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读写思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

2024-12-02 00:00:00吴春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21期

摘 要: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和研究方向。“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的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要落实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近年来,我们的语文考试阅读量普遍较大,读写思一体化更是无可回避的重难点。这一过程中该怎样去组织教学,涉及阅读、梳理、整合、探究等学习方法。本文以《祝福》为例,探讨读写思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

关键词:读写思一体化 《祝福》 梳理与整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1.039

读写思一体化包括三层含义,首先是阅读,这里的阅读无疑是深度阅读,指向文本本身的独立价值,即是我们常规做的文本解读,包括文本内涵及结构技巧等;其次是写作,指向的是教材教的价值,即是核心素养的落地,综合能力的提升;再次是思考探究,强调的是语文知识点的建构,综合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

从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我们的语文学习普遍存在几个问题:阅读面窄,且阅读停留在浅表;我们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常忽视学生读写过程中语感、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导致读写脱节。“三新”背景下,语文学习与考试要求我们做到学评一体,教考一体,要求我们调整旧模式,高FNfAPo+gVZDZKCdlnS5ikBzt3c2RL8N4DEQWsfgZaGE=标准地去教,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为了架起读写之间的桥梁,实现读写思一体化的目标,笔者对此做了一些尝试。

一、学习任务的设计与意图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体系是“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学习任务群’”。为落实核心素养,语文学习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强调语文的学习实践,需要把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作为学习活动主线贯穿课堂。

部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观察与批判”。在执教过程中,我为本单元设置了一个情境任务:班级将开展以“虚构的故事 现实的人生”为主题的故事会,学生需要携原创小小说一篇参会。

我为《祝福》设置的情境任务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神探狄仁杰之祥林嫂》探案行动。

1.梳理与整合

学习任务1:何人报案,案发何地

阅读文本,结合历史知识,梳理鲁迅及其作品,文本选自何处,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状态是怎样的。这个板块需要跨学科备课,甚至可以邀请历史教师同上一堂课。

这项任务是为解决文本知识层面内容,作家作品及对写作背景的了解;思考作者作为20世纪20年代的青年,他有着怎样的责任与担当,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是体现学科融合的设计之一。

学习任务2:抽丝剥茧,探究谜题

再读文本,抽丝剥茧,探究谜题:

谜题1:被害人祥林嫂的活动轨迹——梳理她的人生经历,思考本文使用的叙述方式是什么;换成正叙,对比效果。

以祥林嫂的年龄为线索梳理其一生,操作简单,角度新颖,学生较容易梳理清楚祥林嫂一生几个重要转折点所发生的时间,更容易理解主题“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的含义。设计这一项目也是为了学习记叙文的叙述方式及其效果,对应单元学习要求。

谜题2:被害人形象特征分析——梳理作者正面刻画人物时所使用的方法,并归纳总结;特别强调,侧面刻画人物方法之不同的称呼背后的社会角色的含义;你说我猜,即时描绘身边人。

设计这一项目是为了学习人物刻画的方法,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突发事件的作用、品味语言、细节描写)。引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等专项练习,提升人物形象的刻画水平。

谜题3:找出“杀人”真凶——元芳,你怎么看:谁才是第一责任人?课堂讨论,各自阐述鲁四老爷和四婶、祥林嫂的婆婆和大伯、柳妈、鲁镇的其他人、“我”、祥林嫂与本案的关联,查找真凶。

补充资料:犹太裔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在他的著作《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庯的恶的报告》中,将恶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极权主义者本身的“极端之恶”,第二种是被统治者或参与者的“平庸之恶”。第二种,比第一种有过之而无不及。

设计这一项目是为了领会作家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世相的深刻洞察,体会其对旧世界、丑恶事物的批判意识;学会观察社会生活,思考人生问题,增强对社会的认识,从而达成“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的课程目标。

2.写作与表达

学习任务:责任与担当 拯救祥林嫂

任务1:回看卷宗,结合你所了解的生涯规划,为祥林嫂的人生重新做一规划,送上你的祝福。解答:为什么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设计这一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深入探寻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为了让学生思考社会环境对人物的作用;体现小说“为人生”的宗旨,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目标。

任务2:群文阅读,阅读本文及鲁迅除历史小说以外的最后一篇小说创作《离婚》(配套普通高中教科书使用的《高中语文读本》第177—184页文本),结合历史与政治学科知识,思考:辛亥革命究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中国社会性质有无实质性变化。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书札记。

设计这一项目是为了开阔视野,深度阅读;学会观察社会生活,思考人生问题,增强对社会的认识,明确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达成“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的课程目标。

任务3:班级将开展以“虚构的故事 现实的人生 ”为主题的故事会,你需要携原创小小说一篇参会。

设计这一项目是为了将所学的记叙文的写作方法,人物刻画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等知识整合,启发学生模仿小说家的眼光去观察社会人生,借鉴小说作品的写法去虚构故事、创作小说,让他们在阅读、思考、观察、写作的融合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也是体现学评一体,教考一体的形式之一。

3.思考与探究

学习任务:作品赏析 总结反思

学习活动:学生携带自己创作的小说参加班级中的以“虚构的故事 现实的人生”为主题的故事会。小组内部交换阅读,至少找到同学的两处亮点,并做好记录,做好小组内部交流评选准备→小组评选出最佳作品,参与班级故事会展→各小作者进行故事展演(讲故事的艺术)→由至少两位现场听众进行点评→教师总结→学生在自己的作品后写下自己的总结或反思→将作业再次提交给教师检查。

为什么要展开思考与探究?

故事会这一设计是为了在给同学们的学习增添趣味性的同时检测所学,实现学评一体,教考一体,达成“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的课程目标。在教学中,我们的要求是有作业必检查、必反馈。检查作业的方式有很多,而这样的交流与分享,思考与表达,无疑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也是思维的发展提升。它不同于面批,也与教师只做全批全改不一样,这样的方式,首先受学生喜爱,学习娱乐两不误;其次,在扩大学生阅读面的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在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会关注到别人的亮点,也会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许他的反思不那么深刻,不那么完善,但是,只要他去做了,就是一种鉴赏素养能力的提升。

以下就是学生所写的总结与反思举例:

习作1《冷漠》:在我的故事里,校园欺凌因为各种人的冷漠、不理解,甚至在不经意间成为帮凶,导致了本该拥有美好年华的青少年的堕落,而想获得公正的他们却因为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使用了错误的方法,成为校园欺凌的延续。这是一种黑暗。此外,我还了解了很多关于网暴,弱势群体,虐待动物,以及人们对美的看法,这些东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青少年的志气,他们有为祖国的繁盛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的勇气。总而言之,就像教师所提到的罗曼·罗兰的那句名言:真正的英雄,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我们青少年不仅要热爱生活,更应为了改变黑暗而努力。

在这份总结里,学生学会了观察社会生活,思考人生问题,增强对社会的认识,明确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学生不仅做了自评,也看到了他人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他坚定了向阳而生的美好信念。而这,不正是培养积极健康人格的目标吗?至此,立德树人、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的课程目标已经达成。

以上只是同学观察社会人生的一个例子。事实证明,我们只有放手让学生去做,去实践,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学生们还能将思维发散开去,收集整理到更多的相关素材,从这个角度来看,又是另一种收获了。

二、为何要将读写思一体化作为主线来设计学习任务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体系是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以学习任务群为呈现方式组建的新型课程体系,其创新处还体现在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结构的单元组织形式。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观察与批判”,这是高中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小说体裁的单元。单元导语指出:“社会现实复杂多样,人间世相千姿百态,我们需要以正确的立场、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分析鉴别。”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说更是对社会现实映照最为深刻、全面的体裁之一。学习小说单元,我们不仅要关注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主旨是作者行文之志,艺术技巧是作者行文之法,也应得到同等的关照。

正是以学习者中心,服从于文本意识,笔者才设计了这一融阅读与写作和思考探究于一体的教学模式。这是大单元教学理念下,融单元目标为一体的单篇教学设计方案,既符合普遍学情,也能让学生感受小说虚构的艺术,符合文本体裁基本特征;此外,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三、读写思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作用及意义

阅读是基础,是输入;写作是检测,是输出;思考探究是基知识体系的建构,是素养能力的提升。他们是有机融合的一个整体:“其实,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从来都是分不开的,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阅读,广义来说,应包括纸质书籍、跨媒介阅读、社会百态。我们在这里所指的阅读,应该特指文学文本阅读。写作,既包括通常理解的大作文的写作,也指片段写作,此外,还应包括课堂上的口语表达,考场上的书写答题。读写思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是我们高中语文打破传统读写结合教学常规的一道曙光。

首先,读写思一体的教学模式能促使核心素养落地,提升思维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是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我们的教学与考试时常发生错位,其中一个原因是核心素养不能落到实处。而运用上述策略,把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作为学习活动主线贯穿读写思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能够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思维品质的提升,是独立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阅读时的感悟随时随手记录下来,有助于学生揣摩文章的含义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甚至有助于学生在回味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与当时不同的想法与见解,从而产生对事物的新认识,这从某种程度上也是文学所要给学生带来的东西。长期积累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将会产生质的影响。

其次,读写思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模式、作业设计形式均发生了改变,有助于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在传统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读与写往往是分离开进行的。读写思一体的教学,改变了常规的教师主讲的教学,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的平台,更广阔的展示空间。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也是学生更喜爱的教学模式。而且与之对应的作业设计也与传统的做题解题不同,学生没有了所谓的参考答案,只能是深入阅读,自主思考。毕竟,阅读体验是独特的,思维是无法复制的。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样的思维深刻性、敏捷性的训练,就是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最好方式。

此外,读写思一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反推教师自觉进行教学改革,更好地适应“三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助力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语文学习实践为主线的读写思一体的教学模式,更侧重于学生怎么做、做什么。这样的备课方式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备课,教师需要有更丰富的经验,更翔实的准备,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阅读,并随时做出点拨、总结,这在无形中倒逼了教师们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当每位教师都在自主自觉融入“三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改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就能得到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因此,读写思一体的教学模式能促使核心素养的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它使得课堂教学模式、作业设计形式均发生改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其语文素养;有助于让教师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助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兴才《新课标整本书思辨读写任务设计(高中卷)》,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

[2] 张晓军《高中语文新课改路上的浅试——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高考》2019年第26期。

(吴春华,1984年生,女,苗族,贵州福泉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