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2024-12-01 00:00:00张继方
旅游纵览 2024年5期

摘 要:“岗课赛证”融通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方式,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内容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岗课赛证”融通的内涵和课程体系构建原则,探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路径,以期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重要的借鉴。

关键词:岗课赛证;课程体系;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导游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JKT202320)的研究成果。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致力于推动旅游强国建设,同时提出要促进旅游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研究,可以更加适应现代旅游发展需要,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稳步提升。通过课程、岗位、竞赛和证书的有效融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现状

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随着数字经济背景下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数字化、个性化、可持续化和智慧化已成为旅游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旅游产业不断地转型升级,传统的旅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旅游定制师和旅游主播等新兴职业悄然出现。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现今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稍显滞后,导致人才供给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出现了脱节。在现阶段,要想培养出高质量、复合型的旅游人才,就需要更新观念,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变革,根据企业与行业的需要,优化整合课程体系与知识架构,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从而使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岗课赛证” 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高职院校“岗课赛证” 融通内涵概述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通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将工作岗位(岗)、课程体系(课)、技能大赛(赛)和职业资格证书(证)四个方面相互融通,共同构建一个有机的人才培养模式[1]。

首先,“岗”是指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也就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在职业教育中,需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确定典型工作岗位,明确岗位需求,以此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和优化课程内容。

其次,“课”是指课程体系,它要与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相对应,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和载体。课程体系需要结合实际岗位需求、职业技能大赛和证书考取,进行三位一体地综合设计,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再次,“赛”是指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是培养人才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同时,职业技能大赛也可以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最后,“证”是指学生应取得的各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成果之一。职业资格证书是评价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依据。通过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衔接,可以实现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岗位奠基础,课程是核心,大赛促提升,证书显成果,而四者的融通是关键。

(二)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岗课赛证” 融通的课程体系,应紧密结合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行业需求相匹配。近年来,新型旅游方式如乡村游、生态游、民俗游和休闲游等不断涌现或迭代升级,以及科技赋能、文旅深度融合、“旅游+”和“+旅游”等新变化和新发展业态,都在使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朝着跨学科、国际化、技术驱动和可持续等方向发展。

2.以学生为中心

新时代高职学生在学习上展现出越来越强烈的个性化需求,这些需求反映在他们对知识获取、技能培养和个人发展方面。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要关注到学生的这些特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课程上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提供课程、分层教学,以便其更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学习方式上,提供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如在线课程、电子书籍、学习应用软件等,以便其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进度进行学习。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种结合不仅能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能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2]。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就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可以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建立如人工智能模拟导游、数字化旅游线路设计等以智能、大数据为依托的校内旅游实训平台,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实际操作和模拟演练;通过与旅游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在企业中实践,接触到真实的职业环境,从而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业务流程,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组织学生进行旅游市场调研、旅游项目策划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持续改进与创新

课程体系应不断适应行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进行持续改进和创新,保持其前瞻性和适应性。建立有效的反馈和动态评估机制,使其能够准确和及时地掌握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从而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同时,通过评估结果反思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

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岗课赛证” 融通课程体系优化路径

(一)强化校企合作,对接岗位需求

学校应继续加强和加深校企合作,与旅游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和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中来。根据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以最新的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新增课程或在原有课程基础上新增教学单元,比如为了适应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在智慧文旅时代,旅游行业对相关技能的需要,可以增加有关旅游定制师的专业课程,包括旅游定制师基础理论与实务、旅游目的地深度解析和旅游定制案例分析与实操课程;设置智慧旅游与大数据应用课程,在传统的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中融入新媒体营销策划、旅游产品社交媒体推广和旅游博客短视频内容创作和传播等相关内容。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上,可以依托企业实际项目和对应的岗位资格标准,将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和梳理,总结出典型岗位职业能力和相应的工作情景或是工作任务,然后再结合学生学习发展规律,将其转化为学习项目和学习任务。此外通过校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鼓励考取证书,增强竞争能力

将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证书的考取对高职学生的就业起到很大的作用。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证书考取的重要性,老师应充分宣传相关证书的考取对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质的意义,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讲授上与证书考取要求相衔接。将考试大纲与考试标准融入到相应的课程体系中,确保课程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高度一致,结合考点要求设定课程模块的课程目标,实现证书与课程内容的全覆盖。此外,将证书获取作为课程评价的一部分,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证书后,可以部分免修或全部免修相应的课程,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通过率。

(三)坚持以赛促学,提升技能水平

将技能大赛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和参加校内外的技能大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并取得优异成绩,进一步加深和拓宽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印发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中进一步强调职业技能大赛是“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检验教学成果、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有效延伸[3]。”因此为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的“树旗、导航、定标、催化”作用,可以采用课程设置与竞赛相结合、积极组织校内竞赛以及鼓励学生参与校外竞赛等多种方式。具体来说要对接国家职业院校导游服务技能大赛、研学游策划大赛和旅游服务技能大赛等赛项流程、技术要求、大赛任务、比赛环境等关键要素,将职业技能大赛任务转化为课程的教学模块,将技能大赛评价标准转化为项目评价标准,将大赛视频、大赛技术文件和裁判专家点评等大赛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实行“学训赛一体”的课赛融合新模式,将学生变成“选手”,将赛项变成“任务”,将教师变成“裁判”,将课堂变成“赛场”,实现教学过程与大赛流程深度对接,达到教学、竞赛同向同行、互促共长。同时还可以组织竞赛成果展示会或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竞赛成果,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激发更多同学的学习热情,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探索思政浸润,践行立德树人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旅游活动本身就是展示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以及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一种方式。作为肩负着旅游行业未来重任的学生,不仅需要精通广博的旅游知识和具备卓越高效的旅游服务技能,更要深刻理解并践行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包括坚定的世界观、健康的人生观以及对职业生涯的明确规划和期待。因此,旅游专业进行课程思政融入时要考虑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目标,挖掘课程和实际工作中的思政元素,对案例教学、社会实践进行多形式、多角度的融合,以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以导游实务课程为例,在讲解导游工作职责和导游工作流程等专业知识方面,可以从职业道德教育,比如职业责任、职业良心、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方面进行思政融入;在讲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时,要融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讲解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时,要树立学生强烈的文化自信心。此外,还可以通过走访红色旅游基地、拜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习中国传统工艺等方式,打造整体的浸润式学习环境,将立德树人的目标精细化。

(五)加强师资队伍,提升教学水平

旅游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是一个持续且重要的过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新时代条件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更要与时俱进,积极到企业去挂职锻炼,在实际岗位中历练自己。教师应向企业专家学习,通过技能培训提升自身的“三能力”(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专业发展培训、研讨会和研修班,拓宽视野,获取最新的旅游行业发展动态、教学理念和方法。此外,学校开展“金牌导游进校园”“企业专家进校园”等一系列专题活动,聘请企业专家、行业成功人士作为校内兼课教师,打造一支“校内教师 + 企业导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实践教学和兼职授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企业案例、前沿的旅游资讯和职业发展建议等,从而提升学校整体育人的水平。

总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岗课赛证” 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优化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稳步提升。它紧密对接旅游行业需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通过课程、岗位、竞赛和证书的有效融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岗课赛证” 融通课程体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曦.民族地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岗课赛证创融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6):57-59.

[2] 郭海霞.基于“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琴法实践课初探——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5):48-51.

[3] 洪秀文.李长亮.岗课赛证融通视域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策略[J].大学,2020(20):157-158.

[4] 王伯启.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1):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