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牵好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

2024-11-27 00:00赵振华
决策 2024年10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强调,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三中全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改革。

怎样深刻理解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如何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

始终是改革的重点

回顾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历程,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改革的重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要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此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党的十二大提出,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党的十三大提出,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逐步转向间接管理为主,计划和市场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由此看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断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同时不失时机地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各项改革,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涉及人口最多、影响最为广泛和深刻、取得成就最为显著的一场伟大变革,实现了我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巨变。要如期实现现代化强国,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其它各项改革。

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

牵引作用的重要性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第一,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因为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唯一的途径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等,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第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既有发达地区,也有落后地区;既有相对发达的城市,也有相对落后的乡村,城乡发展差距、居民收入差距、基础设施差距等还比较大。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但资料显示,人均GDP位居世界69位;按照五等分法,到2023年我国还有2.8亿多人年可支配收入不足8601元。经济发展不等于发展,但没有经济的高质量持续发展,就难以长久地持续地实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高质量发展,这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决定的。这在客观上要求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必须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第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必须注重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各项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少集中在经济领域,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的潜力还远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政、分散用力。

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

牵引作用的方法论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必须要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方法论。

第一,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牢牢抓住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牛鼻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断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但还不完善,要如期实现现代化强国,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它各方面的发展并带动各方面的改革深化。

第二,必须不失时机地推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军队、国家总体安全等各项体制改革。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其它各项改革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转化的,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抓经济体制改革这个主要矛盾,也要重视其它各项改革,通过深化其他各项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更好的环境。

第三,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持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需要进一步完善自上而下的落实机制,确保政令畅通。要建立上下协同、顺畅高效的领导体制。党中央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地方党委要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要进一步增强改革落实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各地要依据《决定》,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落实方案,按照序时进度确保每一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并不断地总结经验,修正错误,修正偏差,确保获得实实在在的改革效果。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