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跨学科教研的价值、困境与推进路径

2024-11-25 00:00:00陈国华李雯雯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4年11期

摘 要 跨学科教研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前提,跨学科教学的开展需要跨学科教研的支持。受长期分科教学的影响,小学段分科教研占据主导地位,跨学科教研主要面临跨学科教研共同体不稳定、跨学科教研主题不鲜明、跨学科教研概念理解偏差、跨学科教研结构松散化、跨学科教研知识内化不足等现实困境。为此,在深入挖掘小学教师跨学科教研价值意蕴的基础上,针对小学教师开展跨学科教研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跨学科教研共同体、聚焦跨学科教研主题、研讨科学化跨学科教研目标体系、构建科学化跨学科教研模式、丰富跨学科教研知识等策略为小学教师跨学科教研的有效开展提供路径参考。

关 键 词 跨学科教研;分科教研;小学教师

引用格式 陈国华,李雯雯.小学教师跨学科教研的价值、困境与推进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4(32):23-26.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此次修订着眼于不同学科之间核心素养培养共通性的要求,明确指出为增强学科知识整合和带动综合课程实施,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修订后的各课程标准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强调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教学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相较于分科教学,跨学科教学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横跨多个学科,注重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科教研活动息息相关,跨学科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跨学科教研的支持,跨学科教研为有效开展跨学科教学提供保障。

一、小学教师跨学科教研的价值意蕴

跨学科教研,顾名思义,是为更好地进行跨学科教学实践而开展的教育研究活动。跨学科教研的核心是知识整合,旨在鼓励教师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不断进行对话与探索,构建知识之间的新联系,形成新的认知与理解[1]。克莱因认为,由于“仅靠单门学科不足以回答或解决复杂问题”,需要通过跨学科教研“借鉴学科视野、整合学科见解”,从而达到“构建更全面的认识”的目标[2]。简单来说,小学跨学科教研是指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小学教师,打破学科间的藩篱,围绕综合性教学问题,从多学科角度深入探讨、研究,从而建立多门学科概念、方法和思想间的有机联系,生成跨学科教学新认知的协同教研活动。有别于传统的分科教研,跨学科教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大局观”,具备独特的价值意蕴,具体如下。

1.有利于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

新时代倡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是指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涵盖“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以及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十八个要点[3]。从全面发展的视角出发,传统的分科教学存在局限性。分科教学将知识按学科领域进行划分,传授的知识零散,缺乏整体性和全面性,学生难以将不同学科之间知识进行有机联系。同时,长期的分科教研将教师局限于所教学科之中,易于形成单一学科思维,只关注于本学科的发展以至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相对于分科教学,跨学科教研主张从学生的生活与实践中探寻主题,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需求和感受置于首位,把“以生为本”的思想贯彻到每个环节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跨学科课程,为新时代培养所需人才。

2.有利于提升教师教研素养

跨学科教研能够帮助教师提升教研素养。一线教师往往只注重对所教学科进行深度挖掘、钻研,一味追求所教学科知识的“深度”,从而忽略知识的“广度”。而跨学科教研能够为不同学科教师交流探讨提供时间及空间上的便利,教师们能够在深度研究本学科的基础之上,对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横向上的了解,拓展知识空间,改善知识结构,通过合作讨论寻找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对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拓展知识的“广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对课程、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使得教学内容实现“深度”和“广度”的统一,教师自身素养由单一向综合进行转变。

3.有利于教研主体间形成互补

传统的分科教研往往是依照学科性质划分教研小组,同一教研组中往往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学科教研组长”的角色,教师们共同商议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保证教学各方面的一致性,以高效地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与单一学科教研不同,跨学科教研通常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开展协同合作,因此教研主体具有异质性[4]。跨学科教研,更加关注教研主体的诸如专业背景、教学经验、知识类型等看不见的内隐异质性。在开展教研活动中,教师们不受制于自身学科地位的禁锢,均平等地拥有“话语权”,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突破自身的限制,异质性主体之间受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的影响提出不同的想法,思维碰撞擦出灵感的“火花”,更好地完善教学方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4.有利于灵活选择教研内容

跨学科教研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对教研内容的灵活选择,不囿于课本教材。以往的分科教学过分重视智育,将分数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将书本教材作为唯一的“指明灯”,教研内容围绕教材展开,学习内容难度较大,空洞乏味且与学生生活实践经验相脱节。有别于分科教研,跨学科教研内容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教研的内容不仅仅是对某一主体学科或边缘学科知识进行综合与统整,其主张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将教材回归“参考书”的角色而非照本宣科,内容灵活且形式多样,更加贴合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同时,跨学科教研也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考察与培养,它试图引导学生要用整体的思维去看世界,要全面、正确地认识与处理周围的各种现象与因素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5]。

5.有利于创新课程形式

跨学科教研中,“跨”的过程就是开放的过程。开展跨学科教研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头脑风暴”,教师们要将自己的思维从所教学科中抽离出来,从更高维度看待跨学科主题与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跨学科教学并非是忠于课本的“罐头课程”,也并非是失去生命力的“木乃伊式课程”,它更倾向于是创生的课程。跨学科教研不意味着教师放弃教材、“另辟蹊径”,而是不照搬照抄,不将教材奉为圭臬,不执着于教材的表面知识,深入挖掘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寻找教材与课程合适的“衔接点”,创新课程呈现形式,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跨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本身也是课程创造的过程。

二、小学教师跨学科教研的现实困境

受根深蒂固的传统分科教研思想的影响,目前我国跨学科教研面临着跨学科教研共同体不稳定、跨学科教研主题不鲜明、跨学科教研概念理解偏差、跨学科教研结构松散化以及跨学科教研知识内化不足等现实困境。

1.跨学科教研共同体不稳定

一个良好的跨学科教研共同体能够增进成员的跨学科意识,形成教育合力,为跨学科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然而,部分小学教师的思想没有及时更新,对跨学科理解不够深入,缺乏跨学科经验,没有稳定的跨学科教研共同体进行支撑。现阶段的跨学科教研一般以自发自主的形式开展,在针对某一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开展教研时,往往是“临时组队”,教研结束便“原地解散”,这种跨学科教研共同体并非是长期、稳定的跨学科教研共同体。这种“临时性”的教研共同体中,教师可能彼此互不了解,对于“跨学科”的理解也参差不齐,有些教师甚至感觉跨学科教研是“浪费时间”,研讨的跨学科活动方案也容易呈现各个学科知识的“大杂烩”,难以体现跨学科教研的真实效果。

2.跨学科教研主题不鲜明

跨学科教研强调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多门学科知识的整合。相关学科知识在跨学科主题下形成知识网络,各主题之间又相互联系组成更复杂的知识网络。但是从小学教师跨学科教研开展的现状来看,跨学科教研主题的确立较为随意,缺乏逻辑性与严谨性,主题内涵泛化,各主题之间的联系性不强。从宏观角度来讲,目前跨学科教研主题的确定缺乏“大局”意识,没有厘清“总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关系;从中观角度来讲,在针对跨学科“子主题”进行教研时,缺乏对关联学科的总体规划;从微观角度来讲,跨学科教研与真实的生活情境联系不够紧密,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只是单纯的知识堆砌而忽略了知识间的联系。由此,难以实现更高层次的跨学科整合。

3.跨学科教研概念理解偏差

跨学科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开展跨学科教研的教师必须是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并且能够通力合作,找到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连接点”,建立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但是在跨学科教研开展的过程中,一些小学教师对跨学科教研没有充分了解甚至是存在理解偏差,最终导致了教研中“本末倒置”的现象。他们一方面将介绍本学科概念、核心素养以及分享教学经验作为教研的重点,另一方面,通过成员的只言片语“碎片式”地了解交叉学科的知识,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跨学科教研流于形式而没有触及本质。

4.跨学科教研结构松散化

一套清晰明确、操作性强的教研结构能够帮助教师理清思路,完善教研方案,推进教研方案的落地。然而现阶段,尽管跨学科教研相较之前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分科教研仍是学校教研的焦点,跨学科教研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尚未形成一套严谨、科学的教研结构。跨学科教研结构松散,虽然给予了教师很大的自由性,但是仅仅依靠于“直觉”“经验”到底是不科学的。跨学科教研机制的缺失,使得教师行为以及各教研环节都缺乏应有的规制,这就容易导致小学教师在开展跨学科教研时,思想上不够重视,行为上不能够“各司其职”,各环节间不能保证“环环相扣”,甚至会造成混乱,难以协调教研进程,跨学科教研的效率堪忧。

5.跨学科教研知识内化不足

传统的分科教研片面追求知识深度以至于知识与实践“脱轨”。跨学科教研的初衷就是解决分科教学的沉疴痼疾,加强学科间的知识联系以及知识与实践的联系。这就要求小学教师既要精熟本学科又要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与方法有所了解、掌握,通过跨学科教研的开展增加知识广度,优化知识结构。然而,不同于以往建立在已有学科基础之上的传统分科教研,跨学科教研明显“缺乏根基”,跨学科教研主体受限于单学科领域思维和素养,彼此间深度交流互动不足,易于忽视隐性知识的流动、共享和内化。

三、小学教师跨学科教研的推进路径

如何破解小学教师跨学科教研目前面临的难题,更好地推进跨学科教研,是很多学校及教育部门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针对已有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综合跨学科教研共同体、聚焦跨学科教研主题、研讨科学化跨学科教研目标体系、构建科学化跨学科教研模式以及丰富跨学科教研知识等措施来推进小学教师跨学科教研。

1.搭建跨学科教研平台,组建跨学科教研共同体

小学教师跨学科教研的开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学校应当重视跨学科教研,构建稳定的跨学科教研共同体,搭建跨学科教研平台。首先,根据教学班级进行分组,确定跨学科教研团队的人员构成。将班主任与班级的其他授课教师组成跨学科教研组,由班主任教师担任跨学科教研组长,组织其他学科教师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教师间彼此相熟又有默契,更有利于跨学科教研工作的开展。其次,开展跨学科教研的相关培训。通过相关培训,增进小学教师团体对于跨学科教研的理解,转变对跨学科教研“不务正业”的看法,同时提升其跨学科教研的水平。第三,建立定期教研制度。规定跨学科教研的具体时间以及跨学科教研的具体流程,定期汇报跨学科教研成果。第四,将跨学科教研纳入评奖评优体系。鼓励每位成员积极参与跨学科教研,拒绝“躺平”和“摆烂”,增加每位教师的参与度。

2.突出跨学科教研特色,聚焦跨学科教研主题

跨学科教研主题的确定是跨学科教研组的教师从各学科课程标准、学科之间的知识与能力交叉点以及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出发[6],共同商议选择的结果。在进行跨学科教研时不仅要在形式上有别于分科教研,在主题的选择以及内容上也要体现“跨”的鲜明特色。跨学科主题应当与跨学科目标相契合,确保教研活动始终围绕目标展开。再者,跨学科教研主要源于教学问题引发的真实需要,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并收集教学中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进一步分类、归纳,将其作为开展跨学科教学的“素材”,并能从中提炼出具有实际意义的跨学科主题。例如,五年级的一位班主任观察到班级中一部分小学生存在肥胖、超重等问题,经过跨学科教研共同体的商议、讨论,最后确定开展以“合理膳食”为主题的跨学科教学活动。

3.明确跨学科教研目标,研讨跨学科教研目标体系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明灯”,跨学科教学的开展同样需要跨学科教研目标“把控”方向。确定跨学科教研目标,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其次,开展跨学科活动前,在确定目标时还要考虑学科倾向性以及关联学科的特点。同时,跨学科教研目标体系的构建要有系统意识和整体意识,需要先确立中长期目标,基于中长期目标再分解成操作性强的“子目标”,需要注意目标之间的递进性与关联性,根据目标合理安排跨学科教学。另外,跨学科教研目标体系的构建不应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联系,而应当深入挖掘关联学科知识,探讨学科之间的深层联系,设计更深层次的目标。例如,在开展“营养膳食”为主题的跨学科教学活动时,先将总目标确定为“让学生认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意义,合理膳食,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根据主题,我们可以关联到数学、科学、语文、美术、英语、体育等学科,根据总目标以及学科特点,制定各学科目标。

4.构建跨学科教研框架,创设跨学科教研模式

跨学科教研的有序开展需要一套科学、严谨的流程的“约束”。在研究人员的选择上,学校应优先选择经验丰富的骨干级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或者具备研究能力的教师针对跨学科教研进行学术性探讨,构建跨学科教研框架。根据跨学科教研的特点,可以围绕以下五个方面细化规定:第一,聚焦问题,确定主题。在这一阶段各学科教师聚集问题、归纳问题,最后从多维度提炼主题。第二,识别概念,熟识规则。该环节旨在突破教师自身专业阈限,通过教师间的交流形成新的认知体系。第三,关联学科,拟定方案。从主题中识别出的概念归于具体学科,通过教师间的商议拟定实施方案。第四,迭代改进,完善方案。针对拟定的实施方案,首先可以是教研小组间的自评并进行第一轮的改进,然后进行各教研小组间的互评,进一步完善方案,最后提交专家评审,进行集体协商进一步加以完善。第五,展示总结,反思提升。最后的成果可以由教师代表以说课的形式进行展示,针对设计理念、原理、实施路径、收获、心得体会等方面进行综述,由其他教师及教研专家进行综合评审,教研组内成员进行反思总结。

5.积累跨学科教研经验,丰富跨学科教研知识

总的来说,小学教师跨学科教研知识可以从纵向延伸以及横向拓展两个角度进行提升,增加教师知识容量,减少教师知识空白,缩小教师知识缺口[7]。从小学教师的角度来看,开展跨学科教研对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进行跨学科教学,教师首先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可以通过参加培训、阅读专业书籍、参与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最后,学校应发挥积极作用,搭建q83jNzYEf2lkRsd7WlvMeqpbBUJ9q/NtX5OIKJ/JMqc=跨学科教研平台,开展相关的培训、讲座等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助力教师跨学科教研能力的提升。

跨学科教研的开展能有效弥补传统的分科教研造成的罅隙,进一步提高教师开展跨学科协同研究、设计、教学的能力,真正地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跨学科教研与传统的分科教研并不是对立关系,尽管跨学科教研主张打破学科界限,但是分科教研仍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提倡跨学科教研并不意味着反对分科教研,二者更像是一种共生关系。如何把跨学科教研中的新思想、新方法“反哺”分科教研,仍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文正,许秋璇.融入“大概念”的STEAM跨学科教研:模式构建与实践案例[J].远程教育杂志,2021(02):103-112.

[2] Klein J T,Newell W H.Advancing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M]//JG Gaff,J L Ratcliff & Associates(Eds.).Handbook of the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Purposes,Structures,Practices,and Change.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7:393-415.

[3]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4] 钟柏昌,赵国雄.跨学科教研的困境分析与破解之道——基于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的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3(05):16-23.

[5] 李松.小学跨学科教研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6] 许华,陈晓均.小学跨学科教研实施路径与策略[J].基础教育课程,2023(19):52-57.

[7] 宋辉.跨学科教研中的冲突与化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4):37-39.

[责任编辑: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