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是2019年教育部新增的专业之一,这一专业充分契合了当下旅游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以及跨学科属性等特点,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实践表明,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比较适合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尽管目前不少学校在这一专业引入了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但当前这一育人模式并不完善,由此导致了育人效果的下降。鉴于此,有必要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内涵以及种类进行了简单阐述;其次基于数字经济时代的基本特点,对构建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必要性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探讨;最后系统论述了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校企双元育人模式。
关键词:数字经济时代;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模式
当今社会已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用人单位对于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以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构建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提升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开设这一专业学校必须深入思考的教学课题。目前,不少学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并不完善,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培养目标不一致、课程体系不完善、工学结合不合理、评价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双元育人模式的育人效果不够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必须充分意识到构建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必要性,深入剖析这一专业双元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继而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实现育人模式的更加完善。希望本文的观点能够为开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校更好地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带来一些启示,帮助学校用好这一育人模式,提升育人质量。
一、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概述
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双方围绕育人目标,利用各自的教育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育人模式。[1]校企双元育人的本质就是人才培养主体的多元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校为主,育人主体单一,而在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育人主体除了学校还有企业,企业实现了从单纯的用人主体向育人主体与用人主体的转变。双元育人模式的优势非常突出,首先,对学校来说,能够提升学校的就业率,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其次,对企业来说,校企双元育人模式能够让企业获得自己需要的人才,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去,甚至可以定制学生,这样自然能够得到心仪的人才;最后,对学生来说,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综上所述,双元育人模式能够实现多方共赢,因此,这一育人模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逐渐成为当前职业学校比较主流的育人模式。
二、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必要性
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迫切性及重要性不断凸显,本文分别从以下几个维度对这一工作的必要性进行阐述。
首先,是提升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育人质量的必然举措。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设立时间较短,当前,这一专业的育人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具体表现为专业人才质量不高,用人单位对该专业人才素质不够满意,认为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等。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传统的单元育人模式仅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锻炼机会及场所,因此造成了育人质量不高。引入双元育人模式,能够促进学校与企业在育人方面形成合力,利用实践岗位让学生提高实践动手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从而实现育人质量的提升。[2]
其次,是提升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就业率的客观要求。目前,一些学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就业率不是很高,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岗位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需要构建起注重市场导向和需求导向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更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输送人才,按照企业的要求开展 “订单式”人才培养。这样能够保证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契合,从而实现这一专业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最后,是旅游与教育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旅游与教育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研学旅行成为旅游行业的热点之一,参与研学旅行的人数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当前,我国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不足,供给数量和质量难以匹配行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快速增加;另一方面,对这一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成功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能够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研学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构建策略
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内容众多,本文基于该模式构建的基本要点,提出以下几点构建策略: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首要工作就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不正确或模糊不清,必然会模糊育人模式的构建方向,从而导致育人模式的不够合理。目前,一些学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显不够合理,具体表现为与数字经济时代的特征不契合、培养目标与市场和社会脱节等,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必定会导致育人模式出现偏差。毕竟目标就是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不会有正确的育人模式。校企双元的育人目标一定要明确,再围绕目标来构建双元育人模式。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校企双元育人目标的设定需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第一,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旅游、教育、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都有涉及,这意味着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体现对复合知识的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多学科知识;第二,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是专业性、技能性很强的工作,这一工作对专业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因此,人才培养目标需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要有职业素养,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恪守职业操守。举例来说,这一专业的人才需要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人文情怀等,能够在工作岗位上给予学生良好的服务体验。学校与企业需要在上述育人目标方面达成一致,围绕目标来进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构建。[3]
(二)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构建的核心模块,同时,也是开展育人实践工作的最主要载体。课程体系建设是否完善,必然会影响育人效果,从目前不少学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情况来看,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课程体系对育人目标的支撑及服务不够;课程体系弹性不足,更新不够及时;与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不够契合等。针对上述问题,优化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学校与企业需要围绕课程体系建设展开沟通,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具体来说,就是专业课、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理论课、实践课等一定要搭配合理,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增加数字经济方面的课程,如新媒体营销、网络营销、数字经济概论、人工智能等。适度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让学生有更多实践动手的机会;其次,课程内容一定要与时俱进,对已经明显与数字经济时代要求不符的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各类教材均选用最新版本,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审查,基于人才培养的需要来优化教学内容;[4]最后,课程体系建设一定要有开放性,动态进行调整。根据时代变化、人才培养目标等调整来进行课程体系优化,一些过时的课程要及时剔除,一些新的课程要增设。例如,及时增加数字化、信息化、“互联网+”等课程,保证学生所学内容与数字经济时代充分接轨。
(三)双方共享教育资源
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关键是共享教育资源,双方一定要展开深层次合作,才能达到育人效果。目前,部分学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存在合作层次不够、育人资源共享不足的情况,双方在育人方面难以形成合力,资源共享不够充分,从而影响了育人效果。针对这一情况,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构建一定要注意做到优势互补,双方要毫无保留地共享育人资源,企业和学校都要加大育人资源投入,围绕育人工作的开展进行广泛的、深层次的沟通交流。对企业来说,需要根据双元育人的需要,在实习岗位设置、实习平台搭建、企业内部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充分拿出诚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对学校来说,需要结合企业的教育资源,加大自身教育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学校与企业需要共同致力于教学资源库建设,企业可以提供一些教学案例,学校基于教学案例设计课程,鼓励老师开发设计各种微课、慕课等,从而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库,为校企合作的开展提供良好保障。
(四)优化工学结合机制
工学结合是指在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习实践的结合,目前,一些学校存在工学结合不够优化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工学脱节、工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等。针对这种情况,双元育人模式的构建需要注意工学结合的合理安排。工作结合能够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使其动手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成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毕业后能够快速胜任工作。工学结合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校需要工学结合,即将在校期间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在企业工作实习进行有机结合,积极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理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活学活用,检验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回到学校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其次,工学结合最好采用半学期理论课、半学期实践课的方式,不宜采用最后一年才集中实习的做法,那样容易导致学生接触实习岗位太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要加强沟通联系,企业应提供更多实践岗位,给实习学生一定的薪酬待遇,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提前熟悉将来的工作;最后,工学结合需要注意师资力量的配备,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需配备企业导师,帮助学生成长。企业导师也需要到学校去授课,给学生讲dVK2F6WXr7HN9EePY/W8MYH9oAUufo1LMGm9du7OxJg=授工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工学结合的效果。
(五)完善育人评价模式
育人评价是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模式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这一模式的育人效果。目前,一些学校校企双元育人评价模式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为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方法比较落后等。针对这些问题,育人评价模式的完善需要多措并举,具体阐述如下:首先,育人评价主体需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学校这一评价主体之外,还需要引入企业评价主体。企业作为育人主体之一,理所当然也应该成为评价主体之一。企业对学生培养质量拥有发言权,可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等情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评价;其次,评价内容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应包括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情况、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只有全面进行评价,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育人效果,更好地引导学生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未来走到工作岗位上,能够游刃有余地做好工作,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再次,评价方法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除了考试,还需要引入过程评价、积分评价等方法,注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通过评价来了解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育人效果的好坏,继而为育人模式的改进提供依据;[5]最后,评价结果要用好,除了对学生和老师进行奖惩之外,还需要将评价结果应用在育人模式的优化调整等方面。
四、结束语
当前,研学旅行呈现出火热发展的势头。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将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引入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充分发挥双元育人模式的优势,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支撑,成为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双方共享教育资源、优化工学结合机制、完善育人评价模式等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具体策略。上述几点需要齐头并进,任何一方面出现短板,都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对育人效果产生影响。文中的结论及建议既有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借鉴,也有笔者对这一课题的粗浅理解和育人实践经验总结。考虑到各个学校育人情况千差万别,文中提出的策略只能被借鉴,不能够照搬照抄,各学校还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策略的优化调整,同时,要加强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以确保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实现育人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赟,刘伟.产教融合视角下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17):165-167.
[2] 李巍.域外国家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2(05):86-90.
[3] 强薇,户廷勇.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的学生职业能力提升[J].大学教育,2022(08):211-213.
[4] 倪漫,王文浩.职业院校校企双元育人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02):102-105.
[5] 邱云.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 “双元”育人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