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人类社会已经逐步进入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的“互联网+”时代,教育的现代化潮流已势不可挡。“互联网+”技术可以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融入更多鲜明生动、丰富多元的内容,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提供诸多支持。本文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育策略进行研究,以期能改变语文阅读现状,为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1.00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语文学习的已有基础、发展需求和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在跨文化、跨媒介的语文实践中开阔视野,在更宽广的选择空间发展各自的语文特长和个性”,“把握信息时代新特点,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能适应社会进步新形势的需要”,“要高度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资源建设,引导师生运用多种媒介和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学习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教师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并为教学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当前,人类社会已经逐步进入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的“互联网+”时代,教育的现代化潮流已势不可挡。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培养的学生不再是一个肤浅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一个全面发展、综合发展、个性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阅读是获取信息最为直接的途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文学审美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高中生而言,阅读也是高考的重头戏,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训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怎样在日常阅读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怎样进行有趣的阅读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利用“互联网+”技术是一条新思路,也是一个新尝试。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阅读教学理念滞后
部分教师(尤其是处于职业生涯中后期的教师)深受“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味追求教学进度,重知识传授,轻素养提升。日常教学中,不愿意尝试使用“互联网+”手段组织教学,只愿意拿着教材从头讲到尾。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文言文被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实词、虚词和句式,文本本身的文学美感和魅力荡然无存。这种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制约下的四分五裂的文本教学,忽略了文章的整体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无法得到美的熏陶。学生们更多是被动接受知识,缺少课堂参与感、获得感,课堂单调沉闷,参与度较低,长此以必然严重打击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事实上,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得学习资源的途径既多又广,教师的知识权威性不断降低,学生“我要学”的意识正在不断强化,师生之间的关系已经由传统的“教学”变成了“导学、伴学”。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带来的是教学理念的不断更迭。
2.教学手段滞后
一是把“互联网+”教学简单等同于多媒体教学。事实上,“互联网+”教学是指利用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其中,学习者和教师、学习者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运用互联网媒体建立多种交互手段,体现的是一种“人—机—物三元互联的关系”(Human—Cyber—Physical)。其教学过程体现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有机融合。而多媒体教学则是指借助多种电子媒体(幻灯片、投影仪、录音录像)来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其在教学过程中,并不使用互联网。二是过分依赖于网上下载的PPT,照本宣科,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不做课堂板书。三是缺少分层设计,忽略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忽视知识的拓展延伸。这些忽略课堂问题生成、忽略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能力差异的课堂教学,必然“事倍功半”。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总体要求,基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教师必须从当前阅读教学模式的窠臼中解脱出来,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其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来优化和改进阅读教学。
3.阅读教学形式单一
部分教师忽略文本特色和作者个性,所有的阅读文本均以导入新课—作者(写作背景)介绍—文本粗读—手法、情感鉴赏—课堂小结的教学形式进行。实际上,古诗文阅读侧重于在扫清语言文字、文化知识、社会背景等多方障碍的基础上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和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文学类文本阅读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和评价来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于在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核心概念和篇章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意识和创造精神。它们归属于不同的学习任务群,其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形式纵然有相同之处,但也应依据文体特点各有差别。另外,学生一般只能利用寒暑假阅读《红楼梦》这样的长篇作品。如果不利用互联网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实时跟进和指导,少有学生能真正静下心来阅读文本、读懂文本,学生的经典阅读、整本书阅读就会流于形式。
4.学生个性阅读指导欠缺
互联网中的阅读资源良莠不齐,学生们碎片化阅读的时间也相对较多。当前,许多父母忙于工作或囿于自身条件,缺少时间和资源来指导孩子阅读;学校和教师更关注学生的课业成绩,也忽视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如果学生们得不到有效的阅读筛选和指导,极其容易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之中,甚至接触到一些有害的信息。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足,阅读兴趣下降。相对而言,教师们更适于从专业角度去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进行指导。如果教师们不能进行有效指导,学生们不能进行理解性、创造性阅读。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水平无法提高,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就无从谈起。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近年来,“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网络热词。什么是高质量教育?从教育对象来看,高质量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育;从学生个体来看,高质量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从学生个性发展来看,高质量教育是差别化发展的教育。从学生发展水平来看:高质量教育是让每个学生走向自我卓越的教育。高质量教育的前提是要有高质量的学习。林语堂先生说:所谓学习就是喜爱。但教师们总有一种才能,就是把学习的乐趣挤出,使之变得枯燥乏味。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助推器。没有学习兴趣,高质量学习和高质量教育就无从谈起。相较于初中而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难度大大提高,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要求也更高,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失去语文学习兴趣,产生厌恶、排斥语文学习的心理。高中生的学习动机相对稳定、注意力相对集中,如果教师能借助“互联网+”技术再现文学作品中的场景,或进行知识检测和评价,或拓宽阅读范围、或展示相关评论,或组织线上交流,就可以让无声的文本“活起来”,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进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促使学生理性思考,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1.利用“翻转课堂”“慕课”等课堂组织形式来设计课前自学内容,创建高质量自学资源,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文本基础知识,粗略掌握文本大意和主题
在教学《师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介绍韩愈和“唐宋八大家”的视频资源、文字资源,课文的诵读示范,重点字词句注释等内容制成阅读课件,上传到钉钉、QQ、微信等班级交流平台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这样,简单的内容,课下自主识记理解;重要知识点,课上精讲,可以使文言文阅读教学既重点突出,又面面俱到。
2.利用“考试星”“问卷星”等问答软件来制作问题抢答,帮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快速掌握阅读文本的相关基础知识;或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学习意向,寻找工作方向
蒙特梭利说:“只让我听,我会忘记;让我看了,我就记住了;让我操作了,我就理解了。”可见,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眼到口到手到,才易于学生轻松理解和识记。古诗文阅读教学中,需要识记的文言基础知识纷繁庞杂且容易遗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教学中,可以利用“考试星”来把文言基础知识设计成选择题,选出答案和分数,并给予优胜者一定奖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为了更好地了解家长和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支持程度以及学生在家阅读的情况,笔者用问卷星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套问卷,把问卷星的二维码发到QQ家长群里,邀请家长填写,家长们都很积极地参与。“您支持孩子阅读合适的课外书吗?”对这个问题,家长们全部都选择了支持。由此可见,家长希望学生爱上阅读,通过阅读提升语文素养。从统计结果得知,大部分学生比较喜爱看电影。观看经典电影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选择适合高中生欣赏的经典电影(尤其是由名著改编的电影),可以寓教育于娱乐休闲,寓教育于审美鉴赏。所以,让家长周末在家陪同学生观看经典电影,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也能增加亲子交流,相对于传统阅读而言,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根据调查结果,笔者组织了家庭经典电影观影阅读分享活动,得到家长了的大力支持和学生们的积极参与。
3.利用“QQ音乐”“网易音乐”等软件和《经典咏流传》等节目来营造课堂氛围,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古典诗词,突破背诵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高了对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要求,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加至84篇(包括12篇选修篇目),其中诗词曲共40篇。古诗文篇目的理解识记本身就是语文学习的重难点,篇目的增加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春江花月夜》《蜀道难》等篇章都比较长,阅读识记难度较大,学生不易背诵。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要求下,孩子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背诵识记,但遗忘很快,往往事倍功半。《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展示的变幻莫测如真似虚的景象、《春江花月夜》描写的清幽淡雅宁静寥廓的意境、《蜀道难》里再现的奇丽壮美豪放洒脱的气势。对孩子们来说,都成了繁重的课业负担。诗言志,歌怡情。《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把现代流行音乐的节拍与旋律融进传统经典篇目,赋予了传统诗词新的生命力。基本上,高中教材里的古诗词背诵篇目,都变成了古风翻唱歌曲,有些歌曲比如《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旋律轻快优美,演唱难度不大,学生们喜欢听。教学时,先带领学生们学唱这些歌曲,便于学生记忆古诗词。
4.利用钉钉、QQ、微信等班级交流平台布置在线交流作业,并进行在线评价,激发学生审美兴趣,鼓励学生主动领略阅读之美
为了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设计家庭亲子阅读活动。很多优秀的小说(比如《哈利·波特》《狼图腾》《金陵十三钗》等)都改编成了电影。家长周末在家陪同学生观看这些优秀小说改编成的经典电影,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也能增加亲子交流。相对于传统阅读而言,学生也更能接受这种阅读方式。教师可以在钉钉、QQ、微信家长群布置周末语文作业,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观看经典电影,学生和家长在观影结束后进行交流,并就观看的电影写200字的随笔。教师选出优秀的随笔在班级家长群里展示,家长和同学们可以相互点赞和评论,一起见证彼此的成长。为了让学生们深度学习古诗词,笔者设计了“领略古诗词之美”古诗词品读视频大赛,要求每位同学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一类诗词主题或意象,完成一条1—3分钟的短视频拍摄,诗词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唐诗宋词鉴赏,亦可从《唐诗宋词鉴赏词典》或其他名家解读中寻找解读的角度与灵感,要求观点鲜明,只选择一个点展开,不必面面俱到;可联系生活,品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内容积极,语言精炼,风格灵动;文字不要求必须原创,但视频拍摄要有创意;完成任务后,感兴趣的同学可再选择其他角度再创作,视频投稿不限条数。在全校范围内选择质量较高的视频组织评选颁奖,并发布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官方号上,同学们的参与度非常高。几次活动下来,学生们自然会爱上阅读,爱上语文学习。
总之,“互联网+”技术虽然可以给我们的阅读教学带来便利,为阅读教学服务,但它只是一种手段,如果教师过分依赖“互联网+”技术,认为互联网上的内容可以代替教师的条分缕析,不能根据授课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授课方式,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们要客观理性地看待“互联网+”技术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的可喜改变,更要积极反思,避免被技术裹挟,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属性。
基于当前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我们需对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方式和策略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新一轮的教育变革中,推进“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为教师赋能,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磊、周冀《无边界:互联网+教育》,中信出版社2015年。
[2] 房俊民、田倩飞、徐婧等《人—机—物三元融合将促进信息服务进入普惠计算时代》,《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年第5期。
[3] 孙安莹《“互联网 +”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的运用》,《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年第14期。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智慧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JYXX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