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促进的生活方式训练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主观活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11-22 00:00:00张静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HPL)训练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主观活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7月- 2024年2月医院收治的60名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为期1个月的HPL训练。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健康、主观活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健康、主观活力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L训练能够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主观活力和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

【关键词】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主观活力;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21--03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胰岛素分泌受损或胰岛素功能障碍[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糖尿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心理健康和主观活力的下降,这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心理健康是幸福感的重要维度,是人们面对生活经历时的愉悦感,心理健康状态反映了个体实现潜能和才能的程度,与个人和职业生活的满意度有关[3];而主观活力作为积极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为身心健康,是指个体体验到的精力充沛、强壮和快乐,以及对生活的热情[4]。健康促进生活方式(HPL)训练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可以提升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增强患者心理幸福感和主观活力[5]。目前有关HPL训练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临床对比实验,分析HPL训练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活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健康专业人员提供改善这一患者群体健康状况的有效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3年7月- 2024年2月医院收治的60名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人。纳入标准为:年龄≥65岁者;确诊为糖尿病患者;无药物成瘾或使用精神类药物史者;在研究期间未参与其他培训或治疗干预者。排除标准为:干预缺席超过1次,不愿继续参与研究;或在干预过程中合作不佳者。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观察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65~ 82岁,平均74.36±6.58岁;糖尿病病程5~18年;空腹血糖平均值7.8mmol/L;并发症情况:并发有轻微视网膜病变10例、有神经病变5例,无显著并发症1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5~88岁,平均77.68±8.69岁;糖尿病病程7~22年;空腹血糖平均值8.1mmol/L;并发症情况:并发有轻微视网膜病变8例、有神经病变7例,无显著并发症15例。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并给予1次健康教育讲座,内容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建议和运动指南。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为期1个月的HPL训练,培训计划由资深健康心理学家设计并实施,每周2次,每次90min,主要内容包括健康知识普及、饮食管理、运动指导、心理调适等,具体内容如下。

(1)健康知识普及:向参与者介绍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病因、症状及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饮食管理:教授健康饮食原则,包括血糖控制饮食、低糖低盐饮食的重要性及实际操作方法。

(3)运动指导:介绍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有效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瑜伽等,并鼓励定期锻炼。

(4)心理调适: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参与者应对糖尿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教授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技巧。

(5)生活习惯改善:强调戒烟戒酒、规律作息的重要性,指导参与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6)疾病监测:教授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鼓励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医疗检查。

(7)药物管理:解释常用降糖药物的作用、用法和注意事项,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

(8)紧急情况应对:教授如何识别和应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低血糖、高血糖等。

1.3 观察指标

(1)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华威爱丁堡心理健康量表 (WEMWBS)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该量表是由Tennant等人[6]开发,用于评估患者心理幸福感。共包含14项,每项采用5级Likert评分法,分值范围为14~70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幸福感水平越高。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4。

(2)主观活力:采用由Ryan和Frederick等[7]开发的主观活力量表对患者的主观活力水平进行评价。共包含7项,每项采用7级Likert评分法,分值范围为7~49分,得分越高表示活力水平越高。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6。

(3)生活质量:采用由Burroughs等人[8]开发的糖尿病生活质量简明临床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共包含15项,每项采用5级Likert评分法分值范围为15~75分,得分越高表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越高。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2。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 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健康和主观活力评分比较

健康教育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健康、主观活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健康、主观活力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会面临诸如焦虑、抑郁和应对疾病压力的心理挑战[9]。作为健康管理计划的基石,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状况[10]。HPL训练通过鼓励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行为、增强社会支持和改善心理症状,促进了心理和精神状态。活力是指个体感到充满能量和生命力的程度[11]。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保持良好的活力意味着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日常活动,维持身体健康,以及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糖尿病。HPL训练通过增强个体对自己健康的责任感和促进健康行为的实践,有效地提高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活力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给予HPL训练的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主观活力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HPL训练在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增强主观活力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根据Kumari等[12]的研究,熟悉HPL及其相关行为可以鼓励个体发展或增强健康促进实践。当个体实践健康行为并发现其对活力的积极影响时,他们可以更好地遵循健康促进行为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充分证明了HPL训练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幸福感、活力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这为未来的健康干预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持,并强调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在疾病管理和老年患者健康维护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HPL训练能够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主观活力和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

4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5G+"三早"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4,18(3): 161-73.

[2] 刘伟. 慢性病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 [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8(18):212-214.

[3] Cilar L, Barr O, Tiglic G, et al. Mental well-being among nursing students in Slovenia and Northern Ireland: A survey [J]. 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 2019,39:130-135.

[4] Berg D V M ,Poppel V M ,Kamp V I , et al.Visiting green space is associated with mental health and vitality: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four european cities[J].Health and Place,2016,38(1):8-15.

[5] 任凭, 郑丽萍, 刘梦如,等.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研究进展 [J]. 黑龙江医药, 2023, 36(1): 63-67.

[6] Ruth T ,Louise H ,Ruth F , et al.The Warwick-Edinburgh Mental Well-being Scale (WEMWBS): Development and UK validation [J].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 2007, 5(1): 63.

[7] Ryan R M, Frederick C. On energy, Personality, and health: Subjective vitality as a dynamic reflection of well-being [J]. J Pers, 1997, 65(3): 529-65.

[8] Burroughs T E, Desikan R, Waterman B M,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diabetes quality of life brief clinical inventory [J]. Diabetes Spectrum, 2004, 17(1): 41-49.

[9] 陈婷婷, 陈金鹰, 郑丽香. 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 [J]. 糖尿病新世界, 2023, 26(4): 152-155.

[10] 田纬, 陶梦梦, 李坤坤, 等. 中国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11): 1303-1309.

[11] 郑全全, 徐沙. 自主支持对自我损耗的影响:活力对能量的补偿作用 [J]. 应用心理学, 2011, 17(3): 195-201,211.

[12] Kumari G, Singh V, Dahiya S, et al. Effe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medical treatment cost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J]. Biomedical and Pharmacology Journal, 2018, 11(2): 775-87.

[2024-04-07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