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IP“神话”,还有多少关

2024-11-29 00:00:00杨梓
国际公关 2024年19期

9月20日,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发售刚满整月,据数据显示,其在Steam平台上的销量已经达到了2000万份,同时该游戏的总收入超过9.6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67.9亿元),这意味着,国产3A游戏新纪录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黑神话:悟空》的发行平台除了有Steam外,还包括WeGame、PlayStation、Epic平台。机构预测,《黑神话:悟空》的全年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4000万份(对应流水100亿-140亿元)。

这回,中国的齐天大圣一个跟头翻到了欧美玩家的眼前,他的金箍棒也捅破了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IP的想象和认知。

在国内外口碑双丰收的《黑神话:悟空》,反映出的是近年国潮大热的这一现象,而这也是日渐苏醒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最直观表现。无论是孙悟空、还是敦煌,这些曾经让人觉得“虽然很美,但是似乎有一些跟不上时代了”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全新的应用场景下焕发生机。而这一切的功劳,绝不仅仅是新技术、新载体、新传播的功劳。

中国传统文化与IP的崛起是民族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传统IP的爆火并非偶然,背后其实是传统文化持久的生命力和历久弥新的审美价值。随着国民消费升级的浪潮,我们的消费理念已经从物质层面的满足,上升到精神、文化领域的自信和满足感。而这其中的中坚力量来源,则是新生代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现并认识到我国文化脉络以及文化传统,各大社交平台上,面对着博物馆中精美的刺绣与华丽的朱玉首饰,年轻人们纷纷“瞳孔地震”,而“老祖宗的审美”更在文学、政治、科技、艺术、建筑等不同的领域震惊着现在的年轻一代,他们也正在通过自己的语言体系理解、传承、传播中华文化。

大到海内外全网好评如潮的《黑神话:悟空》,小到穿着中国传统汉服自信且骄傲地漫步于国外街头的中国留学生,年轻人的文化自信,让中国传统文化之美风靡盛行。

当几个热爱中国文化、意气相投的年轻人凑到一起,他们可能会做到什么呢?一部《逃出大英博物馆》可能会给你一个可能性。在这部网友自制的短剧中,主人公张永安在英国碰上了一位自称是玉壶的同乡,她要回家。在接下来的剧情中,张永安发现眼前的这个女孩真的是大英博物馆的文物。最后在张永安的帮助下,玉壶终于回到祖国。此时,玉壶把从大英博物馆逃出来的原因也告诉了我们——她是为流落到海外的文物送“家书”。在完成任务后玉壶也要回到大英博物馆。临别之际,有一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我们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这不仅仅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播,更是一种对文化记忆血脉的重新激活,“中华文化”正在从故纸堆里的回忆,逐渐具象化成为我们眼前的《逃出大英博物馆》《大鱼海棠》《国家宝藏》等现象级国产影视、动漫、综艺作品,具象化成为大热的“新中式穿搭”。这就是中华民族发展积累的最深沉的力量,而这股力量恰恰形成了中国传统IP最坚固的基石,中国传统文化与IP的崛起也是民族发展的必然趋势。

老IP如何年轻化爆红?

提到中国传统文化IP,不是来自中国的创作者“凡尔赛”,咱们的文化宝库里优秀东西太多也是一种烦恼。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文学名著、历史名人、镇馆文物、民俗节日、名作名画、非遗技术等都可作为IP故事创作题材。就比如《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和美术总监杨奇曾明确表示,《黑神话:悟空》只是《黑神话》IP下的第一个作品,公司还注册了《黑神话:姜子牙》《黑神话:小倩》《黑神话:钟馗》《黑神话:山海》《黑神话:大荒》等多个IP。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创作者们来说,就是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富矿。

那么,面对如此文化宝山,未来中国传统文化IP要想在强敌环伺的国际大牌IP中破局,该如何打造?就目前爆火出圈的中国传统文化IP作品而言,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质:“中国风”,与“合口味”。视听效果方面,考究精美的视觉盛宴在第一秒就可以吸引观众,且符合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审美的认知;内核解构方面,这些中国传统文化IP从现代人的教育水平、文化审美和观影喜好方面,进行了解构重组,拉近了观众与故事的距离,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产生深刻的共鸣与共情。

中国传统文化IP的打造,就是从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浩瀚的海洋中攫取适合自己IP定位的灵感与故事,创造符合中国人审美和价值追求的内容。可从寻找到打磨再到最后闪亮登场、破圈爆火,创作者们这一路并不好走。

首先,创作者们要有铁杵磨成针的耐心与功夫。中国文化古今载籍,浩如烟海,除了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的,还有哪些故事可挖?神话志怪故事精彩诡谲引人入胜,但又让人觉得晦涩难懂,你是否有耐心可以逐一研读通透选出更有意思的那一个?唐诗宋词斗量车载,诗人词人不可胜数,他们的作品已经被大家熟读,但是如何切入,用何种方式,才能将他们的高伟之志、浪漫情怀表达得更动人心弦?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博取百代未述之意,广采千载不用之辞,想要用一个故事讲明白中国传统文化IP,并且打动读者,创作者需把本子读透,读出自己的理解、体悟,才能提炼独特的主题和文化元素,让题材和主题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

当创作者们找到一块有潜质的“璞玉”,则更需要耐心打磨,各种技术齐上阵,为“璞玉”服务。因为受众们不仅希望有吸引人的故事,还希望看到运用先进的现代技术呈现出的惊艳的视觉效果,数字化、智慧化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例如AICG动画、虚拟现实等形式,让中国传统文化和经典艺术从书本中、文物中活起来、酷起来,将传统故事与现代生活场景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传统文化IP。

就比如在看《长安三万里》之前,各年龄层的观众会觉得这会是一部将目标用户精准定位为有教育需求的亲子家庭和学生群体的暑期档影片,担心内容是否过于低龄化,甚至担心电影像考试,结束后会不会愧对语文老师多年教导。但是进入影院却发现,影片虽为动画片,但画面制作与故事背景绝不糊弄,影片中呈现的盛唐景观真实精美引人入胜仿佛身临其境,经典诗词又与故事情节紧密相扣,更有诗人们跌宕起伏的一生;明知这可能是一场“大型语文课”,但是课后还意犹未尽,甚至要安利更多的朋友一起来“二刷上课”。这不仅是影片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体现,更透露出制片方对诗词、历史、地理、政治事件的认真研究。

其次,创作者们要跳出老圈子。“中国传统文化IP”与“动漫IP”“影视IP”相比,有更广阔的受众基础,但正是由于经典流传深入人心,更加容易“审美疲劳”。并且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对“中国传统文化IP”改编的接受程度和期待各不相同,改编就更不能一成不变地直接搬上银幕,要克服粗浅、刻板的改造模式,要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性的大胆改编,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要,用“熟悉的陌生感”来征服每一个受众。

哪吒大家都足够熟悉,用一句话概括,大部分人对他的印象可能是“不听爸妈话的熊孩子”“闯过大祸”“有个厉害的爹”“红围巾+风火轮”等等,但是两年前横扫50多亿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却让年轻观众们找到认同感、代入感,在情节上由“魔丸”“灵珠”等设定,让当代年轻人感受到改变命运需要靠自己的努力,逆风中更需顽强成长的主题,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经由哪吒口中喊出的时候,何尝不是每个年轻人在面对当下的种种困难所做出的选择呢?《哪吒》导演饺子在采访中提到:“故事就是一个壳,真正内核的东西是时代精神,要有时代精神才能符合当代审美。”

另一个破圈的例子则是从小就被印在语文书、历史书、美术书上的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马踏飞燕”。我们在课本上学到,它是体现中国古代工匠与铸造技艺的标志,是具有历史考古价值的国宝,它也是丝绸之路开拓进取精神的象征。但是经由甘肃省博物馆的“妙手”,这只咧着嘴、呲着大白牙、一脸不太聪明,脚下还踩着一个委屈鸟的绿马玩偶,火爆全网。同时这只玩偶也解释了为什么这匹矫健有力的铜奔马一直以侧面示人,答案很简单,因为正面看,骏马疾驰很帅但面部表情失控,确实比较搞笑。也正是这种近乎“恶搞”的创新周边,让甘肃省博破圈爆火,赢了口碑也赢得了更多年轻人对历史的关注。

我们不得不承认,用沉淀的中华文化滋养“新的时间”,更贴近时代的表达,才更能激发我们追寻中华传统文化的冲动。

最后,创作者们要有真匠心。近年,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取材的叫好又叫座的佳作愈发丰富,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也不在少数。认真努力但效果不理想的“中国传统文化IP”尚可理解,但心浮气躁、娱乐至上,最终效果可能就不会很尽如人意了。

有些经典被魔改格调低下,人物形象面目全非,故事情节东拼西凑;有些创作复制粘贴千篇一律,人均穿越金手指,换汤不换药的套路让观众纷纷吐槽“我也可以当编剧了”;更有些打着传统文化来博流量的粗制滥造作品,嘴上喊着“复刻传统文化”“高还原”“匠心大制作”,结果最后呈现的服化道却是中国历朝历代文化大乱炖,甚至不乏一些“洋为中用”的基础错误,辣眼到无法直视。这就要求创作者们,既要做行业中的商人,也要做传播文化的匠人,更认真一些,更慢一些,把挖来的“璞玉”打磨成优秀的作品。

提到中国科幻IP,就不得不提到里程碑式的《流浪地球》,这不仅是一部技术上堪比国际顶级制作水准的特效道具的作品,更是一部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深思的电影。而本次屠榜steam的《黑神话 悟空》也为了提升用户和玩家的沉浸感与亲切感,在视觉、听觉给到玩家堪称不计工本投入的完美体验,团队前往全国100多个地方扫描当地特色地貌与传统建筑,比如寺庙、古建等,顺便还带火了一把山西文旅,而这种用心与匠心,即便是有着天然文化鸿沟的外国玩家,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游戏制作的用心,制作方也得到了国内外用户的关注和肯定。

置身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伸手一摸就是上下五千年,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而传统文化从来就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正如历史学家所说的,我们总是在“发明传统”。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向发言人毛宁提问,外交部怎么看待《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突然风靡世界。毛宁表示虽然不了解电子游戏,但是这款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游戏的爆火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就站在巨大风口之上。当我们找到恰当的方式,就能扩大传统文化的受众,让大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神话”不会很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