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的有效融合,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同时还有利于班级建设,提高班主任管理质量。基于此,本文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的融合价值,并从教学目标与管理目标结合、进行德育工作、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实践活动等方面出发,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有效融合的路径,旨在给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以提高教学和管理效率,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班主任管理 融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1.020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乐于探索,勤于思考,敢表达,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新《课标》进一步强调育人的重要性,给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也应按照新《课标》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径,比如,与班主任合作,将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有机融合,这样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学习知识,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因此,如何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有效融合,是本文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融合的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是两项不同的工作,但两者统一于班级这个大的情境之中,彼此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将两者之间进行融合不仅可行,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使得两项工作彼此促进。
1.有益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有效融合,有益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一方面,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对班级氛围的营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班主任管理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时,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促进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而且,这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尊重,进而增强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提高语文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2.有益于开展班级建设
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有效融合,有益于开展班级建设。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观念;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强调班级文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这基础上,通过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结合,可以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班主任则可以在日常管理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进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有效融合的路径
1.语文教学目标和班主任管理目标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有效融合,需要考虑诸多内容与方面。为确保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有效融合,教师要先确定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班主任管理目标,再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在目标上保持一致性,这有利于发挥其融合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和管理效率。教师要结合新《课标》要求,进一步重视班主任管理工作要点和语文教学关键,把握二者融合的关键点,再从育人的层面出发,对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设计,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其一,教师需要从现实出发,先对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再按照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强调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要求,进一步完善语文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潜在力量。其二,教师应该深入了解班主任管理工作内容,了解班主任应承担的工作职责有哪些,主要管理目标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结合新的教育要求,进一步确定班主任管理目标内容,使其与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保持一致。其三,教师要从育人角度出发,把握语文教学目标和班主任管理目标之间的潜在联系,找准切入点,对二者的有效融合进行设计和规划,保证教学和管理效率。例如,班主任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背诵《春晓》《静夜思》等古诗,让他们分组进行朗诵、背诵、练字等,通过融入管理理念,学生自觉遵守管理规定,自觉参与到古诗的学习当中,既提高了管理效率,又能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结合课文内容,发挥德育育人作用
通过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德育工作,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人生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教师要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这里以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中的课文为例,具体内容如下:其一,教师在进行《春夏秋冬》的课文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四季的美丽景色,并引导学生观察四季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等自然现象,帮助学生额外拓展自然科学知识,使学生理解大自然的规律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也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其二,《姓氏歌》一课介绍了不同的姓氏,并通过歌曲的形式让学生轻松记忆。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姓氏起源和家族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族荣誉感。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次“家庭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中的趣事和温馨瞬间,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班级凝聚力。其三,在《小青蛙》一课中,学生将了解到青蛙是益虫,对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观察青蛙的成长过程,吸引学生注意力,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如何保护青蛙和它们的生活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联想到生活周边,让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班级和学校公共卫生,不乱扔垃圾,增强学生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其四,《胖胖的小手》一课讲述了主人公用自己的小手帮助他人的故事,表现了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如扶老奶奶过马路,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关心家人。对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为班级里的植物浇水、整理教室,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关爱和付出,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3.通过习作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在教育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通过有效的课文教学和习作训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让学生从中领会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学生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前进。《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讲述了毛主席带领战士们为乡亲们挖井的故事,体现了感恩和回报社会的价值观。教师在讲解该篇课文时,可以将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课文中传递出来的懂感恩、懂回报的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在接受帮助和关爱的同时,也要学会感恩和回馈。与此同时,教师要将价值观教育融入习作训练中,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所收获。其一,在习作训练中,教师可以围绕《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中的价值观元素,创设相关的协作情境,比如,让学生以“我帮助了别人”或“我感恩的人”为题,写一篇短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将其融入短文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通过具体的情境设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其二,在习作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学会观察,乐于发现和思考,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让学生将这些观察到的内容融入自己的短文中,这样不仅能丰富写作内容,还能加深学生对价值观的认识。其三,在习作点评环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在肯定学生写作成果的同时,也要针对作文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点评和指导,引导他们反思,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4.开展主题班会,用语文教学实施思想教育
班主任在开展主题班会的过程中,可以借用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进行思想教育,营造积极、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班级建设。其一,班主任可以选择《四个太阳》《吃水不忘挖井人》等课文作为班会的主题,并围绕该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在班会中,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朗读与主题相关的课文,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其二,朗读课文环节结束后,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讨论《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时,班主任可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思考,比如,同学们认为为什么要感恩那些为我们付出的人?你们身边有哪些默默付出的人?如何回报哪些为你们付出的人?先引导学生思考,再让学生将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会感恩,学会回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知恩图报、珍惜他人付出的良好品质,这有助于和谐、友爱的班级环境建设。其三,在讨论《四个太阳》这篇课文时,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创新的事物?它们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其四,在班会结束前,班主任需要总结班会内容,强调班会中的思想教育重点。同时,为了巩固班会成果并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班主任可以布置一些与班会主题相关的作业,比如,让学生在家中完成一些感恩或者创新的实践活动,如帮父母洗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使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知恩、感恩的人。
5.结合实践活动,进行综合教学
实践活动是教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重要渠道。教师要结合实践活动,将教学与管理有机融合,在教学中管理,在管理中教学,发挥二者的融合优势,提高教学和管理效果。以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中的《文具的家》课文为例。其一,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文具回家”的主题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让学生观察自己书包里的文具是否整齐有序,并鼓励他们思考如何给文具们“安一个家”。在活动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桌或书包整理成文具的家,确保每个文具都有固定的位置。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亲身体验整理文具的过程,还能深刻体会到整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二,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我是文具小主人”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文具,如铅笔、橡皮、尺子等,并分享自己的角色和职责。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具的用途和价值,并增强他们爱护文具的责任感。其三,为了持续培养学生的整理习惯和爱护文具的责任感,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立“文具小卫士”岗位,“小卫士”将负责监督其他学生的文具整理情况,并提醒大家注意爱护文具。通过这样的岗位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整理文具和爱护文具的自觉性,还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就感,进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其四,教师还应该定期开展“文具之家”评比活动,以文具的整洁度、摆放的合理性以及学生对文具的爱护程度等作为评比标准,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学生,给予小红花、糖果等物质奖励,激励学生主动爱护自己的文字,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此外,教师可以从文具延伸至班级物品,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物品的爱护和管理,为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贡献力量,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有效融合,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还能促进班级建设。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将班主任管理理念和管理内容融入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与管理的融合路径:语文教学目标和班主任管理目标相结合;明确素质培养要求,促进教学与管理结合;结合课文内容,发挥德育育人作用;通过习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开展主题班会,用语文教学实施思想教育;结合实践活动,进行综合教学。通过分析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的有效融合路径,可以给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创新提供参考,未来还应不断深入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融合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王蓉《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结合的方法探讨》,《华夏教师》2023年第35期。
[2] 王红蕾《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有效结合的策略探讨》,《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年第16期。
[3] 税红艳《谈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相结合的意义及方法》,《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5期。
[4] 窦春玲《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结合的有效性分析》,《学周刊》2023年第10期。
[5] 孙琦《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有效结合探究》,《对接京津——社会形态基础教育论文集》,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22年。
[6] 赖溪石《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有效结合的路径探索》,《学周刊》2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