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快乐读书吧”板块的出现,整本书阅读成为小学语文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需将整本书阅读视为探索性与拓展性的课程内容。在此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对此,本文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实践案例,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具体而言,是以整本书阅读教学主要流程为导向,分析导读活动、阅读活动、拓展延伸活动以及评价活动的实践策略,完成整本书阅读教学框架,促进小学生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汤姆·索亚历险记》 小学语文 整本书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1.006
现阶段,伴随着整本书阅读教学地位的提升,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材料的关注度也有所提升。《汤姆·索亚历险记》具有儿童性、文学性以及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同时,教材中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节选内容,学生阅读难度更低,故选择《汤姆·索亚历险记》作为整本书阅读材料。但是,当前部分教师虽强化了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视,却尚未掌握实践方法,导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成效不显著。因此,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尤为必要。
一、“入境”,创新导读活动
1.激趣,情境互动
激趣是整本书阅读的起点,对学生整本书阅读主动性具有直接影响。实践策略为:一是情境创设。在组织整本书阅读前,教师可先创设阅读情境,渲染阅读氛围,借情境元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创设阅读情境时,教师需选择生动性更强的情境类型,如多媒体情境等。二是问题导读。问题是深度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的关键。教师可围绕阅读情境,提出需阅读整本书后续内容才能获取答案的问题,以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
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在情境互动时,首先,在情境创设阶段,教师可以教材中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内容为原点,选取视频片段,并借助多媒体营造轻松活跃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其次,在问题导读阶段,教师可展示“汤姆·索亚”的视频或图片,师:“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教材课文内容,你们觉得汤姆·索亚是个怎么样的人?”生:“是一个顽皮的人。”此后,师:“从现有阅读材料上看,汤姆·索亚确实是一个顽皮的小孩,但是,他也富有冒险精神、足智多谋!”借助认知冲突,埋下整本书阅读的种子,此后,教师再进行提问“有人拿过一杯水,泼在汤姆脸上,你觉得汤姆会作何反应?”等,激发学生对后续内容的好奇心。
2.督导,计划制定
整本书篇幅较长,对于长篇阅读经验偏少的小学生而言,阅读难度较高。通过制定阅读计划的方式,不仅能够辅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本书阅读习惯,还能有效降低学生阅读难度,提升阅读活动进程合理性。教师需先以班为单位制定面向全体学生的阅读计划,计划内容包括阅读时间、阅读内容等。
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在制定计划时,首先,教师需向学生介绍《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阅读价值,具体包括:语用价值,积累丰富写作材料,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认知价值,了解各式生活面貌,学会辩证看待人物行为表现或性格特点;情感思维价值,提升学生自立自强意识、问题分析与解决意识以及友好待人意识等;审美价值,增强学生对不同语言表达形式的了解,深度领会文字语言的魅力。此后,再详细确定周、月的阅读内容,为全体学生提供阅读指引。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时、日、周为单位详细制定阅读计划,为整本书阅读提供针对性指引。
二、“解境”,革新阅读活动
1.基础活动,基础能力提升
基础活动着眼于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能力。实践策略为:一是朗读活动。朗读主要是指富有感情、流利以及标准地朗读课文,能够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魅力,推动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在组织朗读活动时,教师可先借助多媒体呈现整本书中的片段内容,并落实示范朗读,将学生带入朗读情境的同时,让学生真切感知朗读节奏、文本逻辑。此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共读”或“跟读”等活动,提升学生朗读能力,提高整本书阅读趣味性。二是思维导图活动。思维导图能够实现整本书结构的可视化,增强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在组织思维导图活动时,教师可先教授思维导图制作的方法与要点,再引导学生回顾整本书内容,以“人物”“经历”等为主线绘制思维导图,跟随阅读活动,逐步完善与填充思维导图内容,提高学生阅读成就感。三是写作活动。从整本书阅读的角度出发,写作活动包括摘抄活动、赏析活动等,即摘抄整本书内的片段词句、书写阅读感受等。通过组织写作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内化整本书的思想与精神,提升整本书阅读活动的价值。
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在组织基础活动时,首先,在朗读活动阶段,教师可先了解学生阅读进度,在此基础上,确定朗读片段,并借助网络选择与片段相符合的视频、图片以及音频,渲染朗读情境。此后,亲身示范不同情境下的朗读节奏与情感,增强学生对朗读节奏与片段情感的理解。之后,再引导学生展开情境跟读与共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其次,在思维导图活动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进度绘制思维导图。
2.提高活动,综合素养提高
提高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相较于基础活动而言,难度更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索意识、问题分析与解决意识等,实现深度研读。实践策略为:一是多元活动。现阶段常见的提高活动包括人物分析活动、整本书品鉴活动以及辩论活动等。其中,人物分析活动即选择整本书中的某个人物,从性格、形象等角度出发分析人物,解读人物的立体性与多面性。整本书品鉴活动即赏析整本书的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以及叙述手法,能够提升学生写作表达能力与阅读赏析能力。辩论活动即对冲突性情节进行辩论,一般而言,辩论活动需以小组为单位,面向全班学生,能够推动学生实证意识与求知意识成长。二是活动评价。在活动完成后,教师需落实综合评价活动,结合学生活动表现与成果,从能力提升情况、整本书阅读态度等角度出发,点评学生整体表现。
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在组织提高活动时,首先,结合学生能力表现,确定提高活动为“整本书品鉴活动”,具体表现为:先让学生分享阅读笔记(摘抄的词句、读后感等),由其他同学对学生摘抄的词句进行点评,补充说明词句的表现手法,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直至全部学生的阅读笔记分享完成,促进学生词句赏析能力与情感感悟力的提升。其次,在“整本书品鉴活动”完成后,教师可先让学生汇总品鉴活动所得,并邀请学生上台分享汇总成果。此后,让其他学生对该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进行综合点评,并给予获得最佳成果奖的学生物质奖励,实现整本书阅读兴趣的深度激发。
三、“化境”,拓展延伸活动
1.组内活动,提升阅读效果
整本书阅读多集中在课外,相较而言,教师监督控制的难度较大,若缺乏约束,学生极易出现放弃整本书阅读或阅读拖沓等情况。由此,教师需重视小组阅读活动,通过构建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增强学生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推动阅读计划顺利完成。实践策略为:一是小组划分。教师可先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划分层级,之后,再引导学生在不同层次中挑选组员,初步形成阅读小组。此后,教师再观察各组整本书阅读综合能力,适当调整组员,保障各小组整本书阅读能力的相近性,实现组间竞争。同时,教师需引导学生明确组员角色,包括“监督员”“阅读组长”等,承担组织阅读活动与监督阅读行为的责任。二是组内活动。以保障阅读质量为出发点,教师可引导组长定期展开组内阅读活动,如“进度分享活动”“观点讨论活动”“速度竞争活动”“阅读技能交流活动”等,推动小组成员共同成长。
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在组间活动时,首先,在小组划分阶段,教师可以课堂学习表现、考试成绩等为依据,将学生划分为A、B、C级,再让学生从不同层级中选择组员,组成整本书阅读小组。同时,引导学生投票选出“阅读组长”与“监督员”,且“阅读组长”与“监督员”定期轮换,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承担责任的可能,以增强学生互助意识与合作意识。其次,在组内活动阶段,教师可引导“阅读组长”与“监督员”观察记录组员阅读状态,当组员出现懈怠等情绪时,及时组织“阅读技能交流活动”或“观点讨论活动”,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阅读活动,丰富阅读形式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新鲜事物抱有极强好奇心,且乐于分享所得与感受。若学生长时间处于单独阅读的状态,极易出现阅读疲乏、兴趣降低等情况,影响整本书阅读效果。由此,教师需重视多形式阅读活动的组织,用以调动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成就感,推动情感表达能力、互动交流能力的提升。实践策略为:一是阅读竞赛活动。竞赛作为小学常见活动形式,能够激起学生的胜负欲,助力整本书阅读。常见的阅读竞赛活动包括“阅读知识竞赛”“阅读速度竞赛”“手抄报制作竞赛”“片段表演朗读竞赛”“阅读笔记竞赛”等,教师可结合班级整体学情选择适当的竞技活动,比如,若整体存在阅读拖沓等情况,则可组织“阅读速度竞赛”活动,适当提高学生阅读速度。二是拓展阅读活动。拓展阅读活动偏向于增加阅读内容的多样性,借助多本同类型的整本书,加深学生对主题的认知,降低阅读倦怠情绪的出现可能。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尊重学生意愿,让学生自主挑选同主题或同类型读物,为学生持续性阅读奠定兴趣基础。
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在组织阅读活动时,首先,教师需把握学生当前阅读状态,如学生对《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阅读兴趣有所降低,部分学生已经不愿再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由此,教师可选择“手抄报制作竞赛”“片段表演朗读竞赛”两种活动供学生挑选,以匿名投票的方式确定竞赛方式,即“片段表演朗读竞赛”。其次,在竞赛阶段,教师需先让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并划定角色,如“朗读者”“表演者”等,合作讨论选定背景音乐、剧情片段等,提升表演观赏性。在学生演排完成后,教师再选择特定时间,邀请家长共同观看学生表演,增强学生阅读自信。最后,在拓展阅读阶段,教师可引导家长辅助学生挑选《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同类型读物,并监督与指导学生展开拓展阅读。
四、“思境”,强化以评促读
1.增值评价,挖掘阅读潜能
增值评价主要是指围绕学生整本书阅读成果所展开的评价活动,不仅能够真实反映学生整本书阅读情况,展示学生优势与不足,还能增强整本书阅读成果的可视性,引导学生挖掘自身阅读潜能,推动整本书阅读能力持续性成长。实践策略为:一是成果整合。整本书阅读成果主要是指整本书阅读教学全流程所产生的成果,包括但不限于文学创作作品、手工作品、表演视频等。在落实增值评价前,教师需整合全部整本书阅读成果,生成整本书阅读档案,借助多媒体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学生整本书阅读前后的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二是增值评价。教师需从客观、真实的角度出发,以表扬与鼓励为目标,帮助学生正视不足与优势。
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在组织增值评价时,首先,在成果整合阶段,《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阅读成果涉及“情境互动成果”“整本书阅读计划”“朗读视频”“思维导图”以及“拓展阅读成果”等内容,整合生成整本书阅读成果档案。其次,教师需客观点评学生各整本书阅读成果质量,让学生感受自身在整本书阅读方面的优势。
2.多元评价,提高阅读自信
多元评价活动主要是指以整本书阅读过程为重心,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活动。通过让学生、家长等多主体成为阅读过程见证者的方式,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公平性,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获取多方建议或意见的渠道,实现整本书阅读自信的增强。实践策略为:一是教师评价。教师评价需以“教育者”为视角,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能力。一般而言,评价内容包含作业情况、阅读成果、家长反馈以及课堂表现等,且以鼓励与引导为主。二是学生评价。学生评价主要涉及学生自评与生生评价两种形式,相较于教师评价而言,学生评价的视角更偏向于“儿童眼光”,更利于教师抓取学生最真实的阅读状态,但是,由于小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评价易受主观因素与外界因素影响出现公平性偏低等情况。由此,在组织学生评价时,教师需发布星级评价表或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依照表单内容展开反思评价,借以提升自我评价与生生评价的有效性。
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在组织多元评价时,首先,教师需以“阅读计划”为依据,确定《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的阅读评价标准,从整体上看,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标准一,语用评价,涉及写作材料累积量、写作能力以及阅读知识累积量等评价内容。标准二,认知评价,涉及生活面貌了解度、人物行为分析能力、人物性格与行为描写能力等评价内容。标准三,情感评价,涉及阅读习惯、阅读速度、分析意识、友好待人意识、自立自强意识等评价内容。
综上所述,在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时,教师需重视导读活动、阅读活动、拓展活动以及评价活动,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推动整本书阅读活动质量提升,推动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赏析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亮奎《元认知思维视角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年第5期。
[2] 凌建英、何卓琳《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人民教育》2023年第8期。
[3] 张欣《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方法研究——评〈开启阅读之门:小学整本书阅读实践〉》,《语文建设》202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