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2024-11-25 00:00:00杨靓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4年11期

摘 要 在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中使用表现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热情和动力,助推项目化学习深入开展,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然而在日常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表现性目标与项目式学习目标匹配度不高、教师制定表现性评价量表能力不强、表现性评价结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厘清表现性评价和项目式学习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价值,明确表现性评价在项目式学习中的三大要素,即表现性目标、表现性任务和表现性评价量表。结合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具体案例展开阐释,提出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中应用需解读项目学习评价量表、评分项目学习核心任务、规划表现性评价时间线以及合理嵌入表现性评价量表。

关 键 词 项目化学习;表现性评价;小学英语

引用格式 杨靓.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4(32):62-66.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注重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关注典型行为表现,推进表现性评价。”[1]项目式学习是指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围绕一个真实问题深入持续探究,主动建构知识,形成项目成果,重点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形成的项目成果既包括过程性产品,还包括“书面类制品”或“展示类制品”。学生在形成项目成果的过程中会进行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也会给予评价。学生们通过评价交流,团队协作越来越默契,探究动机越来越强烈,最终实现对项目核心概念的理解与迁移。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一些教师开始意识到项目式学习方式是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但教师和学生要适应这一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方式的改革,以此来实现“从评知识到评素养”“依据量规评到依据量规学”的评价转型。笔者结合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具体案例设计表现性评价量规,详细阐释项目式学习中以学生为中心,“以评促学”“做中学”的真正目的。

一、表现性评价与项目式学习的关系及其应用价值

项目式学习包涵六大关键要素:基于标准、素养导向、问题驱动、真实实践、高阶思维和表现性评价[2]。表现性评价,又称真实性评价,是指教师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或创造学习成果中的表现给出的一种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展开评价。

1.表现性评价与项目式学习的关系

项目式学习需要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围绕一个驱动性问题,历经一段时间与团队成员协作,持续探究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学习结果。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达到核心知识的内化与再建构,实现思维迁移与创新。可见项目式学习是以素养为导向,伴随着对学生高阶认知的培养,表现性评价对这种“核心素养或者高阶认知的测评”有着天然的适用性[3]。

(1)两者核心概念存在共性特征

“项目式学习”和“表现性评价”在任务设置上都强调创设真实情境,并且任务要有一定难度和复杂性。两者本质上都希望学生在“做中学”,即在实践和探究中去解决问题。因此,仅仅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不能视为实现了学习目标;相反,它们共同追求的是,通过持续性学习,结合核心素养中的审辩思维和创造性去完成任务和达成评价。最后,无论是项目式学习还是表现性评价都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协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习的真实发生。

(2)学习目标与评价方法可匹配

“教—学—评”一致性理论提倡学与评的一致,即所学即所评,指学生的学习要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保持高度匹配性。项目式学习目标是多元的,涵盖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例如需要学生运用推理、分析、比较、分类、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去解决问题。同样表现性评价也是以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不单关注知识技能目标,更关注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呈现出的学习兴趣、思维品质、意志品质、学习能力等目标,两者可相互匹配,保持一致。

2.表现性评价在项目式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表现性评价中详细的评分规则可以表达对学生学习的期望,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表现和标准之间的差距,从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持续反馈出有效信息。“当每位学生都了解标准且得到清晰的反馈时,他们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会被激发。”[4]全程嵌入表现性评价可以有效支持项目化学习,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教师在收集实证数据过程中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收获、项目进度及成果优劣;二是教师通过增加多样的评估点,强化学习过程中的反馈,通过过程性指导推进项目开展;三是教师将学生纳入到评价主体中来,在与学生共同探讨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时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学生通过评价引发反思,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实现高阶思维的发展。

首先,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项目化学习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地,教师在制定表现性评价标准和实施表现性评价时,也是对项目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入认识和不断明确。学生对标表现性评价中的标准,在努力完成项目学习任务中提升核心素养,教师也收获可以促进学生素养提升的工具和方式。其次,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项目化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促进项目式学习的表现性评价属于“促进学习的评价”,它既是一种评估方法,也提供了学习支架,学生通过完成表现性任务深化核心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促进学习真正发生。最后,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项目化学习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和探究轨迹。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判断学生已知,并将其作为项目式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中的设计

表现性评价在项目式学习中一般遵循以下路线展开实施:确定评价目标、设计表现性任务以及制定评价量规。如在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标,聚焦英语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找准适合表现性评价的“评价点”展开评价。下面,笔者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为例,谈谈教师如何在项目式学习中落实表现性评价。设计要素如图1所示。

1.确定素养导向的表现性目标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往往只是将学生完成项目后所呈现出的作品或成果作为评价对象,忽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做出评价。首先,教师要紧扣英语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学段分项特征来制定表现性目标,确保目标与新课标理念和内容保持一致。其次,教师要将新课标中较为抽象的素养目标具体化、对标化,更加适合本班学生的真实学情,这是目标设计的难点所在。这样的表现性目标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语言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促进学的发生,有利于学生借助高阶思维,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创新。

如“有趣的国家”项目式学习涉及“自然生态”主题群,本单元是六年级下册内容,对标二级,子主题包含世界主要国家的名称、地理位置与自然景观和中国主要城市及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同时新课标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给出了明确的二级学段目标,还在学业质量标准中给出了二级要求。教师可结合项目式学习目标进行筛选、整合、提炼,形成“有趣的国家”项目式学习表现性目标,具体如下。

(1)学生能通过阅读文本,学习与国家有关的词汇和句型;能依据思维导图及关键词介绍国家;

(2)学生能从多途径去了解一个国家;能从多角度去介绍一个国家;能在小组分享交流中了解其他国家信息简介,并能给出评价补充信息差;

(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知识,对比中西方国家间的不同;通过图片、视频、短文等形式发现、感悟祖国的繁荣与壮观,激发爱国情怀;

(4)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本世界地理科普小书,参加班级内图书漂流,评选出班级优秀小书。

2.创设真实情境的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评价目标是否实现主要通过教师检测学生表现性任务完成情况来体现,这就需要我们将学生学习目标转化为能展现学生学习行为的任务。表现性任务创设首先需要教师分析学生真实学情,即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历程与教材,明确学生需要经历怎样的认知过程;其次教师基于真实情境或模拟真实情境创设关键性、驱动性问题,并以这个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好奇心和兴趣,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在每一个表现性任务旁边编写指导语,帮助学生明白自己“将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当然教师初步设置好表现性任务后还要再次审视,该任务是否与表现性评价目标一致。具体步骤如图2所示。

如“有趣的国家”项目化学习任务的创设,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生在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过国家类的名称,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习过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其次教师发现小学生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但对“国家”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于是设置任务情境:争当“国家宣传大使”,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感兴趣的国家。教师在该情境中可设置如下驱动性问题:“如何让更多的游客选择来这个国家旅游?”最后,教师要编写导语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引导学生从“How to know a country?”“What to know a country?”“Why do you like this country?”来完成核心任务。作为国家宣传大使,用英语向不同身份的游客展开介绍,努力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吸引他们去参观。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如下问题。

宣传对象:不同身份的游客,如学生、女士、学生家长、领导等,决定选择的国家、听众感兴趣点和介绍时的语言风格不同。

宣传内容:从国家的动物、运动、美食、著名城市、名胜古迹、传统节日等角度展示国家之美,可以选择中国或家乡的风土人情、人文习俗展开介绍。

宣传目的:通过介绍内容的丰富性和语言的生动性吸引游客,以此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在介绍中国或家乡时更加坚定“国家宣传大使”的文化自信,增强热爱祖国、热爱故土的情感,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3.嵌入目标任务一致的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的制定与开发要与表现性目标和表现性任务相一致,教师需要通过制定评价量规去监控学习的达成度。一般需要完成三步:一是依据项目化学习的具体要求确定清晰且有区分度的评价维度;二是与表现性目标一致,制定具体的表现性评价标准或规则;三是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其目的在于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作出选择和判断。当然任何一种评价量表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的,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并作出调整与完善。具体步骤是明晰评价维度、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式、实践完善评价。

“所有的评价表都有三个共同的部分:要素、等级、评价标准。”[5]制定“国家宣传大使”项目化学习评价量表也是如此。首先教师需要将项目化学习分解为三个子任务,并将其作为一级指标。然后教师结合新课标中对英语核心素养分段特征的描述,制定二级指标,最后教师依据不同水平学生的表现样例,制定不同水平的评价标准。其中评价语言要具体且好理解、好操作。笔者在教学中反复实践、修改,最终确定本单元项目式学习的评价量表,并以“优秀表现”为例进行呈现,见表1。

三、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中的应用

新课标提出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与评价的过程中要通过观察、提问、追问等方式收集学生真正发生的证据,评价不再是游离在教学之外或凌驾在教学之上的,而是与教学相融合。笔者在实践课堂表现性评价过程中发现,评价量表不仅是一种评价工具,更是一种学习工具,它能帮助学生明晰需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何种程度等问题,因此教师不仅要“用量表评”,还要“用量表学”,即用评价量表来全程帮助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那么评价量表引领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全程嵌入式应用评价量表,即贯穿项目学习始终,从进入项目到实施项目到最后总结项目;另一种是拆分评价量表,不断调整学习,即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具体课堂表现性任务,合理分解项目化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嵌入评价量表,不断调整学习、优化学习。

1.解读项目学习评价量表

项目学习评价量表是推动教学目标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学生学习真正发生的关键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制定评价标准。学生要充分解读项目学习评价量表,从评价的接受者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如学生明确“国家宣传大使”核心任务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宣传大使要做哪些准备且如何评价”,接着教师给出设计好的“国家宣传大使”项目化学习整体评价量表,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优秀表现”进行评析,进一步探讨如何能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

2.拆分项目学习核心任务

学生解读完项目学习评价量表后,教师为了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学习任务,可以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将核心任务拆分为若干子任务,并且这些子任务须由浅入深,体现学生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如教师将项目核心任务拆分为三个子任务:①学习理解类子任务:阅读文本,绘制“一个有趣国家”思维导图;②应用实践类子任务:依据“一个有趣国家”的思维导图展开描写;③迁移创新类子任务:录制完成“一个有趣国家”的讲解视频,三个子任务实现了从基于语篇到深入语篇再到超越语篇学习。学生完成子任务的过程也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建构、学会学习的成长过程。

3.规划表现性评价时间线

项目核心学习任务拆分后,教师要设置与子任务相匹配的表现性评价。教师可以采用表现性评价时间线的方式,将评价贯穿教与学的始终,从而有序推进子任务的完成。同时教师还可以依据清晰连贯的评价节点不断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断调整和优化项目学习活动,确保阶段性子任务与阶段性目标的高度匹配和密切关联。每个单元的教学分5个课时 进行,这里以其中最能体现评价时间线对子任务起到推动作用的3个课时进行说明(见表2)。

4.合理嵌入表现性评价量表

教师确定表现性评价时间线后需要在相应时间节点处提供表现性评价量表,有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自评或互评,有利于学生对项目成果进行修改完善。学生对照表现性评价量表展开评价时,能进一步理解评价量表中标准制定的内涵和意义,学生在完成表现性任务过程中对评价量表作出反馈,有利于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也有利于教师调整评价量表,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教师提供“国家宣传大使”量表(见表3),小组成员先在组内依据量表展开试讲,并对照标准展开自评,在生生评价、组际评价中找到不足,不断丰富完善国家宣传讲解内容。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表现性评价量表要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描述和制定,不能仅停留在对项目本身或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否则就会违背评价促进学习与提升素养的初衷。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需要评价的不是“东西”的好坏,而是学生“素养”的高低,因此教师要经常“回头看”,紧盯表现性目标,紧扣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在设计表现性评价量表时常受主观影响,客观性、科学性、合理性有待加强,这就需要教师自身提高专业素养,教师间提高专业合作。教师在表现性量表设计时,要认真研读新课标中有关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和学段目标,请同事帮忙审核;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收集不同学生的表现作为评价证据,将其作为评价量表修改、完善、更新的依据;项目完成后,教师也要复盘反思,教师间专业协作,为今后表现性评价在项目化学习中的设计和实施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通知[EB/OL].(2022-04-21)[2024-5-1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4/21/content_5686535.htm.

[2] 管光海.高质量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J].教学月刊(中学版),2022(04):52-57.

[3] 周文叶,董泽华.表现性评价质量框架的构建与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10):120-127.

[4] 威金斯.教育性评价[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35.

[5] 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M].任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

[责任编辑: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