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30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已连续“霸榜”8年,其中企服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获评江苏省唯一的省级外资总部企业服务中心,以及综合性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苏州市民营经济工作贡献突出单位。
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苏州工业园区企业服务模式擦亮了园区亲商服务的“金字招牌”,也为全国的企服模式创新提供了样板。
苏州工业园区企业服务模式创新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惠企政策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1.0阶段。
2009年,随着园区“科技跨越”计划成果逐步显现,为切实助推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面快速的一站式政策服务。
这一阶段,企服中心通过对传统政策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将分散在各个局办的政策业务统一集中到中心办理,让数据、材料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实现企业服务“只进一扇门”,以优异的服务效能赢得了企业的良好口碑。
第二个阶段,是以全生命周期服务陪伴全量企业的2.0阶段。
2017年,更名为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将服务对象扩展为区内全量企业。这一阶段,企服中心不断拓宽服务界面,结合区内企业发展现状,新设企业服务二处,紧扣专精特新、智改数转、总部经济三大重点业务,重点促进科技企业转型升级,夯实服务阵地、优化服务生态。
2021年底,获评江苏省首家且唯一的“省级外资总部企业服务中心”。同时,在政策服务、人才服务、科技金融基础上,整合各类要素资源,打造了“上市苗圃”“金鸡湖合伙人”等深度服务品牌,逐渐成为链接政府、市场和企业的“中台枢纽”。
第三个阶段,是以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为服务目标的3.0阶段。
2022年,在苏州市大力推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以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整合服务资源,筑牢服务能力,进入以服务营造一流产业生态的新发展阶段。
服务产业创新集群的高质量融合发展,离不开丰富的资源积累和深耕细作。经过15年发展,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已成为连接政府、企业、市场化资源的“中台枢纽”,具备了打造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综合服务平台的现实基础。
政策服务方面,承接11个部委办局近700项授权业务,通过对政策的全面梳理和精细拆解,形成936款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标准化政策产品。2023年初,发布全市首个惠企政策服务地方标准,为政策服务凝聚方法论。
创新服务方面,与共建机构、院校、创新中心、投资机构等深度合作,集聚行业龙头60家,高校科研院所150家,专家智库700个,科技成果300项。联动省、市研发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集群生态下科技创新策源和公共服务的资源集聚。
金融服务方面,汇聚9大类270余家金融机构,推出150多款金融创新产品,汇集600多位金融服务顾问;管理的引导基金累计出资9.59亿元,决策参与41支子基金,子基金管理规模已超过120亿元,放大倍数达12倍;管理的领军创投基金管理规模达20亿元,直投园区领军人才项目。
人才服务方面,聚焦存量人才赋能,为人才企业配备服务专员,精选10家本土头部服务机构,组建集金融、创投、知识产权、法律、载体、人力资源等于一体的服务团队,遴选12位企业家担任“金鸡湖创业实践导师”。聚焦增量人才招引,集聚产业龙头、投融资机构、大院大所、载体等资源“蓄水池”,联动招商部门,建立贯穿“引才-聚才-兴才”的全流程服务链。
产业服务方面,汇聚超120家优质国资、民营载体,上线代表性房源近180个,可租赁房源面积保持百万方以上,实现载体资源“即需即有”;梯队培育企业,汇集4大交易所、57家专业机构的172位专家,精准扶持企业“拔节成长”。
2024年8月,在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成立15周年之际,发布“园易联”线上平台。这是苏州工业园区最新打造的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综合服务平台,目标是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出发,构建八维服务体系。
八维服务体系包括技术转移服务。服务企业“找创新技术”需求,与共建机构、院校、创新中心、投资机构等深度合作,探索“企业出题,高校科研机构答题”路径,线下建立“创新活力秀”服务品牌,线上建设“创新需求服务专区”,营造技术转移良好生态,突破成果产业化瓶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共享平台服务。服务企业“找研发资源”需求,联动省、市研发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线下建立“开放共享日”服务品牌,推动研发资源开放共通,线上推出“科技资源共享专区”,集成仪器设备、公共服务平台等共享资源需求对接服务,实现集群生态下科技创新资源和公共服务的开放共享。
产业合作服务。服务企业“找产业合作”需求,锻造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链条,线下建立“总部连线”服务品牌,用园区总部企业优势满足大中小企业“抱团”发展需求,线上搭建“企业开放合作服务专区”,遴选合作需求发布“机会清单”,开放合作需求和资源要素,运用园区产业优势助推科技创新。
产业融资服务。服务企业“找产业融资”需求,集聚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和金融创新产品,构建“一分(创新积分)一池(风险补偿资金池)一平台(“园易融”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两基金(引导基金、领军基金)”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线下推出“金融畅享汇”服务品牌,举办各类金融政策宣讲、金融沙龙等活动,撬动资金链服务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人才服务。服务区域“找产业人才”需求,聚拢海内外优质创新创业人才,构建人才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线下推出“才聚金鸡湖”服务品牌,线上推出“创无忧”小程序,“金鸡湖路演中心”平台,为人才项目、科技成果提供展示与资源对接的平台,以人才链助推产业集群发展。
惠企政策服务。服务企业“找惠企政策”需求,解决企业政策服务过程中企业“不知晓”“不理解”“不会办”等问题,线下推出“政企面对面”服务品牌,提供专题政策宣讲、一对一辅导、政策报告解读等政策服务活动,线上升级“政策总入口”,实现从“我找政策”到“政策找我”转变,让政策定制更便捷、更智能、更精准。
产业载体服务。服务企业“找产业载体”需求,解决外地企业落户、存量企业扩张的找房问题,线下推出“载体对接会”服务品牌,线上升级“载体资源网”,盘活园区优质国资载体及民营载体,提供更为便利的公益性用房供需对接服务。同时为企业多、密度大、需求旺的重点载体设置企业服务联络站,叠加赋能企业服务能力,引导载体高质量发展。
专业机构服务。服务企业“找机构服务”需求,集聚十大类优质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线下推出“创业百宝箱”服务品牌,发动社会机构为创新创业提供专题培训,线上运营“园易检”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和“企业服务超市”,搭建机构与企业的公益性服务供需对接线上交流平台,运用高端专业服务机构资源支撑创新集群发展。
通过以上八个维度,形成全覆盖、全过程、全功能、平台化、智能化、个性化的企业服务矩阵,从而为企业构建良好创新发展生态圈。
(作者为苏州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