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我管理育人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高等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自我管理育人模式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积极影响,对“一站式”学生自我管理教育模式的优缺点及优化路径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社会责任感和思想品德方面具有潜在优势,但仍然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加强宣导,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导师制度,从党建引领、学习创新、建立关系、组织提升、文化育人五个维度出发,以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关键词:“一站式”学生社区 党的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061.3;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1-194-03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变革和高校教育体制不断完善,“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高校管理的一种创新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全面的服务。在这一模式中,自我管理育人成为关键环节,不仅涉及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提出:“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推进党团组织、管理部门、服务单位等进驻园区开展工作,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将园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1]
通过对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学生自我管理就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监控、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的一个过程,它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2]。目前,大多数高校仍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自我管理的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将通过对高等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自我管理育人模式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积极影响,分析“一站式”学生社区自我管理育人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更深入、更全面地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
二、国内外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现状
学生社区是一种具有党建活动、学生活动、文化育人等多种功能的独立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共同在这里进行学习和交流的场所。在国外,后勤与住宿管理模式对高校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以德国、美国和日本为代表。国外高校的宿舍不是全体师生都住,而是主要采取走读的形式。例如,德国、法国、英国高校仅有7%~30%不等的大学生在学校住宿,其余都是依靠社会租房来解决[3]。在发达国家更为重视对学生自我管理体系的建设,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例如美国的“学生事务”模式,以及英国的“学生生活服务”模式等。这些模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强调了学生的自我参与与管理。
从各地高校的探索和经验来看,当前的学生管理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通过学校和学院来进行学生的管理,因在现实中,学生只是一个被管理的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需要,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二是实行社会经营,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委托第三方企业经营,并由学校监管,这种教学管理方式虽然体制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但缺少德育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职能。三是书院制的管理方式,把学生所在的地方当作学生的主要阵地,与学生的距离更近,本着“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与其他两种方式比较,书院制的管理方式更注重对学生的生存发展,把思想政治、学科等内容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创造出一种学院式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发展。
大学生既是“一站式”社区的主要力量,又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构建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学生社区文化育人模式,通过社区文化引导学生的价值观,规范他们的行为,进而形成团队凝聚力,使他们更加珍惜所在社区的荣誉和利益,从而更好地投身于社区文化的建设之中。
三、“一站式”社区自我管理育人的重要意义
(一)社区自我管理育人模式基本内涵
1.建立自我管理体系。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自我管理体系贯穿社区各个方面,包括学生公寓、食堂、图书馆等。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建立并维护良好的自我管理机制,既包括个体的时间和行为规划,也涉及社区层面的协同合作,培养学生对自身和群体行为的自觉性。
2.构建学生参与协作机制。社区自治组织和志愿者团队构成了学生参与和协作的平台。通过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出了更高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起集体行动的责任感,为其个体和集体的发展提供支持。
3.形成资源共享与互助文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倡导资源共享和互助文化,通过建立共享平台,促进学生在学业和生活方面的资源互助。这种文化有助于构建共同体验和共同奋斗的社区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共同发展的意识。
(二)社区自我管理育人模式在思政教育中的优势
1.塑造社会责任感。从社会角度看,培育自律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自我管理使学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处理好自己的学业、工作、生活和交际,能够更好地融入工作中去,和别人友好相处,得到别人的认同与信赖。因此,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5]。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参与社区自治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社区发展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仅停留在日常生活的细节,更延伸到对社会、国家的责任,为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基础。
2.提升思想品德。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一场全方位、深入的教育与教学的变革之中,其根本目标就是要扭转当前的教育弊端,为培育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创造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始终是高等学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要根据这种新形势与新的需求,积极地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6]。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构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价值观。在互助和共享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形成积极的思想品德,为其个体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增强团队协作能力。自我管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在遇到问题时,能积极、自主地去解决,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使大学生可以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去开发、去发展,让自己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强化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不仅是适应时代变化的需求,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社区自治机构、志愿者队伍等,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共同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解决矛盾,从而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一站式”社区自我管理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校“一站式”社区建设,既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良好平台。然而,当前“一站式”社区在进行自我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存在“部门分割”现象,限制了资源的交流和共享。由于各个部门之间协调不充分,未形成有效的合力,使社区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二是学生社区自治机制不健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学生自治组织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组织没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对于具体事务管理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三是“重管理、轻服务”的传统管理观念制约了学生社区服务功能的发挥。在学生社区工作中,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管理,而忽略了满足服务学生的需要。
四是“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现实意义。部分高校中,在学校、家长、社会的多方参与下,学生社区活动开展较多,但大多是以讲座、研讨等形式为主。没有发挥出学生在社区活动中主体地位和作用,导致大学生在参与社区活动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一站式”社区自我管理育人模式的优化
(一)党建引领,加强政治建设
充分发挥功能型党支部的作用,使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打破师生之间的界限,汇聚多方资源,选聘优秀党员担任联络人,创新开设专题思政教育课程。设置党员先锋岗和责任区,为党员宿舍挂牌,学生党员投身参与社区治理,使志愿服务学生的载体多样,充分发挥党员在学生社区的“头鹰效应”。将社区工作的工时纳入学生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学生干部教育培养考察的重要内容。
(二)学习创新,提高思想认识
高校应加强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导,可以通过设计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如社区讲坛、主题读书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引入导师制度,将社区管理人员视为学生的导师,不仅在管理层面进行指导,更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给予引导。导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引导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完善学院与学生社区学业发展支持体系,分类构建引导型、发展型、促进型学业支持体系,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就业、心理和生活等方面的了解,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注重发挥学生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摆脱学业迷茫,助力自我全面发展、全面提升,调动学生骨干在思想引领、学业发展、朋辈帮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建立关系,培养合作能力
1.构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由于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在地域文化、家庭背景、政治参与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在高校的目的和计划上也表现出了显著的区别:一部分学生以学到专业知识和技术为目的,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所以在学校里,他们几乎都沉浸在了学业之中,很少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对校园和社会的发展也不太关心。而另一些同学很注重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运动和社会实践,同时也对学校、社会上的各种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这种差异化的存在,给学生管理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强行实施从上到下的制度与规范,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可能起到反作用效果。所以,通过组织对情感的培育与开发,以及以学生群体为主体的学生管理活动,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律作用。
2.构建互助友爱的生生关系。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生自主管理主要有两种方式:学生自主管理和学生社团自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等院校注重内部的劳动关系,以学生为中心来实现管理目标。学生社团自治的自律,既能推动学生个人的健康发展,又能推动校园治安的稳定。
(四)组织提升,完善组织体系
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模式,筑牢安全底线,依托学生会,设置“社区—宿舍—楼层—寝室”四级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在宿舍开展了大量的走访、谈心、文化建设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推进辅导员、班主任、领导干部、思想政治课老师、后勤服务人员等队伍进驻学生社区。坚持“一线规则”,做到和社区学生的常态化联系交流,为社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学生在优质的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五)文化育人,开展文化浸润
以校园文化为底色,加强社区文化育人,将校园文化作为新生“开学第一课”,传承校园文化底蕴。要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精神,建立沉浸式的文化环境,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内生动力得以充分发挥。营造浸润式文化,开展“寝室文化节”“宿舍劳动月”,评选“标兵寝室”“优秀寝室”,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并与学校“一院一品”的创建工作有机地融合,形成育人新模式。
六、结论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自我管理育人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渗透到学生生活的过程中,从党建引领、学习创新、建立关系、组织提升、文化育人五个维度出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导、丰富思政内容、强化导师制度等措施都是必要的。通过对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自我管理育人模式不断优化,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4)
[2] 黄培雯.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下本科护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研究[D].延边大学,2019.
[3] 王静远,尧雨晴.“文化+”理念下高校学生社区文化自我管理教育模式的构建——以广东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21):27-28.
[4] 段捷.“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创新路径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7(02):127-130.
[5] 谢更兴.新时期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体制探析[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01):134-139.
[6] 张亦佳.高校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05):136-141.
(责编:若佳)
[基金项目:2021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高校“党史育人”常态化长效化建设研究(L21CSZ006);沈阳理工大学2023年学生工作研究课题——“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探析。]
[作者简介:李悦鹏(1994—),男,辽宁沈阳人,沈阳理工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