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视频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4-12-02 00:00:00张尉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21期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视频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辅助工具。本文旨在探讨网络视频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其在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如增强细节观察力、激发思维创造力、提供沉浸式体验及促进个性化学习等,提出了一系列有效应用策略,包括引入鲜活案例、引发情感共鸣、整合多模态信息、改编视频片段以及多视角解读创作等。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视频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还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

关键词:网络视频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1.012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视频凭借其直观性、生动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已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素养的重要环节,面临着如何适应时代需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等挑战。网络视频的应用则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还能够通过独特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文主题、感受情感氛围、拓宽思维视野。因此,探讨网络视频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视频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增强细节观察力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常常仅依赖文字描述来构建场景与人物形象,这种方式往往受限于学生的个人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网络视频则以其图像、声音等多感官刺激,为学生呈现了一个更为真实、立体的世界。在观赏视频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直观看到人物的表情、动作等显性细节,还能通过语境、氛围等隐性信息捕捉到丰富的情感色彩与深层故事线索。例如,在观看关于亲情的短片时,学生能够细腻地捕捉到父母眼中的温情与关怀,或是孩子脸上的纯真与感激,这些细微之处能够深深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这种直观且多元的信息输入方式,促使学生更为主动、细致地观察视频内容,进而逐步培养出敏锐的细节观察力。这种能力的提升对于提高作文质量具有关键作用,因为它使学生能够在写作时更加精准地描绘事物、细腻地表达情感,从而使文章更加鲜活、真实、动人。

2.激发思维创造力

视频作为一种多媒体艺术形式,蕴含着想象力与创新性。在观看视频时,学生不仅被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更被其中蕴含的创意元素所激发与启迪。例如,观赏科幻视频时,学生仿佛能穿越时空,置身于未来世界,与外星生命交流,共同探索宇宙的无限奥秘;而观看历史题材的视频,则如同穿越回古代,化身为英勇的历史人物,亲历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这种跨越时空的想象与创造,不仅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深刻地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了进一步挖掘这种潜力,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创意;或者根据视频内容进行续写、改编等创作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热情。

3.提供沉浸式体验

网络视频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展现出的一个显著优势,便是它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式学习体验。这种体验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文字或图片教学,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视频所展现的场景之中,与故事中的角色同呼吸、共命运。当学生观看一段描述自然风光的视频时,他们可以亲眼目睹山川的壮丽、河流的蜿蜒,甚至能“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花香。这种全方位的感官刺激,让学生仿佛亲自游历了那片风景,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自然之美,进而在作文中更加生动地描绘出自然景色的细腻与壮观。同样,在观看人物故事或历史事件的视频时,学生可以通过视频中的情节发展、人物对话以及场景变化,深入了解故事背后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作文的主题和立意,还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在写作时能够更加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促进个性化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认知水平。网络视频作为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资源,恰好能够满足这些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与学生兴趣相关的视频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于喜欢动物的学生,可以播放一段关于动物世界的视频;对于热爱科幻的学生,则可以推荐一些科幻题材的电影片段。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同时,网络视频还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自主选择观看的视频内容和时间,并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成就感。

二、网络视频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鲜活案例入课堂,紧扣时代脉搏

语文教师在将网络视频融入作文教学时,采用“鲜活案例入课堂,紧扣时代脉搏”的策略,关键在于精心挑选那些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能够反映当代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的鲜活案例,并将其巧妙地融合到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其视野。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一段近期在网络上广受好评的、关于青少年科技创新或社会公益活动的视频作为教学素材。这段视频应当生动展现当代青少年积极向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风貌,同时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确保其内容紧扣时代脉搏。

在课堂上,教师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引导他们注意观察视频中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环境的细节,培养其细节观察力。随后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观后感,包括视频中哪个瞬间最打动人心、视频所传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以及自己对此的深刻思考,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同时,在引导学生将视频内容与《我的“长生果”》一课的学习目标相结合时,教师应着重指导学生如何将个人感受、视频中的情节以及作文主题三者有机融合,鼓励他们在作文中不仅要生动描绘视频中的场景,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含义,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情感体验。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灵感,还能够学会如何将时代元素巧妙地融入作文之中,使作品更加鲜活、更有深度。

2.情感共鸣引深思,深化情感体验

在“情感共鸣引深思,深化情感体验”的网络视频应用策略下,小学语文教师需审慎挑选视频素材,确保其内容能深深触动学生心灵,激发情感共鸣。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一课为例,教师可精选一段展现父子间深厚情感、温馨感人的网络视频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沉浸于视频之中,让视频中的每一个细节——父亲无声却坚定的付出、孩子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以及那些无需言语便能感受到的深情对视,都成为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独自品味视频所营造的情感氛围,感受那份深沉且细腻的父爱。之后,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分享的形式,教师鼓励学生勇敢表达个人感受,分享视频如何触动自己的心灵。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倾听,相互启发,情感共鸣逐渐形成。而教师也要适时介入,引导学生将视频中的情感体验与《父爱之舟》一课的文本内容相结合,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细腻地刻画父爱,以及自己如何在写作中借鉴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最后,教师可布置以“我眼中的父爱”为主题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视频中的感悟与课文中的启示,撰写一篇作文。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学生不仅能够深刻体会到父爱的伟大与深沉,还能在写作实践中学会运用情感共鸣来丰富文章的情感层次,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深度。

3.多模态信息整合,拓宽表达维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网络视频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融合视频、音频、图像等多种模态的信息,为学生营造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拓宽他们在作文中的表达维度。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为例,教师可精选一段展现广袤草原、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的视频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播放视频时,学生不仅得以亲眼目睹草原的壮丽风光,还能耳闻风吹过草原的轻吟、牛羊的悠扬叫声,这种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在观看过程中,教师细心引导学生捕捉视频中的每一个细节,如草原那绚烂多彩的画面、牛羊悠然自得的形态,以及大自然中万物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作文素材。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视频中的视觉与听觉感受转化为生动的文字描述,指导他们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文字更具表现力与感染力;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视频所传递的情感氛围,如草原的宁静致远、辽阔无垠所引发的心旷神怡之感,并激励他们将这种深刻的情感体验融入作文之中,使文章情感真挚,引人入胜。通过上述教学策略的实施,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从多模态信息中提炼素材、构建文章框架,还掌握了运用多样化表达方式丰富文章内容、提升表达效果的技巧。

4.视频片段巧改编,激发创作灵感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视频片段巧改编,激发创作灵感”是一种富有创意且行之有效的策略。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通过选取或制作富有启发性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进行改编创作,从而激发cBOSAP/C0xnrPlsK9KfIzA==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作文注入新的活力。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一课为例,这篇课文深情讲述了红军长征时期,一位老班长以鱼钩钓鱼,将珍贵的鱼肉留给小战士,自己却默默啃食鱼骨和草根的感人故事。为了有效实施“视频片段巧改编”策略,教师可以先准备一段精简而富有感染力的视频片段,再现课文中的关键场景,如老班长在恶劣环境中钓鱼、与小战士分享食物的温馨画面。在观看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设想若故事发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或环境中,其情节将如何演变?例如,可以构思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一位平凡的老人如何运用智慧与爱心,在孤儿院中播撒温暖与希望;或设想在未来世界的太空中,一位宇航员如何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与队友团结协作,共渡难关。

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改编思路,结合视频中的情感元素和细节描写,进行个人或小组的创作。无论是撰写短文、编排剧本,还是绘制连环画,都是将他们的创意与想象转化为具体作品的良好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拘一格,敢于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独特理解与情感体验。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写作能力,还能在无形中培养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5.多视角解读创作,培养批判思维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多视角解读创作,培养批判思维”的策略,旨在通过多元化视角的解读与分析,培养学生的创作灵感,并深化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草船借箭》为例,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精心挑选的视频片段,展示诸葛亮如何利用草船成功借箭的智谋与胆识。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多视角解读环节:从诸葛亮的立场出发,深入剖析其超凡的智谋与对自然环境的精妙利用,以及对人心微妙变化的精准洞察;转向周瑜的视角,分析他因嫉妒而生的复杂心理,以及最终对诸葛亮才能的认可与无奈;再切换至曹操的角度,揭示其谨慎多疑的性格特质,以及这一特质如何导致了他战略判断上的失误,错失了反击的良机。

在解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与疑问,通过深入思考与讨论,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从而逐步培养批判性思维。接下来,教师可以进一步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基于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选择一个或多个视角进行创作。创作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续写故事、撰写评论或读后感等。在创作指导中,教师强调尊重原文精神的同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个人见解与感受,让作品充满个性与创意。通过上述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写作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网络视频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细节观察力、激发思维创造力、提供沉浸式体验以及促进个性化学习,还能够通过具体的教学策略如引入鲜活案例、引导情感共鸣、整合多模态信息及激发创作灵感等,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作文能力。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网络视频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再兴《网络视频支持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智力》2020年第32期。

[2] 张小芬《“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读写算》2021年第19期。

[3] 梁琴《浅谈巧用微视频助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年第3期。

[4] 曹大洪《探究信息时代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优化》,《作文成功之路(小学)》2019年第11期。

[5] 陈明《网络视频在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教育界》2021年第3期。

(张尉军,1975年生,男,汉族,甘肃平凉灵台县人,大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