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赋能非遗传承发展策略

2024-12-01 00:00侯黛玉唐彤
旅游纵览 2024年5期

摘 要:盘瓠文化,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起源于苗、畲、瑶等少数民族对共同祖先图腾的崇拜,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与服饰、祭祀、舞蹈和地域等相关的习俗和民俗。泸溪县受盘瓠文化影响深远,拥有多项与之相关的非遗项目,如盘瓠传说、踏虎凿花、苗族跳香和苗族挑花等,均已获得国家级及省级非遗认定。然而,面对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挑战,传承与发展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迫在眉睫。文章旨在探讨文旅融合如何为泸溪盘瓠文化的整体保护和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泸溪盘瓠文化;文化与旅游融合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非遗盘瓠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JK24CMZ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言

非遗不仅是历史的深刻印记,更是民族文化的核心灵魂。泸溪盘瓠文化,融合了苗、畲、瑶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图腾崇拜、古老传统与丰富民俗,彰显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地域风情。泸溪,被誉为盘瓠文化的发源地,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民间传说,更在地貌实体上与这些传说相互呼应。特别是在武溪镇辛女村一带,拥有盘瓠洞、盘瓠庙等众多遗迹,它们犹如历史散落的珍珠,熠熠生辉。本研究以泸溪盘瓠文化为焦点,旨在深入探讨文旅融合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本文将盘瓠文化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整合其内部的各项非遗项目,如口头文学《盘瓠与辛女传说》及各种民间艺术如跳香、苗族挑花等,将其转化为旅游工艺品和精彩的文艺表演活动,以期在推广泸溪旅游的同时,也为这些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注入新的生命力。

一、非遗传承和文旅融合的理论研究

(一)非遗传承理论研究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书面、口传心授等形式多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其传承与发展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非遗传承不仅关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更是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社会凝聚力产生的重要源泉。在非遗传承理论方面,学者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方面,有学者强调非遗传承的“活态性”,即非遗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得以传承和发展。这种活态性要求传承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另一方面,非遗传承的“社区性”也被广泛讨论。非遗往往与特定的社区或群体紧密相连,其传承需要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和共同维护[1]。

(二)文旅融合理论研究

文旅融合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它体现了文化与旅游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但更深层次的内涵在于,这种融合是将文化的精神价值、历史意义和地方特色等元素与旅游的体验性、休闲性、参与性等特点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文旅融合的动力主要源自于市场需求、政府推动以及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消费者对旅游体验要求的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而文旅融合则能提供更加丰富、有深度的旅游体验。同时,政府也应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将其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

第一,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产品中,开发特色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文化体验项目等。例如,结合当地的非遗技艺,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或者开发出能够让游客亲身参与的非遗体验活动。

第二,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开发文化遗产旅游的同时要对其进行保护。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民族的瑰宝,因此在开发利用的同时确保其不受破坏和滥用尤为重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可以在展示和传承文化的同时,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游客过多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又能确保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得以长久保存。

第三,举办旅游演艺活动。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演艺活动,如歌舞表演、戏剧演出等,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这些活动可以将当地的文化元素以艺术展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增强游客的文化感知。

同时可以举办各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如文化旅游节、民俗文化节等,吸引游客参与并提升地方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节庆活动可以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促进文旅融合的重要平台。

第四,推动跨界合作与共享。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与资源共享,如与体育、农业等领域结合,共同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这种跨界合作可以拓展文旅融合的发展空间,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业态。

二、泸溪盘瓠文化概述

(一)泸溪盘瓠文化研究

从历史维度来看,泸溪盘瓠文化的渊源可追溯至数千年前。据《后汉书·南蛮传》等古籍记载,盘瓠助高辛氏平定犬戎之乱,与高辛女结为夫妇,繁衍子孙,奠定了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根基。这一神话传说不仅体现了民族历史的变迁,还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信仰。

在文化内涵方面,泸溪盘瓠文化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拥有多样的艺术瑰宝。泸溪地区的瓦乡人(现划归为苗族),通过传承地名与神话传说,采用歌舞、手工艺等艺术形式,赓续和弘扬着盘瓠文化的精神内核。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是研究民族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

1.盘瓠传说

盘瓠传说的起源可追溯至范晔所著的《后汉书》,在历史长河中,该传说被多种史书与典籍广泛记载。其内容描绘了盘瓠英雄救国、功成不居,最终携手辛女遁入武陵山区,共创新家园的神话故事,这一故事深刻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传统文化精髓与价值取向。作为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盘瓠传说不仅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在研究苗族民俗、探索历史文化脉络方面展现出了无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

2.文化事象

盘瓠文化涉及民族、信仰、语言、祭祀、舞蹈、医药、丧葬等多个方面。这些事象共同构成了泸溪盘瓠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3.地理实体与祭祀场所

泸溪地区有多个与盘瓠和辛女相关的地理实体和祭祀场所,如盘瓠洞、盘瓠庙、辛女岩、辛女庵等。

(二)泸溪盘瓠文化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泸溪盘瓠文化的保存、传承和推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泸溪盘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泸溪地区已经建立了一批非遗传承基地和传习所,为盘瓠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设施。同时,当地政府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非遗展示活动和文化节庆活动,如盘瓠文化旅游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此外,泸溪盘瓠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工作也在逐步推进,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对非遗资源进行采集、整理和展示,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 泸溪盘瓠文化面临的挑战

尽管泸溪盘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年轻一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遗传承面临着人才断层的危机。许多传统技艺和表演因缺乏传承人而面临失传的风险。其次,非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需要保护非遗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又需要开发利用非遗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对非遗传承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还有不足。

三、文旅融合赋能非遗传承

(一)文旅融合的策略

在文化和旅游部所提出的“在提高中保护”“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三个重要理念的推动下,近年来国内对非遗旅游的开发进行了大量探索,出现了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非遗+研学”。研学旅游是继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后的一种全新的文化旅游方式。现泸溪县部分非遗传承点逐步开始与高校合作,挂牌研学基地。

第二,“非遗+民宿”。民宿能够随着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崛起,关键在于其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基本功能性需求,更着重于提供独特的体验性享受。非遗与民宿的融合,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入住旅客的文化体验,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活化与传播路径。泸溪近年来虽已建设了多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民宿项目,但目前尚未有与非遗直接结合的项目成功落地。

第三,“非遗+文创”。如今,盘瓠文化相关的非遗项目文创产品已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然而,由于项目特性的差异,大众的接受度有所不同。手工类非遗文创产品因其独特性较易获得大众青睐,相比之下,传说类与展演类文创产品则因开发深度不足而面临挑战。

(二)文旅融合提升非遗的可见性和吸引力

首先,旅游为非遗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展示平台。每一个旅行者都是一个潜在的传播者,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将非遗的魅力带回自己的生活圈,从而实现非遗跨地域、跨文化传播。例如,泸溪的盘瓠洞、盘瓠庙等地貌实体,可以结合AR或VR技术,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穿越”回古老传说之中,增强其体验感。

其次,文旅融合可以催生更多的文化创新。传统的非遗项目,通过与现代设计、艺术、科技等领域的碰撞与融合,可以催生出全新的文化创意产品。这不仅能够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审美和需求,还能够为非遗注入新的生命力。例如,将泸溪盘瓠文化中的元素融入到现代服饰、家居用品、艺术品中,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

最后,文旅融合也为非遗的传承者提供了新的经济来源和职业发展路径。随着非遗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传承者可以通过提供非遗体验、教学、表演等服务来获得经济收益,从而更有动力去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项目[2]。

四、盘瓠文化文旅融合借鉴案例分析——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历经2 700多年风霜仍然屹立不倒,其明清古建筑群和巍峨古老的城墙,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更为难得的是,它通过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其跃升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泸溪县盘瓠文化可以充分借鉴平遥古城文旅融合的成功经验,促进盘瓠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承与演进。

(一)长期而细致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平遥古城修复团队运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手段,对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进行了精心修复,力求恢复其历史风貌,同时又保持其结构完整性和历史真实性。

(二)文化活动活化传统文化

平遥古城举办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古城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不仅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在这些活动中,游客可以亲身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加深对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体验

平遥古城在旅游服务上也下足了功夫。城内设立了多个游客中心,提供一站式的旅游咨讯和服务。游客在这里能找到专业的导游,了解古城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山西特色美食,购买精美的手工艺品作为纪念。这些细致周到的服务,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这里留下美好的回忆。

五、未来展望

文旅融合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旅游业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文旅融合,不仅能够让更多的人亲身感受并理解非遗的独特魅力,还能够为非遗传承人创造更多的经济和文化价值,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从对泸溪盘瓠文化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文旅融合在提升非遗可见性和吸引力方面的巨大潜力。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持续升级,文旅融合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创新化的发展趋势。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丰富非遗的展示方式和传播渠道,而消费者对于深度文化体验的追求将推动非遗旅游产品向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笔者有理由相信,文旅融合将成为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强大引擎,助力守护和传承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 刘珊珊,李逸.文旅融合赋能边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实现路径[J].旅游纵览,2023(9):89-93.

[2] 盖佳.文旅融合赋能非遗传承创新——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J].中国纺织,2019(8):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