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并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学习任务群,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创新教学形式,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核心目标,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语文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进行针对性设计与实施,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结合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特点,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实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思路与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任务群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1.018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人才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教学模式,它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将语文学习内容和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一种全新的语文学习情境,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的连贯性与整体性。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可以使学生掌握多元灵活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并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学习任务群概述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理念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这种教学理念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相关教学手段和学习内容,创新教学形式,通过构建全新的语文学习情境,从而实现教学一体化。学习任务群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语言文字积累、梳理与运用为核心,通过整合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语文知识,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这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相关语文知识进行积累,形成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同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二是对语文知识的阅读与表达,这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阅读技巧,能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来理解文章背后的内容,并能够将所学语文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三是跨学科学习以及语文知识的实践与创新,这一学习任务群具有拓展性特点,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创新语文知识的实践模式与应用方式,并通过跨学科学习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连接,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
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它不仅符合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需求,而且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以学定教,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所以,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显著优势,它在将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的同时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将相对应的学习项目组成具体的学习任务群,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基础来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以实现教学的整体性与连贯性。此外,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模式设计要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来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来综合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实现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二、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1.情境性
语文学科的学习任务群教学具有情境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WdrYQ0DMoyIfIKya18RUgg==及认知规律来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同时,教师创设的学习任务群必须符合单元主题语境,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学习。因此,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教学的层面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研读与分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特点,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实践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语文知识解决具体的情境中的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但考虑到语文学科的特点,学习任务群的实践性特点需要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对学生的读写能力、鉴赏能力、梳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进行任务设计,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团队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以此来实现理解文本内容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3.综合性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和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要想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学会语文学习方法,做到学得全、学得深,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设置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特点的学习任务群,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帮助他们利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策略探究新知。此外,由于语文学科任务群是一个多学科整合的过程,也是一个综合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的任务群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将跨学科知识引入语文学科的学习中,让学生在开阔眼界的同时,能够从各个方面强化语文能力,提高其思维的创新性和广阔性,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实践策略
1.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整合性的任务群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被划分为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等多个领域,因此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不用阶段的知识衔接,教师在进行学习任务群设计时要从单元角度出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依据教学目标,整合学习内容,设计整合性的学习任务群。其次,教育部在对教材进行设计时,在每个单元内都设计了导语、阅读、语文天地、习作等板块,这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模式相一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从单元的角度出发,注重对这些板块进行分类与整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以此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以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为例,该年龄段的学生更加注重对汉语拼音以及汉字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群。在教授小学语文“探索自然奥秘”这一单元时,教师首先要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即以汉字与拼音的学习为主,并通过学习认识与理解教材中出现的成语、谚语以及名言警句等,以此来实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强化。其次,教师要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与整合,明确不同板块的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群。在基础性知识学习任务方面,学生要学会正确认读“塘、脑”等生字,掌握多音字;在阅读与鉴赏学习任务方面,学生要能根据图片对文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解读,并通过语言来体会大自然的魅力;在表达与交流学习任务设计方面,学生要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表达出对文章的理解和疑惑之处,同时,可以通过小组交流、独立思考等方式解决问题,并能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反思。
另外,文学艺术多来源于生活,可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指向学生的生活需要,在场景中实现阅读和学习任务群的有效融合。例如,在《美丽的大兴安岭》的教学中,可以以“美丽家乡”作为阅读教学的主题内容,文章生动描绘了色彩绚丽的大兴安岭画卷,也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阅读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从什么角度和方面来描述大兴安岭,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阅读感受,运用一定的手法来描绘自己的家乡景色,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绘自己家乡的美丽之处,或者描绘关于家乡的自然风光、风情民俗等,充分激发对学习任务群的参与兴趣。
2.根据学科特色,设计丰富的任务群
语文学科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充分结合学科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对任务群的内容进行丰富与拓展,同时,教师要在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中融入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灵活应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其次,根据学科特色实现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进行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语文学科特色与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多样性的实践活动。比如,在进行“阅读与欣赏”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来了解专题的相关内容,并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与评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以《玲玲的画》这一课文教学为例,该文章是以儿童视角,运用对话的方式展示了玲玲从得意、伤心再到满意的心路历程。因此,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应当将任务群的设计聚焦到情感体验与表达交流上,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玲玲的心理变化,并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比如,可以根据《玲玲的画》这篇课文的内容阐述“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深层含义,并通过设计跨学科任务,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开放性的任务群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不仅改变了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还为学习任务群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教学渠道。而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策划者,教师在进行学习任务群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跳出传统语文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借助视频、图片、线上学习平台创设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任务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强、操作性强的实践活动,如“信息检索与处理”“设计制作思维导图”等,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其次,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个性化的学习情境,从而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以古诗词《登鹳雀楼》为例,教师可以先利用网站、图片、视频等向学生展示黄鹤楼的景色与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并尝试理解诗句表达的含义。然后,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诗人的观察点在哪里,并大胆表达自我感受。最后,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播放古诗录音范读,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境,帮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群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心理特点,从而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总之,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标》指导下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变革,通过任务群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群时要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集丰富性、开放性、拓展性于一体的任务,以完善学生的语文知识架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理性思考能力,充分发挥学习任务群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郝文存《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任务群的设计策略》,《读写算》2024年第14期。
[2] 左婧《小学语文实用阅读与学习任务群的融合实践》,《读写算》2024年第13期。
[3] 孙艾红《学习任务群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24年第2期。
[4] 鲁秉月《学习任务群下小学语文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小学生》2024年第4期。
[5] 李红霞《“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单的运用研究》,《启迪与智慧》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