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革命文学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实践

2024-12-02 00:00:00苗太琴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21期

摘 要:革命文学阅读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均面临不可忽视的困境。革命文学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实践注重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学科知识,鼓励学生在跨学科融合中、在项目式学习中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让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点燃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内驱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是符合时代需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路径。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 核心素养 革命文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1.041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从“注重知识注重技能”到“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新世纪持续20多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每一次新要求,都体现了课程改革在持续深入推进。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倡导“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强调符合时代需求的教育内容,贴近生活,强调实践,注重跨学科整合,打破学科壁垒,让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跨学科应用的能力。

一、革命文学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实践的意义

新《课标》将高中语文的课程内容确立为18个学习任务群,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层面强调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高要求,落实到“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更是力求让学生在文学阅读中“有自己的发现”。

但在现实的革命文学阅读课堂中,学生和教师们均面对着不可忽视的困境。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来看,传统的单篇教学、精讲细练的教学方法不仅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也难以激发新时代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这样的情况在革命文学的阅读课堂上尤为突出,表现为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思考、表达、审美的时候都容易感觉力不从心。

学生们则往往感觉与课本中的文本有着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难以共情,因此对经典文本不感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缺乏作为读者的阅读参与感,也就失去了阅读的内驱力。

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实践,目的是通过跨学科学习,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内驱力,让学生建构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跨学科”学习的语文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实践,既不是多个学科的简单联合,也不是表面的“表演、热闹”,既不是语文课外活动的简单延伸,更不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而应是鼓励学生在跨学科融合中、在项目式学习中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实践,通过跨学科素养的提升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未来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灵活思考和创新应对。

二、革命文学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实践之学习情境

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实践为解决革命文学阅读中的任务驱动难题提供了抓手,可以让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从校园走入生活。

为此,确立核心问题,设置真实的学习情境十分重要。以《百合花》为例,这篇文章隶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扬”,是有关青春的体验和思考。不同于前两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洋溢着青春热情的诗歌,小说《百合花》虽属革命战争题材范畴,却含蓄内敛,韵味悠长。这篇小说以抒情诗般的笔触描绘了战争中年轻人的内心世界,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却彰显了风景之美,风俗之美,人性之美。可以让学生理解战争中的青春和追求,感受青春风采,理解青春价值,从而追寻自己的青春理想。

但学生生活在和平而物质丰富的新时代,个性解放意识强烈,他们很容易对卓越型人物产生崇敬之情,比如对毛泽东的视野和气魄产生敬意,直观强烈地感受到郭沫若的热情,敬佩闻一多的牺牲精神,而《百合花》是革命文学作品,课文所反映的生活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距离,要让学生去主动精读作品,深入阅读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体会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诗意化的艺术特色,感悟“百合花”意象的丰富内涵,形成健康积极的0472b83be58d898798878556006a8995审美意识,思考作品内涵,深刻体会文章中所传达出来的军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体会革命战争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操,学生往往缺乏兴趣,很难引起共鸣。

因此,通过革命文学的跨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创设真实情境任务,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就《百合花》而言,作为跨学科大单元教学的单篇课文,我们可以把情境任务设定为:为参加我校将在国庆节前夕进行的以“绎古今风采,谱青春华章”为主题的语文课本剧大赛,请同学们为《百合花》设计课本剧大赛的宣传海报。

通过建立真实情境的核心学习任务“为下一次课本剧大赛设计海报”来驱动学生进行学习,遵循了新《课标》的核心素养精神,突出“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的基础性地位,重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追求学生思维、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革命文学跨学科大单元实践的学科衔接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跨学科大单元实践没有真正实现学科间的知识和思维的融合,因此,找到学科间的衔接点就非常重要,这个衔接点即“学科关键概念”。学科关键概念是高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核心要素,它既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衔接的节点,又是我们确定跨学科学习目标和内容主线的依据。确定学科关键概念后,不同学科就可以围绕关键概念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实践活动进行整合,从各个侧面展开对学科关键概念的深入理解,实现各个学科之间的自然衔接,而各学科的融合又突破了语文学科的领域,创造性地生成丰厚独特的“跨学科”学习新成果,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从高中语文课程来看,实践活动主要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类。可以说,语文实践活动中融合了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情境等关键要素,这些要素正是开展跨学科学习的连接点和拓展点。比如,高中语文教师开展古诗词教学,在学习内容层面可以融入历史学科知识,渗透思想政治价值观,进行中外诗歌的对比鉴赏。比如,以“中华传统经典”为主题,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实践可以寻找教材中交叉衍生的语文、历史、政治学科内容契合点,引导学生先通过课文注释、工具书理解文本,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通过阅读《史记》《史记索隐》《汉书》等历史文献资料,了解秦朝政治制度的发展和破坏性作用,探究《过秦论》的历史背景和更文章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通过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活动,了解秦始皇的国家文化政策,讨论秦朝文化的影响;通过“回到历史现场”,引导学生置身于古代政治斗争的舞台,体验古代人物的思想情感,了解历史人物当时的处境和为什么做出了某些选择;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学会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问题,撰写评论,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学习推荐稿的写法,推选你最喜欢的历史文化名人。

鉴于本校每年都举办课本剧大赛,我们可以将学科关键概念确定为“理解和传承革命文化”,以课本剧为主要表现形式开展革命文化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实践。海报主角的选择,海报特殊意象的择定都能够体现语文学科对小说人物、情节、主题的研究;在历史学科中,呈现的是与烽火狼烟所不同的战争年代;政治学科中,学子们演绎课本剧,将爱国情怀内化于心,凸显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而在课本剧的创作过程中,从学生自主创作课本剧表演的剧本,台词琢磨,到表演的革命战争时期的服装细节,微表情动作的调整等,都可以用历史和现代的观念进行审视,体现历史、政治学科中的“革命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四、革命文学跨学科大单元实践活动的选择

革命文学在开展跨学科大单元学习活动的选择上,可谓形式多样:可以融合语文、历史、政治、美术、音乐、班会等多门课程,可以引入教育戏剧理念进行革命文学项目化学习,可以开展剧组论坛,为某一革命文学写推荐语,可以开展革命文学课本剧演出、革命文学名著小组赏读分享会、革命诗歌朗诵会、绘制英雄画像、制作手工花朵、演唱红色歌曲、主题班会讨论以及革命文学作品创作等,让学生在跨学科大单元实践中,建构对文本的认知,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文本探索者,激发学生作为读者的参与感和探究兴趣,加深对革命文化的理解,感受革命先烈们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到《百合花》这一单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先开展课前预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学生阅读小说相关知识点,梳理小说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完成表格;观看2023年4月份校“文墨飘香,强国有我” 课本剧大赛特等奖作品《百年情书》,并揣摩相关作品的宣传海报,为参加我校将在国庆节前夕进行的以“绎古今风采,谱青春华章”为主题的语文课本剧大赛做准备,同时,请同学们为设计课本剧大赛的宣传海报这一课堂任务做准备。

然后以“找寻最美青春身影”“发现最美青春意象”“感悟最美青春精神”三个活动驱动学生深入文本,最终完成课本剧宣传海报的设计。

在找寻最美青春身影(海报的设计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别,最美青春身影即海报人物主角的选择)活动中,我们可以体会革命战争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操,明确通讯员与新媳妇都是革命战争年代的最美青春身影,应是海报的主角人物。

在发现最美青春意象(海报构图意象选择)活动中,引导学生了解,海报的设计除了人物形象的选择,相关意象也是海报构图中重要部分,青春的意象往往是独特而多元的,意象里的青春各有不同,在馒头、枪、树枝与菊花、满月、衣服上的破洞、百合花这些意象中,百合花应该作为最美青春意象出现在海报上。因为百合花是小说中年轻媳妇新被子上的图案,百合花被子是贯串全文的线索,连接起了小说主要人物之间的故事:借被,惜被,献被。而百合花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是人物美好心灵和品格的象征。年轻的通讯员舍身救人,漂亮的新媳妇舍弃了自己唯一的嫁妆——新被子,他们都有着纯真、高洁、美好的心灵。

在感悟最美青春精神(海报宣传语拟写)活动中,我们先请同学们观看建团百年短片《奋斗者!正青春》,结合《百合花》一文中体现的革命战争中的最美青春精神,联系实际,为海报拟写宣传语。明确《百合花》中的最美青春精神——奉献。新媳妇和小通讯员,他们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们在最美的青春年华里奏响青春的交响曲,他们是大时代中的小浪花,推动时代向前发展。我们都是大时代里的平凡人物,也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力量源泉,把握青春,做好自己,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

课后作业以海报设计的完成与展示,致敬词的语段写作为主,进一步固化跨学科学习成果,深入体会革命战争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操,点燃自觉承担时代使命的热情,推进下一阶段的单元研习活动。

五、革命文学跨学科大单元实践的评价

革命文学跨学科大单元实践评价依据新《课标》和核心素养导向点,重视学科关键概念在联系知识和促进迁移上的作用,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学科素养之间的关联度,聚焦学生理解、创新、沟通、合作以及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着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真实表现,注重思维能力的深度发展。

以革命文学《百合花》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实践为例,教师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出发,以“理解和传承革命文化”为跨学科大概念,以课本剧《百合花》演出为核心任务,关联语文学科(创编剧本)、历史学科(战争场面的展示和服饰等)、政治学科(爱国价值观)、美术学科(制作课本剧片头、海报的制作)、音乐学科(配乐表演),设定了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实践评价目标:学生能否提炼《百合花》剧本编写的基本策略,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修改完善剧本,增强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能否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在课本剧的演绎中,体验课本剧表演的魅力;学生能否借助评价量规全面、真诚、客观地评价自己及他人,有及时反思和改进的意识;通过综合性学习和拓展迁移,学生在学习、创作、表演的过程中提升学习力、审美力、合作力和创造力,增强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革命文学的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实践以项目为核心,让教师可以设计和实施更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多种学科视角体会革命文学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自主自觉地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田娟、孙振东《跨学科教学的误区及理性回归》,《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4期。

[2] 董艳、孙巍、徐唱《信息技术融合下的跨学科学习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9年第11期。

[3] 王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从常规专长到适应性专长》,《远程教育杂志》2016年第6期。

[4] 黄光雄、蔡清田《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5] 崔允漷、邵朝友《试论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全球教育展望》2017年第10期。

[6] 高柏《跨学科素养的培养方式与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7] 林崇德《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年第2期。

(本文系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专项课题“双新背景下高中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GDJY-2022-A-b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