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基本能力和知识,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旨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并提高语文素养。本文通过对多个小学教师的实际教学案例进行观察和分析,旨在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大单元教学 设计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1.016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立足当前教育改革背景,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关注焦点。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优势
1.利于优化学习过程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具有诸多优势。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正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化素养等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在语文学科中全面发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制定学习计划、进行学习总结等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亦可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大单元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多元化的学习任务和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需要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2.利于强化语言功能
立足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可有效强化语言功能。通过大单元教学,学生可处于一个主题或话题下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大单元教学注重语言的综合运用,在学习一个大单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要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还需要学会如何运用语言进行思考、交流和表达。这种综合运用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大单元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的发展,在大单元学习中,学生需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项目,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相互借鉴和学习,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其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利于整合教学资源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优势在于整合教学资源,通过核心素养导向,教师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例如,在教授一个关于环保的语文大单元时,教师可引入科学、社会学、地理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环境等。通过这种整合教学资源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借助电子课件、教育软件等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参与互动等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大单元教学还可实现教学资源的个性化使用,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都不尽相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整合,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提高学习效果。大单元教学还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的更新和优化,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优化。借助大单元教学,教师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使其更加符合当前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对教学资源进行评估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使其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1.设计“目标”统领教学方向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的教学设计应以“目标”为统领,以确保教学方向明确。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应明确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目标可包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态度等。通过明确目标,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以《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和《植物妈妈有办法》整个单元教学为例,《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关于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故事,教学目标可设计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培养学生对母爱的理解能力。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并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通过《我是什么》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是什么》是一篇描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特征的文章,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各种生物的图片和描述,引导学生观察和归纳它们的特征,如形状、颜色、特性、作用等。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能够提高其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讲述植物繁殖方式的文章,教学目标可设计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植物繁殖的原理和方法。也可通过实践活动,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制作植物的繁殖实验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思维,提高其对植物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学生通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保护方法,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实践,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理解,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2.设计“内容”注重单元教学板块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应注重“内容”板块。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师需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内容既要符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又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还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多个方面,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探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设计开放性的任务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例如,以《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为教学内容板块,可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提升文学素养。在教学板块设计中,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来引导学生参与。针对《狐假虎威》这个故事,教师可设置一个“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培养”板块,通过阅读故事,学生可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和虎的威严,引导学生思考权谋和诚实的区别,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性格和行为,并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虚伪和自卑背后的内容。通过分析狐狸的行为,学生能够认识到自信和真诚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理解欺骗和虚伪的危害。针对《狐狸分奶酪》这个寓言故事,教师可以设立一个“思维发展与逻辑推理”板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冲突和解决方法,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将能够理解合作、分享和公平的重要性。通过对故事中狐狸的行为进行分析,学生将能够认识到贪婪和自私的危害,并培养其公平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板块,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故事,写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写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可设置“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板块,以两个故事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比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两个故事,从中汲取智慧,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品德的优秀人才。
3.设计“过程”为单元教学路径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应将“过程”作为教学路径,这便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单一传授知识。教师可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提供多种资源,如图书、互联网等,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可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鼓励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相互交流、分享思考,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以《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和《难忘的泼水节》为单元教学案例,在《大禹治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大禹治水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角色扮演、展示等形式,深入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和方法。也可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如写作、绘画等,表达对于大禹治水的理解和感受。在《朱德的扁担》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朗读和解读文本,引导学生了解朱德的故事背景和他的精神品质。也可鼓励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如演讲、朗诵等,表达对于朱德的敬佩和崇敬之情。在《难忘的泼水节》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也可根据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亲身体验活动,如制作泼水器具、参加泼水活动等,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和传统文化。从该单元分析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创造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提升其综合素养和核心素养。
4.设计“教、学、用”整合单元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用”整合单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和提升核心素养。这种教学模式将教学、学习和应用三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有意识的教学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充分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教学环节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设计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等核心素养。教师还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以《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和《田家四季歌》的教学为例,采用“教、学、用”整合单元教学设计,教师可重点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在整个单元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歌曲中的场景、树木、拍手和田园景象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歌曲所描绘的情景。通过讲解歌词的意思和背景知识,教师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学生可通过听歌、读歌词、模仿演唱等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可以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合唱、分角色朗诵、小组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学生还可通过绘画、写作、创作等形式,将歌曲中的场景、树木、拍手和田园景象等元素进行表达和展示,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在知识应用方面,学生可将所学的歌曲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自然科学课上,学生可以通过《树之歌》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音乐课上,学生可通过《拍手歌》学习音乐节奏和合奏的技巧;在语文课上,学生可以通过《田家四季歌》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农田的变化。通过“教、学、用”整合教学,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歌曲,提高其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综上,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进行教学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不仅需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应用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各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成为有能力、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方露《关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探究》,《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年第10期。
[2] 王欣《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版必修下第五单元为例》,《中学课程辅导》2023年第28期。
[3] 郭亚伟《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新智慧》2023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