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合唱教学的现状及优化对策

2024-11-26 00:00:00宋建丽
教育界·A 2024年29期

【摘要】音乐教学对丰富学生审美体验、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合唱教学的现状及优化对策,旨在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为教师的实际合唱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作者简介:宋建丽(1990—),女,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五里铺小学。

合唱教学是一种具有趣味性的音乐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合唱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表现能力,促进学生的艺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学生的音乐发展。因此,深入探究有效的小学合唱教学优化对策具有较高价值。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合唱教学的现状

(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生存在鲜明的年龄特征,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极大的兴趣。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还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音乐学习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音乐特长和艺术特点等。因此,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探究有效的合唱教学方法。然而,从目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没有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探究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导致合唱教学的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的音乐发展。这一现状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部分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小学生在合唱学习中缺乏自主意识,且自制力较差。因此,这些教师习惯在合唱教学中直接教授学习合唱的方法,没有为学生设计参与合唱活动的具体环节,从而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合唱活动的兴趣。第二,部分教师将合唱教学局限在音乐课堂上,忽视学生课后的音乐学习需求,没有组建音乐合唱社团,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在课后参与合唱活动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音乐可持续发展;第三,部分教师创新意识不足,合唱教学方法缺乏创意与吸引力,从而导致合唱教学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育人价值。

(二)忽视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内容枯燥

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对合唱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音乐教材的依赖程度过高,教学内容枯燥,不利于学生的合唱发展。具体而言,部分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忽视前期的备课工作,备课不充分,未能充分挖掘合唱教学资源。部分教师能够意识到挖掘音乐合唱教学资源的重要性,也尝试在备课环节中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整合合唱教学的资源。然而,由于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或者缺乏信息技术教学的意识,无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合唱教学资源。此外,部分教师对音乐合唱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投入合唱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缺乏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的意识,从而难以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成效,不利于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改革和发展[1]。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合唱教学的优化对策

(一)重视合唱教学,组建音乐社团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明确音乐课程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重视音乐合唱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组建音乐合唱社团,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动学生个性化成长。第一,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是否具有音乐特长,或者渴望形成音乐特长,通过社团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发展创造机会;第二,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育指导责任,在社团中承担一定任务,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让他们掌握完善的合唱技巧[2]。

例如,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分彰显音乐合唱教学的特色,教师可以组建音乐合唱社团,鼓励有音乐特长或者喜欢音乐的学生报名参加社团,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教师应承担社团组织、辅导、教学、指挥等任务,助力学生开展音乐合唱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与学生一起设计合唱社团的日常活动任务,具体如下:第一,练习科学的发声方法,规范训练步骤;第二,开展日常发声训练和演唱训练;第三,练习教材上的歌曲,如《西风的话》《春晓》《知更鸟的歌》等;第四,训练合唱的姿态,学习正确的演唱姿势与歌唱状态。这些任务旨在锻炼学生的歌唱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并充分发挥合唱教学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此外,教师还应承担宣传任务,积极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合唱社团,征集全校师生的意见,持续优化组织形式和活动设计,吸引热爱音乐或者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参加合唱活动,充分发挥合唱社团的引领作用,促进学生的音乐发展。

(二)指导合唱技巧,锻炼合唱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合唱技巧,锻炼学生的合唱能力。第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情和教材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合唱水平歌曲以及合唱歌曲所需的技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合唱教学的目标,从而为后续的教学指导打下基础;第二,教师要从歌词入手指导学生领悟歌曲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以正确的情感完成歌曲合唱,营造合唱氛围;第三,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专业的音乐知识,促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学习中完善音乐知识结构;第四,小学生善于模仿学习,教师应从小学生这一特点出发,借助模仿教学,锻炼学生的合唱能力[3]。

以《多年以前》的合唱教学为例。教师分析本课内容,为学生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第一,学会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在合唱中感受歌曲的情感,以及其中蕴含的环保意识;第二,在合唱中探寻歌曲的旋律,总结歌曲的旋律特点;第三,掌握合唱技巧,在合唱中获得丰富的学习和情感体验,领悟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道理。基于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如下指导。

第一,指导学生理解歌词。为了确保学生以正确的情感合唱歌曲,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歌词,尝试理解歌词的含义,从而从歌词中把握演唱情感。在教师的科学指引下,学生认真阅读歌词,并从中提炼关键信息:小鸟曾经失去家园。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讲故事的风格演唱歌曲,从而表现歌曲的情感。

第二,讲解专业的音乐知识,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多年以前》这首歌涉及四分休止符“0”,需要学生在合唱中特别注意。为此,教师为学生讲解这一专业知识,并通过设计“跳格子”的游戏,将专业的音乐知识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中,使学生从中了解到在演唱过程中遇到四分休止符“0”时要停顿一拍,从而更好地掌握演唱技巧。

第三,模仿与聆听训练。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合唱技巧时,教师应基于学生的模仿能力,组织模仿演唱活动,通过指导学生模仿他人的演唱声音、神态、肢体动作等,学会演唱双声部的旋律和歌词。此外,音乐是聆听的艺术,学生在聆听中相互配合,使合唱的音量、音色、音程与和弦和谐一致,从而提升合唱的效果。

(三)丰富教学模式,组织合唱活动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合唱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汲取丰富的音乐知识。第一,教师要更新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开展合唱教学的同时,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掌握音乐知识,从而激发其合唱热情;第二,教师要拓展教学阵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彰显音乐合唱的魅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4]。

以《银色的桦树林》的合唱教学为例。为了引导学生使用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激发他们对打击乐器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如下合唱活动。

活动1:了解歌曲相关知识,激发合唱热情。在正式开始合唱之前,教师对歌曲《银色的桦树林》进行改编,加入低声部旋律。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了解歌曲《银色的桦树林》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汲取音乐的知识和精神力量,探究歌曲的内涵。

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自由选择伙伴,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从各种渠道了解歌曲《银色的桦树林》的相关信息。然后,学生根据这些资料和信息进行总结:《银色的桦树林》是一首加拿大民歌,歌曲采取d小调、二四拍的形式,通过重复乐句和增加尾声的方式表现异国风情。由此,学生在合作探索中激发合唱热情,主动探究视唱歌谱的方式,积极学习两个声部的旋律。这能够为后续的合唱活动打下基础,还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加入乐器进行伴奏与合作,进而提升合唱教学效果。

活动2:面向社会公众合唱歌曲。在完成活动1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小组面向社会公众合唱歌曲《银色的桦树林》,向社会公众展示合唱风采,传递歌曲的思想情感。

在开展活动2的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存在怯场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合唱气氛与合唱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合唱,和学生一起演唱《银色的桦树林》,并邀请其他音乐教师一起为学生的合唱伴奏,或者根据节奏拍手伴奏,以此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充满自信、放声歌唱,合唱效果良好,向社会公众充分展现了祖国花朵的精神面貌。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成效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合唱教学的资源,丰富合唱教学的内容,实现课外拓展教学。

以《小黄鹂鸟》的合唱教学为例。在开展合唱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整理资料,从而了解《小黄鹂鸟》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涉及民族乐器马头琴等。为了激发学生的合唱热情,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下载马头琴的照片、内蒙古的服饰等,并制作图文结合的微课视频,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

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整理资料,聆听各种音频,欣赏演唱视频,等等。这样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性特点,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充分感知音乐的魅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合唱学习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线上教育平台共享学习资源,并通过音乐合唱资源库,向学生分享丰富的合唱视频资源,包括其他学校《小黄鹂鸟》的学生合唱视频、《小黄鹂鸟》的古筝演唱视频等。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演唱视频,并让他们互相分享学习感受,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汲取合唱知识,完善合唱技巧[5]。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需要教师进行调整和优化。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合唱教学,借助社团的力量,推动学生的合唱进步;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助力学生掌握合唱技巧;应丰富教学模式,组织合唱实践活动,展示学生的风采;还应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合唱教学的资源,通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全面提升合唱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缪高娟.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家长,2023(32):136-138.

[2]邱海燕.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提升途径探索[J].文科爱好者,2023(5):158-160.

[3]邱诗轩.让音乐拨动孩子的心弦:浅谈小学音乐童声合唱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9):104-106.

[4]凌薇.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家长,2023(26):133-135.

[5]李文斌.试论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7):5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