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趋势。以数字化赋能小学音乐跨学科学习,能够进一步推动小学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多学科知识的系统整合,开阔学生视野,带给学生美的体验与感受。文章分析小学音乐跨学科学习现存的问题,提出以数字化赋能小学音乐跨学科学习的策略,以供借鉴。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技术;小学音乐课程;跨学科学习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云端环境的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2GH149)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陶静茹(1988—),女,江苏省涟水县幸福里实验小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更加重视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与感知能力,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即兴表演和音乐创编活动,深化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艺术表现中表达思想和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以数字化赋能小学音乐跨学科学习,能够推进小学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教师应以音乐学科为核心,以美育融合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优化跨学科学习模式,激发学生探究音乐的兴趣与欲望[1]。本文提出以数字化赋能小学音乐跨学科学习的策略,以期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一、小学音乐跨学科学习现存的问题
(一)教师对跨学科学习的认知有待深化
跨学科学习是以某一学科为中心,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融合多学科知识,对中心主题进行加工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2]。当前,部分教师对跨学科学习的认知有待深化,他们未能辩证地认识到跨学科学习与单学科教学之间的区别,未能认识到跨学科学习的作用和重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为单一,跨学科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有待优化
在跨学科学习模式下,教师要将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采用体验化教学、具身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多学科知识富有创意地解决问题。然而,部分教师仍以讲授式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对跨学科学习的教学设计停留于浅层,且忽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真实情境的创设、启发性问题的设计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未能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作用,从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以数字化赋能小学音乐跨学科学习的策略
(一)依托数字化平台,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跨学科学习强调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提倡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跨学科课程的资源整合,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发展辩证思维能力为目标[3]。为此,教师可依托数字化平台,做好跨学科学习的教学准备工作,既要基于教材内容挖掘网络资源,系统整合跨学科知识,又要结合跨学科学习主题明确教学目标,发挥目标导向作用。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爷爷故事多”的教学为例。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将音乐与历史学科结合起来,明确该单元的跨学科学习目标为“用听、唱、动等方式,带领学生感受革命历史主题的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情绪,使学生从中感悟英雄气概”。
同时,为确保教学活动高效开展,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以数字化赋能跨学科学习活动,围绕《映山红》《司马光砸缸》等教材中的曲目系统整合跨学科学习资源,搜集故事片《闪闪的红星》的资源,以及关于司马光砸缸的图片、视频资料等,整合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做好跨学科学习的教学准备工作。
(二)借助数字化手段,创新跨学科教学模式
1.运用多媒体技术,灵活创设生活化情境
跨学科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教师以数字化赋能小学音乐跨学科学习,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跨学科学习模式,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与经验,促使学生沉浸到作品中,感悟音乐内涵,丰富审美体验[4]。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左手与右手”的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在演唱《萤火虫》时能够表达出天真、淳朴的情感,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萤火虫在春天夜晚的草丛中灵动飞舞的场景,创设“在美丽草地上席地而坐,观察萤火虫,听萤火虫唱歌”的教学情境,将音乐教学与生活元素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赋能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沉浸到情境中,放松身心,切身体悟,自由表达,感受音乐的美好,丰富音乐审美体验,从而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2.巧用希沃电子白板,巧妙设计启发性问题
以数字化赋能小学音乐跨学科学习,教师可依据小学生思维发散、活泼好动等特点,巧用希沃电子白板,设计启发性问题,并融入游戏元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层层递进的问题中了解音乐基础知识、聚精会神地聆听音乐、深刻感悟作品情感,进而使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四季放歌”的教学为例。为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跨学科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电子白板的云课件功能播放《晓风之舞》的旋律,引导学生思考“这首乐曲描绘了什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等问题,促使学生仔细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
接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看图连线、节奏练习等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深度学习,让学生在看图连线游戏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给音乐创作带来了无限灵感;在节奏练习游戏中掌握旋律的强弱变化特点;在听音、听唱、模唱中提升演唱能力。
3.活用电子合成器,合理布置挑战性任务
跨学科学习重视“做中学”“用中学”,强调实践性学习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新的经验,进而提升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为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深入理解音乐情感,提高学生创编音乐作品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可活用电子合成器辅助教学,发挥电子合成器的独特优势,并围绕教学目标合理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在技术赋能中加深学生对音乐演唱形式的理解,让小学音乐课堂充满活力[5]。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采山谣”的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了解民歌的表现形式,发展创意实践能力,教师可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库乐队软件播放《八月桂花遍地开》的二胡独奏曲,带给学生良好的听觉体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二胡的独特魅力。
接着,教师可布置创编音乐的挑战性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库乐队软件中自带的支持半自动演奏的虚拟智能乐器创编乐曲。其间,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灵活调整轨道设置、主效果、插件与均衡器等元素,探究并感受不同的体裁、节奏、旋律、演唱情感等给乐曲带来的不同变化,推动学生在引导式、探究式、互动式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增强听辨与模仿能力。
4.巧用社交媒体软件,展示学生的合唱作品
跨学科学习能够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学科核心概念,引导学生从跨学科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师以数字化赋能小学音乐跨学科学习,可鼓励学生将自主创编的音乐作品上传至社交平台,以此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创编作品的能动性,拓展延伸小学音乐课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诗韵悠悠”的教学为例。为促使学生深入感悟音乐作品中传递的情感,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搜集该单元涉及的古诗词,如《小儿垂钓》《游子吟》《长歌行》《静夜思》等,促使学生沉浸到古诗词的优美意境中,深度感悟音乐内涵。
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合唱的方式演绎《读唐诗》和《小儿垂钓》这两首乐曲,并将其拍摄记录下来,上传至社交平台,发动家长对其展开评价,以发挥家校合作的效能,营造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三)围绕数字化技术,开展跨学科学习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既能发挥以评促教效能,指导教师动态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能力,又能发挥以评促学效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取长补短,实现自我提升。教师以数字化赋能小学音乐跨学科学习,要重视发挥评价的作用,合理设置评价指标,发挥线下传统评价优势,统筹把握学生的学情,同时发挥线上智能评价优势,提高评价结果的针对性与客观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第一,教师要合理设置评价指标,如跨学科知识是否合理、教学节奏是否恰当、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是否有所发展等。
第二,教师既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提问、交流、记录等方式,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体验和学习困难,又要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分析学生听辨能力、演唱能力、演奏能力和创编能力等的发展情况,客观把握学生学情,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结语
以数字化赋能小学音乐跨学科学习,能够推动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堂的深度融合,营造良好的教与学氛围,激发学生探究音乐的兴趣,真正实现寓学于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借助希沃电子白板、电子合成器、社交媒体软件等数字化手段和渠道,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设置启发性问题、布置挑战性任务、展示学生创编作品等途径,创新基于跨学科学习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开展跨学科学习评价,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作用,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推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瑜.多学科融合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探索与创新[J].教育界,2024(10):2-4.
[2]何艳,张冬雨.数字化赋能小学音乐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究[J].天津教育,2024(10):60-61.
[3]黄海英.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4(6):60-62.
[4]周苗苗.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4(2):122-124.
[5]黄馨慧.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3(36):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