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美民宿”为何火爆出圈

2024-11-27 00:00:00姚成二胡磊
决策 2024年10期

黄山市·帐篷客酒店(甲级)。

“皖美民宿”已经成为安徽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2023年以来,安徽将民宿产业发展作为建设高品质旅游强省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点任务,安徽省各地积极探索,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批“徽字号”特别是大黄山地区民宿在全国现象级“出圈”。

“皖美民宿”凭什么能火爆出圈?

后来居上:

“皖美民宿”精彩绽放

近年来,安徽民宿产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呈现出后来居上的发展态势,等级民宿走在了全国第一方阵,表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征。

从小步慢跑到大步迈进。初步统计,安徽省民宿总量从2019年的3000家增加至目前的8900多家,2023年民宿大会以来增加了近3000家;客房总数7.9万间,床位数14.4万个。2023年度安徽省民宿总营收29.1亿元,同比增长142%,超过全口径旅游收入增速59个百分点。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100家民宿观测点接待旅游人数46.8万人次,同比增长11.3%,营业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6.4%。

从单点萌发到集群成势。皖南、皖西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旅游目的地优势,发展“+民宿”产业,形成了黟县、岳西、金寨、泾县、青阳等一批民宿集群;皖中、皖东、皖北地区打造以民宿为中心的近郊休闲度假“小型旅游目的地”,形成了合肥市庐江县民宿产业集群、蚌埠市环涂山民宿群、宿州市沿符离大道民宿群等。安徽省民宿呈现皖南集群加速、皖中皖东渐成规模、皖北初见端倪的发展态势。

从单一业态到各擅胜场。安徽各地立足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突破提供单一住宿服务的经营模式,积极打造“民宿+康养”“民宿+非遗”“民宿+研学”等融合产品业态,有效提升了游客体验度。庐江县鼓励民宿经营主体挖掘提炼乡土文化元素,将舞龙灯、花挑灯、虾子灯等文化符号融入民宿运营过程,让游客不仅“宿山”“宿水”,更“宿文化”。调查显示,安徽省超3成民宿今年新增了研学、采摘、民俗非遗体验等项目。

游客在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西湖镇农林村民宿游玩。

从潜藏山野到品牌闪耀。安徽积极打造“皖美民宿”省域公共品牌,目前安徽省共有7家甲级民宿、5家乙级民宿和74家丙级民宿。评定“皖美”金银牌民宿703家,等级旅游民宿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黄山市获评“全国首批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有力提升了安徽民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会长张晓军评价称,以标准引领品牌建设的“皖美民宿”,已经成了市场影响力极强、反响极佳的省域民宿公用品牌。

出圈秘诀:

“皖美民宿”特色打法

安徽民宿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和火爆出圈,背后是一系列手法步法打法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典型经验做法。

跨界混搭。“民宿+”和“+民宿”是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安徽各地强化跨界思维,以业态“融合”驱动产品“上新”,拓展共享农文旅、手工制造、文化体验、文创加工、电商物流等综合业态,打造度假、旅居、康养、研学、亲子、团建、网红打卡等多样化主题民宿,走融合发展道路,更好满足游客个性化、品质化消费需求。安庆树蛙部落打造集主题文化体验、自然教育、野奢度假于一体的鸟类生态保护度假目的地,构建出了“鸟世界”自然学校、“窑世界”文化工坊和“树屋世界”野奢度假区三大主题业态空间,形成了“民宿+乐园”的经营模式。

原汁原味。原汁原味的生态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呈现,是民宿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如今,人们之所以热衷于来大黄山地区的民宿,看中的是大黄山最本味、最纯粹、最淳朴的乡村风情,能够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勾得起情怀,放得下疲惫,让心灵休憩、休养。多位业内专家认为,安徽民宿的重要亮点和优势,就是保持了本色。黄山市拾庭画驿乡村民宿坐落在西递和宏村之间,隐匿于6000平明清徽派宅院中,依山傍水,不仅有浓厚的“徽文化”,周边还是新安江的一泓清流和徽商古道,把“原汁原味”打造成了最耀眼的“标签”,吸引了流量、锁住了人心。

量体裁衣。差异化发展是破解当前民宿行业竞争激烈、内“卷”严重的有效打法。安徽各地坚持找准市场定位,突出个性化、特色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各地特色文化亮点鲜明的优势,挖掘和利用人文典故、乡土民俗、非遗技艺、地方戏曲等,将在地历史文化融入民宿开发、建设和运营之中,丰富民宿内容、提升民宿品质和内涵。黟县塔川书院民宿以当地古徽州耕读文化的重新发掘为创设主旨,以传统隐逸文化的“隐居十六观”为创意发散,规划了包括住宿、餐饮、耕读文化体验、非遗传习、自然探索等多个功能分区,成为网红打卡点。

品牌为王。品牌是消费者能够最快速、最便捷了解民宿的品质、信誉、美誉的重要途径,是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安徽民宿发展强化品牌意识,涌现一批具有自身品牌识别度的精品民宿,有效了增加游客的粘性和复购率,很多“头回客”成为了“回头客”。霍山县磨子潭镇成立民宿产业联盟体,建立完善共治共享机制,各类农家乐按照民宿标准提档升级,形成“磨茗而来”旅游民宿品牌,实现品牌共建、产品共推、客源共享,让“农家乐集群”变身“民宿体验村”。

长藤结瓜。集群化是民宿产业发展的高效“助推器”,能有效将民宿资源串珠成线,激活民宿发展内生动力,实现抱团发展,构建良好生态。安徽省庐江县立足当地山水人文资源,推动民宿产业集聚,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了乡村民宿的有效联动,解决了乡村文旅产业规模小、分散的问题,形成了新的规模效应,让乡村民宿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庐江文旅的一张靓丽名片。目前已建成精品民宿38家、家庭民宿37家,初步形成汤池—柯坦—万山、冶父山—白湖、龙桥—矾山—罗河三大民宿集聚区。今年1-10月,庐江县民宿接待游客近17万人次,产业综合收入约2亿元。

一宅两院。即一户民宅、两个院落,一楼农户自住,二、三楼发展民宿,农户与游客住行分隔,互不影响,是发展乡村民宿的重要载体,可以有效盘活农村住宅资源,为村民带来租金、分红、就业等多重收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岳西县石关乡马畈村成立村集体运营公司,租用村民空闲房屋进行改造,探索形成了一宅两院民宿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民宿产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村民李叶龙在自家宅基地上,把原先的两层旧民宅推翻,打造出清溪行馆精品民宿,2023年获评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