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的形成

2024-11-25 00:00刘振华
党史博览 2024年11期

1955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是中共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代表大会,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对于召开八大,毛泽东寄予厚望并作了充分准备,起了核心和主导作用。早在七大上,毛泽东就曾指出:把重心转到城市去,夺取大城市,像北平、天津这样大的三五个中心城市。“我们一定要在那里开八大,有人说这是机会主义;恰恰相反,八大如果还在延安开,那就近乎机会主义了。”

作为纲领性文献的政治报告,是八大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毛泽东非常重视,不仅领导政治报告的起草工作,确定政治报告的指导思想,而且与刘少奇、周恩来等人一起反复修改,并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讨论,几易其稿,使其日臻完善。

《论十大关系》:八大政治报告的指导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曾在1952年就开始考虑召开八大,最终在1955年3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在作结论讲话时,才正式宣布中央决定1956年下半年召开八大。

在七大召开10年后,中国共产党才决定在北京召开八大。对此,毛泽东曾作过解释说明:

党的代表大会,10年没有开了。当然头5年不应当开,因为兵荒马乱,又开了七大,后5年可以开而没有开。没有开也有好处:高饶问题搞清楚再开,不然他们要利用八大大做文章。同时,我们的五年计划也上了轨道,过渡时期总路线也提出来了,又经过这次代表会议使大家在思想上更加统一了,为召开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准备了条件。

在具备召开条件后,起草八大政治报告,是八大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1955年5月12日,政治局讨论通过:政治报告起草委员会由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王稼祥、陆定一、胡乔木、陈伯达七人组成。

起草政治报告,首先要确定政治报告的指导思想。最初,毛泽东确定以“反对右倾思想,反对保守主义”为指导思想。1955年12月5日,刘少奇在中央座谈会上作传达时说:

主席提出:中心思想要讲反对右倾思想,反对保守主义,提早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计划。

不久,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1956年,被毛泽东称为“多事之秋”。国际上,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揭了盖子”“捅了娄子”,全面否定斯大林,尖锐揭露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这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引起极大震动,世界上掀起一股“反苏反共逆流”。1956年6月发生了波兹南事件,下半年发生了匈牙利事件。在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已接近尾声,“一五”建设取得重大成果,但也出现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国际国内形势重大变化,所反映出的深层问题,是以苏联模式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某些弊端的体现。对此,毛泽东高度警觉。出于对国内外情况的考虑,1956年2月14日至4月24日,毛泽东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听取了中央34个工作部门的汇报,并在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毛泽东指出: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论十大关系》的重点是讨论经济问题,是毛泽东进行的时间较长、内容较系统的调查研究的结晶,表明毛泽东把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的工作重点和注意力,开始向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建设方面转移。由此,《论十大关系》为八大政治报告的起草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八大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此后,刘少奇在主持起草八大政治报告稿的过程中开始明确以《论十大关系》作为指导思想。1958年5月5日,刘少奇在八大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指出:

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就是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处理十大关系的方针政策提出的。

1955年12月,刘少奇主持八大政治报告起草委员会写出《八大政治报告(草稿)》。这个稿子是不完整的,仅完成“引言”和第一部分即“世界局势的第二次大变化”。经过修改,到1956年7月初完成第一个修改稿《为实现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而斗争(初草)》。修改稿内容包括八个部分:我们的情况、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制度的若干问题、文化革命、国际问题、党的问题。这个修改稿没有写完,后四部分没有成稿,也是一个不完整的稿子,但是它体现了《论十大关系》的基本精神。修改稿开头写道:

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要继续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为着完全实现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把我国建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其中在“社会主义建设”部分中,按《论十大关系》的思想阐述了重工业与农业和轻工业、内地工业与沿海工业、中央管理的工业与地方工业、国家与合作社和个人等关系。

为了进一步贯彻《论十大关系》的指导思想,强调八大政治报告重点在于经济建设,1956年8月22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一次会议讨论修改八大政治报告稿时,进一步明确了政治报告的重点是经济建设。他说:

这一次重点是建设。有国内外形势,有社会主义改造,有建设,有人民民主专政,有党,报告里面有这么几个大题目,都可以讲。但是重点是两个,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主要的还是在建设。

《论十大关系》不仅成为八大政治报告的指导思想,而且具有长远影响。1978年12月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指出:“会议认为,毛泽东同志一九五六年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提出的基本方针,既是经济规律的客观反映,也是社会政治安定的重要保证,仍然保持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

1955年12月,八大政治报告写出草稿。此后在起草和修改过程中,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开始认识到“以苏为鉴”建设社会主义的局限性,提出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间,毛泽东对确立八大政治报告的基调,起了关键作用。

据吴冷西回忆,1956年3月24日,在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搞社会主义建设不一定完全按照苏联那一套公式,可以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方针、政策。

1956年9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致开幕词

在4月4日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最后一次讨论拟以《人民日报》编辑部名义发表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修改稿时,毛泽东明确指出: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4月25日,毛泽东在作《论十大关系》报告时,强调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中国的经验,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毛泽东提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特别强调要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1956年8月24日,在会见中国音乐家协会负责人时,毛泽东一开始就直接说道:“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原则,各个国家都是相同的。但是在小的原则和基本原则的表现形式方面是有不同的。”

接着,毛泽东说:“我们要熟悉外国的东西,读外国的书。但是并不等于中国人要完全照外国办法办事,并不等于中国人写东西要像翻译的一样。中国人还是要以自己的东西为主。”“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各国应有所不同。在中国,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和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教条主义要整,但是要和风细雨地整。要重视他们,但是要说服他们重视民族的东西,不要全盘西化。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这样道理才能讲通,也才不会丧失民族信心。”

毛泽东这些讲话的核心就是强调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实质上是毛泽东为八大政治报告定下的基调。在之后的八大政治报告修改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确定的这一思想。

8月29日,在审阅第三个修改稿《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第二次稿)》时,在“国际支援”部分,毛泽东加写了两段文字。关于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的问题,毛泽东写道:

中国的革命和中国的建设,都是依靠发挥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为主,以争取外国援助为辅,这一点也要弄清楚。那种丧失信心,以为自己什么也不行,决定中国命运的不是中国人自己,因而一切依赖外国的援助,这种思想是完全错误的。但是我们在肯定这一点之后,又必须肯定另一点,即应当继续努力同苏联和一切兄弟国家团结一致,继续努力同世界上一切兄弟党、人民革命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取得他们的同情和援助。如果我们不肯定这一点,那也是完全错误的。

关于外交政策,毛泽东加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为了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支援反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我国政府和人民已经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今后还应当做更多的工作,争取世界上一切和平力量使它们更加发展,以有利于世界的持久和平,也就有利于我国的建设。为了和平和建设的利益,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我们相信,这一点,总有一天会要做到的。

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在八大政治报告中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发挥。

“现在的报告稿九万字,能缩减三分之一就好”

毛泽东不仅确定了八大政治报告的指导思想和基调,而且修改了其标题与文字篇幅等,其间完成5个修改稿。由于第一个修改稿《为实现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而斗争(初草)》没有写完,是一个不完整稿子,而第二个修改稿完成,成为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稿子,所以第二、三、四个修改稿分别为初稿、第二次稿、第三次稿。到1956年9月12日完成的第五个修改稿,大体上形成最后的正式稿子。

1956年7月初,八大政治报告第一个修改稿《为实现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而斗争(初草)》,尽管是一个不完整稿子,但是毛泽东已开始直接主持对这个修改稿进行讨论和修改。

从7月6日到10日,毛泽东先后6次召集起草委员会会议讨论。15日和19日,又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继续讨论。其中,7月14日,毛泽东在稿子的封面上批写了一些短语:苏联战争胜利,集体与个人,中农问题,资产阶级的个人改造,农业缺,台湾,个人与集体,价格,商业,节约与积累等。

在此,毛泽东强调指出这些问题写得不够,需要加强或者改写。

7月23日以后,毛泽东与其他中央主要领导人移往北戴河继续商讨研究。

8月8日,经过修改,八大政治报告的第二个修改稿完成,成为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稿子。当时的题目有两个方案:《中央委员会向八大的政治报告(初稿)》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初稿)》。

1956年9月15日,毛泽东和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主席台上交谈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对这个初稿再次进行修改。毛泽东还把原标题《中央委员会向八大的政治报告(初稿)》改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修正稿)》,使标题更加规范。

8月22日,中共七届七中全会开幕,完成了政治报告第三个修改稿,标题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第二次稿)》。

同时,毛泽东对八大政治报告篇幅和有关部分编排顺序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和修改。

8月22日下午5时,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一次会议讨论修改政治报告文稿时,毛泽东说:

现在的报告稿九万字,能缩减三分之一就好。请大家首先对大势提一些意见,看大局是完全要不得,还是勉勉强强,还是大体可以,还是有些要修改。

根据中央档案记载,8月29日凌晨3时,刘少奇将新修改的“关于民族问题”“共产党”“国际支援”三部分送给毛泽东,并在信中说:

昨天早起把以前写的稿子推翻了,所以这段稿子今天才写好,有四千七百多字。请审阅,看是否可以这样写?请看完后要高智通知我到主席处谈一谈如何修改这一大段的问题。前面“统一战线”部分有些同志提出了修改意见,其中有些原则性的问题,要请示后才好修改。

毛泽东在当天就看完了这部分稿子,并在刘少奇的来信上写下了如下批语:

退少奇同志:

这一部分改得很好,字数不多,清爽好看。前一部分盼能迅速加以修改。今天晚上10时左右准备开书记处会议谈一些事。

1956年9月,参加中共八大的法国共产党代表团团长、法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雅克·杜克洛向毛泽东赠送巴黎公社时期的报纸

8月30日,八大预备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刘少奇送来政治报告的“序言”“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三部分的修改稿,以及政治报告相关部分的编排顺序。他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

这一段已加修改,按实际计算不到一万二千字,按版面计算有一万三千多字。请再加审阅。在各节的编排上是否这样做?请考虑。其中国防问题排在华侨问题后面,似不太妥,但不这样,华侨问题又不好放在其他地方。似还可以考虑把华侨问题同民族问题合成一节,它们联系虽不多,但可以摆下。请酌定。

同日,毛泽东复信表示赞同:“可以这样编排,将来再考虑是否变动。在国防问题上还可以讲几句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斗的鼓励话。”

8月31日6时,毛泽东致信胡乔木:

请你利用今天上午的时间,将报告的头几部分——导言,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总路线,过细修改一下,缩小到八千字左右就好。改好后,即送少奇同志汇总看过,送我一看,以便下午或晚上会谈时和其他部分编辑付印。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胡乔木对这三部分的篇幅进行了进一步压缩。

9月2日,完成了第四个修改稿,也是第三个完整的稿子,标题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第三次稿)》。

9月5日,完成了这个稿子的第一、二、三部分的修改稿,毛泽东在打印稿上用铅笔写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和“刘少奇”两行字,对内容作了一些修改。经过修改后,这三部分稿子压缩了近三分之一,由原来的1万多字减少到不足7000字。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对八大政治报告的内容作了重要修改。

例如,关于防止突出个人。1956年8月上旬,在八大政治报告的初稿中有以下这样一段话:“我们还应该永远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毛泽东同志在我们还没有进入大城市以前,就号召共产党员不做寿,不送礼,在中央和各级负责同志外出工作或作其他活动的时候不许组织欢迎欢送,不许献旗献花,不经中央同意不许以人名为地方、机关、企业等命名。”毛泽东看了这段话,感到没有点出问题的实质原因,便在一旁批道:“要讲一讲理由:即为了不要个人突出。”

正是本着这个精神,在八大政治报告“党的领导”一节中,加强了关于贯彻执行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扩大党内民主的论述。

又如,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在很好的组织和正确的计划之下,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毛泽东把“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几个字改为“走完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8月中旬,毛泽东对刘少奇于8月14日送给他的政治报告修改稿中“党的领导”部分所作的修改加写:“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残余思想消灭以后,社会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人们的主观与客观世界的矛盾,是永远存在的,这又是人们永远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的原因。”

8月20日,毛泽东从北戴河回到北京以后,一面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七中全会和准备八大预备会议,一面继续修改八大政治报告稿。8月21日,毛泽东在审阅“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部分时,作了13处比较集中的修改。

例如,在稿子“任何一个好战的国家或者国家集体都没有可能并且敢于发动世界大战”中,毛泽东将“没有可能并且敢于”改为“很不容易”,并在这句话后面加写一段话:“这一形势,在抗美援朝时期出现,在最近苏伊士运河事件中更加鲜明地摆在人民的眼前,使得帝国主义国家不敢将局部战争扩大为世界战争,使得尖锐的国际争端不敢轻易动用武力。”

又如,关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问题,毛泽东也加写了一段话: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殖民主义阵地的缩小,符合于西方国家要求社会解放的无产阶级及其革命政党的利益,他们从这里找到了有力的同盟军。而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持久和平可能性的出现,则符合一切不愿意战争的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所以,就西方国家来说,那里有一个很大的力量可以作为我们和平事业的同盟军。我们必须重视西方国家内部的工人运动和人民运动的发展。

这些重要的思想,在修改定稿后的八大政治报告中,均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和发挥。

再如,关于台湾问题。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一节,在“解放台湾的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我们希望一切有爱国心的台湾军政人员,同意用和平谈判的方式,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一句后,“解放台湾的正义事业是一定能够取得胜利的”一句前,毛泽东加写了“而避免使用武力。如果不得已而使用武力,那是在和平谈判丧失了可能性,或者是在和平谈判失败以后。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我们相信”。

这是毛泽东首次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阐述两个至关重要的原则。后来在八大政治报告中表述为:

解放台湾的问题完全是我国的内政问题。我们愿意用和平谈判的方式,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而避免使用武力。如果不得已而使用武力,那是在和平谈判丧失了可能性,或者是在和平谈判失败以后。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解放台湾的正义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是党在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你的道理对,就写进文件,完全是讲道理”

八大政治报告起草和修改过程,充分发扬了党内民主,体现了党中央领导的集体智慧。

到了9月上旬,离八大召开的时间越来越近,毛泽东明显加快了修改工作,继续同刘少奇、周恩来、陈伯达、胡乔木等研究八大政治报告的修改问题。

9月9日晨5时,毛泽东在对《中共八大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修改稿)》进行审阅后作出修改和批示。上午8时,在审阅刘少奇对八大政治报告9月8日稿所作的修改后,毛泽东作出批示:

尚昆同志:

少奇同志修改处请交翻译注意照改。改印,暂可等一下,待各同志修改意见上来,汇总修改,并经少奇和我看过后,再行付印。

9月9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邀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共29人,座谈召开中共八大问题。

9月12日晨,毛泽东审阅政治报告修改稿并作了修改,完成第五个修改稿,大体上形成最后的正式稿子。

9月13日晨,毛泽东阅改了刘少奇的八大政治报告稿的开头部分和前四部分修改稿后,批示:

即送少奇同志:

这些修改都很好,可以即刻付印,付翻译。只是“国际关系”第六页,“以不同的方式(有的是在经济上,有的是在政治上)”这一些新增的字,可以不要,以求与周总理报告一致。这原是我提议的,现在应该取消。请酌定。

毛泽东对八大政治报告的准备和修改过程十分满意。根据中央档案记载,9月13日晚,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的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毛泽东说:

关于政治报告,不晓得同志们看了最后一部分没有?那部分还要修改,今天晚上大体上可以修改好。我还没有看,你们看了没有?可以不可以?还过得去吗?第一次推翻你的,第二次推翻他的,推翻过来推翻过去,这也说明我们是民主的。你的道理对,就写进文件,完全是讲道理,不讲什么人,对事不对人。

9月14日凌晨2时,毛泽东还审阅了前一天刚刚修改排版出来的八大政治报告稿,并且作了少量的文字修改,后致信刘少奇,作出批示;同日晨6时,毛泽东审阅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对八大政治报告9月13日印稿“党的领导”部分所作的修改后,写了两个批示,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根据档案记载:从1956年7月6日到9月8日,毛泽东主持政治局会议及其他会议讨论修改八大政治报告稿前后达19次;从8月上旬到9月14日,在保存下来的80多份修改稿中,都是经过中央反复讨论、修改的结果。其中经毛泽东亲笔修改的,就有21份。在修改过程中,毛泽东发出的信函有24件,大部分是写给刘少奇的。

经过毛泽东多次逐字逐句认真推敲和反复修改,并且与刘少奇、周恩来等反复交换意见,最终刘少奇在八大作的政治报告全文5万字以内,分6个部分,分别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的政治生活、国际关系、党的领导。

1956年10月4日,毛泽东与周恩来、陈毅、张闻天在中南海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1956年9月15日,中共八大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开幕。毛泽东致开幕词,开宗明义指出:

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在开幕词中,毛泽东还强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的思想原则。”

毛泽东的上述表述,充分体现了《论十大关系》的基本精神。对此,刘少奇在八大政治报告中给予了言简意赅的概括:

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八大政治报告提出了我们党现时的任务,第一次指明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为主题,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远景。其重要意义,在于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国国情,确定了中国走自己道路的方向,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外交以及党的建设的方针政策。

八大明确了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9月16日周恩来作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中也明显体现出来。该报告明确规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另外,八大明确了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会议对主要矛盾的分析也可以看出。9月27日,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批准了刘少奇代表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政治报告,《决议》约9000字,6个部分,它对八大政治报告的内容作了重要概括、充实和补充,其核心是关于主要矛盾的分析和关于主要任务的规定: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决议》还指出:由于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基本上完成,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在此,我们党已经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社会,虽然还存在着阶级斗争,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由于起草和修改时间短暂,《决议》定稿后仍然有改动。根据现存档案,在一份写有“定稿”字迹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草案)》印刷稿上,胡乔木又作了少量文字修改,其中比较重要的修改是在谈到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之后,加写的一段文字:

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然而,八大闭幕不久,毛泽东对《决议》中这段文字表述产生了怀疑。特别是在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之后,毛泽东改变了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八大取消了毛泽东思想的提法。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正式确定的,并且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写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七大所作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完整的概括和系统的阐述。

然而,中共八大包括刘少奇作的八大政治报告、八大会议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邓小平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在内所有大会文件,甚至所有的大会代表的发言都不约而同地取消了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在八大党章中只提“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这与防止个人崇拜有一定关系。由于苏共二十大之后,中共领导人以苏为鉴,把防止个人崇拜问题列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议程。为此,为了防止个人崇拜,在八大政治报告“党的领导”一节中,加强了关于贯彻执行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扩大党内民主的阐述;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也有防止对于个人神化的论述。

但是,其更主要的原因,是毛泽东综合考虑了包括苏联方面等国内外的各种因素作出的决定。尽管如此,取消了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并不影响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八大党章中规定:党在自己的活动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密切结合的原则,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者经验主义的偏向。这实际上仍然是坚持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其精神实质与七大党章是完全一致的,只是表述不同罢了。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提出的方针政策成为八大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方面对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重要探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八大路线中断。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八大政治报告和八大路线的正确。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曾对八大作出肯定,并作了辩证的评价:

1956年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