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 2022年1月在医院收治的脑瘫患儿90 例为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评分量表(GMFM-88)和语言能力恢复情况,以及血乳酸水平、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运动功能和语言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运动功能和语言能力均有提高,但观察组患儿运动功能和语言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两组患儿的血清中乳酸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儿血清中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起到积极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地全面改善患儿语言功能、运动功能。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 ;康复训练 ;痉挛性脑瘫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21--03
脑性瘫痪是由于患儿在发育过程中肺部受到非进行性的损害,导致患儿一直存在中枢性运动与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等症状。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行动不便,表达能力变差,其中运动障碍只是一小部分,严重时会造成全身无知觉,生活上不能自理,身边不能离开人,以防止患儿摔倒[1]。我国脑性瘫痪的发病率在1.8%至4%,在国际总体发病率排名处于较高水平。该疾病可造成患儿精神智力状态发育和身体以及运动能力水平低下,均会造成严重社会卫生问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有物理疗法、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但不能有效的改善其病情,这几年,在脑性瘫痪患儿治疗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到鼠神经生长因子,因自身拥有营养、保护和修复神经元等多个作用。为了减少脑性瘫痪患儿在发病时对神经的损害和有效提高患儿运动功能,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探讨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1月- 2022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9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康复医学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②分别确诊为痉挛型脑瘫和合并手精细运动障碍,或分型为痉挛型四肢瘫痪。排除标准:① 认知障碍者和精神疾病者;②依从性较差者;③近期需要进行手术者;④合并其他恶性疾病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3岁,平均年龄2.10±0.2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1~3岁,平均年龄2.10±0.21岁。两组患儿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康复训练使用Vojta诱导法和Bobath五项手法进行,一个月为一个周期,每次康复训练时间为30至60分钟,一天一次,连续进行20天后,患儿需要休息10天,整个疗程为4个疗程。
1.2.2 观察组 实施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首先溶解鼠神经生长因子( 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23,规格:30μg(15000U)/瓶)在2毫升生理盐水中并注射入相应穴位,治疗时间为每隔一日进行一次穴位注射,注射10次为1个疗程,之后患儿需休息10天,再进行下个疗程,同对照组相同为4个疗程。取穴原则: 上肢瘫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下肢瘫取秩边、足三里、阳陵泉、委中、解溪、三阴交等穴;穴位注射中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将0.3~0.5毫升的药物慢速推入每个穴位,注射完成后按压针眼处,以防止药物外渗。
1.3 观察指标
(1)运动功能和语言能力:采用脑性瘫痪粗大运动评分量表(GMFM-88)评估患儿运动能力,分为5个能区,包括88项,分为卧位与翻身、坐位、爬与跪、站立位、行走与跑跳5个能区。采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评估语言能力。得分越高能力越强。
(2)血清中乳酸水平:治疗前后分别抽患儿空腹静脉血5毫升,送至实验室进行血清乳酸测定,检测仪器使用斯马特D1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并使用配套的试剂盒,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步骤进行。
(3)临床总有效率:包括痊愈、有效及无效。痊愈: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肌肉痉挛基本消失,肢体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基本畸形矫正。有效:患儿临床特征有明显改善,肢体功能有一部分得以恢复。无效:治疗后同治疗前一样,无任何变化,甚至加重。临床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观察例数×100%。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运动功能和语言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运动功能和语言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运动功能和语言能力均有提高,但观察组患儿运动功能和语言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血清中乳酸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中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两组患儿的血清中乳酸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儿血清中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性功能瘫痪的患儿通常表现为脑瘫肢体肌张力功能明显异常、中枢性运动障碍、姿势节律异常,以及身体各种生理反射与机能活动异常等情况[2-3]。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小儿脑性四肢被动瘫痪发病率水平仍然持续较高,该病随着发展会导致脑瘫产生新的临床后遗症,此问题一直是临床医生所普遍在关注并解决的重点问题。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主要是指通过有效在全身各肢体系统采用康复治疗方式,以彻底纠正异常状态,促进患儿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发育[4-5]。
鼠神经生长因子主要的药物成分之一是从小鼠的门颌软骨及其下轮皮腺细胞所研究提取的一种鼠神经的生长活性因子,成品血浆样本中含有大约5%的甘露醇原酸和含量近于1%的人血白蛋白等营养物质[6]。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时间序列最早、最丰富且经典、研究的内容最多的一种新型功能性神经营养因子,为构成神经中枢大脑半球及其他神经外周各神经系统正常组织生长分化、发育完善过程,及周围神经系统正常维持生命其正常营养代偿中主要的蛋白分子,对修复机体的缺血、缺氧生理状态所引起的神经元缺血性损害,具有重要保护功效作用和修复生理功能的作用[7]。根据医学基础临床研究中心的研究结论发现,使用针刺疗法时,脑部癫痫的中枢激活性反射区对应穴位是两个常用穴位,分别为患儿的足三里穴和交合三阴交穴,同时还有患儿足底的足百会穴和足底三曲鬓穴,这些穴位均可对患儿体内正常运行的脑运动区域该神经组织内的神经的糖氧代谢系统造成某种积极的影响,使患儿神经组织系统产生兴奋,进而对患儿大脑受损运动失调的脑区域神经网络进行重建提供有力的协助,最终完成患儿脑正常运动区域功能网络重建[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运动功能、语言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血清中乳酸水平也比对照组下降程度多。由此可见,乳酸产生主要物质来源于肌肉糖分解代谢,是人体糖酵解作用终产物,当肌肉细胞处于极度缺血及缺氧状态时血乳酸水平可增高,运动正常状态作用下血乳酸浓度水平也上升,说明测定血乳酸含量可以有效反映运动肌肉中细胞的代谢乳酸水平情况。因此,血乳酸值是为诊断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提供客观检验依据。穴位联合注射鼠神经肌肉生长因子治疗能够在短期内显著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肌肉疲惫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法应用了祖国中医学传统的经络穴位理论,使鼠神经生长因子能够迅速直接渗透进入经络穴位进行靶向吸收,加快发挥药物分解生物的作用,相比较于中医传统疗法的肌肉药物快速分解,穴位靶向注射方式应用优势明显。由于中医穴位外注射技术对体表穴位均具有内外双重直接刺激治疗作用,使针沿全身经络循行穴位以有效疏通人体经气,直达病灶相应脏腑的各种病理组织器官,充分有效发挥穴位刺激和穴位药物治疗的两种共同治疗的作用。药物治疗对经络穴位治疗的直接作用包括可迅速通过体内神经免疫-细胞内分泌激素-自身免疫系统作用反应于正常机体,激发人体细胞的生理抗病免疫能力等,从而产生疗效。在本次实验研究过程中发现穴位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实验方法能够有效显著改善脑性瘫痪患儿大脑语言功能障碍和神经粗大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起到积极的临床效果,能有效的全面改善患儿语言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提高治疗有效率。
4 参考文献
[1] 黄种钦,蔡淑英,李培.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神经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7,(21).5335-5337.
[2]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编委会.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十部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4):494-498.
[3] 周定富,王萍,李新虾,等.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性瘫痪儿童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20,41(6).1412-1414.
[4] 谢扬学.穴位注射与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脑瘫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4):385.
[5] 施亚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222-1223.
[6] 陈菲,朱艳香,刘文彬,等.糖皮质激素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10):1199-1201,1205.
[7] 安璐,潘贵超,庞喜山,等.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相关机制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6-8.
[8] 卢裕强,郭汝宝.推拿手法对家兔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成肌调节因子Myf-5、Myogenin表达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2):979-984.
[2024-04-15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