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是否扼杀了社交软件?

2024-11-24 00:00:00KevinRoose
第一财经 2024年11期

今年,苹果公司正式推出了最新的iOS 18操作系统,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一系列AI新功能。此外iOS 18还有一个不起眼的更新,即允许用户能够更精细地控制哪些联系人信息可以被第三方应用访问,这可能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过去20年里,一些开发者所熟知的“同步联系人列表”功能对许多社交通信类应用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通过这一功能,Instagram、WhatsApp和Snapchat等应用才能迅速为数百万iPhone用户推荐认识的人及其他可关注用户。这种早期的发展势头助力这些应用实现了病毒式增长,让它们一跃成为应用商店排行榜的前几名。

如今,一些开发者忧心自己可能会难以推广新应用。初创企业家兼顾问尼基塔·比尔(Nikita Bier)曾开发并出售过多款面向年轻人的病毒式传播的应用。他称iOS 18的变化是“世界末日”,可能会导致基于好友关系的新社交应用“刚开始就夭折”。

这话也许有些夸张。最近,我跟比尔和其他应用开发者聊了聊,就这些变化深入探讨了一番。我询问了苹果公司认为这些变化有利于保护用户隐私的理由,还征求了苹果公司一些竞争对手的意见。后者认为这是苹果公司为了打压竞争对手而采取的卑鄙举动。我最后的感受有些复杂。

一方面,我很同情这些开发者。他们如今在开发新社交应用时很艰难。iOS 18新增的选择性同步联系人步骤无疑会加大一些新应用的推广难度。如果小微应用的存活率下降,Facebook和Instagram等老牌应用显然会因此受益。因为它们已经有了网络效应,没必要继续向用户请求收集其联系人信息。

但我也理解苹果公司的立场:让用户在分享联系人列表方面拥有更多掌控权,对保护用户隐私来说是件好事。而那些要求访问用户所有联系人信息的应用,的确会让人感到不安,且有侵犯隐私的嫌疑。就个人而言,我打算用这个功能来拒绝我使用的数十个社交通信应用访问秘密线人等敏感信息。

总的来说,这场争论证明了像苹果公司这样的巨头所拥有的巨大影响力。该公司对其产品做出的每个微小调整都可能在整个技术行业引发剧烈的连锁反应。这也反映了技术公司和监管机构在权衡促进竞争与保护隐私时的艰难。

多年来,用iOS设备分享联系人信息的步骤都是应用触发“数据访问提示”,请求访问用户的联系人列表。如果用户同意,应用开发者就可以获取该用户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名单及其信息,如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然后,开发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构建用户社交网,或推荐用户关注其他账户。

然而,iOS 18推出后,如果用户同意让某应用访问自己的联系人列表,系统会接着让用户选择想要导入的联系人信息。用户可以仅导入部分联系人,而不必给出整个联系人列表。

iPhone用户们也许有数百甚至上千个联系人,其中有一些他们可能并不愿意让其他人知道(比如治疗师、前任、或者2013年在酒吧认识的一位陌生人)。iOS已经允许用户有选择地向应用提供照片的访问权限,那为什么不能把这一原则应用到联系人列表上呢?

苹果公司还明确表示,它认为这些变化不会影响到开发者。实际上,苹果公司告诉我,愿意同步联系人列表的人反而可能会变多。因为那些原本不愿意分享全部信息的人,现在可以选择导入自己愿意提供的部分信息。

但开发者们认为,这个论点不成立。比尔告诉我,他提供咨询的初创企业的数据表明,自iOS 18更新以来,联系人导入数量大幅下降。而在某些应用上,导入10个或更少联系人的用户数量增加了多达25%(其他开发者也称自己的应用出现了类似下滑,但它们害怕惹恼苹果公司,只有比尔愿意公开发言)。

25%的降幅听起来似乎不是很多。但能否在短时间内成功为新用户推荐他们的好友,往往是一款社交应用成败的关键。例如,Facebook在早期发现,如果用户在注册账号后10天内添加了7个好友,他们就更可能继续使用该应用。

“培养用户密度在应用的早期阶段很重要,”比尔说,“用户不会花一周时间等他们的朋友注册。”

一些开发者还指出,iOS 18的这项更新在执行时略过了苹果公司自己的应用。比如说,iMessage就不需要像WhatsApp、Signal、微信等第三方通讯应用那样请求访问联系人列表。他们认为这明显是种垄断,是其他反垄断监管者所反对的典型的自我偏袒行为。

当然,如果iPhone用户愿意,他们仍然可以导入整个联系人列表(还有安卓系统,它仍然要求用户选择“全有或全无”)。但额外的操作步骤会导致用户所导入的联系人数量变少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除非是疯了,才会有人还去做基于好友关系的社交应用。”比尔说,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基于好友关系的社交应用,最终可能会被TikTok这种依靠算法来个性化推荐内容的应用,或者完全不需要人类参与的AI伴侣类应用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