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青海地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弹指数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1月- 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Mafld患者235例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痰湿内阻证96例、肝郁脾虚证82例、痰瘀互结证31例、湿热蕴结证26例,分析不同的中医证型与肝弹指数的关系。结果 不同中医证型Mafld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之间肝脏硬度值、脂肪衰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与痰湿内阻证患者脂肪衰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患者肝脏硬度值、脂肪衰减值均低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患者肝脏硬度值、脂肪衰减值均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海地区Mafld患者中医证型以痰湿内阻证和肝郁脾虚证最为常见,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肝弹指数存在差异性。
【关键词】 青海地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肝弹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21--03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曾用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1],它是以肝细胞中脂质过量蓄积为主要病理特征,且常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一系列代谢紊乱性疾病(该病的诊断标准不考虑饮酒或其他合并的肝脏疾病),会导致肝脏炎症性病变、肝纤维化,甚至癌变,据文献报道,全球患病率约25.2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2-3]。目前,西医针对Mafld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而中医药以其独特的辩证治疗优势和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Mafld的防治中[4]。基于因地制宜理论,本研究主要对青海地区235例Mafld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及肝弹指数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高原地区Mafld的中医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23年1月- 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Mafld患者235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77例,女性58例;年龄18~71岁,平均49.28±9.97岁。纳入标准:符合Mafld诊断标准;患者心、肾功能均正常。排除标准:排除嗜肝病毒感染、药物和中毒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寄生虫病等;合并有恶性肿瘤,心、脑血管、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HIV、有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配合程度差,导致相关资料收集不全或无法判断中医证型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调查研究。
1.2 诊断标准
符合2020年国际专家共识声明[1]及《亚太地区肝病协会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诊断与处理临床实践指南》[5]中的Mafld诊断标准。基于肝组织病理学活检或影像学或血液生物标志物证据提示存在脂肪肝,同时满足以下3项条件之一:①超重/肥胖;②2型糖尿病;③代谢功能障碍。
1.3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6],并结合青海省中医院肝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将患者的中医证型分为4种: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由至少2位副主任医师资质共同确定235例患者的中医证型,统计各证型占比情况。
(2)肝弹指数:采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touch)检测仪(中国无锡海斯凯尔公司)检测患者肝脏硬度值(kPa)和脂肪衰减值(dB/m)水平。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构成比,计量资料正态分布的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单因素分析中,两组间均数比较采取两个独立样本t 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比较
235例Mafld患者中痰湿内阻证96例(40.85%)、肝郁脾虚证82例(34.89%)、痰瘀互结证31例(13.19%)、湿热蕴结证26例(11.06%),其中,痰湿内阻证患者占比最高,其次是肝郁脾虚证。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与肝弹指数的关系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之间肝脏硬度值、脂肪衰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湿热蕴结证与痰湿内阻证患者脂肪衰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患者肝脏硬度值、脂肪衰减值均低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患者肝脏硬度值、脂肪衰减值均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Mafld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慢性代谢紊乱性疾病,已成为第一大慢性肝脏疾病,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成为全球巨大的公共卫生挑战[7-9]。Mafld患者以肥胖人群最为多见,也可见于非肥胖者,但非肥胖者的临床表现并不严重,然而其发生心血管相关疾病的风险相对增加[10-12]。
针对Mafld,中医古籍中并无其特定名称记载,按照该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患者临床表现将其归为“肥气”“胁痛”“肝癖”“积聚”等范畴。《难经》中论述到“肝之积,名曰肥气”,是对该病的最早记载。中医学认为Mafld的病因病机多为嗜食肥甘厚腻之品,造成脾失健运,机体水湿内停不化,进而膏脂过盛,导致六经之川壅滞不通,肠胃升降传导失司,致使水湿、痰浊、淤血等病理性产物瘀阻于肝络,发为该病。近些年来,中医药在辩证治疗、体质辨识、证候规律等诸多方面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由于大多患者并无明显不适表现,所以通过西医的各种检查和诊断手段,将中医辩证与西医客观检查结果进行有效且充分结合,分析纳入中医证型分类的客观化指标,遵于中医辩证体系而不拘泥于该体系,从中医辩证角度来整体认识临床指标与疾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能够使Mafld的诊治更直观、清晰和准确,因此,对Mafld不同中医证型与客观化指标之间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4,6]。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达3300m[13],因其缺氧、干燥、寒冷、昼夜温差大等独特的气候环境特征,加之多民族聚居,使本地居民以及外来旅居的人们养成了喜食高热量、高脂肪以及高胆固醇的食物(如:牛羊肉),喜饮高度白酒等来抵御外寒,同时常居室内、向火取暖的饮食生活习惯,使机体形成一个“外燥内湿”的环境[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235例Mafl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中痰湿内阻证96例,占40.85%,占比最高,其次是肝郁脾虚证82例,占34.89%。综合分析,青海地区寒冷、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环境特征造成人们养成嗜食肥甘油腻之品的饮食生活习惯,加之生活不节制、善饮酒,导致机体脾胃运化受损,湿浊内停。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日益竞争激烈和社会压力增大导致机体肝气郁结不舒,克犯脾胃,日久脾胃运化失常,痰浊内生,蕴结肝体。
综上所述,青海地区Mafld患者中医证型以痰湿内阻证和肝郁脾虚证最为常见,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肝弹指数存在差异性。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在后期工作中可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并结合相关理化指标的分析研究,使研究的结果更契合临床实际需要。
4 参考文献
[1] Eslam M, Newsome PN, Sarin SK, et al. A new definition for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An international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J]. J Hepatol, 2020, 73(1): 202-209.
[2] 王梦雨,杨蕊旭,范建高.重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特征与预后临床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24(3): 308-311.
[3] 曾红丽,刘军楼,汪红.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型及相关证候的临床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8,11(5):685-689.
[4] 顾立梅,曹培让,顾超,等.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型及临床生化指标相关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6):738-740.
[5] Eslam M, Sarin SK, Wong VW, et al. The Asian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J]. Hepatol Int, 2020, 14(6): 889-919.
[6] 李军祥,陈誩,王允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11):805-811.
[7] 李杰,徐春军,孙凤霞,等.基于FIBROSCAN检测评价健脾疏肝活血化痰法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18(3):579-583.
[8] 陈常云,陈君,蔡成美,等.疏肝健脾消脂方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代谢指标和人体成分检测指标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1,43(7):1097-1102.
[9] 张伟,卢秉久,张艳,等.从“六经为川,肠胃为海”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辨治思路[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5(5):67-70.
[10] Kim SH, Park HY, Lee HS,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coronary calcification depending on sex and obesity[J]. Sci Rep, 2020, 10(1): 1025.
[11] 李洋洋,谢正元.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及治疗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2):452-457.
[12] 魏华凤,肖定洪,朱明哲,等.上海社区老年瘦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临床特征及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3,57(8):44-48.
[13] 李萍英,马颖才,杨永耿,等.高原地区胆囊十二指肠内瘘18例内科诊治体会[J].高原医学杂志,2015,25(3): 14-16.
[14] 邹小云,祁培宏,敬小华,等.青海东部地区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22,52(9):1-6.
[15] 马德花,鲍海咏.非诺贝特联合易善复治疗高原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J].高原医学杂志,2017,27(2):20-22.
[2024-06-03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