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作为民族精神的根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与价值。高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高校工会组织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教职工文化素养提升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立足于高校工会的特殊地位,分析传统文化在其中传播的价值,并探索有效路径,旨在为构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校社区提供新视角和方法论。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工会;文化传播;组织建设;人才培养
高校工会是教职工的 “娘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工会文化结合起来,不仅是高校工会工作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更反映了高校教职工在此方面的强烈需求,这就对新时代高校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传统文化是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文化形态。它涵盖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等多个层面,不仅是民族历史与文明的积淀,更是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源泉。从学术角度而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更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进,同时又保持着固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特征。这种既传承又创新的特性,使得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国学大师梁漱溟的观点进一步强调了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其对于民族生命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国文化自具特征,自成体系,与其他文化差异较大;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惟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绵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梁漱溟的这种观点,不仅揭示了传统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稳定性,也体现了其在维护民族独立性和连续性方面的作用。这种独特性和连续性正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影响力的原因之一。[2]
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1)价值观念。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如仁爱、诚信、和谐等。这些价值观念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2)道德规范。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如孝道、忠诚、礼仪等,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道德规范不仅规范着个人的行为,也塑造着社会的整体风貌;(3)审美观念。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如诗词歌赋、书画艺术等,体现了民族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审美趣味。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传承了民族的文化基因。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在:(1)历史传承性。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传承价值。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是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源泉;(2)稳定性与变异性。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变异性。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进,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需求;(3)民族性与世界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它又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具有普遍的价值和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高校工会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与角色
(一)高校工会的职责与定位
工会是联系教职工与学校管理层的重要桥梁,工会的职责与定位不仅关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塑造与传播。
高校工会是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它代表教职工的利益,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并致力于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高校工会具有维护、建设和参与等基本职能。具体而言,它要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改革与发展,推动校园文化的繁荣;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教职工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高校工会的主要任务包括团结动员教职工为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奋斗,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切实为教职工排忧解难。
(二)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作用
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方面。首先,工会是文化传承的推动者。高校工会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演出等,有效地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播。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平台;其次,工会是文化交流的桥梁。高校工会作为校园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促进了教职工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通过工会组织的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教职工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后,工会是文化育人的引导者。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育人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讲座和培训,工会能帮助教职工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传统文化在高校工会文化传播中的价值
(一)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高校工会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能够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作为教职工的群众组织,高校工会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第一,高校工会拥有广泛的教职工基础,能够覆盖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的教职工群体,进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第二,高校工会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平台,如文化活动中心、讲座报告厅等,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第三,高校工会还具备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协调各方资源,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高校工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首先,可以组织传统文化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为教职工讲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核心价值和现代意义,提高教职工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其次,可以举办传统文化艺术展览和演出,展示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底蕴,让教职工在欣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最后,还可以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绘画、茶艺等,让教职工亲身参与其中,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二)增强校园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道德伦理和人文精神,这些元素对于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底蕴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其次,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最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促进师生精神文化建设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和人文精神,能够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这种精神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师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提升他们的精神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底蕴和艺术魅力能够激发师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师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情感的共鸣,有助于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此外,传统文化还能够为师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文化滋养。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师生往往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他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缓解精神压力,提升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四、传统文化在高校工会文化传播中的路径
(一)挖掘与整合传统文化资源
1.挖掘与整合校内外传统文化资源
高校是知识与文化的高地,内部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育人资源。首先,应深入调研校内图书馆、档案馆及各类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手稿、影像资料等,构建传统文化资源数据库;其次,发掘并邀请校内具有传统文化专长的教师、学者,以及在书法、国画、古典音乐、传统体育等领域有造诣的师生,组建传统文化讲师团或兴趣小组,为活动提供专业指导与内容支撑;最后,积极整合外部资源。利用高校的社会联系网络,积极与地方政府文化部门、非遗传习所、民间艺术团体等建立合作,引入外部优质传统文化资源。例如,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入校园举办工作坊、讲座,或者与当地博物馆、美术馆合作开展联展活动。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数字图书馆、在线课程平台等,拓宽获取传统文化资源的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
2.深化传统文化资源在高校工会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要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3]
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以及学校特色,精心策划一系列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工会活动,如春节剪纸比赛、端午龙舟体验、中秋诗词朗诵会等,让教职工在参与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设计应注重参与性和互动性,鼓励教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形成良好的文化传承氛围。
定期举办传统文化培训及工作坊,如中国书法、国画技法学习班,茶艺、香道体验课等,在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利用高校工会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等媒介,设立 “传统文化专栏”,定期发布传统文化知识、活动回顾、师生心得等内容,扩大文化传播的覆盖面与影响力。探索运用新媒体技术,如VR体验、短视频创作等,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吸引更多年轻教职工的关注与参与。
(二)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与手段
首先,建设数字化平台,创新内容。高校工会应积极构建自身的数字化传播平台,包括官方网站、移动应用程序、社交媒体账号等,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传播矩阵。在内容制作上,不仅要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还应结合教职工的兴趣点与接受习惯,开发系列微课程、短视频、H5互动游戏等创意内容,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其次,cwznU63m52gIcWV0hA3+5GLM/e6QqUGfQ8/FKv1Uxbs=应用融合媒体技术,优化体验。利用VR、AR技术,创建虚拟文化体验场景,如虚拟游览历史遗迹、参与传统节日庆典等,让教职工在虚拟环境中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组织线上直播活动,如名家讲座、文化沙龙等,借助弹幕互动、在线问答等功能,提升活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扩大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再次,用户共创,社群运营。鼓励教职工及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内容的创作与分享,通过举办主题征文、摄影比赛、微视频大赛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传播热情。建立基于兴趣的社群,如书法、国画、古典文学等,利用微信群、QQ群等社交平台,定期组织线上交流与线下实践活动,形成稳定的社群文化,增强文化的自我传播力和持久影响力。
最后,数据驱动,精准传播。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教职工的文化偏好与行为习惯,实现文化传播的精准定位与个性化推送。通过监测平台数据,评估文化传播活动的效果,不断优化传播策略,确保文化传播活动能够有效触达目标群体,提升文化传播的效率与质量。
(三)加强组织建设与人才培养
1.强化组织保障与人才支撑需求
当前,面对快速变化的信息环境与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多样性,高校工会需要在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方面狠下功夫,以满足需求。
在组织保障方面,高校工会需强化组织架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确保文化传播机制的顺畅运行。整合校内外文化资源,形成跨部门、跨学科的合作机制,提升文化传播项目的策划与执行效率;建立健全项目管理、资金支持、评估反馈等制度体系,为文化传播活动提供稳定而高效的组织保障。
在人才支撑方面,高校工会迫切需要建设一支具备高度文化素养、熟悉现代传播技术并深谙教育规律的人才队伍,以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提升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人才需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知识底蕴,理解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与现代意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如数字媒体编辑、数据分析、在线互动设计等,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化传播需求;具备创新思维,能设计富有创意的文化传播方案,吸引师生积极参与。
2.加强组织建设,注重人才培养与激励
首先,优化组织结构,多方面整合资源。设立专门负责文化传播的小组或中心,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内部协调,确保文化传播活动的系统规划与高效执行;构建多方参与的文化交流平台,促进校内各学院、社团及校外文化机构的交流合作,拓宽文化传播的资源与渠道。
其次,注重人才培训与引进,建立激励机制。定期举办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技术相结合的培训,提升工会干部及教师的文化传播能力;通过校内外人才引进计划,吸纳具有文化传播专长的专家和青年才俊,同时,建立人才流动与交流机制,促进经验分享与理念碰撞;建立文化传播成效的量化评估体系,对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与奖励,激发其工作热情与创新潜能。
最后,建设实践基地,实现项目驱动。依托校内外文化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建立文化传播实践基地,为人才提供实战锻炼的机会;采用项目申报与管理机制,鼓励教职工自主策划和实施文化传播项目,通过项目实施锻炼团队,提升实战能力。
五、结束语
传统文化在高校工会文化传播中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生态,增强教职工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还能够促进校园精神家园的建设。通过系统挖掘与整合传统文化资源、创新传播方式与手段、加强组织建设与人才培养,高校工会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其在文化传播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广阔的空间。接下来,高校工会应继续加强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杨卫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工会工作探究[J].山东工会论坛,2019,25(06):60-67.
[2] 梁漱溟.中国文化的命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