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要点

2024-11-25 00:00:00范韦莉吕林海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4年11期

摘 要 跨学科主题学习已被置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地位,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习方式变革以及学科知识结构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境。因此,可以以服务教学实践为宗旨,从主题、目标、问题、学程、评价五个方面提出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要点,以期促进新课标的落地,以及课程与教学育人价值的回归。

关 键 词 小学数学;新课标;跨学科主题学习

引用格式 范韦莉,吕林海.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要点[J].教学与管理,2024(32):35-38.

为响应时代需求,培育时代新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各门课程原则上要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称《新课标》)多次提及“跨学科主题学习”,并明确“综合与实践”领域要以跨学科教学为主。2023年5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将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当前课程教学改革深化攻坚的重难点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中小学教师关注的重点和痛点。

笔者从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态度、能力和方法三个维度对区域内近500名小学数学教师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普遍存在育人观念难更新,不愿做跨学科教学;知识技能有欠缺,做不了跨学科教学;课程设计不在行,不会做跨学科教学等问题。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容易陷入内容的表面叠加,学科间缺乏核心问题串联;在教学形式上,教师认为目前存在“强行”跨学科现象,缺乏引领性的上位目标;教师普遍希望有成熟可操作的实施路径可供借鉴。

基于此,本研究遵循泰勒“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以服务教学实践为宗旨,借助“水是生命之源”主题活动,从学习主题、目标、任务、学程、评价五个维度阐释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要点,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实施路径。

一、关键点:确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立足小学数学进行学科间跨界,实现学科间的主动关联,而“主题”则是学科间关联的桥梁,是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得以实现的关键。主题能否精准提出,直接关系到能否高质量融合相关学科知识、能力,推进综合学习[1]。主题的选取应遵循学生逻辑、教材逻辑、学科逻辑和社会逻辑,即跨学科主题的选取应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应立足教材且适当延伸,能够紧贴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最近发展区”;应体现学科间的关联,寻找不同学科间的耦合点,能够有效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应关注真实的社会问题。此外,主题明确后,还需要对主题进行分解,并将它们还原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以此明确学生需具体完成的任务[2]。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来源有这样几类:其一,依据《新课标》。《新课标》“综合与实践”领域提供了“数学游戏分享”“曹冲称象的故事”等13个主题活动和“营养午餐”“水是生命之源”2个项目学习供一线数学教师参考,教师可根据学段和学业要求选择相应主题。其二,依据与学生相关的实际生活。如调查餐厅一周内午餐食谱的营养构成,分析如何达到营养均衡并提出合理建议,形成主题“营养午餐”;在小区停车难的背景下分析并设计停车方案,形成主题“车位布局”。其三,依据教材内容。如从学习领域、学习单元、学习课时等方面提炼主题。其四,依据数学史料和传统文化。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经历并体验圆周率的产生过程,感受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主题“圆周率的奥秘”;还可以依据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五音:宫商角徽羽,在探究五音原理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分数、比例等知识发现其蕴含的规律,了解数学在传统音乐中的运用,形成主题“国乐中的数学”。

分析《新课标》中相应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结合“收集处理信息—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推广解决方案”的思路,教师可以对“水是生命之源”的主题进行分解,得到四个子主题:(1)关于淡水资源分布与储备的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2)人们使用淡水的习惯及用量的调查;(3)节水方案的制定;(4)节水的宣传与推广。

二、支撑点:明确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

主题明确后,需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使其指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3]。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旨归,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教师在制定具体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时,要注重学生能否对多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和联结,并据此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深层次地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应用知识,进而提升思维和能力,形成立足数学学科、关联其他学科的综合素养体系。

围绕“水是生命之源”这一主题及上述所确立的四个子主题,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1)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走访,引导学生掌握搜集和分析资料的基本方法,学会用文字、图画、表格、实验等方式记录和分析信息,了解淡水资源的分布与储备情况,筛选出需要的信息,并提出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与分析能力、问题提出能力等素养;(2)通过咨询专业人士、实地走访、资料搜集等方式,引导学生调查人们使用淡水的习惯及用量,记录用水习惯、浪费水的现象,估算浪费的水量,感受淡水资源的稀缺,实现节水情感的共鸣,侧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量感、社会责任感等素养;(3)通过交流分享、资料整理等方式,引导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节水建议,制定节水方案,提出节水方法,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科学思维等素养;(4)借助海报、ppt课件、小论文等方式,提出节水倡议、开展节水宣讲会,推广节水方案(学习成果),侧重培养艺术表现、创新意识、文化理解等素养。

三、核心点:明析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问题

在确立主题,明确目标的基础上,需进一步明析具体问题。问题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核心,其设计过程就是锚定适切问题的过程[4]。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问题的设计除围绕主题和目标外,还应考虑问题是否具有延伸性、适恰性、探究性。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问题,尤其是核心驱动问题应具备较强的延伸性,能够推动主题学习的不断深入,不断生成二级问题、三级问题,从而形成问题链条,架构起整个主题学习过程。只有问题具备较强的延伸性,学生才能够不断地自主解构核心驱动问题,生成系列子问题,并形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清单和解决问题的真实方案[5]。问题的适恰性是指问题的设计应基于儿童已有的经验。任何学习都必须以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规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更要求问题设计应基于儿童已有经验,选取适恰的问题。问题的探究性是指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只有经过系统的思考、仔细的论证才能得到答案,且答案不具备唯一性。唯有具备探究性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知识、思维和能力的提升。

围绕“水是生命之源”这一主题,遵循问题的延伸性、适应性、探究性等特征,教师可以建构问题框架:第一,设计核心问题——“作为节水小达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第二,围绕核心问题师生共议三个子问题:一是为什么要节约用水,二是如何节约用水,三是如何宣传、推广节约用水,具体问题框架如图1。

核心问题能够让学生与已有生活经验或学习经验相联系,能够将整个项目的研究框架搭建起来,且有助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的落地。三个子问题中的第一个子问题重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实地走访、实验等方式,了解人们的真实用水情况;第二个子问题重在分析、解决问题,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展开学习实践,借助统计、运算、推理等方法处理和分析数据,对节水行动达成共识;第三个子问题重在方案落实,提出可行性方案,用宣讲的方式进行全校性推广。三个子问题有时间上的先后次序,且每一个问题都被分解成几个具体的活动,后一个子问题的开展要基于前一个子问题中的具体活动。整体而言,具体问题是子问题的“开枝散叶”,子问题是对核心问题的逐级分解[6]。

四、着力点:确定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程

确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问题后,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正式迈入学习实践阶段。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任务通常是复杂多维的,需要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因而跨学科主题学习须格外注重合作。合作学习可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7],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能够直接把学生抛入繁杂无序的问题之中。因此,无论是师生间的合作还是生生间的合作,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从学科走向跨学科、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社会[8],才能通过多向互动和协作获得学科、社会等经验。在合作前,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探究的任务情境,制订学习指南,提供学习资源;在合作中,教师可采用追问、问难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把握合作探究的中心[9];在合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在复盘与回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元认知学习经验总结”,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围绕“水是生命之源”这一主题,教师要阐释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具体过程(见表1)。“水是生命之源”学程表依据核心问题及其子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展开设计。这些设计均体现教师引导者的角色,如教师和学生共议学习活动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以及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习指导等。“水是生命之源”的第1课时是整个主题学习的开启课,旨在明确学习内容,拟定研究计划。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交流淡水资源的分布与储备情况,教师提供简易的海水淡化装置,结合实验、数据、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源,学生感受淡水资源的紧缺;在思考“作为节水小达人,我们可以做什么”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创设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在分类梳理研究内容、尝试拟定研究计划、了解研究方法的过程中,逐步明晰制定研究计划的一般流程。此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须提供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引导与帮助,帮助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五、反馈点:展开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伴随着目标、问题设计等同步进行[10]。《新课标》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纸笔测试的评价方式很难评估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完成任务的能力或水平[11],而表现性评价能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或结果做出判断,是评价跨学科主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12]。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表现性评价应包含目标、任务、评分规则三个核心要素:目标即希望学生达成什么样的学习结果;任务即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或作业,用于引发学生的相关表现,为目标是否达成提供直接证据;评分规则即判断和解释学生对目标达成程度的标准。

依据表现性评价理念,教师可以构建“水是生命之源”表现性评价表(见表2)。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通过对“水是生命之源”这一主题的深入研究,我们观察到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整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同时,教师也在设计和执行跨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了专业技能的提升。展望未来,教师在实施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时,须坚守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主题的确立、目标的设定、问题的提出、学程的规划以及评价的反馈五个关键维度进行课程设计和实施。此外,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个人的跨学科素养,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整合与应用中实现深度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5] 李赠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四个关键点[J].教学与管理,2023(26):23-26.

[2] 王志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23(35):1-4.

[3] 郭华.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怎么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99.

[4] 程晓亮,左瀚文,林殿吉.初中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4(04):39-42.

[6][10] 王艳玲,吴正宪,马云鹏.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小学数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22-24.

[7] 聂奥利,李军.指向深度学习的高质量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9(11):100-104.

[8] 郭华.跨学科主题学习及其意义[J].文教资料,2022(16):22-26.

[9] 詹泽慧,季瑜,赖雨彤.新课标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习如何开展:基本思路与操作模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35(01):49-58.

[11] 冯皓妍,陈燕,张维国.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表现性评价的建构与实践——以“数说跳绳”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3(11):24-28.

[12] 崔允漷,王少非,杨澄宇,等.新课程关键词[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243.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