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蓬勃发展,显著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整体进步。然而,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资源消耗过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已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挑战。因此,如何在保障旅游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环境友好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文章以旅游生态足迹模型作为研究工具,以福州三坊七巷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并针对福州三坊七巷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通过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审视和解决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中的环境与社会问题,以推动旅游业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历史文化街区;福州三坊七巷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旅游不仅是人们追求休闲与放松的重要方式,更是不同国家间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直接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作出积极贡献。旅游作为连接世界各国文化和经济的重要桥梁,其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在这一趋势下,历史文化街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旅游景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街区不仅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更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如独特的建筑综合体、富有历史韵味的街巷等。然而,伴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一些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社会文化冲突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本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旨在借助旅游生态足迹模型深入分析该街区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探讨其在旅游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文化融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
近代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一部分,无论是构成街区的建筑,还是承载建筑的土地,都属于城市资源的范畴。因此其经济价值体现为对城市经济发展建设与城市资源优化利用的促进作用[2]。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就是要研究在稀缺条件下如何最优化地配置土地和建筑[3]。三坊七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重要标志之一,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拥有巨大的建筑艺术价值,是发展福州旅游业不可或缺的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结构和人文背景的变化,三坊七巷中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部分已被淘汰,人文意识的不足带来了文化传统的失落。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过程中,应重视文化传统的传承,赋予这些文化资源以新的内容和形式,恢复街区活力,在加强社会认识和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带动地区经济发展[4]。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要求保护目的地的自然资源、文化遗产以及生态系统,同时确保旅游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公正。为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可持续性、社会文化可持续性、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和政策制定与规划。三坊七巷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其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主要从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文化影响和环境保护DCWuZQhL5tu7GpuRwmCZFUhTo/pI6QspvXFg3AEhG6U=等角度进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5]。
(二)旅游生态足迹
1.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以福州三坊七巷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对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索[6],对三坊七巷的旅游活动进行量化分析,通过评估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推算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实际影响,包括资源消耗、废弃物排放等指标,从而揭示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对上述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分析,本研究期望能够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和实践策略,为类似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7]。
2.旅游生态足迹模型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评估旅游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工具,其核心思想来源于生态足迹理论。生态足迹理论最初提出,是用以衡量人类消费资源与地球再生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状态。该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消费行为,包括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能源的使用,都应当在地球的再生能力范围内进行。将生态足迹理论应用于旅游领域,主要目的是评估旅游活动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环境负担,从而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通常包括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这些方面涵盖了旅游活动中的资源消耗、废弃物排放、碳排放等多个维度,旨在全面反映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这可以作为衡量旅游活动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助于识别旅游活动中的环境压力点,并为制定解决措施提供参考[8]。
(三)三坊七巷旅游生态足迹分析
1.三坊七巷旅游资源现状
通过对三坊七巷的业态摸排可知,以售卖福州地方特色小吃为主的餐饮占比27.6%,成为街区的核心商业业态;由于街区位于城区,度假属性弱,市区酒店多、竞争大,住宿业态占比仅为3%,占比最低;因周边紧邻几个大型商业综合体,有大量的现代娱乐设施,街区内文化型休闲娱乐占比较低,为6.1%;以福州特色文创及特产销售为主的零售业态占16.8%;而占比最高的为文化公共建筑,高达46.5%,这充分体现出三坊七巷是保护、改造型街区[9]。
2.三坊七巷旅游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基于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针对三坊七巷的旅游生态足迹计算公式可以设计如下:总旅游生态足迹(TEF)=饮食生态足迹(EFD)+住宿生态足迹(EFA)+交通生态足迹(EFT)+游览生态足迹(EFV)+购物生态足迹(EFS)+娱乐生态足迹(EFE)。
饮食生态足迹主要考虑游客在三坊七巷内及周边餐饮场所的消费情况,包括食材的种类、来源、加工方式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因素。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EFD=Σ(食材i消费量×食材i的生态足迹系数),其中,生态足迹系数反映了不同食材生产所需的土地、水资源等生态资源的数量。
住宿生态足迹涉及游客在三坊七巷内及周边住宿设施的占用情况,包括床位数、能耗、水资源消耗等因素。计算公式为:EFA=住宿设施占用的土地面积+能源消耗量×能源生态足迹系数+水资源消耗量×水资源生态足迹系数。
交通生态足迹主要关注游客进出三坊七巷的交通方式、车辆类型及数量,以及交通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和排放。计算公式如下:EFT=Σ(交通方式j的频次×交通方式j的生态足迹系数),生态足迹系数可根据不同交通方式的能耗、排放及所占用的道路面积等因素确定。
游览生态足迹涉及游客在三坊七巷内游览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步道占用、景观观赏等。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EFV=游客数量×平均游览时间×单位时间游览生态足迹系数。其中,单位时间游览生态足迹系数反映了游客在单位时间内对环境的平均影响程度。
购物生态足迹主要关注游客在三坊七巷内购物活动的环境影响,包括商品的生产、运输、包装及废弃物处理等因素。计算公式为:EFS=Σ(购物商品k的消费量×商品k的生态足迹系数),生态足迹系数需考虑商品生产全过程的生态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娱乐生态足迹涉及游客在三坊七巷内的娱乐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能源消耗、废弃物产生等因素。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EFE=娱乐设施占用的土地面积+能源消耗量×能源生态足迹系数+废弃物产生量×废弃物处理生态足迹系数。
饮食生态足迹:每天约有3 000名游客在此消费,平均每人消耗食物约2.5千克,每天产生的碳排放约为150千克。住宿生态足迹:周边住宿设施完善,共计有床位约800张。在能耗方面,每间房间每日的平均能耗为10千瓦时,每个房间每日平均用水量为5吨。交通生态足迹:游客主要选择公共交通和步行,公共交通占比约为60%,地铁一号线和三坊七巷周边的公交车每天运送游客约2 000人次,步行游客约占总游客的40%。公共交通每天产生的碳排放约为80千克。游览生态足迹:每天约有5 000人次游客在此游览,步道占用情况良好。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进行拍照、观赏和体验文化活动,对环境影响较小。购物生态足迹:每天约有2 000名游客在此购物,平均每人消费约为100元,产生的碳排放和废弃物量相对较少。娱乐生态足迹:每天约有1 000名游客参与娱乐活动,平均每人产生的能耗约为2千瓦时。
根据对以上三坊七巷旅游生态足迹研究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如下问题:
三坊七巷在交通住宿上已有节能减排措施,但能源利用率不高,碳排放仍偏大。夏季空调能耗高,部分游客使用私家车也增加了碳排放。三坊七巷住宿设施水资源消耗大,尤其在旅游高峰期,当地供水压力较大。并且,三坊七巷购物娱乐产生的废弃物随游客量增多而增加,尽管有环保包装,仍对环境和市容市貌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虽然三坊七巷已经采取了一定的环保措施,但游客的环保意识也需要提升,景区需呼吁游客减少乱扔垃圾、践踏草坪等不文明行为。
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第一,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使用,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鼓励旅游企业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强度。第二,强化对水资源的保护。制定水资源保护政策,严禁过度开采和污染水资源,推广节水技术,优化用水结构,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第三,实施废弃物减量化与资源化。推行废弃物减量化举措,优化产品设计,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加强废弃物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可回收物。第四,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行为。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向游客普及环保知识。建立绿色行为引导机制,鼓励游客选择环保的交通方式、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通过引入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将环境影响的量化分析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这一模型不仅有助于精确了解游客活动对街区环境的影响,还为制定针对性的环境管理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本研究不仅拓展了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应用范围,还使其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也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传统的研究往往侧重于经济或文化层面的分析,而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应用则综合考虑到了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个维度,揭示了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这一视角的转换有助于更全面地展示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潜力,为制定综合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有力支持。
[1] 李吴佳.基于城市更新的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3.
[2] 栾一斐,周博,李国鹏.近代历史街区价值探索与保护策略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20-128.
[3] 韩晶,张宇星.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经济学分析[J].规划师,2008(2):23-26.
[4] 李佰友.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20.
[5] 黄丹.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空间生产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财经大学,2022.
[6] 柯颖翔.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化对游客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21.
[7] 张娜娜.基于双因素理论视角的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满意度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9.
[8] 林元珺,郇宜秀,郭宏凯.运营视角下的历史街区文化空间营造——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例[J].城市建筑,2023(14):65-68.
[9] 林其健,林颖,郭联欢,等.历史街区旅游与居住共融状况研究——以上下杭历史街区为例[J].中外建筑,2020(9):11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