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认为要加强一体化设置,提升语文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大单元教学法契合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大单元教学实践,从“把握单元导语,确定教学核心”“注意模块提示,帮助学生习得技法”“引导学生辨识文体,系统建构知识”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强化读写结合,帮助学生有效迁移,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关键词:阅读教学;大单元教学法;应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认为语文教材编写体现了系统规划和整体安排。教师可以设置学习任务群,体现出“综合性、挑战性以及学习过程的探究性。”由此可见,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体现系统性和综合性。大单元教学法正好能满足这样的教学要求。
大单元教学是指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整体联系为主要观点,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重组和开发,以大概念、大主题或大观念为中心,以大情境、大问题、大任务为引导的完整的结构化学习过程。相比单篇文章或单个模块的教学,大单元教学法体量较大,能体现知识的结构性,展现知识的融合度,故此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而展开知识建构和迁移运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各个单元的特点,然后运用大单元教学法设计系列阅读任务,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水平。
一、研读单元导语,抓取核心
单元导语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辅助工具,它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该如何去学。教师在设计单元活动时,要研究单元导语,抓住其中的核心,然后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单元导语,把握探究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效果将会大幅度提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包含《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等文本,本单元的导语包含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这两个核心。语文要素指的是“如何阅读传记类作品”,在单元导语中提到:“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此外,要“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如何阅读传记类作品”的基本方法有两个,一是采用文本细读法,分析人物形象;二是采用知人论世法,了解特定时代的人物精神世界。本单元的人文要素是“促使学生学习榜样”,在单元导语中提到,要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要让学生唤起“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在明确了这两个核心后,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就能把握住重点。学生一方面要深入分析课文,思考如何通过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要了解背景信息,思考榜样带给自己的启迪。
在解读单元导语的基础上,学生明确了单元探究活动的主线任务。促使学生明确“应该学习什么”“该怎么学”,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关注模块提示,习得技法
大单元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单篇课文为主的教学方式,其学习活动的设计着眼于统摄单元整体学习内容,将各个模块结合在一起。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模块提示,了解不同板块的学习要求,然后整合归纳成若干探究任务,掌握相关技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包含《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等文本,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说明文的阅读与创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本单元的阅读模块、写作模块、综合性学习模块,阅读模块提示要了解学习重点。本单元的“阅读模块”的提示包括:“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通过模块提示,可以看到本单元的阅读目标是找出文章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了解这些方法的特点。在本单元的“写作模块”中,系统展现了“说明的顺序”,并安排了“写作实践”,要求学生在创作中运用合适的说明顺序。在“综合性学习模块”中,提示学生围绕“提倡低碳生活”这个主题展开调查研究,并撰写说明文。由此可见,本单元的模块提示都和“说明文的阅读与创作”有关,所以学生后续在自主探究中,也要在“读”中收集、掌握说明方法,在“写”中迁移运用,学会运用说明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大单元教学法具有整合性、系统性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该单元分哪些模块,分别涉及哪些写作技巧。这样学生后续的学习才能更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三、辨识文体特质,建构体系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地讲授与操练”。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相同文体的作品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辨析探究。这样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
在学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最后一次讲演》《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时,笔者围绕“演讲稿”设计大单元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该文体的特点:环节一,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演讲稿的特点。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学生认识到演讲稿在主题上有很强的针对性,常常围绕主题思想提出若干观点,并配合一些具体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在结构上,演讲稿很有条理性,展现了演讲者清晰的思路,常使用“总——分——总”等结构。在语言上,演讲稿常常使用口语,并使用渲染力较强的词句。环节二,教师安排学生对比分析,思考演讲稿和议论文都可以表达并论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在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有什么异同点。这样能帮助学生完善知识架构。环节三,组织学生创作演讲稿,学生可以围绕《我的梦想》《让爱永驻心中》《书香,伴我成长》等主题展开自主创作,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观点。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然后对比分析,了解不同文体的差别。最后再尝试写作练习,在迁移运用中更好地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
四、联系生活实践,激活体验
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是将掌握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大单元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安排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掌握写作方法,更要设置一些生活性场景,组织学生参与到生活实践中。这样能增强他们的体验感,促进他们有效感知,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包含《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等文本,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了解什么是新闻,并尝试创作新闻稿”。在设置单元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学校组织文化节、运动会期间,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在活动期间,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也出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你能否采访这些优秀学生,写一下他们的先进事迹,展现他们的风采?”学生要完成上述学习任务,要经历以下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了解新闻分哪些不同的类型,要展现人物风采,可以选择哪一种形式。第二个环节是采访调查,获得第一手创作资料。他们不仅要收集文字资料,还要试着收集视频、图片等资料,丰富资料类型。第三个环节是自主创作并交流互动。学校可以组织“新闻联播”,让学生播报自己创作的作品。
大单元学习活动要紧密联系生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的感知。这样的活动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五、加强读写结合,有效迁移
读写结合是一种能促使学生知识迁移的好方法。教师可以在大单元教学中融合阅读和写作板块,设置从读到写的探究任务。这样能加强读写之间的联合,帮助学生迁移运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作品都是精彩的散文,教师可以围绕单元主题设计读写结合的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修辞手法,学会生动形象地描写刻画景物,具体为:第一步,先让学生找出课本中的精彩词句,说说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如:“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用了比喻的手法。第二步,让学生模仿经典的句子展开仿写。如“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采用比喻加排比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写出了“春雨”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写“夏雨、冬雨”,看看能选择哪些喻体,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入手来写。第三步,引导学生写出个性化文本。学生可以思考自己家乡的四季有什么不同,尝试创作一篇《……的四季》,试着展现独特的文笔。
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先通过阅读吸收新的知识,然后参与模仿借鉴,最后再尝试写出自己的新意。这样能构筑循序渐进的单元活动,促进学生提升审美和创作水平。
采用大单元教学法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有助于推进新课改的落实。教师要研究单元教学的主题是什么,并设计探究项目,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这样能融合各个板块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进而提升他们的阅读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李之明.明确主题·整合内容·创设情境——大单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材自主学习指导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2023(6).