去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对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借此来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民族自信等素养。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综合能力,通过教材学习、生活观察等方式,对经济生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教师在上课之前使用问卷星工具对学生进行了深层次调查,通过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受到网络的影响,学生对国家大事、社会生活的关注度有所提升,但是很多学生只是从信息的角度来接触社会,在实践上存在和社会脱节的问题,对政府的作用仍然比较陌生,仅限于感性认识。同时,学生独立辨别社会现象的能力也有待加强,需要教师在本次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以学科知识为指导,对社会现象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基于上述的分析,在本次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核心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从这个问题出发,学生需要对“政府是什么”“政府具有怎样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应当如何发挥出来”展开深入探索,促使学生在由点到线的探索中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探索,并且实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培养,让学生可以持续深入地展开对理论知识的探索,获得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和方法。总之,教师要加强对学情的认识,改变自己对学生需求的单一理解,让教学真正契合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需要,提升教学的科学性。

2.创设思维情境,服务思维发展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构建富有启发性的情境是促进学生思辨能力提高的重要策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特点的分析,创设具有探究价值的情境,引导学生围绕情境展开思考和讨论。当下,随着网络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广泛收集情境素材,借助具有深刻性、争议性、教育性的材料来创设情境。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让学生能够在积极表达中生成政治思维,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展开对客观事实材料的分析以及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在《法治社会》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各个领域都需要依法运行,促使学生形成法治意识。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采取如下的思维情境创设手段:首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个求职者求职时的画面,向学生介绍情境中的内容:一个求职者想要去应聘某个酒店的厨师这一工作,但是这个求职人是一名乙肝病毒的携带者,那么如果让你来负责招聘,在他各项要求满足酒店要求的前提下,你会不会让他得到这份工作?借助这个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情境中的各个角色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接下来,教师再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接下来,教师继续向学生提出值得讨论的问题:大家刚才了解到的这个故事,最终的结果是当事人雷闯成功维护了自己的权利,获得了一张让自己可以进入食品行业的健康证。那么你认为,雷闯争取的仅仅是一张健康证吗?为了让更多受歧视的人可以享有自己的权利,都需要哪些保障?除了乙肝歧视、健康歧视之外,社会上还有很多的歧视现象,当面临这种问题时,我们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此,通过思维情境的创设,以一个真实的事例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对法治社会的层层剖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在保证劳动者权利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法治社会的理解,让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并且能够善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促使学生形成法治思想,并且使学生获得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关注课堂生成,挖掘教学资源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学生的政治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资源,了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好奇心,发现学生在思辨能力发展上的不足,借助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对政治思想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深入了解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需要。

例如,在《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发现部分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对近代史上我国被迫的开放和现在的开放之间的差异无法形成正确的认识。对此,在本次的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难点组织学生展开了思辨活动,让学生想一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和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近些年来,国家开展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更是从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推动了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那么和近代史上我国在西方列强的逼迫下打开国门相比,我们现如今采取的改革开放策略有怎样的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展开深入探索,能够让学生对我国的国策形成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比较和分析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开发利用,让教学可以建立在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基础之上,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不断获得提升。在挖掘课堂生成资源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了解不同学生的思想特点,借助针对性提问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思考空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加强研讨对话,拓展思维方式

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真正理解真知,让思考真实发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形成开放的教育思想,加强对研讨对话教学策略的应用,让学生可以在研讨中形成政治思维方式,对政治知识的内涵、意义、用法、注意事项产生独特的理解,从而实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培养。借助研讨对话的方式,还能够引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找到更多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多元化。

例如,在《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教学中,教师基于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展开开放性讨论活动:效率和公平哪个更加重要?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思考和交流讨论,让学生可以总结出自己真实的观点。注重效率的学生认为只有不断提升工作的效率,才能够让社会的财富总值得到快速积累,进而为后续实现公平的分配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强调公平的学生则认为不公平会导致人心涣散,影响社会的工作效率,进而给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负反馈。针对学生的各种表达,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讨,让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社会生活、班级生活来叙述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思辨体验。比起教师直接告诉结论,通过研讨对话的方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大胆发言、大胆质疑中获取知识,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增强。

5.关注生活实践,强化认知体验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培养,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受到定势思维的影响,部分学生会认为政治知识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应用的价值,给学生积极参与政治学习带来阻碍。对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增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实践当中更好地理解政治课程,从而使学生的思辨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

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实地调查、案例调研、数据分析等活动来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认识。这些活动也符合高中学生的兴趣需求,让学生体会到政治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调查、访问、分析等活动中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意义形成更好的了解。学生可以从以下三种角度中选择一种展开调查:一是对我国不同互联网企业展开调查,了解他们是如何使用游戏、网页等新型手段来传统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其中的亮点以及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二是对周边的人进行调查,询问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看法,了解他们对“以和为贵”等中华文化的理解,寻找适合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播道路;三是对生活展开观察,通过对广告、电视剧、商品的分析,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渗透方式,并且思考可行的弘扬道路。如此,借助实践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收获丰富的认知,切实体会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并且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来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在学生完成了课后实践之后,教师可以再组织学生展开成果展示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并且感受政治实践的成就感。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响应教育改革呼唤、践行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措施。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关心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聚焦课堂,深入研究培养学生政治思辨力的措施,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思辨中进行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生活智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自主、独立思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辨意识,能够主动对政治现象展开分析,探索其中蕴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浩《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考试周刊》2024年第18期。

[2] 肖享红《高中政治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途径》,《高考》2024年第4期。

[3] 何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二)》2024年。

[4] 苏明丽《融合时政激活思维:高中政治教学中时政的运用》,《教育界》2023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