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小平的一生中,同中国铁路的交集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本文以党史文献为依据,对邓小平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及1975年全面整顿和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与中国铁路的交集进行梳理,以缅怀这位世纪伟人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的不朽功勋。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将其侵占的中国铁路作为扩大其侵华战争的重要工具和依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对敌斗争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破袭铁路。
1938年2月7日,刚担任八路军129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邓小平和师长刘伯承等人就破袭铁路事宜复电朱德、彭德怀、任弼时:为策应津浦东线及平汉路东的我军,已令771团及骑营全部,出袭平汉线,重点在内邱地段。他们4日已达平汉路,771团连日破坏交通,骑营今已突到巨鹿、隆平间。已令骑营经宁津出来,破坏沧石路。769团及772团主力均回昔阳东北集中,准备配合徐海东、黄克诚之一团,出袭正太路。
2月8日,邓小平和刘伯承等人发布129师役字第一号命令:“拟以本师主力协同344旅的张团采取迅雷的手段,首先同时袭击、消灭井陉通平定路上之敌和破坏其铁路、公路。”
3月2日,邓小平和刘伯承等人致电朱德、彭德怀:我独立团、骑营、游击队及第五路游击军一部2月22日以来连日在石家庄一带破路、袭敌,已占领晋县(今晋州市)、宁晋县,两县均已成立临时抗日政府。
7月21日,邓小平和徐向前等人致电朱德、彭德怀、刘伯承报告冀南战况:我一团17日夜破路Ru+8RX5IHPibfByKcjuZZA==袭敌,烧花家莹附近铁桥一座,拆毁罗桥头、沙河口汽车桥两座。破坏北张家庄、花家莹两处铁路90米,破坏电线约500米,电线完全收回。
8月6日夜至7日晨,八路军129师对平汉路施行总破坏,689团在邢台、沙河间破坏铁路一段,新1团3支队在邯郸、沙河间破坏枕木、挖路基2里。
8月12日夜,八路军129师独立旅“破坏平原地区南北段铁路,挖毁路基约200米,电线亦被我破坏”。
上述资料表明:邓小平和刘伯承领导的八路军129师破袭铁路行动非常频繁而密集。其破袭铁路的效果如何呢?资料给我们提供了这一问题的答案。1938年3月2日,邓小平和刘伯承等人在致朱德、彭德怀的密电中指出:“因连日袭扰破路,敌甚恐慌,强迫民众护路。”8月22日,邓小平和刘伯承等人发布的129师东役字第七号命令指出:“我军每次总的破坏铁路给敌人的威胁很大,敌人亦最感困难。”正因为“给敌人的威胁很大,敌人亦最感困难”,所以该命令紧接着就指出:“现为了更增加敌人的痛苦,本师决定本月27日夜至28日晨对道清、正太、平汉各线施行第六次总的破坏,并袭击和消灭可能消灭之敌。”该命令要求平汉路东西各部队分段破坏,并对各部队的任务作了具体分工。
为了增强破袭铁路的成效,进而使敌人困难最大化,邓小平、刘伯承领导129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破袭技术。1938年11月15日,邓小平和刘伯承等人发布129师役字第十三号命令:为迟滞敌人运输,师决定本月20日夜至21日晨对道清、正太、平汉等线实行第十二次总的破坏铁路与袭击敌人,并相机消灭可能消灭之敌。命令对平汉路东西各部队的行动作出了具体部署,并强调在行动中应注意“运动秘密,动作迅速、彻底,铁轨应搬到距铁路十里路以外埋藏或抛弃深水中”。
破袭铁路之所以持续成为八路军对敌斗争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因为铁路在日军侵华战争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日本侵略者为了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人民抗日武装和摧毁抗日根据地,采取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措施,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网状压缩包围,号称“囚笼政策”。
为打击日军的“囚笼政策”,1940年5月3日,邓小平和刘伯承发布《白晋路北段战役计划》:协同民众连续破毁铁路,搬完铁轨,烧完枕木,炸毁桥梁土洞,打断敌人修通白晋铁路的企图;坚决消灭大队以下由据点出击之敌;夺取与烧毁敌人军用品,救出、争取修路工人。该计划规定了各部破击的具体任务,要求各部队均于5日黄昏20时隐蔽进到破击地段开始动作,争取连日昼夜地不断破击,时间越长越好,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能转移机动地位。5月5日,邓小平和刘伯承率师指挥部西移至榆社以西的周庄,指挥太行、太岳部队发起白晋战役,至5月7日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将敌人经营一年的白晋铁路彻底破坏50多公里,毁大小桥梁50多座,炸毁火车1列,毙伤敌350多人,打击了敌人分割太行、太岳根据地的企图,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取得了破击作战的宝贵经验。
邓小平和刘伯承领导129师大规模长时间集中破袭铁路是在“百团大战”之际。早在1940年7月22日,邓小平和刘伯承等人收到朱德、彭德怀发来的电报:为打击敌之“囚笼政策”,打破敌进犯西安之企图,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决定大举破正太路。确定这次战役的目的是彻底破坏正太路,截断该线交通,同时对其他各重要铁道线,特别是平汉线、同蒲线,亦进行有计划的总破袭。规定晋察冀军区、120师、129师直接参加这个战役的兵力,总共是22至24个步兵团,另有总部炮兵团大部及工兵一部。当天,邓小平和刘伯承致电386旅,下达关于准备进行正太战役的指示:我军决集大军进行正太战役,求彻底毁灭该铁路。本师指定386旅、385旅、新10旅、决1纵各两个团共八个团进行本战役。
8月1日,邓小平和刘伯承致电八路军129师冀南军区副司令员王宏坤,发出破敌铁路的指示,强调破路的重要性在于:铁路是公路之母,据点是铁路、公路之保障,如果不在有青纱帐时分派部队领导千万群众拼命破路,特别是有计划地重点破铁路、公路,就会给冬季活动带来困难。
8月4日,在致八路军129师新编第11旅旅长尹先炳、副旅长秦基伟等人的密电中,邓小平和刘伯承再次强调了破袭铁路的重要性:“敌人的‘囚笼政策’是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逐步推进实现面的占领,有时敌人向铁道两侧延伸的目的是使我集中注意伸出的公路和据点,达到其保护铁路的目的,这是一种很妙巧的拐骗战术。”因此,我们“必须认识敌人统治的基础在铁路,次为主要的公路。我们的破击重点也应放在铁路和主要公路,勿为敌人所拐骗”。鉴于“敌人由点线到面的方针在平汉线已经收到不少的成绩,总结起来敌人是主动的,我们是被动的”,所以该密电命令:“你们应深刻研究这一经验教训,坚决地向着敌占区和铁道交通线,对敌伸入之据点则应以小部坚决地、经常地、真正地接敌活动,对敌延伸之公路,以小部掩护自卫队破袭,特别不准敌人修成由南到北与铁道平行的汽车路,而将基干军队和游击队不断输派,辗转破袭平汉线。这招就可使敌人被动,阻敌向内地延伸,又可开展敌占区工作,解决粮食,特别是路东西的交通问题。”
8月20日,华北八路军破袭正太路战役按预定计划开始,至12月5日结束。战役初期出动兵力30个团,后陆续增加到105个团,史称百团大战。在百团大战进行过程中,为了增强破袭铁路的战果,邓小平和刘伯承命令129师所属各部要善于借助敌人的力量破坏铁路。8月26日,邓小平和刘伯承致电陈赓、陈锡联、谢富治等人:“对敌机除注意防空外,应在沿铁路建筑物之桥梁、隧道、车站附近多作暴露活动的假目标,诱敌机轰炸,帮助破坏,望即切实照办并将结果报师。”为了确保战役目标的实现,邓小平和刘伯承还及时地根据战局和战况的变化严明所属各部战役任务。同日,他们又一次致电陈赓、陈锡联、谢富治等人,总结前一段破路工作的经验教训,并对下一步破路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本战役能否彻底胜利,就看破路是否彻底。兹规定每个团至少破十里至二十里,至少搬回铁轨百条(包括民众运)。破坏要极彻底,不能搬回的铁轨要毁坏或埋掉,以敌人得不到为原则。对桥梁、车站等尤应彻毁。”
百团大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除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缴获各种炮53门、各种枪5900余支和一批军用物资外,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桥梁、隧洞和火车站260多处,摧毁大量敌堡和据点。百团大战打出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相继在晋南、苏皖边、鲁西南等地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全面内战开始时,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以所控制的铁路为例,国民党政府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破袭铁路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重要手段之一。
1947年2月8日,鉴于蒋介石组织重点进攻,准备“鲁南会战”,“调动军队均靠陇海、平汉、徐蚌三铁路”,邓小平和刘伯承等人致电晋冀鲁豫军区各纵队、各军区首长,下达破袭铁路命令:“我党政军民急应乘此守兵极弱时平毁铁路,使其现代装备大军徒步行动(现5军如此),失其接济,尤其回头困难,今后更起战略作用。为此,各区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派干部,带有系统的毁路队,有敌情者附以武装,或控制一段,平毁或机动反复平毁,以其缓急,先使不通车,然后彻底毁路基,毁桥洞,炸水塔,烧枕木,铁轨分散移埋于半日行程以外。要说明毁路与民众利害关系,发扬我区和晋察冀实行的公私两利经验,按时计工,分段负责,特别有功者奖励之,极端怠工者罚之。”这份电令明确指出破袭铁路的重要性在于“起战略作用”,详细规定了破袭铁路的具体方法,特别强调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来保障破袭铁路的成效和目标的实现。
在邓小平和刘伯承等人的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晋冀鲁豫军民破袭铁路战绩斐然。仅1947年4月一个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就控制和破坏安阳以南、黄河桥以北铁路120余公里。从1946年8月至1947年6月底,晋冀鲁豫野战军破坏铁路200余公里。截至1947年12月22日,平汉、陇海破击作战共“破路420公里”。仅1947年12月一个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等部队就“破击确山至明港段铁路20余公里”。
1949年8月1日,中共中央致电华南分局并告华中局、华东局:西南局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刘伯承为第二书记,贺龙为第三书记,管辖云、贵、川、康四省及第二野战军全部、第一野战军一部共60万人。同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西南局在湖南常德正式成立。邓小平主政西南之后,在日理万机之际非常关注西南地区的铁路建设。1950年6月15日,邓小平出席成渝铁路正式开工典礼并致辞:我们今天建设成渝铁路,是在经济与设备困难的条件下开始的。人民对建设的希望是花钱少,事情办得好。我们调出一部分部队参加建筑,也是为着替人民少花一些钱,把铁路建设起来。许多困难问题,必须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逐步地求得解决和克服,并防止官僚主义的倾向发生。修路部队要遵守劳动纪律,要学会掌握修路技术,尊重技术人员的指导,要紧密团结起来进行工作。
邓小平之所以高度重视西南地区的铁路建设,是因为他深谙铁路建设对于整个西南地区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1952年6月14日上午,他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时所说的一段话充分揭示了这一点:“修筑铁路应接到重庆北碚,否则,天府的煤无出路。”也正因为如此,紧接着邓小平明确指出,他“主张铁路一年修一条,今年天成路开工,川黔路五三年七月开工,川滇路五四年开工,贵州到昆明的铁路五五年开工”。为此,他明确要求:“从这次会议起,各级党委的中心要转入城市工作。”“完成土改的地区调一半县委书记出来,四十个地委书记调一半出来,主要搞工业、铁路。”
在邓小平、刘伯承等人的正确领导下,成渝铁路建设顺利推进。1951年11月17日,邓小平在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对9个多月以来西南地区各项工作的成绩及今后的任务进行总结和规划,专门提及成渝铁路建设进展情况:“成渝铁路在全体员工的努力和西南人民的热烈支持下,渝隆(昌)段已经通车营业,今年年底可铺轨至内江。”1952年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四川人张澜来信关心家乡四川的近况。4月17日,邓小平批示孙志远:“请以我的名义复张副主席,报告一下成渝路‘七一’可正式全线通车,天成路下半年开始兴筑,川滇线、川黔线正在勘测中。近日天雨,春旱已过,小麦收成约相当于去年。”
6月7日,邓小平主持召开西南军政委员会第73次行政会议,听取西南军政委员会铁路工程局关于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及宝成铁路开工情况的报告。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成渝铁路通车是一件大事,不但是西南,在全国来说也是一件大事。”“西南的铁路建设是全国建设中的一个重点,恐怕今后要争取每年有一条铁路开工。”“过去我们说过要修天成路,现在已经开工了,明年争取川黔路开工,川滇路也开工,甚至争取滇黔路开工。往后的任务是很多的,西南是交通第一,有了铁路就好办事。”7月1日,邓小平出席重庆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暨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大会,并且题词:“庆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成渝铁路是清朝末年就酝酿兴建的川汉铁路的一段,拖了近半个世纪未铺上一根钢轨,而新中国成立后仅用两年时间就建成通车。它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也是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用自己生产的钢轨和枕木建成的铁路。
1952年7月下旬,根据中共中央决定,邓小平调政务院工作。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邓小平为政务院副总理。195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强对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部门工作领导的决定》,对中央人民政府所属各财政经济部门的领导隶属关系作出调整,其中明确:邓小平领导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的工作。相应地,邓小平对中央负责铁路、交通、邮电工作。针对当时铁路运输繁忙混乱的状况,邓小平要求对于这一状况“必须引起重视”,并且特别要求军委总后勤部“必须注意分别轻重缓急,节约运输力量,提出切实可行的要车计划”。
10月29日,邓小平主持政务院第191次政务会议。在听取并讨论批准铁道部部长滕代远所作的《关于铁道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部署的报告》之后,邓小平在总结讲话中对于中国铁路的职能、当时中国铁路存在的问题作了翔实的阐述。他指出:“铁路是为生产服务的,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的需要服务的。现在铁路最大的问题是满足不了需要。明后年整个国家计划的漏洞可能出在铁路上。现在还是勉强应付着,但已经出现了以下情况,有的工业部门说你们铁路要满足我们的要求,不然我们就减产;过去铁路有淡季有旺季,现在只有旺季,淡季的情况已经过去了。”
关于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办法,邓小平认为:“注意新建铁路是对的。苏联有十三万公里的铁路,我们只有两万四千公里,差得很远。但在国家现有财力和我们的技术条件下,一年中要修好多新线很困难,并且新线修得再多,也不能解决旧线任务问题。因为现在运输任务重的不在新线,恰恰是在旧线。因此,应该新旧线并重。旧线问题,主要是利用好现有设施增加车辆运转数量。车辆明后年大体够用,主要是车站、岔道、信号、枕木、钢轨、水供应问题。一定要从这些问题上想办法。譬如过去只能开十对列车,就要研究怎样增加开到十四对、十五对。所以,我们要着眼于旧线的加强,这是铁路工作的现实任务。”
在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特别重视铁路工作的立法和建章立制。他指出:“在铁路运输中,还有一个法律问题,首先就是运输条例。”“我们还需要有个法律章程,以解决铁路部门同各个货主之间的纠纷。”针对铁路秩序混乱、火车不能正点等问题,1961年1月24日下午,邓小平在听取铁道部工作汇报之后,切中肯綮地分析道:“铁路工作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恢复到1958年以前定时定点的水平,恢复铁路多少年来保持的好名誉?正点怎么解决?所有经济秩序的恢复,应从铁路做起,必须雷厉风行。大动脉好了,其他就好办。”对此,邓小平提出了大力整顿铁路秩序、加强铁路集中统一管理、恢复和建立规章制度等12点具体要求。1月25日上午,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谈到铁路问题时,邓小平再次强调了整顿铁路秩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于建章立制:一切权力集中到铁道部,以铁道部为主统一行政。党委、思想政治工作,由铁道部与地方双重领导,以铁道部为主;业务和人事,由铁道部单一领导。搞半军事组织,铁道部、铁道局设政治部、政治委员;各站段设政治处、政治协理员。具体的规章制度方面,一是恢复机车包乘制,二是恢复产品验收制,三是搞经济核算制。1月28日上午,邓小平召集铁道部各路局党委书记开会,讨论铁路工作情况和改进铁路系统管理体制问题。
邓小平十分关注铁路建设的宏观规划。1958年3月,在出席中共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后通称为成都会议)期间,邓小平于19日亲自审改会议形成的《关于铁路规划问题讨论的结果》稿。与此同时,邓小平又很关注各地区的铁路建设,比如他一如既往地关注着西南地区的铁路建设。3月6日上午,邓小平召集会议讨论西南铁路建设问题,朱德、陈云、彭真等领导人参加了会议讨论。1964年10月13日下午,邓小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在谈到计委的工作时指出:“国家计委是中央、国务院的参谋部。”“计委要站得高,管得大。光是算数字,拉计量尺是不行的。比如,对西南几条铁路的建设,计委要经常了解进度、是不是采取了打‘歼灭战’措施。同时开工十几个项目,不如建成一个项目。”1965年11月23日,邓小平接见西南铁路工程局职工代表,后乘专列前往六枝煤矿视察。途中,在专列上,听取三机部贵阳地区办事处主任周永康等汇报三机部在贵州地区的建设布点、建设规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等。途经关寨时,视察滇黔铁路施工现场。11月24日上午,邓小平视察六枝煤矿,在参观期间为贵昆铁路六枝至水城段的小站——关寨站题写站名。
另外,邓小平对于北京地铁建设也倾注了心血。
1975年1月13日至17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病情加重。2月1日,周恩来主持有全体副总理出席和叶剑英、郭沫若列席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由邓小平代替他主持国务院会议和呈批主要文件。2月2日,周恩来致信毛泽东,汇报国务院各副总理分工情况。毛泽东圈阅了此信,邓小平开始主持国务院工作。
“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铁路系统逐渐形成了长期对立的两派以至多派,派仗时起时伏,正常的运输秩序遭到破坏。1974年,全国铁路货运量只完成计划的92%,比1973年少运货物4339万吨。许多铁路局处于半瘫痪状态,列车运行因铁路堵塞而经常晚点。1975年1月,客、货列车正点率只有68.6%和70%。许多生产部门因铁路运输跟不上而频频告急,铁路运输不畅还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市场供应。
邓小平受命于危难之际。他根据毛泽东提出的要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在主持召开的各种类型的会议上明确而坚定地提出进行整顿的要求。他审时度势,决定以铁路整顿作为扭转混乱局面的突破口。铁道部部长万里上任不到20天,邓小平就于1月28日、2月6日、2月11日几次约他听取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铁路问题。当万里汇报到派性问题很严重,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争取半年解决铁路问题时,邓小平强调:“不行,不能拖,不能等,要用最快的速度、最坚决的措施,迅速扭转形势,改变面貌。”他还要求铁道部为中央起草一份关于解决铁路问题的文件,并口授了文件的主要内容。
2月25日至3月8日,中共中央召开解决铁路运输问题的全国省、市、自治区主管工业的书记会议。3月5日,邓小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在谈到怎样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时,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的薄弱环节是铁路。铁路运输的问题不解决,生产部署统统打乱,整个计划都会落空。”关于解决铁路问题的办法,他提出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纪律性。同一天,中共中央发出1975年第九号文件《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要求全国铁路实行以铁道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铁路的管理、运输的指挥、职工的调配、政治工作都由铁道部统一管起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确保运输安全正点。
会议结束后,万里会同江苏省委负责人首先到了以“乱”而著称全国的徐州铁路分局。很快,徐州市大街小巷贴出了江苏省革命委员会通告,正告徐州市大搞打砸抢的极少数人,限在两天内退出强占的一切公用房屋、抢走的车辆和其他公共财物;策划和指挥上述破坏活动的首要分子,必须立即到公安机关检查交代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随后,对搞打砸抢的帮派核心人物采取了措施。
紧接着,铁道部会同江苏省和徐州市整顿徐州铁路分局,分别召开了铁路分局党委会、全体职工大会、家属大会和各种座谈会,广泛传达中央九号文件和工业书记会议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央整顿铁路问题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仅半个月时间,徐州铁路分局生产开始好转,4月份提前三天完成了运输任务。徐州铁路分局问题的有效解决,产生了积极的连锁反应,促进了南昌、昆明、郑州等分局问题的解决。截至4月底,堵塞严重的几个铁路局的所辖路段全部疏通,全国20个铁路局中有19个超额完成计划。全国铁路日装车平均达到53700多车,比2月份多1万余车;煤炭日装车达到17800多车,五年来第一次完成生产计划。
在铁路整顿的带动下,钢铁、财经、国防科技等部门的整顿相继展开,混乱状况得以扭转,整个国家的生产和经济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9月20日下午,周恩来在进入手术室前握住邓小平的手,用力地说:“你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强得多!”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铁路等各项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此时,已经是74岁高龄的邓小平,心里惦念的是在西藏修铁路:“因为是在世界屋脊修,又要通过盐湖和冰川,技术问题很复杂,我们正在研究解决这些技术问题,但需要较长时间。”1982年,邓小平仍然关心着武乡东部老区煤田修建铁路问题:“武乡是太行山老根据地。此件是该县经过一位去访问的老同志向我提出的要求,请计委斟酌。”1984年,邓小平亲笔作出批示:“金温铁路(金华至温州铁路)要列入议事日程。”1985年,邓小平仍然心系福建到广东的铁路修建问题:“广东、福建的铁路不连起来不行。从国家当前的情况看,一下子搞也有困难,但必须有规划。哪年搞,什么时候搞,要有个计划。”
20世纪的中国铁路,烙印并见证了邓小平的不朽功勋。邓小平的不朽功勋及其蕴含的强大精神动力,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