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个别化补偿教学是指针对学生个体存在的学习差异采取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措施,旨在帮助学生弥补学习短板,获得适当发展。小学语文个别化补偿教学既是教育公平的体现,也是贯彻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揭开小学语文个别化补偿教学的神秘面纱对于缩小学生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别化补偿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1.031
小学语文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学科。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个体需求的教育资源,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个别化补偿教学作为教育公平和质量教育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应对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发现自身潜能,并在此基础上获得适当发展。它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教育课题。
一、把握个体差异,科学分层施教
1.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际水平
准确把握学生个体在语文学习各方面的实际水平是科学分层施教的前提和基础,针对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师需要从听、说、读、写等多个维度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状况,了解其在语音、词汇、语法、阅读理解、表达运用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优势。评估方式应当多元化,除了纸质测试外,还可以采取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口语交流等形式获取更为全面的第一手信息,评估内容不应仅限于语文知识点,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习惯、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这有助于教师全面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为后续分层分组教学提供参考。
2.合理分层分组,满足学习需求
基于对学生实际水平的全面评估,教师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将学生合理分层分组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分层分组可以遵循学习基础相当、发展潜力相近的原则,使落后的学生进入相对水平较低的组别,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进入相对较高的组别。这样分层分组后,教师便可以因材施教,例如,对学习能力较弱的组别可以适当放慢教学进度,精讲多练基础知识点,对学习能力较强的组别则可以适当加快进度,注重拓展性学习,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分层分组应当有一定的动态调整机制,随着学生学习状况的变化而适时进行调整,避免固化和简单化,同时,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安排分组形式,可以采取f6VoMBRjRyIp7dSvYrTESA==异质分组或同质分组等方式,促进异质互补或同质内涵发展,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学习动力
1.注重动机激发,提高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实施个别化补偿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和精力投入,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情境,让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节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主动探究解决方案,从而体会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适可而止的挑战,进而激发其主动学习的欲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资源,让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还能够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潜力;对于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难度,确保他们能够在有把握的范围内获得成就感,从而建立学习信心,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鼓励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和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我实现感,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2.选择恰当方式,呈现生动教材
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和载体,但传统的教材内容往往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当因材施教,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将枯燥的教材内容呈现得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利用图像、视频、动画等形式将教材内容进行直观呈现,帮助学生快速构建知识框架,增强记忆效果。其次,教师可以引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将学生置身于假设情境之中,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激发其主动思考。同时,可以设计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将枯燥的语文知识融入有趣的游戏之中,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探索欲,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技能。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制作微视频、编写故事等,将所学内容加工创新并进行展示分享,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培养其语文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分工协作、互帮互助的方式共同完成语文学习任务,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安排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走访社区,将语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语文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多元评价导向,强化积极反馈
1.建立发展性评价理念
传统的评价理念过于注重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难以真正体现个别化补偿教学的初衷,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发展性评价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其在语文学习中的进步和发展。发展性评价旨在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而非仅仅关注分数或等级,教师应当在评价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存在的困难,并基于此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和策略以促进学生获得持续发展,发展性评价还应当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据此对学生给予中间性反馈,帮助其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进一步优化学习方式,发展性评价还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反思自身的学习过程,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约束意识。
2.注重评价结果的正向功能
评价结果不应该仅仅作为简单的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依据,更应注重其正向激励和指导作用,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提供切实有效的反馈和支持,首先,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和利用评价结果的正向功能,避免简单地将评价结果等同于学生的能力高低,而是要关注其中蕴含的学生的优势领域和需要改进的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个别化教学对策,对于评价结果较好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其学习信心并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资源,引导其进一步发展所长,对于评价结果较差的学生应当给予适当的关注和鼓励,帮助其找到自身的潜力所在并针对性地开展补救性教学。其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评价结果,将其视为自我反思和持续改进的契机,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分析评价结果,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还要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让优秀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形成良性的互助氛围,同时,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评价反馈的过程中,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并与教师一道为孩子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个别化学习计划。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结果的正向功能,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教学反馈和支持,促进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最大化发展。
四、注重耐心关爱,培养自信心
1.以平等尊重待学生
在个别化补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本着平等尊重的原则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关注和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用耐心和关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方面,教师要摒弃成见和偏见,用同理心看待每一位学生,不论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都要平等对待,不能因为成绩差而忽视或轻视某些学生,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从而更好地把握其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个别化教学方案。另一方面,教师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权和表达机会,鼓励他们大胆提出疑问和观点并认真聆听和回应,即使学生的想法有些偏差也不应直接否定,而是要耐心解释、引导并尊重学生的思维逻辑,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最后,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示范尊重和关爱,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平和、亲和的语气与学生交流,避免挖苦或贬低学生的言行,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体贴入微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诚关爱。只有当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时才能营造包容、友善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个别化补偿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2.及时表扬进步,鼓舞斗志
在个别化补偿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及时发现和肯定每一位学生的进步,用积极正面的反馈来鼓舞他们的斗志,培养其自信心。首先,教师应当客观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更应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轨迹,无论学生的进步是大是小,只要是实实在在的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是值得的。其次,在表扬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具体、中肯,避免过于笼统和虚无缥缈,可以对学生的具体表现给予肯定,如作文写作有进步、课堂发言越来越自信等,还可以适当举例分析学生的长进之处,表扬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口头表扬、书面评语、小礼品奖励等,让表扬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师在表扬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进行恰当的鼓励,对于学习基础较好、自信心较足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予一些激励性的期望,鼓励其进一步发挥潜力,对于学习基础较差、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耐心开导,用爱心和鼓励来提振其信心。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到表扬和鼓励的过程中来,形成家校协同合力,让学生感受到全方位的关注和支持,从而更有信心地继续努力学习,通过及时表扬进步、鼓舞斗志等方式,可以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自身的可贵之处,从而培养其自信心理,为个别化补偿教学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五、创新机制保障,形成良性循环
1.完善评价机制,促进持续改进
要确保个别化补偿教学的长期有效实施就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估和反馈,持续优化和改进教学策略。一方面,教师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水平、学习态度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查,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笔试、口试、课堂表现、作业练习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收集足够的评价依据,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评价还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变化,而不仅仅关注最终的结果。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建立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具体分析他们的优缺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教师也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感受,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共同探讨改进方案,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个别化补偿教学的实践经验,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持续优化教学策略,通过完善的评价机制教师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评价反馈进行教学调整,形成一个动态循环,不断改进和优化个别化补偿教学,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2.注重家校联动,形成合力
个别化补偿教学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只有家校紧密联动才能形成合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个别化补偿教学的理念和做法,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具体学习情况,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学校还可以开展家长课堂,邀请专家为家长讲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其次,教师应当积极与家长沟通协作,分享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并征求家长的意见,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实际状况,还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指导性建议,如:如何在家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作业和复习等,引导家长在家中配合学校的教育措施。另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家长志愿者团队,让热心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担任课堂助手、课后辅导员等角色,为个别化补偿教学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学校也可以组织家长互助小组,让家长们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探讨孩子教育中的难题,形成良性的互帮互助氛围。通过家校紧密联动,教师和家长可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个别化补偿教学的顺利开展,家长的关注和支持不仅能够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还能够为教师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支持,让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个别化补偿教学蕴含着解决教育不公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价值,我们需要持续优化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教育资源,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 何勤文《小学语文学科差异化教学策略分析》,《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年第10期。
[2] 陈岁兰《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第7期。
[3] 石彬彬《基于个性化阅读的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开展》,《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2期。
[4] 吴常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直接性”和“间接性”分层教学》,《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年第12期。
[5] 蒋建芹《差异化教学,让小学语文课堂更有生命力》,《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年第10期。
[6] 杜运毫《小学语文差异化教学实践探究》,《新课程》2018年第8期。
[7] 咸丽娟《针对小学生特点“量身定做”语文教学》,《学苑教育》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