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出台,凸显出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的紧要性与急迫性。但教师群体对跨学科教学的认知偏差,传统教学模式下跨学科教学的缺席、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开发中的失配问题共同构成当前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的困境与挑战。依托逆向设计“理解”为先,基于“知识迁移”的主导宗旨,以“评”促教,基于“评估证据”的结构提升,以“人”为本,基于“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对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进行重新建构,建议在预期目标上凝练单元主题意义,萃取跨学科元素;在教学评价上采用多元方式,巧设跨学科表现性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立足学生本位,构建跨学科梯级教学。寄望此一研究,可对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有所裨益。
关 键 词跨学科;逆向设计;高中英语;知识迁移
引用格式 吕芳.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逆向设计价值与进路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4(33):75-79.
“跨学科”旨在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建立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跨”意味着超越学科边界,而非单纯的学科叠加,是一种整合知识的新的理解方式[1]。Newell等将跨学科界定为:结合两个及以上学科以形成对某一问题或主题的综合理解[2],意味着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协作。那么,跨学科教学可以理解为,以一个学科为中心,在这个学科中选择一个中心问题,围绕这个中心问题,关联不同学科知识,展开对所指向问题的加工与设计教学。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挥学科间的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融合[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进一步指出,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4]可见,跨学科教学已然提上日程,高中英语课程在教材内容学科分布及单元主题学科分布中体现出的“跨学科”特点,更是彰显出开展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的现实困境与挑战
调查发现高中英语教师虽对跨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跨学科教学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更谈不上全面展开。此外,教师群体对跨学科教学存在认知偏差,且囿于高考等压力,难以脱离传统教学模式。尤需关注的是,跨学科教学方案的全面设计与开发,还未提上日程。以上种种,共同构成跨学科教学当前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1.跨学科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师中的认知偏差
作为教学实施的主体,高中英语教师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已然形成一定的教学观念和认识,跨学科教学的概念、方法及评价方式都有可能与其已有的认知产生冲突,导致他们对跨学科教学抱有偏见甚至产生抗拒。其一,有的教师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在于帮助学生打牢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重知识内容及细节的深入剖析,而跨学科教学打破学科边界、整合知识结构的目的,从根本上动摇了知识根基,它的实施会产生“轻学科”或“去学科”化倾向,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其二,有的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勇气,或考虑到学生对跨学科教学可能产生的抵触,或单纯出于教学精力的节省,会有意回避跨学科教学尝试。其三,一线教师多对跨学科教学有畏难情绪,高考、课时等压力更加重了他们对跨学科教学的怀疑态度。此外,高中英语教师普遍认为跨学科教学活动模式单一,跨学科课堂教学缺乏批判性反思,上述种种情形共同勾勒出高中英语教师群体对跨学科教学的认知偏差与误读。
2.跨学科教学在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缺席
《新课标》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思想为指引,巧妙融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对所授课程进行课堂设计,如此“润物细无声”的跨学科渗透,才能发挥不同学科间的互补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意识,提高他们英语思维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但通过考察可见,其一,传统高中英语教学普遍欠缺深度教学意识,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跨学科教学的交叉与融合极度匮乏,学生的学习仅停留于表层记忆与应试技巧上,难以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与思维方式。其二,传统高中英语教学更关注本学科知识的传授与考核,教学设计重在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以知识灌输为主,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缺乏关注。其三,传统高中英语教学以高考作为评判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标准,过分强调英语学科工具论的价值影响,忽视单元主题下本应呈现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等方面的跨学科元素。上述种种,导致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变成一句空话,成为空洞化、临时化的代名词。
3.跨学科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与开发中失配
跨学科教学意味着一种新的整合知识的方式,需要运用不同学科内容,对一个中心问题展开加工与设计。然而,其一,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相关专项培训与支持的缺失,导致教师在跨学科教学知识储备及资源准备等方面缺少有效支撑。其二,跨学科昭示着不同学科的功能整合、资源整合及人才整合,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科的分化、知识的异化与教师的差异化诉求,为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开发带来混乱。其三,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开发两个层级,前者以教师为中心,意在整合不同思维方式,重构跨学科知识技能,后者以学生为中心,旨在激发学习兴趣,助力深度学习。实际教学中,一方面,高中英语教师的跨学科教学大多处于“跨而拼凑”“跨而不精”的浅层维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深度不够,兼容不充分;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实际水平掌握不到位,创设的表现性任务没有依照由浅入深的教学步骤逐层推进,难以使学生实现的深度学习目标。
二、“逆向设计”之于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的价值意蕴
《新课标》的颁布,给予高中英语教师更高的期许与要求,因此如何突破桎梏,改变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的困境及面临的挑战,基于单元主题的“逆向设计”[5]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启示。逆向设计由美国学者McTighe 及Wiggins提出,与跨学科教学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对后者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逆向设计对于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的价值意蕴,主要有以下三点。
1. “理解”为先,基于“知识迁移”的主导宗旨
“逆向设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的误区进行改进。赵冬云等指出,“理解”是一个呈中心性、统摄性的核心且持久的基本概念[6]。在确定预期结果的第一阶段,以理解统摄教学目的;在评估证据的第二阶段,理解意味着从六个不同维度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而教学活动的第三阶段,则以反思视角检验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实现理解的闭环。换言之,以“理解”为先的跨学科教学逆向设计,强调将知识与技能融入教学,帮助学生深入单元主题内容,并将所学应用到新的情境中,最终达到知识的终极迁移。由此,“理解”在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逆向设计中,其一,要求教师建构英语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提取单元主题相关的跨学科要素,以多元化的评估证据,反思、校验跨学科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与实用性,促使教学活动更为系统、完整,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其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够反思所学知识并进行“精加工”,将之迁移到新的语境中,通过真实情境中知识的灵活运用,实现终极理解。如此,逆向设计观照下的跨学科教学不仅可满足“概念为本,理解为先”的课程改革号召,且以步步为营的精细化方式,锚定了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实践。
2.以“评”促教,基于“评估证据”的结构提升
不同于传统“教—学—评”的设计模式,逆向设计将“教学评价”置于轴心地位,不仅成为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参考坐标,且使教学目的更为精确、明晰。确定评估证据[7] ,要求教师思考依据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判定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教师的评价方式是否可关联单元主题,真实体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可依托哪些评估手段,促进自我反思,明确改进方向?学生的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是否达到预期结果,可提供有效反馈?基于上述问题,高中英语教师应深入思考,如何借助表现性任务的课堂设计,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确保其与教学目标的终极一致。换言之,以“评价”为核心的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逆向设计,其一,突破了传统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的局限,体现“以终为始”,以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与目的达成;其二,优化了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通过挑战性、层级性、情境性的表现性任务创设,使教学目标更为明确,教学活动更为丰富;其三,强调了跨学科、跨文化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取向,建构了可信度更高、学理性更强的高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且顺应了英语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律。
3.以“人”为本,基于“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核心素养”从人的成长发展与适应社会的角度出发,跨学科跨情境地规定了对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意义重大的素养[8]。《新课标》的颁布,旨在通过多种资源、多样化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核心素养涵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传统的“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教育越来越重视个体的生命及个人的全面发展。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逆向设计亦遵循上述价值取向。其一,助力高中英语教师克服分科教学的弊端。分科教学带来学科知识的孤岛化、碎片化与割裂化,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化与片面化,因此,不同学科的知识关联,可培养高中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其二,重在多学科融合。通过高中阶段中华传统文化[9]的跨学科教学,可帮助学生加深对祖国优秀文化思想资源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而将中国近年来方方面面取得的最新成就呈现于跨学科教学,不仅利于丰富跨学科教学设计,且可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视野,涵育他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核心素养,全面落实全人教育理念。其三,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最终落实于真实的课堂,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师引导学生组建团队,通过多样化的跨学科展示形式,共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或通力完成一个或一些综合性任务,可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分析问题的深度,解决问题的精度,助力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逆向设计”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实施路径
依托逆向设计理念,我们意在建构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的“教—学—评”精细化流程体系。第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借助单元主题意义,提练跨学科元素;第二阶段的教学评估,通过多元化评价,开展跨学科表现性任务设计;第三阶段的教学活动,可依托WHE1RE2To结构教学,实现与预期教学目标的一致性。通过逆向设计与跨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可帮助学生建构英语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利于学生核心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升,科学探究意识的增强,助力其通过英语知识表象分析蕴涵在其中的社会、科技、人文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深度学习及知识迁移。如此,“知识本位”到“核心素养本位”的价值转向,“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的地位变更,跨学科教学的逆向设计“三段论”,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为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施路径。
1.明确英语教学目标:单元主题意义下的跨学科元素萃取
“逆向设计”理念的第一阶段在于确定预期结果,不仅体现单元教学的高度,亦能彰显单元教学的深度。因此,此一阶段的教学目标设定,既要遵循整体性、合理性、趣味性等原则,又能保证单元主题意义下跨学科元素的有效萃取,以便更好地实现英语知识的有效迁移与运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研究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四单元Natural Disasters为例,择其要者,以图表形式,重点阐释。
(1)提炼单元主题意义,奠定英语教学跨学科基础
单元主题是单元教学内容的高度凝练,是文本的灵魂,也是教学目标的集中呈现(见表1)。单元主题意义的确定,很难借助单一语篇实现,只有通过单元内不同语篇的研读、分析、重组、整合,及其涵义的深层挖掘,才能形成相对完整的对单元主题内容、学理价值及行为取向的认识,从中萃取出单元主题语境下的跨学科要素。据此,教师首先需明确单元主题涉及哪些跨学科知识?涵盖哪些其他相关学科?以促进学生对相关学习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并为单元主题基本问题(Essential Questions)的提出奠定基础。
(2)提出基本问题,引导英语教学跨学科信息探索
基本问题的提出,意在引人深思,促发学生的深层理解,鼓励学生对与主题相关内容的深度思考与探究,建构学科内外知识的关联,激励学生对单元内容展开跨学科信息挖掘,通过与原有知识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迁移。因此,基本问题的设置需遵循开放性、生活化及跨学科知识定位。如此,教师方能选择合适的跨学科教学方式或手段,帮助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下的跨学科信息深入理解。
(3)聚焦跨学科元素,确立英语教学单元目标
“逆向设计”要求教学目标需从知识迁移、意义建构和知识获取三个维度进行。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意义构建关联新旧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深层次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知识获取确保学生掌握单元习得知识、技能等。因此,Natural Disasters单元跨学科教学目标即可确定。
总而言之,此一阶段以“理解为先”,依据单元主题中萃取的跨学科元素展开教学目标,强化学生对学科融合的认知,注重学生跨学科逻辑思维的培养与运用,帮助学生学习相关语言知识,引导其联系生活实际,在新的情境中具体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感悟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意义建构:结合单元主题跨学科要素,设计“基本问题”,实现将跨学科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的意义建构目标。
知识获取:要求学生做到如下跨学科活动,写一篇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新闻报告;播报一则自然灾害;剪辑一个预防灾害的小视频或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等。
2.确定英语教学评估证据:多元评价下的跨学科表现性任务
第一阶段教学目标的确定,预期了学生应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水平。第二阶段需要寻找评估证据,借助“以评促教”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实现评估证据的多样化及客观公正。
(1)构建多元评估框架,监测英语教学跨学科知识迁移
《新课标》要求教师采取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指向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教学评估的重要意义。跨学科教学评估,遵照逆向设计“评价先行”的思路,要求高中英语教师采用内容广博、涵盖领域众多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监督并检测教学效果,探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熟悉程度及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展现学生的语言才能、沟通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等,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跨学科教学评估涵盖如下维度:内容评价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感体验、学习态度、实操能力、合作精神等;方式评价包括定性与定量层面,如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观察评价、口语测试、书面测试等;主体评价包括组内自评、组内互评,教师综合评价等;过程评价,包括课前/后证据收集、课前/后访谈、问卷、课中/后成果展示等。
(2)设计表现性任务,展现英语教学跨学科成果
表现性任务(见表2)以“理解”为导向,要求学生运用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借助作品创作或作品展示提供学习的证据,实现终极理解的目的。因此,表现性任务不同于传统的纸笔测试,不仅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评价他们的学习结果,及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此,表现性任务强调“真实”的任务情境,要求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或创设现实情境,利用所学完成具有挑战性的表现性任务,突出高阶思维成果。鉴于学生的理解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为了确保评估的真实性,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的表现性任务呈现,依托GRASPS六元素,秉承如下步骤:目标要求(Goal),角色定位(Role),服务受众(Audience),当下情景(Situation),表演/成品(Performance/Product),评判标准(Standards)。在整个评估过程中,教师可实时监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也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做出相应的评价调整,确保课堂教学实施效果。
3.呈现英语教学过程:学生本位的梯级教学跨学科路径
逆向设计理念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还需注重教学过程的多维设计。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引导学生在“跨学科”的视域下更高效的学习,且依据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助力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生活语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及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依托WHE1RE2To结构的跨学科教学过程(见表3),致力于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突破语言的禁锢。视觉的冲击感,知识输入的真实感,跨学科的牵引与分享,共同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知识有效迁移,达到学科育人目标。
我国的纲领性教学文件,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初、高中课程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教师需肩负责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本文跨学科教学的逆向设计研究,其一,使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教学层次更加分明,教学活动更具操作性,不仅确保高中英语教学的深度与高度,且能弥补不足,以趣味性与实用性的双向度兼顾,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引导其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助力他们在任务驱动下逐级探索主题意义,提升课堂学习参与度。其二,跨学科教学以知识迁移为主要目的,实现的是学科之间的壁垒“跨越”。教师不再局限于自身探究领域,而是将学科外、教材外的知识融合于课堂,一定程度上达成教学资源的整合。其三,教师身份转变,更加凸显育人价值。在整个跨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自觉、自省,随时切换身份,作为教育的引领者、学生的疏导者、教学的反思者[10],为学生终生学习理念与习惯的建立与培养奠定基础,凸显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及育人价值。其四,学生主体地位确立。教师为学生设定各种表现型任务,助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与迁移。这样一来,于学生而言,英语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的“满堂灌”固有模式,而是以趣味性、探索性的可视化、形象化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在一次次任务演练中,有意识地发现问题,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在大脑中形成意义建构,在生活情境中强调习得,二者结合,提高学生深度学习的效率与能力。还需言明,跨学科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本文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适用并可推广于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还需多方通力合作,共同推进。
参考文献
[1] 王志燕.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23(35): 1-4.
[2] Newell W H,Green W J. Defining and Teaching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Z]//W.Nell(ed.),Interdisciplinary:Essays from the Literatu-
re. New York: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1998:24.
[3]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EB/OL].(2014-04-08)[2024-03-30].http://www.moe.gov.cn/sr
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
[5]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2版.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177.
[6] 赵冬云,李雨萱. 学科核心素养下采用KUD模式设定学习以目标提升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J]. 英语学习,2020(04):15-19.
[7] Grant Wiggins and Jay McTighe.The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Guide to Creating High-Quality Units[M].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ASCD,2011:8,93-94.
[8] 申宣成. 跨学科主题学习:意义、内涵与设计[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3(51):17-24.
[9]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69.
[10]周鑫源. UbD逆向理论在高中英语大概念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23.
[作者:吕芳(1978-),女,山西大同人,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 武磊磊】
*该文为2022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翻译理论的儒家之‘仁’话语体系建构研究”(2022YJ107)、太原师范学院2023年度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专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项目“单元主题逆向设计理念下高中英语跨学科教学研究”(YJSJCJY-2312)的研究成果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