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交互式H5技术凭借独特优势为创新融合新闻报道、拓展用户新闻参与方式提供技术支撑,对于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视化、互动性以及解读性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第32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一等奖H5作品《2021,送你一张船票》进行分析,总结H5产品拓展新闻用户参与方式的创新路径,以期为同类型融合新闻报道的策划与传播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融合新闻;交互式H5技术;中国新闻奖
“融合新闻”,广义上是指由于数字技术发展,媒介之间彼此的界限逐步消解,新闻传播业务走向融合的状态;狭义上指的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产生的一类新闻报道方式。[1]H5是HTML5的简称,作为融媒体新闻的重要呈现形式之一,H5技术通过多种媒介元素融合不同的新闻形态,不仅提升了新闻结构的有序性,也增强了用户的沉浸式体验。H5技术依托下的新闻创作会合理利用文字、音乐、动画、视频等不同元素,有所侧重与补充,从而使用户在提取信息的同时,减少认知误差,并获得多方面的沉浸式体验。[2]
H5 技术呈现其自身特点,一是多媒体性。H5页面能够嵌入视频、图像、音频、漫画等多媒体信息,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内容,提升页面的吸引力和可读性,丰富内容的表现形式和组织结构,为用户带来多元化的感官体验。二是沉浸性。借助于Canvas和WebGL等技术,H5可以创建复杂的动画和3D效果,提供更生动的背景和细节。通过互动元素和动态视觉效果的设计,H5技术让用户在浏览网页时仿佛置身于新闻事件现场。三是交互性。H5技术具有强大的兼容性,任何移动端的用户都能利用传感设备,通过简单的触控操作如点击、长按和缩放,直接与新闻内容进行互动,这种参与方式让用户访问新闻页面的门槛降低,主动参与到信息内容的交互式传播中。
融合新闻报道样态不断更新扩容,H5互动技术越发被广泛地应用在新闻传播领域,特别是在一些重要节日报道和大事记中,主流媒体的H5新闻作品备受瞩目。[3]《2021,送你一张船票》是由新华社创作的融合报道作品,报道以嘉兴南湖红船为线索,长卷式呈现建党百年来的关键节点和重要瞬间,用户通过答题互动的方式深入了解党史及建党百年来的伟大成就。该H5作品一经发布,迅速被全网转载置顶,浏览量突破4亿次,不仅成为H5在技术应用与创新实践方面的典型案例,还对主流媒体如何做好融媒体报道提供了借鉴。
一、深耕内容:技术赋能紧贴时代主题
新媒体时代依然是“内容为王”的时代,内容依然是决定新闻作品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制作者首先应该明白新闻内容先于新闻表现形式,注重H5技术与新闻内容的有效融合,防止形式喧宾夺主。[4]一篇能够吸引受众的 H5 新闻作品应符合时代主旋律,抓取社会时政热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范围内开启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新华社作为主流媒体,敏锐地把握了这一热度,推出了融合报道作品——《2021,送你一张船票》,让党史事件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该作品以手绘动图的形式引入,观众通过填写自己的出生年份,与后续的历史事件产生交集,例如“1997年,香港回归。这特别的一年,你×岁了”,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报道的故事感,还加深了观众对于个人经历与国家历史之间紧密联系的感知。为了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入性,创作团队不仅深入挖掘了大量文献材料,还实地考察了多个重要历史遗址,如南湖革命纪念馆和中共一大会址,以真实还原历史场景,深入挖掘“红船精神”的内涵。团队设计出金线勾勒的国潮插画来呈现红军长征、全民族抗战等关键历史节点,不仅有历史厚重感,也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通过丰富的多媒体元素,受众可以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相关细节,有利于增强新闻内容的可读性和提高可信度。[5]该作品结合动图、音频、游戏、史实资料等多元方式架构内容,为观众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是极具可读性、观赏性、参与性的报道。
重大主题报道的题材较为严肃,对于宣传报道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对涉及的大量数据、史实资料进行深入分析,还要在信息整合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开发,以此增加新闻的逻辑性和可读性。H5技术能够创建交互式时间线,标记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让受众通过滑动页面等操作更直观地了解事件的脉络。同时,利用大量互动设计引导受众不断地参与新闻互动,在互动中主动获取新闻信息。在融媒体时代,创新成为了重大主题报道的关键,特别是在叙事角度、表现形式方面要能够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H5新闻通过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打破信息传播的界限,更贴近年轻受众的观看习惯,有助于主流媒体持续发挥其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
二、动画式叙事:勾勒百年征程长卷
数字技术发展为新闻行业带来了变革,以H5新闻为代表的融合新闻打破了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通过引入交互式元素,进一步拓展新闻叙事的边界。《2021,送你一张船票》采用了一种“旁观者”的叙事视角,即外聚焦叙事。具体而言,它既关注事件的发生顺序,也关注事件发生的地理背景,呈现出时间与空间相互交织的叙事框架。随着时间的推进,故事中的地理空间随之变化,这些空间的变动反过来引发叙事视角的转换,呈现出更为广阔和全面的叙事视角。这种叙事手法结合时间和空间元素,使得整个新闻故事不仅在时间线上展开,而且在空间变化中进一步丰富了叙事的深度和广度,展示了一个立体化、动态化的故事。
相对于其他认同方式,情感认同的心理基础是共情。共情往往能够增强文本/故事的感召力与可信度,从而有助于促使中国故事及其深层的中国形象传播。[6]《2021,送你一张船票》开篇通过黑灰色调的动画展现了中国近代遭受内乱和外侵、民众饱受压迫的悲惨场景。伴随着悲壮的背景音乐,这段动画给受众带来了心理冲击。在这样的氛围中,“一个先进组织的诞生”的画卷逐步展开,使观众在回顾艰难岁月时,也能深切体会到那一时期革命英雄的艰苦奋斗。片头动画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为结尾,并渐显嘉兴红船的船头,仿佛是邀请观众登船航行,越过百年风浪,继续追随党的先驱们的光辉足迹。这短短一分钟的片头不仅增添了整部作品的历史厚重感,也深化了全片的主题内涵。通过这种表现手法,既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提升其观看兴趣,也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强了传播效果。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新闻以语言文本为主的叙事内容,因其线性、平面和单一等特性,已不能满足受众逐步提升的审美和新闻表现形式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在制作融合新闻时,仅依靠传统的新闻叙事框架已不足以应对,必须借助更贴合融合新闻特质的技术模型。叙事话语就是在新闻报道中呈现出来的话语表达。[7]H5新闻的叙事话语涵盖了报道中使用的多种表达形式,例如文本、动画和视频。这种多元的叙事方式旨在满足受众广泛的阅读偏好,同时也提供了叙事的创新。H5新闻通过以简单易懂的形式展现复杂的信息、数据或事件,使得新闻事件更具有吸引力和易读性,还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新颖的表现形式和创意空间,有效提升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三、沉浸式互动:增强用户体验
利用数字技术观看H5新闻时,用户可以进行点击、拖动、上传和生成等互动式操作,这些用户操作成为构建新闻文本的一环。与传统新闻报道相比,H5 新闻从原来的文图符号表征到情绪律动、环境表意,从单一感官触发到整体知觉唤醒,报道呈现出以内容转向等为表征的具身体验转向特征,尤其强调受众在此过程融入叙事框架之中。[8]H5新闻的出现,使得新闻叙事不再是文字和图片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图表、视频、动画等丰富的多媒体元素,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这种互动性不仅加深了用户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也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2021,送你一张船票》通过丰富的交互体验设计,实现了媒体策划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同步性,将观众从传统的新闻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这些用户体验包括站立于天安门城楼前,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以及在星辰大海的背景下点击“发射”按钮,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的过程。此外,用户在完成“行船”体验之后,可以自定义背景并生成一张附有个人头像和ID的分享卡片。该设计不仅使得用户仿佛亲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还有效地推动了内容在社交平台的分享和传播,扩展了新闻作品的影响面和覆盖范围。作品还添加了游戏闯关模式,不仅形式新颖,而且能够提升记忆效果,五个闯关问题都是与党史重要时间点相关的填空题,每当动画推进到某一重要历史事件时,相应题目就会及时出现在屏幕上。而每答对一个问题,受众便能在视频末尾的虚拟船票上获得一个五角星的印章。用户在进行趣味互动的同时,也提高了对国家重大事件的了解程度和认同感。
用户思维是重要的互联网思维,注重互动性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H5技术的引入让实现互动性成为可能。H5 技术提供了声音交互、书写交互、双指缩放交互、AR 全景交互等多种交互方式,用户可以通过点击、长按、拖动等操作参与互动,获得相应的视听体验。[9]用户从传统的被动信息接收者转变为能够主动参与和个性化构建新闻叙事的创作者。这种模式不仅允许用户根据自身经历定制独特的新闻界面,而且通过持续的互动与点击,实现了新闻价值和理念的深度传递。在新闻报道中,H5技术通过提供丰富的互动元素和多媒体内容加深了用户的沉浸式体验,不仅提高了公众对重大事件的关注程度,还有效增强了主流媒体在引导公众舆论方面的能力,增强了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四、运营加推广:多方位提升传播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主流媒体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在当前融媒体环境中,H5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融合不同的新闻资源,为用户呈现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新闻体验。相较于传统新闻仅依赖文字和图像进行信息传递,H5能够在同一界面内融合视频、音频、动态图形等多种媒体形式。此外,它还能整合用户生成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表达自己观点和反馈的平台,从而让用户的声音在新闻报道中得到展现。
社交媒体平台不仅是传播信息的平台,也是促进用户互动和讨论的平台,用户可以轻松地将感兴趣的新闻推荐给朋友和家人,从而增加了新闻的可见性和影响力。以《2021,送你一张船票》为例,在H5发布前,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中关于红船的表述,制作精品海报为产品预热。[10]报道发布后,推出长图版、视频版及文字“融媒故事”版等多种形式,通过海报、互动H5、手绘长图、微博互动话题、专版文章、“百年红色之旅”抽奖等多形态同步上线。项目团队还综合运用了AR新闻、文字报道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并策划线下活动和文创产品,从多个维度扩大新闻产品的影响力。这种多维度、跨平台的推广策略不仅延长了新闻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创造了持续的互联网传播效应,使得作品在不同时间段均能够引发新的关注高峰。新华社也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新华社客户端和新华网等新媒体平台的互动特性,有效促进了受众的广泛参与和双向沟通。通过激励用户参与和互动,H5技术不仅加深了用户对新闻事件的理解,而且丰富了报道的内容和视角,增强了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机构应将社交媒体视为研究平台,并在创建H5新闻报道时,不仅要注重报道的动态性和可视化,还需促进用户间的社交联系,鼓励他们参与到新闻的生产、传播及运营过程中来。H5新闻的社交媒体分享机制简单易懂,促进了新闻内容在社交平台的广泛传播。用户仅需点击分享按钮,便能将感兴趣的新闻迅速分享至多个社交媒体,既促进了用户内容生产(UGC),又显著增加了新闻的传播效率。在“流量为王”的新媒体时代,得益于H5技术的跨平台兼容性,新闻内容能够在各种终端设备上传播,实现用户积极参与和互动,不仅加深了用户对新闻事件的理解,而且丰富了报道的内容和视角,增强了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最终使重大主题报道实现裂变式传播。
五、破圈与共鸣:小切口引出大主题
在庆祝建党百年的众多报道中,《2021,送你一张船票》脱颖而出,成为一件具有极高新闻价值的现象级作品。中国记协官网显示,该产品全网总浏览量超过5亿次、“转评赞”117万次、H5用户平均停留时长6分39秒、H5“完播率”达到98.34%、8500多万个独立设备生成分享海报。数据的背后,是主创团队的潜心策划。
面对宏大的新闻事件及重大纪念日,融合新闻作品应从小切口引入大主题,将宏大的主题日常化、生活化,增加新闻的生动性和可读性。[11]在策划阶段,《2021,送你一张船票》的主创团队选择用一艘红船的航程串联起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发生的32个重大事件,但因事件时间跨度大、相关资料密集,内容与节奏不好把控。在无数次“头脑风暴”后坚定选择了以百年党史为内容主线,以教育、互动、竞赛为产品逻辑,结果证明,非常成功。[12]此外,主创团队在选取“切口”时反复斟酌、煞费苦心。团队经过多次推敲,选取“红船”作为“流动”的载体,以“船票”作为连接受众与融媒体报道的纽带,让受众透过红船触摸党史、感知历史,既有所思、又有所感,与用户一同回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走出黑暗深渊,走向光明、走向复兴的奋斗发展之路,切实体悟百年来我们身边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在进行重大主题报道时,虽然报道的主题方向明确,但涵盖的内容广泛,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对于H5作品的成功至关重要。报道团队需深入挖掘报道主题,对相关资料和背景进行细致研究,采取恰当的角度并利用新技术的独特优势来创新内容,从而提升报道的影响力。
在重大主题报道中,要充分发挥H5优势,构建生动鲜活的场景,需要主创人员多方调配资源,搜集尽可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报道元素。[13]除了注重内容深度外,选择一个合适的报道角度同样关键,以此确保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受众的广泛参与。H5新闻报道应合理使用多种媒介元素,在真实新闻事件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报道视角,让用户更好地进入新闻建构的情境之中,有助于强化新闻作品的亲民性,引发用户共鸣。H5新闻的交互式技术打破了传统新闻的篇幅限制,为事件背景的铺陈和人物细节的展开提供了更大的文本空间。通过这种交互式体验,用户能够对新闻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对其所传达的主题思想、价值观等都能有更深刻的体会。
注释:
[1]方洁.美国融合新闻的内容与形态特征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1,33(05):28-34+46.
[2]屈梦茹.技术赋能:数字时代新闻视听传播的媒介创新应用——以第32届中国新闻奖作品为例[J].北方传媒研究,2023(02):11-15+19.
[3]张凯莉.H5视域下融合新闻报道创新研究——以第32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一等奖作品为例[J].新闻世界,2024(02):81-83.
[4]陈仲仪.融媒体语境下H5新闻的叙事策略研究——以中国新闻奖H5新闻获奖作品为例[J].新闻世界,2024(01):70-73.
[5]李靖.H5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8):59-61.
[6]刘涛,刘倩欣.新文本新语言新生态“讲好中国故事”的数字叙事体系构建[J].新闻与写作,2022(10):54-64.
[7]余德群.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新闻叙事研究——以第27 届至31届获奖作品为例[J].声屏世界,2022(18):59-61.
[8]许燕,刘海贵.具身体验:融合新闻的创新实践和理念更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12):137-143,86.
[9][13]严昕.H5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应用探究[J].视听理论与实践,2023(05):84,86.
[10][12]焦旭锋.融媒互动报道“送你一张船票”用数据解读爆款产品[J].中国记者,2021(08):27.
[11]董馨蕊.内蒙古新闻奖“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叙事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3.
(作者:郭小良,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系主任;张沥文,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