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学习的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

2024-11-26 00:00:00陈志艺
教育界·A 2024年29期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应基于单元视域设计跨学科作业,整合单元中的学习材料,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作业主题,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设计喜闻乐见的语文作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文章以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探讨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学习;跨学科作业;作业设计

作者简介:陈志艺(1982—),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跨学科学习”的教学理念,旨在引导学生拓宽语文学习视野,增加多方面的学习机会,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跨学科作业具有综合性,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具有知识整合性,让学生跨越学科界限,融合各学科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关联与逻辑。作为跨学科学习中的重要一环,跨学科作业将传统的“知识本位”转变成“素养本位”,引导学生融合多种学科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1]。

一、分析作业背景,确立作业目标

跨学科作业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研读单元学习内容,分析作业背景,从而确立作业目标,进而有效设计跨学科作业。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聚焦于“祖国河山”,旨在让学生通过深入阅读,领略祖国各地的壮丽景色,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该单元是对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乡”主题的延伸。此前,学生学过《登鹳雀楼》《黄山奇石》《葡萄沟》等诗篇和美文,初步认识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和秀美山川。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有的描写山水美景;有的表现海疆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有的描绘南国美丽风光;有的展现北国四季的迷人景色。通过学习这些诗篇和美文,学生的自豪感与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业采用跨学科形式进行整体设计,适当融合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要素。教师可根据该单元的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以“旅游”为主题的作业,激发学生作业兴趣。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如下单元作业目标。

1.在地图上寻找课文中提及的祖国河山。

2.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读准字音,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借助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围绕关键语句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4.参与“旅游小达人”评选活动,展示自己在本单元的学习成果,如绘画、书法、作文等,并发布到班级公众号,让全班同学共同感受祖国的富饶与美丽,激发民族自豪感。

跨学科作业不仅能够评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能够全面考量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深入分析单元学习内容和作业背景,让跨学科作业设计紧扣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任务,设计作业内容

情境任务能够将学生置于真实情境中,让学生利用跨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任务,设计适合学生的作业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2]。根据学生的爱好,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境: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班级将开展“旅游小达人”评选活动,要求每名同学介绍自己最喜爱的美景,为当地的旅游做推广宣传。基于此,教师设计如下单元作业内容。

【作业一:探索祖国的壮美山河】

1.标景点,读词语

在地图上标注以下景点,并进行词语认读:鹳雀楼、庐山、黄山、日月潭、葡萄沟、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白帝城、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小兴安岭、拉萨、壶口瀑布、云南石林、扎兰屯、香港。

2.做游戏,猜地点

(1)险山、急流、楚江。( )

(2)绿色的海洋、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 )

(3)金色的沙滩、美丽的小城、整洁的街道。( )

(4)五光十色的海水,成群结队的鱼,鸟的天下。( )

3.“祖国风光”拓展交流会:品诗句,连一连

①九寨归来不进沟,九寨归来不看水三叠泉瀑布

②庐山最美在山南,山南最美数三叠九寨沟

③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西湖

④名泉七十二,趵突天下无洞庭湖、岳阳楼

⑤西湖景致六座桥,一枝杨柳一枝桃趵突泉

作业一旨在引导学生回顾主题课内外内容,带领学生游历课文的特色景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其中,开展“祖国风光”拓展交流会能够让学生领会祖国的美好风光,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业二:感受诗词里的山河美景】

1.诗词里的音律美。先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画“√”,然后用“/”标注合适的停顿,并读一读。

天门中断楚(chǔ shǔ)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měng méng)雨亦奇。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yíng yín)盘里一青螺。

朝(zhāo chāo)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诗词里的画面美。请结合课文插图,边读古诗边想象,把你印象最深的画面用彩笔画出来。

作业二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音律之美与画面之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作业三:领悟海岛上的美丽富饶】

1.搭建图式支架,初步理解关键语句

(1)《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五自然段围绕一句话展开,请你读一读,找一找,并列出提纲。

(2)阅读下面片段,提取关键语句,绘制思维导图。

西双版纳是花果的海洋。这里的花有红的、紫的、白的、黄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不但有芍药、美人蕉、紫罗兰,还有许多奇花异草。这儿果子也很多,香蕉、菠萝、荔枝、果实累累,挂满树梢。肥硕的木瓜,簇拥在一起,还有一种芒果,长得又肥又大,一个就有一斤重,果肉有五寸厚,而核只有拇指那么大。

2.我是西沙代言人

(1)利用表格梳理课文主要信息如表1。

(2)通过查阅书籍或借助网络,补充相关景物信息,丰富介绍内容。

(3)担任“代言人”,介绍一处喜欢的景物。

作业三旨在助力学生搭建把握文本内容的重要支架,初步掌握确定关键语句的方法。通过争当代言人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作业四:寻找小城里的美景】

1.仿照《海滨小城》第四自然段,尝试“说美景”。先用一句话“概括美”,再选取景物“丰富美”。

2.推荐小城景点

(1)画路线。小组合作,制作小城参观路线导

引图。

(2)理信息。提取课文关键语句,整理文字信息。

(3)讲一讲。担任导游,邀请“游客”到小城来游玩,配合照片进行解说,并把讲解过程拍成短视频。

作业四旨在优化学生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根据关键语句进行表达,并逐渐掌握写作方法。

【作业五:介绍小兴安岭的四季风光】

1.请你为小兴安岭设计一张明信片,向大家介绍小兴安岭的四季风光。

2.创作短视频,根据明信片内容进行解说。

作业五旨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有关联、有深度的学习。

【作业六:记录校园、家乡的美景】

1.我们的校园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请你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校园中的美景,并与同学互相分享、交流。

2.请你通过习作,向大家介绍家乡的美景,并在习作完成后朗读作文,与同学分享、交流,优化习作成果。

通过学习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并能够学会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实现读写结合。

三、评价作业成果,发挥作业功能

跨学科作业设计注重考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整体表现。教师应确定评价标准、扩大评价范围,进而充分发挥跨学科作业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生完成跨学科作业后,教师应与学生针对作业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

为了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评价量表。比如,在评价“我是西沙代言人”和“我眼中的海滨小城”的视频成果时,教师可以出示以下评价量表(如表2、表3所示)。

评价量表能够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评价量表激励学生,如将视频得赞最多的前三名学生评为“旅游小达人”[3]。如此,能够提升教学成效,彰显跨学科作业的育人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跨学科作业能够以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激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挖掘跨学科作业中的有利因素,设计基于单元学习的跨学科作业,推动“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燕.跨学科整合视角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策略分析:以《宇宙生命之谜》为例[J].读写算,2024(2):14-16.

[2]李燕.基于学科实践的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23(36):64-66.

[3]莫春燕.跨学科主题学习周作业设计与实施[J].上海教育,2023(3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