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秦皇岛冬季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12-01 00:00:00于翔张紫雯孙静
旅游纵览 2024年5期

摘 要:尽管秦皇岛市文化与自然资源丰富,冬季旅游市场却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本文聚焦文旅融合趋势下秦皇岛冬季旅游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入地分析了秦皇岛的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并提出了提升旅游产品文化价值、创新旅游业务形态和模式、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等策略,旨在破解冬季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介绍了秦皇岛冬季的10种特色旅游产品,凸显了其冬季旅游的独特吸引力和体验价值,从而强调了文化旅游在推动秦皇岛冬季旅游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通过这些策略和实践,秦皇岛市有望将冬季旅游转化为其旅游业的新亮点,实现旅游业的全年均衡发展。

关键词:文化旅游;秦皇岛;冬季旅游;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新发展理念下黑龙江乡村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及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JYA044);黑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后疫情时代黑龙江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2GL075)的研究成果。

引言

近年来,文化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在国家“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政策导向下,文化旅游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政府对发展文化旅游业重视程度的加深,秦皇岛地区文化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与区内的自然资源相比,秦皇岛市的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具有先天的优势。

一、文旅融合背景分析

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五项重点工程,包括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研究发掘、环境设施建设、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以及数字化展示。同年,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其他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和产业的繁荣发展。例如,《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等政策进一步提振了行业信心,汇聚了行业力量。在政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文化旅游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步入了历史性的新阶段。发展文旅融合产业已成为了振兴地方经济、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1]。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指的是某个特定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民俗、传统习俗等密切相关,展现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文明表达。地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主要受特定地区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经济活动、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和决定[2]。

二、秦皇岛文化旅游及冬季旅游资源概况

(一)秦皇岛文化旅游资源

秦皇岛位于中国渤海北岸,以帝王命名的独特性而闻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这座城市不仅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而且地理位置优越,南濒渤海,北靠燕山,东临辽宁,西接京津。自商代孤竹国时期起,这里就开始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的东巡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传奇色彩。秦皇岛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它被誉为“长城文化之乡”“吹歌之乡”“孟姜女文化之乡”“孤竹文化之乡”和“民间诗词之乡”[3]。秦皇岛的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景区数量丰富,展示了秦皇岛深厚的旅游文化底蕴。截至2024年3月,秦皇岛共有6个AA级旅游景区、9个AAA级旅游景区、18个AAAA级旅游景区和1个AAAAA级旅游景区(见表1)。秦皇岛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主要包括长城文化、孤竹文化、滨海文化、孟姜女文化、秦皇求仙文化、闯关东文化等代表性文化[4]。

ksFBQ/PoYMZWhYByLcjeNg==

(二)秦皇岛冬季旅游资源

秦皇岛市正致力于提升其冬季旅游的吸引力,通过建设多个冰雪运动设施,如滑雪场、嬉雪场所、室内滑冰馆、室外冰场,成功地将海港区柳江盆地打造成冰雪运动的热门地区。该市还精心地设计了长城冰雪、滨海冰雪和七彩青龙三条高品质的冰雪旅游线路,这些线路每天能够吸引超过7万名游客。秦皇岛市积极地推动“冰雪+文化旅游”的创新模式,将冬季的寒冷转化为旅游资源。市政府出台了《促进秦皇岛市冬春季旅游消费八条措施》以激发市场活力。在旅游消费季期间,还举办了50多项特色活动,如阿那亚跨年活动、北戴河新春灯会等,以挖掘旅游消费潜力,促进冬季旅游资源的“冷变热”。秦皇岛市在文化、体育和旅游的融合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消费增长,引发了新的旅游消费热潮。2023年,该市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均实现了显著的增长。“秦皇岛之冬,欢乐冰雪季”活动已连续八年成功举办,2024年以“冰雪运动跃燃山海关”为主题,策划了丰富的冰雪赛事,以激发市民和游客的参与热情[5]。秦皇岛市为冬季旅游的新业态、新产品和新项目提供了快速通道,并推出了10种具有地方特色和差异化的冬季旅游产品,分别是观赏日出、欣赏海冰、喂食海鸥、攀登长城、品尝海鲜、享受温泉、品鉴红酒、体验冰雪乐趣、游览文化博览以及欢度新年。该市致力于通过用文化塑造旅游、用旅游展示文化,实现文体旅的有机融合。秦皇岛市依托其海滨和长城资源,不断优化旅游产品供应,加速建设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朝着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目标迈进。

三、文化旅游推动秦皇岛冬季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北戴河新区打造社区“旅游+”

秦皇岛市独特的文化地标,如孤独图书馆、沙丘美术馆和社区戏剧节,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胜地。每年冬季,阿那亚社区都会举办充满童话色彩的“童话月”活动,让游客体验童年的纯真与欢乐。2023年,阿那亚的住宿预订量达到历史新高,全年接待游客数量远超往年。2024年春节期间,阿那亚社区举办了两场艺术展览,吸引了8.77万人次的游客,同比增长27.29%,北戴河新区通过创新“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提出了“社区即景区”“小社区大旅游”的理念,充分地利用海岸线和森林湿地的生态优势,打造了阿那亚、蔚蓝海岸、渔田七里海等旅游度假社区。北戴河新区致力于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旅游业态,坚持多元化发展,以吸引游客驻足。目前,该地区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已超过千万。

(二)山海关依托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推动文旅融合,助力文化传承”

山海关这座古城以海洋的浪漫气息和长城文化的深厚底蕴而闻名。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作为秦皇岛区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全面地展示了长城的历史发展、建筑风格、文化传承以及遗产保护与创新利用。自2019年该项目启动以来,秦皇岛市以博物馆为核心,积极地推进相关建设与发展。秦皇岛市通过加快长城文化产业园、长城山海关风景道、北营子长城村落等项目的建设,为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2023年,秦皇岛市成功地举办了“‘长城之约’·世界文化遗产对话”和“长城脚下话非遗”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长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传承。秦皇岛市致力于将山海关打造成长城文化的展示窗口,推动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让山海关成为长城文化的新名片。

(三)沉浸式打造长城文化及滨海文化

秦皇岛市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致力于创造独具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创意产品,为游客提供多样化和富有创意的旅游体验。在沉浸式文旅演艺方面,秦皇岛市推出了融合数字化和科技元素的《爱神永在》海上魔幻秀和《渔人世界·拾光》等高品质节目,这些节目在市场上赢得了热烈的反响。此外,秦皇岛市还推出了室内演出《长城》,采用移动式沉浸体验的形式,结合机械运动、升降台、空中飞人等技术,给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觉盛宴。《浪淘沙·北戴河》海上实景魔幻秀自2018年首次公演以来,已累计演出近200场,得到了近百万观众的关注和好评,成为秦皇岛市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

(四)欢乐“冰雪+”助力传统“旅游+体育”

秦皇岛市正紧跟冰雪运动的潮流,积极地推动冬季体育旅游的繁荣。2023年,该市成功承办了河北省第五届冰雪运动会,这一体育盛事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和参与者。秦皇岛市正处于文化、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深化三者的融合,持续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打造多样化的优质产品,秦皇岛市激发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使文化发展充满活力、旅游业更具吸引力、体育活动更加引人入胜。目前,秦皇岛市的文化和体育旅游产业已经实现了紧密地结合,初步形成了高质量的发展模式。这不仅成为激发文化经济新活力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秦皇岛市正通过文化塑造旅游,用旅游展示文化,实现文体旅的有机融合,朝着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目标不断前进。

(五)探索“旅游+康养”新业态

秦皇岛市昌黎县位于北纬39度,是葡萄酒酿造葡萄的黄金生长地带。昌黎县积极地打造了融合红酒文化与休闲旅游的新型度假庄园,推出了以葡萄园观光、酒窖探秘、欧式酒庄体验和昌黎美酒品鉴为核心的“昌黎葡萄酒文化游”项目,成为秦皇岛市“旅游+康养”创新业态的代表之一[6]。渔岛海洋温泉将旅游与康养元素相结合,实现了养生与观光的双重体验,打破了季节性限制,提供了冬季康养度假的新选择。秦皇岛市正着力强化医疗、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的方向发展,同时鼓励生命健康制造业的发展,并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健康农业,促进新型生命健康业态的兴起。秦皇岛市正通过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体系。

(六)发掘地方名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秦皇岛故事

秦皇岛市正在积极地挖掘和塑造地方名人的历史遗产,以此激发当地名人文化的活力和吸引力。通过将秦皇岛地方名人故事具象化,营造了浓厚的名人文化氛围,使名人文化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秦皇岛不仅历史悠久,还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孕育了河北鼓吹乐(抚宁)、昌黎地秧歌、昌黎民歌、孟姜女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7]。秦皇岛市可以开发特色旅游专线,将当地的长城文化、孤竹文化、孟姜女传说、秦始皇求仙故事、滨海风情以及闯关东的历史融入其中,构建一个具有综合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这条线路可以展现秦皇岛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结合各类主题活动,为游客提供充满文化韵味的旅行体验。

四、结语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已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旅游环境影响,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地文化旅游业如果仅仅依靠传统发展模式,就无法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本文通过对秦皇岛市文化旅游及冬季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明确文化旅游背景下秦皇岛冬季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议策略,以期为其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范金硕.CJ公司北戴河村文旅融合项目发展战略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23.

[2] 田砺出.秦皇岛地域文化符号在旅游纪念品中的转化方式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23.

[3] 刘晓静,张晓杰.基于文旅融合的秦皇岛旅游文化产品品牌的建设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4):144-145.

[4] 李少云,李秀玲,王卓研.探究秦皇岛市文化旅游资源[J].大众标准化,2020(22):43-44.

[5] 李琦,郭政,武佩剑,等.秦皇岛:“冰雪+”释放冬季旅游新活力[N].河北经济日报,2024-01-22(6).

[6] 王胜强.创新供给让淡季不淡[N].经济日报,2024-03-21(9).

[7] 茹子晏.浅谈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J].大众文艺,2010(1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